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530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多样化,很多电子塑胶产品上有在前模成型时的筋位。在电子塑胶产品进行注塑的过程中,分型面开模时容易受到限制,产品前模所受抓力较大,容易出现开模离形、粘前模现象,因此需要在前模产品抓力较大处制作弹顶结构,在开模时,使产品留在后模并且不会因粘前模导致产品变形。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当入子较大时,可直接在入子底部加工一盲孔放置弹簧;当入子较小时,入子底面与模板接触面积较少,直接做盲孔放弹簧会导致入子下漏。为增加入子底部接触面积,通常会在入子底部增加弹顶座和方销,用销子将弹顶座与入子连在一起,但采用该方式增加了设计成本和加工工时。加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模具成本,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解决了注塑模具内的小型弹顶入子底部无支撑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前模板、后模仁以及后模板,所述前模仁固定安装于所述前模板,所述后模仁固定安装于所述后模板,所述前模仁上滑动安装有弹顶入子,所述前模板上对应所述弹顶入子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弹顶装置,所述弹顶装置包括顶针,所述顶针包括挂台和针杆,所述挂台与所述弹顶入子相抵靠;弹簧套设于所述针杆,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针的挂台相抵靠,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相抵靠。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前模板固定于前固定板,所述后模板与后固定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后模板通过模脚与所述后固定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前固定板上设有注塑机定位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之间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导柱和导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在弹簧与弹顶入子之间设置顶针,解决了小型弹顶入子底部无支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只需采用标准顶针截取高度即可起到支撑效果,避免了制作弹顶座和方销的加工量大,大大降低了加工工时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于此同时,相较于弹顶座、方销装置,此装置不受模具空间局限,较易实现。

由于前模板与后模板之间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为导柱和导套,导向装置能在合模过程中,对前模板和后模板的相对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善前的注塑模具结构图;

图2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模状态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D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弹顶入子弹出状态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E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F部的放大图;

图中,101-挂台,102-针杆,2-弹簧,3-弹顶入子,4-前模仁,5-前模板,6-后模仁,7-后模板,8-模脚,9-后固定板,10-前固定板,11-定位环,12-顶针面板,13-顶针底板,14-导柱,15-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3和图4共同所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4、前模板5、后模仁6以及后模板7,前模仁4固定安装于前模板5,前模仁4上滑动安装有弹顶入子3,后模仁6固定安装于后模板7。前模板5上对应弹顶入子3的位置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设有弹顶装置。

弹顶装置包括顶针,顶针包括挂台101和针杆102,弹簧2套设于顶针的针杆102,弹簧2的一端与顶针的挂台101相抵靠,弹簧2的另一端与安装孔的底部相抵靠。

前固定板10设有用于定位的注塑机定位环11。前模板5设有导套15,后模板7设有导柱14。导套15沿导柱14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后模板7与后固定板9通过模脚8固定连接,后模板7与后固定板9之间设有顶针面板12和顶针底板13,产品顶针和流道顶针贯穿顶针面板12和后模板7,产品顶针和流道顶针夹装于顶针2面板和顶针底板13之间,顶针面板12和顶针底板1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后固定板9设有供顶棍穿过的顶棍孔。

合模时,弹顶入子3顶靠于顶针的挂台101,顶针压缩弹簧2,顶针顶靠于前模板5底部。

开模过程中,前模仁4与后模仁6分开,弹簧2通过顶针推动弹顶入子3,弹顶入子3将注塑产品从前模仁4顶下。避免产品前模所受抓力较大,出现开模离形、粘前模现象。

通过在入子底部放一倒置圆顶针,使顶针的挂台101支撑入子底部,顶针外部套设弹簧2,通过顶针的挂台101间接增大了对弹顶入子3底部的支撑面积,顶针的挂台101与模板接触,可防止入子下漏。顶针型号可根据入子底部接触面积与所选弹簧2的内径进行选择,顶针尽量粗壮。通过该结构只需取用合适的顶针截取高度即可达到效果,省略了加工弹顶座和方销的繁琐工艺,节约了80%的加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小型弹顶入子3底部无支撑问题,结构简易,只需采用标准顶针截取高度即可达到效果,避免了制作弹顶座和方销的加工量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加工工时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于此同时,相较于弹顶座、方销装置,此装置不受模具空间局限,较易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