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7835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二次顶出机构,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其主体设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该第一顶针的上端配合成该产品,该第一顶针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第二顶针,其主体设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该第二顶针的上端配合成型该产品及该产品的倒勾,该第二顶针的下端穿过所述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并设于所述下固定板中;第一台阶,其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开模一段距离后该第一台阶顶面卡扣于所述公模板上;第二台阶,其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该第二台阶顶面合模时卡扣于所述上顶出板上;弹性元件,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机构性能安全可靠、缩短了模具的高度及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
【专利说明】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的顶出机构,具体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生产塑胶产品后,一般由模具的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以完成开模,对于一些胶位较高或公模部分结构较多的产品,需要设计相应的顶出机构来实现产品的开模,如图1绘示为现有技术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机构包括四块顶出板10、两个开闭器20及四支限位柱30,则可知该机构具有以下缺点:由于此机构包括四块顶出板10,所以该设计该机构的模具高度尺寸会加大,从而影响成型机的吨位;由于开闭器20安装在模具外侧对称位置,模具在下模及架模时易压坏且开闭器20的结构也较复杂;模具结构复杂,组装困难且模具成本较高。
[0003]有鉴于此,实用必要提供一种机构,以克服上述模具结构复杂、拆装不方便、模具高度尺寸较大及模具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成型胶位较高或公模结构较多的产品,该模具自上而下包括公模仁、公模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及下固定板,该二次顶出 机构包括:
[0005]第一顶针,其主体设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该第一顶针的上端配合成该产品,该第一顶针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
[0006]第二顶针,其主体设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该第二顶针的上端配合成型该产品及该产品的倒勾,该第二顶针的下端穿过所述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并设于所述下固定板中;
[0007]第一台阶,其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开模一段距离后该第一台阶顶面卡扣于所述公模板上;
[0008]第二台阶,其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该第二台阶顶面合模时卡扣于所述上顶出板上;
[0009]弹性元件,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该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底面,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板上。
[0010]较佳的,所述上顶出板运动到所述公模板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台阶运动到所述公模板底面的距离。
[0011]较佳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0012]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通过对行程的控制实现了产品的二次顶出,并利用第一顶针的顶出与限位实现了产品具有较高胶位或较多公模结构产品的成型及顶出,该机构还适用于公模强制脱模等机构,该二次顶出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3](I)该二次顶出机构无需增加其他复杂模具结构就可达到二次顶出的功效;[0014](2)该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灵活,机构性能安全可靠;
[0015](3)该二次顶出机构降低了需二次顶出之产品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缩短模具高度,解决了需四块板来实现二次顶出的弊端,且大大降低了模具的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绘示为现有技术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绘示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于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绘示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于开模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绘示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于开模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请参阅图2绘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成型产品100,该产品100底面具有一倒勾101,该模具自上而下包括公模仁210、公模板200、上顶出板220、下顶出板230及下固定板300,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
[0022]第一顶针400,其主体设于所述公模仁210及公模板200中,该第一顶针400的上端配合成该产品100,该第一顶针400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220 ;
[0023]第二顶针500,其主体设于所述公模仁210及公模板200中,该第二顶针500的上端配合成型该产品100及该产品的倒勾101,该第二顶针500的下端穿过所述上顶出板220及下顶出板230并设于所述下固定板300中;
[0024]第一台阶510,其设于所述第二顶针500上,开模一段距离后该第一台阶500的顶面卡扣于所述公模板200上;
[0025]第二台阶520,其设于所述第二顶针500上,该第二台阶520的顶面在合模时卡扣于所述上顶出板220上;
[0026]弹性元件,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顶针500上,该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520底面,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板300上,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600。
[0027]其中,所述上顶出板运动到所述公模板底面的距离SI大于所述第一台阶运动到所述公模板底面的距离S2。
[0028]请参照图3所示,该二次顶出机构开模时,此时弹簧600处于压缩状态,由注塑机顶杆推动下顶出板230运动,此时下顶出板230同时带动上顶出板220向开模方向运动,第一顶针400随上顶出板220向上顶产品100,由于弹簧600要恢复弹性形变,此时的第二顶针500在弹簧600的作用下与第一顶针400同时向上顶产品100,当第一顶针400与第二顶针500开模运动S2后,第二顶针500上的第一台阶510卡扣在公模板200上不能再向上运动,此时的弹簧600还是处于预压状态;请参阅图4所示,第一顶针400在注塑机顶杆的作用下随上下顶出板220及230继续向上顶产品100,同时第二顶针500退出产品100的倒勾101,当上下顶针板220及230运动完行程SI时,第一顶针400已完全将产品100顶出,从而实现了开模。
[0029]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通过对行程的控制实现了产品的二次顶出,并利用第一顶针的顶出与限位实现了产品具有较高胶位或较多公模结构产品的成型及顶出,同时该机构还适用于公模强制脱模等机构。
[003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具有以下优点:该二次顶出机构无需增加其他复杂模具结构就可达到二次顶出的功效;该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灵活,机构性能安全可靠;该二次顶出机构降低了需二次顶出之产品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缩短模具高度,解决了需四块板来实现二次顶出的弊端,且大大降低了模具的成本。
[0031]需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自上而下包括公模仁、公模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及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 第一顶针,其主体设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该第一顶针的上端配合成产品,该第一顶针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上顶出板; 第二顶针,其主体设于所述公模仁及公模板中,该第二顶针的上端配合成型该产品及该产品的倒勾,该第二顶针的下端穿过所述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并设于所述下固定板中; 第一台阶,其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开模一段距离后该第一台阶顶面卡扣于所述公模板上; 第二台阶,其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该第二台阶顶面合模时卡扣于所述上顶出板上; 弹性元件,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顶针上,该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底面,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出板运动到所述公模板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台阶运动到所述公模板底面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文档编号】B29C45/40GK103802287SQ20121044717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畲邦星 申请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