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958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杆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能有效熔融物料的螺杆。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220066102.X名称为《一种锥双螺杆》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锥双螺杆,为独立转动且相互并列在一起,且两根螺杆的螺棱相互啮合在一起,所述两根螺杆的螺棱段长度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螺杆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盖帽,所述两根螺杆上螺棱的螺棱距由左至右由大变小。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锥双螺杆包括有螺棱相互啮合在一起两根螺杆,两根螺杆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盖帽,两根螺杆的螺棱距由左至右由大变小。该结构使得螺杆有充足的时间对物料进行预热、压实和输送,避免了堵料和焦料,有利于物料均匀地从固态转化为熔融态,从而制得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没有气泡的挤出成品。然而,该螺杆的螺棱段长度较短,可能出现物料未完全转化为熔融态的情况,导致挤出不均匀,影响挤出效果,因此该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巧妙,能有效熔融物料,物料挤出效果好的螺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螺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设置有螺棱,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依次分为进料段、第一熔融段、第二熔融段,第一均化段、第二均化段、挤出段,在进料段、第一熔融段、第二熔融段,第一均化段、第二均化段、挤出段上分别设置有各自连续螺棱的螺棱段,且相邻螺棱段之间的螺棱彼此断开,位于第一熔融段、第二熔融段,第一均化段、第二均化段上的各自螺棱的螺距相等,且进料段的螺棱螺距>第一熔融段的螺棱螺距>第二熔融段的螺棱螺距。

作为改进,在第二熔融段的螺棱圆周上可优选间隔地分布有凹腔,相邻螺棱之间的凹腔形成条形状的条形凹槽。

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凹槽的中心线与杆体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20~22°。

进一步改进,所述凹腔的底面可优选呈半圆形的弧面。

作为改进,所述进料段、第一熔融段、第二熔融段,第一均化段、第二均化段、挤出段相邻之间可优选分别留有间距,所述间距为30~40mm。

作为改进,所述进料段可优选由进料一段与进料二段组成,所述进料一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为20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2°30’,所述进料二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为16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2°30’。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熔融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可优选为12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6°,所述第二熔融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为10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5°。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均化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可优选为19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5°40’,所述第二均化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为26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12°。

作为改进,所述挤出段可优选由挤出一段、挤出二段、挤出三段,所述挤出一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为22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16°30’,所述挤出二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为23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16°30’,所述挤出三段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为24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为16°30’。

作为改进,所述螺杆的杆体表面可优选涂有氮化层,所述氮化层的厚度为0.4~0.7mm,所述第一熔融段的长度为400~500mm,所述熔融二段的长度为300~400mm,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有提高转动稳定性的花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杆体依次分为进料段、第一熔融段、第二熔融段,第一均化段、第二均化段、挤出段,在进料段、第一熔融段、第二熔融段,第一均化段、第二均化段、挤出段上分别设置有各自连续螺棱的螺棱段,且相邻螺棱段之间的螺棱彼此断开,物料经过熔融段时能更好地被加温,确保通过熔融段的物料处于熔融状态;在第二熔融段的螺棱圆周上间隔地分布有凹腔,相邻螺棱之间的凹腔形成条形状的条形凹槽,经过加温后的物料进入熔融二段后能受到更大的剪切力,进一步加强物料之间的相对位移,使物料充分进入熔融状态,避免物料夹杂未熔融物料情况的发生;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有花键,提高了转动的稳定性;挤出段分为三段,螺棱间距依次增大,容纳物料的体积因此逐渐增大,避免物料阻塞,而进料段螺棱间距依次减少,对物料施加一定的压力有助于物料熔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投影图;

图2为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1中进料一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6是图1中进料二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7是图1中第一熔融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8是图1中第二熔融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9是图1中第一均化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10是图1中第二均化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11是图1中挤出一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12是图1中挤出二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13是图1中挤出三段的轴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螺杆,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上设置有螺棱2,所述杆体1依次分为进料段A、第一熔融段B、第二熔融段C,第一均化段D、第二均化段E、挤出段F,在进料段A、第一熔融段B、第二熔融段C,第一均化段D、第二均化段E、挤出段F上分别设置有各自连续螺棱的螺棱段,且相邻螺棱段之间的螺棱2彼此断开,位于第一熔融段B、第二熔融段C,第一均化段D、第二均化段E上的各自螺棱的螺距相等,且进料段A的螺棱螺距>第一熔融段B的螺棱螺距>第二熔融段C的螺棱螺距。在第二熔融段C的螺棱圆周上间隔地分布有凹腔21,相邻螺棱之间的凹腔形成条形状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中心线与杆体1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θ为20~22°。所述凹腔21的底面呈半圆形的弧面。所述进料段A、第一熔融段B、第二熔融段C,第一均化段D、第二均化段E、挤出段F相邻之间分别留有间距L,所述间距L为30~40mm。所述进料段A由进料一段A1与进料二段A2组成,所述进料一段A1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h为20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1为2°30’,所述进料二段A2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k为16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2为2°30’。所述第一熔融段B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m为12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3为6°,所述第二熔融段C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n为10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4为5°。所述第一均化段D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p为19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5为5°40’,所述第二均化段E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s为26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6为12°。所述挤出段F由挤出一段F1、挤出二段F2、挤出三段F3,所述挤出一段F1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t为22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7为16°30’,所述挤出二段F2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u为23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8为16°30’,所述挤出三段F3的轴向剖面的螺棱宽v为24mm,螺棱的侧面与竖向垂直线的夹角Q9为16°30’。所述螺杆的杆体1表面涂有氮化层,所述氮化层的厚度为0.4~0.7mm,所述第一熔融段B的长度为400~500mm,所述熔融二段C的长度为300~400mm,所述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提高转动稳定性的花键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