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多个不同注塑成型品的注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392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多个不同注塑成型品的注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设计用于生产注塑成型品的注塑成型机是已知的。为此,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注塑成型机具有用于经由注塑单元的出口排出塑化材料的注塑单元。此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注塑成型机具有两个注塑模具半部,这两个注塑模具半部可以在闭合位置的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在打开位置的方向上远离彼此移动。在给定适当的设计的情况下,注塑成型机可以生产多个相同的注塑成型品。如果通过现有技术已知的注塑成型机生产不同的注塑成型品,则必须更换注塑模具半部。为此,必须中断生产过程,并由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在复杂过程中更换注塑模具半部。更换注塑模具半部的相应过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注塑成型机:通过该注塑成型机可以生产不同的注塑成型品,其中当从生产第一注塑成型品改变为生产第二注塑成型品时,注塑成型机的生产时间的暂停将减少。

更准确地说,通过一种用于生产多个不同注塑成型品的注塑成型机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其中注塑成型机具有用于经由注塑单元的至少一个第一出口排出塑化材料的注塑单元。注塑成型机还具有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其中,沿着第一运动轴线,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或第二注塑模具半部能够在闭合位置的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在打开位置的方向上远离彼此移动。根据本发明的注塑成型机的特征在于: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均具有多个局部空腔,其中,在闭合位置,第一注塑模具半部的局部空腔与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的相应局部空腔一起至少形成与要生产的多个注塑成型品对应的多个不同的模具空腔,每个所述模具空腔具有注塑开口。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相对于注塑单元移动,其中,第二运动轴线垂直于第一运动轴线。注塑单元的至少一个第一出口能够通过使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移动/位移/横移而与每个模具空腔的每个注塑开口流体连通。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注塑成型机,能够生产不同的注塑成型品,其中当从生产第一注塑成型品改变为生产第二注塑成型品时,注塑成型机的生产时间的暂停将显著减少。这是因为,为了使注塑成型机适应生产不同的注塑成型品,所需要的是移动/横移/位移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从而可以直接继续其他注塑成型品的生产过程。通过使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位移,可以将来自出口的塑化材料注入到各个模具空腔中,从而能够产生不同的注塑成型品。因此,不需要移除注塑模具半部并用其它注塑模具半部进行替换的复杂工艺。

在闭合位置由注塑模具半部的局部空腔形成的模具空腔之间存在流体分离,因此当将塑化材料注入到与注塑成型单元的出口流体连通的注塑开口中时,仅该模具空腔充满塑化材料。

注塑成型单元优选地还被设计成使可塑化材料塑化。注塑单元也可以称为注塑成型单元。注塑成型单元例如可以具有热流道喷嘴和/或冷次流道。

注塑模具半部也可以称为半模。在注塑模具半部的闭合位置,它们彼此接触。模具空腔的形状对应于要生产的多个注塑成型品的形状。

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优选地同步移动。

第一运动轴线也可以被称为打开和闭合运动的方向或者称为第一运动方向。

注塑成型机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注塑单元具有多个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出口,其中,彼此相邻的第一出口在第二运动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具有第一间隔,其中,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被设计成使得:在闭合位置,它们形成与多个第一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注塑开口被间隔开地布置,其中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彼此相邻的注塑开口在第二运动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具有第一间隔。在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的预定位置,多个第一出口能够与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所有注塑开口流体连通。

通过注塑成型机的适当设计,可以同时生产多个注塑成型品,从而显著减少了生产预定数量的注塑成型品所需的生产时间。

注塑单元例如可以具有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出口。

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由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的局部空腔形成。结果,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具有与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局部空腔。第二注塑模具半部也具有与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局部空腔。在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的闭合位置,这些局部空腔形成与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

因此,相应设计的注塑成型机具有以下特征:

-注塑单元具有沿着第二运动轴线间隔开地布置的多个出口;

-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被设计成使得:在闭合位置,它们形成与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

-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注塑开口沿着第二运动轴线间隔开地布置;以及

-模具空腔的注塑开口的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的间隔与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注塑开口的间隔相同,结果,在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的一个位置,多个出口可以与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所有注塑开口流体连通。

更优选地,注塑成型机地被设计成使得:注塑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出口,其中,第二出口沿着垂直于第一运动轴线并垂直于第二运动轴线取向的方向与第一出口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来自第一出口的塑化材料的出口方向与来自第二出口的塑化材料的出口方向相反。注塑成型机具有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其中,沿着第一运动轴线,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或第四注塑模具半部能够在闭合位置的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在打开位置的方向上远离彼此移动。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均具有多个局部空腔,其中,在闭合位置,第三注塑模具半部的局部空腔与第四注塑模具半部的相应局部空腔一起至少形成与要生产的多个注塑成型品对应的多个不同的模具空腔,每个所述模具空腔具有注塑开口。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相对于注塑单元移动,并且注塑单元的第二出口能够通过使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移动而与每个模具空腔的每个注塑开口流体连通。

通过注塑成型机的适当设计,可以同时生产甚至更多数量的注塑成型品,并且因此进一步显著减少了生产预定数量的注塑成型品所需的生产时间。

这里,注塑成型机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注塑单元具有多个彼此间隔开的第二出口,其中,彼此相邻的第二出口在第二运动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具有第一间隔。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被设计成使得:在闭合位置,它们形成与多个第二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注塑开口被间隔开地布置,其中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彼此相邻的注塑开口在第二运动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具有第一间隔。在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的预定位置,多个第二出口能够与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所有注塑开口流体连通。

通过注塑成型机的适当设计,可以同时生产甚至更多数量的注塑成型品,并且因此进一步显著减少了生产预定数量的注塑成型品所需的生产时间。

注塑单元例如可以分别具有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由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的局部空腔形成以及由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的局部空腔形成。结果,第一注塑模具半部、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具有与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局部空腔。在第一注塑模具半部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的闭合位置,这些局部空腔形成与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在第三注塑模具半部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的闭合位置,这些局部空腔形成与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

根据优选实施例,注塑成型机具有用于保持第一注塑模具半部的至少一个第一保持装置,其中,第一保持装置能够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横移/位移/移动。在第一保持装置的释放位置,第一注塑模具半部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移动,并且在第一保持装置的固定位置,第一保持装置阻止第一注塑模具半部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的移动/位移或横移。

根据优选实施例,注塑成型机具有用于保持第二注塑模具半部的至少一个第二保持装置,其中,第二保持装置能够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横移/位移/移动。在第二保持装置的释放位置,第二注塑模具半部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移动,并且在第二保持装置的固定位置,第二保持装置阻止第二注塑模具半部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的移动/位移。

根据优选实施例,注塑成型机具有用于保持第三注塑模具半部的至少一个第三保持装置,其中,第三保持装置能够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横移/位移/移动。在第三保持装置的释放位置,第三注塑模具半部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移动,并且在第三保持装置的固定位置,第三保持装置阻止第三注塑模具半部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的移动/位移。

根据优选实施例,注塑成型机具有用于保持第四注塑模具半部的至少一个第四保持装置,其中,第四保持装置能够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横移/位移/移动。在第四保持装置的释放位置,第四注塑模具半部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移动,并且在第四保持装置的固定位置,第四保持装置阻止第四注塑模具半部沿着第二运动轴线的移动/位移。

保持装置优选地能够沿着垂直于第一运动轴线并垂直于第二运动轴线取向的第三方向横移。

注塑模具半部优选地具有沿着第二运动轴线延伸并且背离注塑开口的齿条状横向边缘或边齿。保持装置优选地具有面向该齿条状横向边缘的同样的齿条状横向边缘或边齿。在保持装置的固定位置,保持装置的齿条状横向边缘与注塑模具半部的相应齿条状横向边缘接合。

附图说明

阅读下文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细节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具体而言:

图1示出了180°打开的根据本发明的拆开的注塑成型机;

图2示出了图1右侧所示的注塑成型机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注塑成型机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注塑成型机的注塑单元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穿过图4所示的注塑单元截取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在图5所示的注塑单元的出口区域中注塑单元的放大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2所示的注塑成型机的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相同的特征,因此参考一个附图给出的部件的描述也适用于其他附图,从而避免重复的描述。此外,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分开使用。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拆开和打开状态的用于生产多个不同注塑成型品的注塑成型机。图1的左侧示出了注塑成型机的脱模侧,图1的右侧示出了注塑成型机的喷嘴侧。在图2中以放大比例示出了注塑成型机的喷嘴侧。显然,注塑成型机在其喷嘴侧具有用于经由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排出塑化材料的注塑单元10。在根据图1和图2的图示中,第一出口11布置在注塑单元10的右手侧,第二出口12在注塑单元10的左手侧布置在注塑单元10上。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注塑单元10具有四个第一出口11和四个第二出口12。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注塑成型机具有四个注塑模具半部,即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每个注塑模具半部21、22、23、24具有多个局部空腔30。

从图3可以看出,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彼此相对布置。此外,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同样彼此相对布置。沿着第一运动方向r1,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和/或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能够在图3所示的闭合位置的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在打开位置的方向上远离彼此移动。沿着第一运动方向r1,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或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同样能够在闭合位置的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在打开位置的方向上远离彼此移动。在打开位置,可以从注塑成型机脱模取出所生产的注塑成型品。沿着第一运动方向r1,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或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同样能够在闭合位置的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在打开位置的方向上远离彼此移动。

在闭合位置,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的局部空腔30与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的相应局部空腔30至少形成与要生产的多个注塑成型品对应的多个不同的模具空腔。每个模具空腔具有注塑开口31(参见图6)。此外,在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的闭合位置,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的局部空腔30与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的相应局部空腔30一起至少形成与要生产的多个注塑成型品对应的多个不同的模具空腔,每个所述空腔同样具有注塑开口31。

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其中在每种情况下都存在布置在注塑单元10的每一侧上的四个第一出口11和四个第二出口12,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的局部空腔30与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的局部空腔30一起的数量为要生产的多个注塑成型品的数量的四倍。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的局部空腔30与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的局部空腔30一起的数量同样为要生产的多个注塑成型品的数量的四倍。

如果提供该注塑成型机来生产十种不同的注塑成型品,则例如注塑模具半部21、22、23、24均具有四十个局部空腔。在这种情况下,四十个局部空腔的四个局部空腔在每种情况下具有相同的设计。因此,均位于闭合位置的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于是形成四十个模具空腔,其中四个模具空腔在每种情况下具有相同的设计。因此,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与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一起在每种情况下形成实施四次的十种不同模具空腔。这同样适用于位于闭合位置的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它们在闭合位置同样具有四十个模具空腔,其中四个模具空腔在每种情况下具有彼此相同的设计。因此,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与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一起在每种情况下形成实施四次的十种不同模具空腔。

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r2(参见图3和图4)相对于注塑单元10移动。这里,第二运动轴线r2垂直于第一运动轴线r1对准。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也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r2相对于注塑单元10移动。从图4至图6可以看出,注塑单元10的第一出口11和第二出口12可以通过使注塑模具半部沿着第二运动轴线r2移动而与每个模具空腔的每个注塑开口31流体连通。

从图4和图6可以看出,第一出口11是间隔开的。这里,两个彼此相邻的第一出口11在第二运动轴线r2的方向上具有第一间隔dy。

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被设计成使得:在闭合位置,它们形成与多个第一出口11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注塑开口31被间隔开地布置,其中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彼此相邻的注塑开口31在第二运动轴线r2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具有第一间隔dy。在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和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的预定位置,例如如图2和图4至图6所示,所有第一出口11与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所有注塑开口31流体连通。

第二出口12同样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彼此相邻的第二出口12在第二运动轴线r2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具有第一间隔dy。

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被设计成使得:在闭合位置,它们形成与多个第二出口12对应的多个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注塑开口31被间隔开地布置,其中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彼此相邻的注塑开口31在第二运动轴线r2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具有第一间隔dy。在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和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的预定位置,例如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所有第二出口12与相同设计的模具空腔的所有注塑开口31流体连通。

特别是从图5可以看出,第二出口12与第一出口11在方向r3上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来自第一出口11的塑化材料的出口方向与来自第二出口12的塑化材料的出口方向相反。

注塑成型机还具有用于保持注塑模具半部21、22、23、24的保持装置41、42、43、44。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保持装置41被设计成保持第一注塑模具半部21。第二保持装置42被设计成保持第二注塑模具半部22。第三保持装置43被设计成保持第三注塑模具半部23。第四保持装置44被设计成保持第四注塑模具半部24。各个保持装置41-44可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横移。在各个保持装置41-44的释放位置,相应的注塑模具半部21-24能够沿着第二运动轴线r2移动,而在保持装置41-44的固定位置,保持装置41-44阻止注塑模具半部21-24沿着第二运动轴线r2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装置41-44能够沿着第三方向r3移动。

各个注塑模具半部21-24具有沿着第二运动轴线r2延伸并且背离注塑开口31的齿条状横向边缘。各个保持装置41-44均具有与注塑模具半部的齿条状横向边缘面对的同样的齿条状横向边缘或边齿。在保持装置41-44的固定位置,保持装置41-44的齿条状横向边缘与注塑模具半部21-24的相应齿条状横向边缘接合。

附图标记列表

10注塑单元

11第一出口

12第二出口

dy两个相邻出口之间的第一间隔

21第一注塑模具半部

22第二注塑模具半部

23第三注塑模具半部

24第四注塑模具半部

30局部空腔

31(模具空腔的)注塑开口

41第一保持装置

42第二保持装置

43第三保持装置

44第四保持装置

r1第一运动轴线/运动方向/打开和闭合的方向

r2第二运动轴线

r3第三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