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286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机、手机、液晶显示器等)的外壳,一般都必须固设有复数个具螺孔的钉件,以方便供其它构件(如电路板等)组装。[0003]参阅图1A,显示第一种外壳11上固设有钉件12的状态,其主要将各该钉件12设于该外壳11上后,利用一压板13压抵各该钉件12,最后经由雷射加工使该外壳11与压板 13结合,使各该钉件12得以固设于该外壳11,然而,此种透过雷射加工方式的植钉方法,不仅设备成本高、更需裁切一压板13,造成材料成本居高不下。[0004]参阅图1B,显不第二种外壳15上固设有钉件16的状态,其主要直接于该外壳15 上设有复数螺孔151,而将该钉件16螺设于该螺孔151,使各该钉件16得以固设于该外壳 15,然而,此种藉由开设螺孔151而将该钉件16进行螺设的方式,将使钉件16的头部161 与身部162分别凸出于该外壳15的两侧面,影响美观。[0005]参阅图1C,显示第三种外壳18上固设有钉件19的状态,其主要取一具有相当厚度的外壳18,而藉由铣制加工方式直接加工出该钉件19,然而,此种透过铣制加工方式的钉件19成形方法,不仅设备成本高、更会造成材料的浪费。[0006]所以,如何开发出一种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可解决上述的缺陷,即为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动机。实用新型内容[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主要于该外壳及钉件之间实施一高电流使该两对象接触部位溶化而相互结合成一体,藉以降低设备成本、维持美观及避免材料的浪费。[0008]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包含 一机台,具有一顶部及一位于该顶部下方的底部;一压抵单元,具有一固设于该顶部的缸体、及一可朝该底部伸缩动作地设于该缸体内的活塞杆,且该活塞杆具有一位于该缸体外的压部;一加工单元,固设于该底部且位于该压抵单元的下方,并包含一绝缘底板、一中板、 一第一极板、一第二极板、复数连接柱、一第一导电柱、一第二导电柱、一绝缘顶板及复数弹簧,其中该绝缘底板,固设于该底部;该中板,与该绝缘底板相距一距离地设置于该绝缘底板上方,并具有复数穿孔、一第一绝缘孔、及一第二绝缘孔;该第一极板,设于该绝缘底板上端面;该第二极板,设于该绝缘底板上端面且不与该第一极板导电接触;各该连接柱,可复位地穿设于该中板,并具有一穿置于该穿孔的连接部、一连接该连接部一端且靠抵或远离该中板下端面的第一端部、一连接该连接部另一端的第二端部;该第一导电柱,具有一绝缘地穿置于该第一绝缘孔的第一柱部、一连接该第一柱部一端且导电地设置于该第一极板的第一底部、及一连接该第一柱部另一端的第一顶部,且该第一顶部具有一供钉件设置的第一凹槽;该第二导电柱,具有一绝缘地穿置于该第二绝缘孔的第二柱部、一连接该第二柱部一端且导电地设置于该第二极板的第二底部、及一连接该第二柱部另一端的第二顶部, 且该第二顶部具有一供钉件设置的第二凹槽;该绝缘顶板,固设于各该连接柱的第二端部, 并具有一供外壳设置且对应该压抵单元压部的顶面、一贯穿该顶面且绝缘地套设于该第一顶部的第一贯孔、及一贯穿该顶面且绝缘地套设于该第二顶部的第二贯孔;各该弹簧,分别套设于该连接柱的连接部,并具有一靠抵该中板上端面的第一抵部、及一靠抵该绝缘顶板下端面的第二抵部;[0009]据此,常态时,该绝缘顶板的顶面远离该第一、二导电柱的第一、二凹槽,使设置于该顶面的外壳与设置在该第一、二凹槽的钉件不接触,当该压抵单元的压部压抵该外壳向下位移时,使设置于该顶面的外壳与设置在该第一、二凹槽的钉件接触,让该外壳与该钉件溶接为一体。[0010]较佳地,该绝缘底板与该中板之间锁设有四钢柱,使该中板与该绝缘底板相距一距离。[0011]较佳地,该各该连接柱身部与该中板的穿孔之间设有一线性轴承,以限制各该连接柱位移的距离。[0012]较佳地,该第一导电柱第一柱部与该中板第一绝缘孔之间设有一第一绝缘套,该第二导电柱第二柱部与该中板第二绝缘孔之间设有一第二绝缘套。[0013]较佳地,该绝缘顶板第一贯孔与该第一导电柱第一顶部之间设有一第三绝缘套, 该绝缘顶板第二贯孔与该第二导电柱第二顶部之间设有一第四绝缘套。[0014]较佳地,该连接柱的数量为四。[0015]较佳地,该绝缘顶板下端面锁设有一金属板,以增加该绝缘顶板的结构强度。[0016]较佳地,该绝缘顶板更具有凸设于该顶面的四限位件,该四限位件围成一供该外壳设置的置料区。[0017]较佳地,该钉件包含一设于该第一、二导电柱第一、二凹槽内的身部、一连接该身部且靠抵在该第一、二凹槽槽缘的头部。[0018]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的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0]图IA是第一种外壳上固设有钉件的不意图;[0021]图IB是第二种外壳上固设有钉件的示意图;[0022]图IC是第三种外壳上固设有钉件的示意图;[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00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图,显示加工单元的上视状态;[0026]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显示加工单元的剖面状态;[0027]图5B是第5A图的局部放大图;[0028]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显示压抵单元压部压抵外壳向下位移的状态;[0029]图6B是第6A图的局部放大图;[0030]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显示外壳植钉作业完成后的状态[0031]图7B是第7A图的局部放大图;[003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流程图。[0033]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34]外壳11钉件12[0035]压板13[0036]夕卜壳15螺孔151[0037]钉件16头部161[0038]身部162[0039]外壳18钉件19[0040]机台20顶部21[0041]底部22[0042]压抵单元30缸体31[0043]活塞杆32压部33[0044]加工单元A[0045]绝缘底板41螺丝411[0046]中板43穿孔431[0047]第一绝缘孔432第二绝缘孔433[0048]螺丝434钢柱435[0049]绝缘顶板45顶面451[0050]第一贯孔452第二贯孔453[0051]第三绝缘套454第四绝缘套455[0052]螺丝456限位件457[0053]金属板47[0054]第一极板51螺丝511[0055]绝缘套512[0056]第二极板52螺丝521[0057]绝缘套522[0058]连接柱60连接部61[0059]第一端部62第二端部63[0060]线性轴承64[0061]第一导电柱71第一柱部711[0062]第一底部712第一顶部713[0063]第一凹槽714第一绝缘套715[0064]螺丝716[0065]第二导电柱72第:二柱部721[0066]第二底部722第:二顶部723[0067]第二凹槽724第:二绝缘套725[0068]螺丝726[0069]弹簧80第一抵部81[0070]第二抵部82[0071]外壳91[0072]钉件92身部921[0073]头部922溶合部92具体实施方式
[0074]如图2、3、4、5A、5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主要是由一机台20、一压抵单元30、及一加工单元A所组成,藉以对外壳91及钉件92 之间实施一高电流使该两对象接触部位溶化而相互结合成一体,其中[0075]该机台20,具有一顶部21及一位于该顶部21下方的底部22。[0076]该压抵单元30,具有二固设于该顶部21的缸体31、及二可朝该底部22伸缩动作地设于该缸体31内的活塞杆32,且该活塞杆32具有一位于该缸体31外的压部33。[0077]该加工单元A,固设于该底部22且位于该压抵单元30的下方,并包含一绝缘底板 41、一中板43、一第一极板51、一第二极板52、四连接柱60、一第一导电柱71、一第二导电柱 72、一绝缘顶板45、及四弹簧80,其中[0078]该绝缘底板41,透过螺丝411而固设于该机台20底部22。[0079]该中板43,与该绝缘底板41相距一距离地设置于该绝缘底板41上方,并具有复数穿孔431、一第一绝缘孔432、及一第二绝缘孔433 ;本实施例中,该中板43与该绝缘底板41 之间透过螺丝434锁设有四钢柱435,使该中板43与该绝缘底板41相距一距离,同时增加该中板43与该绝缘底板41组接后的结构强度。[0080]该第一极板51,透过螺丝511而锁固在该绝缘底板41上端面,且该第一极板51与该螺丝511之间具有一绝缘套512,藉以避免该第一极板51与该机台20导电,该第一极板 51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0081]该第二极板52,透过螺丝521而锁固在该绝缘底板41上端面且不与该第一极板 51导电接触,另外,该第二极板52与该螺丝521之间具有一绝缘套522,藉以避免该第二极板52与该机台20导电,该第二极板52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0082]各该连接柱60,可复位地穿设于该中板43,并具有一穿置于该穿孔431的连接部 61、一连接该连接部61—端且靠抵或远离该中板43下端面的第一端部62、一连接该连接部 61另一端的第二端部63 ;本实施例中,各该连接部61与该中板43的穿孔431之间设有一线性轴承64,以限制各该连接柱60纵向位移的距离,由于该线性轴承64属于公知构件,故其作动方式及其功效不再赘述。[0083]该第一导电柱71,具有一绝缘地穿置于该第一绝缘孔432的第一柱部711、一连接该第一柱部711 —端且导电地设置于该第一极板51的第一底部712、及一连接该第一柱部 711另一端的第一顶部713,且该第一顶部713具有一供钉件92设置的第一凹槽714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柱部711与该中板43第一绝缘孔432之间设有一第一绝缘套715,使该第一导电柱71与该中板43呈绝缘组态,而该第一底部712透过螺丝716而锁固于该第一极板 51,另外,该钉件92包含一设于该第一凹槽714内的身部921、一连接该身部921且靠抵在该第一凹槽914槽缘的头部922,且该头部922具有一与该外壳91溶接的溶合部923。[0084]该第二导电柱72,具有一绝缘地穿置于该第二绝缘孔433的第二柱部721、一连接该第二柱部721 —端且导电地设置于该第二极板52的第二底部722、及一连接该第二柱部 721另一端的第二顶部723,且该第二顶部723具有一供钉件92设置的第二凹槽724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柱部72与该中板43第二绝缘孔433之间设有一第二绝缘套725,使该第二导电柱72与该中板43呈绝缘组态,而该第二底部722透过螺丝726而锁固于该第二极板 52,另外,该钉件92同样包含一设于该第二凹槽724内的身部921、一连接该身部921且靠抵在该第二凹槽924槽缘的头部922,且该头部922具有一与该外壳91溶接的溶合部923。[0085]该绝缘顶板45,固设于各该连接柱60的第二端部63,并具有一供外壳91设置且对应该压抵单元30压部33的顶面451、一贯穿该顶面451且绝缘地套设于该第一导电柱 71第一顶部713的第一贯孔452、及一贯穿该顶面451且绝缘地套设于该第二导电柱72第二顶部723的第二贯孔453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贯孔452与该第一导电柱71第一顶部713 之间设有一第三绝缘套454,使该绝缘顶板45与该第一导电柱71呈绝缘组态,该第二贯孔 453与该第二导电柱72第二顶部723之间设有一第四绝缘套455,使该绝缘顶板45与该第二导电柱72呈绝缘组态;另外,该绝缘顶板45下端面藉由螺丝456锁设有一金属板47,以增加该绝缘顶板45的结构强度;最后,该绝缘顶板45更具有凸设于该顶面451的四限位件 457,该四限位件457围成一供该外壳91设置的置料区。[0086]各该弹簧80为压缩弹簧,分别套设于该连接柱60的连接部61,并具有一靠抵该中板43上端面的第一抵部81、及一靠抵该金属板47下端面的第二抵部82。[0087]据此,常态时,该绝缘顶板45的顶面451远离该第一、二导电柱71、72的第一、二凹槽714、724,使设置于该顶面451的外壳91与设置在该第一、二凹槽714、724的钉件92 不接触,当该压抵单元30的压部33压抵该外壳91向下位移时,使设置于该顶面451的外壳91与设置在该第一、二凹槽714、724的钉件92接触,让该外壳91与该钉件92溶接为一体。[0088]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实用新型的作动方式及功效说明如下。[0089]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植钉方法主要是由A、钉件设置步骤;B、外壳设置步骤;C、预压步骤;D、通电溶合步骤及E、断电脱离成型步骤等连续步骤达成;其中[0090]该步骤A,将该钉件92的身部921置于该第一、二导电柱71、72的第一、二凹槽 714,724,并使该钉件92的头部922靠抵在该第一、二凹槽714、724槽缘。其状态如图5A、 5B所示。[0091]该步骤B,将该外壳91置于该绝缘顶板45的顶面451,需说明的是,此时,该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处于未作动的状态,因此,各该连接柱60的第一端部62靠抵该中板43 下端面,以限制该绝缘顶板45被各该弹簧80的向上推移,同时,让设置于该顶面451的外壳91与设置在该第一、二凹槽714、724的钉件92不接触。其状态如图5A、5B所示。[0092]该步骤C,控制该压抵单元30向下作动,使其压部33压抵该外壳91向下位移,让设置于该绝缘顶板45顶面451的外壳91与设置在该第一、二凹槽714、724的钉件92头部 922接触,需说明的是,当该压抵单元30的压部33压抵该外壳91向下位移时,同时让该绝缘顶板45、锁固于绝缘顶板45下方的金属板47、及各该连接柱60同步向下位移,此时,各该连接柱60的第一端部62脱离该中板43下端面,同时该绝缘顶板45及金属板47压抵各该弹簧80而蓄积一弹性恢复力。[0093]该步骤D,该第一极板51接设直流电源的正极,并施以一低电压高电流,该第二极板接51设直流电源的负极,并施以一低电压高电流,藉以使外壳91与该钉件92头部922 接触处流通低电压高电流,让该外壳91与该钉件92的头部922的溶合部923溶接为一体; 需说明的是,当该外壳91与各该钉件92接触处流通低电压高电流时,该直流电源会流经该第一极板51、第一导电柱71、设置在第一导电柱71上的钉件92、外壳92、设置在第二导电柱72的钉件92、第二导电柱92、及该第二极板52,藉以短路而产生高热,最终让该外壳91 与各该钉件92接触部位溶化而相互结合成一体,而该该外壳91与各该钉件92在溶合时, 该压抵单元30仍保持将该外壳91向下压抵的状态。其状态如图6A、6B所示。[0094]该步骤E,将该直流电源断电,并控制该压抵单元30向上作动,使其压部33脱离压抵该外壳91,此时,该加工单元A的绝缘顶板45及金属板47则受该弹簧80的弹性恢复力而带动该外壳91及钉件92向上位移,使该钉件92脱离该第一、二导电柱71、72,藉以完成该外壳91的植钉作业。其状态如图7A、7B所示。[0095]据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主要是由一机台20、一压抵单元 30、及一加工单元A所组成,藉以对外壳91及钉件92之间实施一高电流使该两对象接触部位溶化而相互结合成一体,由于该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构造简单、且是直接取一外壳91 而与数个钉件92直接溶合为一体,同时让该外壳91及钉件92相互结合成一体后,该钉件 92不会同时凸出于该外壳91的两侧面,藉以降低设备成本、维持该外壳91植钉后的美观及避免材料的浪费。[0096]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包含 一机台,具有一顶部及一位于所述顶部下方的底部; 一压抵单元,具有一固设于所述顶部的缸体、及一可朝所述底部伸缩动作地设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具有一位于所述缸体外的压部; 一加工单元,固设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压抵单元的下方,并包含一绝缘底板、一中板、一第一极板、一第二极板、复数连接柱、一第一导电柱、一第二导电柱、一绝缘顶板及复数弹簧,其中 所述绝缘底板,固设于所述底部; 所述中板,与所述绝缘底板相距一距离地设置于所述绝缘底板上方,并具有复数穿孔、一第一绝缘孔、及一第二绝缘孔; 所述第一极板,设于所述绝缘底板上端面; 所述第二极板,设于所述绝缘底板上端面且不与所述第一极板导电接触; 各所述连接柱,可复位地穿设于所述中板,并具有一穿置于所述穿孔的连接部、一连接所述连接部一端且靠抵或远离所述中板下端面的第一端部、一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的第_■立而部; 所述第一导电柱,具有一绝缘地穿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孔的第一柱部、一连接所述第一柱部一端且导电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极板的第一底部、及一连接所述第一柱部另一端的第一顶部,且所述第一顶部具有一供钉件设置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导电柱,具有一绝缘地穿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孔的第二柱部、一连接所述第二柱部一端且导电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极板的第二底部、及一连接所述第二柱部另一端的第二顶部,且所述第二顶部具有一供钉件设置的第二凹槽; 所述绝缘顶板,固设于各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部,并具有一供外壳设置且对应所述压抵单元压部的顶面、一贯穿所述顶面且绝缘地套设于所述第一顶部的第一贯孔、及一贯穿所述顶面且绝缘地套设于所述第二顶部的第二贯孔; 各所述弹簧,分别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的连接部,并具有一靠抵所述中板上端面的第一抵部、及一靠抵所述绝缘顶板下端面的第二抵部; 常态时,所述绝缘顶板的顶面远离所述第一、二导电柱的第一、二凹槽,使设置于所述顶面的外壳与设置在所述第一、二凹槽的钉件不接触,当所述压抵单元的压部压抵所述外壳向下位移时,使设置于所述顶面的外壳与设置在所述第一、二凹槽的钉件接触,让所述外壳与所述钉件溶接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底板与所述中板之间锁设有四钢柱,使所述中板与所述绝缘底板相距一距离。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中所述各所述连接柱身部与所述中板的穿孔之间设有一线性轴承,以限制各所述连接柱位移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柱第一柱部与所述中板第一绝缘孔之间设有一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二导电柱第二柱部与所述中板第二绝缘孔之间设有一第二绝缘套。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中所述绝缘顶板第一贯孔与所述第一导电柱第一顶部之间设有一第三绝缘套,所述绝缘顶板第二贯孔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第二顶部之间设有一第四绝缘套。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四。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中所述绝缘顶板下端面锁设有一金属板,以增加所述绝缘顶板的结构强度。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中所述绝缘顶板更具有凸设于所述顶面的四限位件,所述四限位件围成一供所述外壳设置的置料区。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中所述钉件包含一设于所述第一、二导电柱第一、二凹槽内的身部、一连接所述身部且靠抵在所述第一、二凹槽槽缘的头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其主要是由一机台、一压抵单元、及一加工单元所组成,藉以对外壳及钉件之间实施一高电流使该两对象接触部位溶化而相互结合成一体,由于该电子设备外壳植钉装置构造简单、且是直接取一外壳而与数个钉件直接溶合为一体,同时让该外壳及钉件相互结合成一体后,该钉件不会同时凸出于该外壳的两侧面,藉以降低设备成本、维持该外壳植钉后的美观及避免材料的浪费。
文档编号B29C65/44GK202805660SQ2012203100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欧正护, 赵世辉 申请人:欧正护, 赵世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