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板材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6023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板材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PVC材料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比如PVC管材就是由PVC材料挤压制造而成。其实,生活中还需要的PVC板材。而现有技术中没有加工PVC板材的模具,或是说没有加工大型PVC板材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工大型PVC板材的大型板材加工模具。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大型板材加工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下模体中间设置有物料流道,所述上模体上设置有上模唇,下模体上设置有下模唇,上、下模唇前段为出料口,上、下模唇设置有物料流道,上、下模唇上的物料流道与上、下模体上的物料流道连通,所述上模体上设置有加热棒,所述下模体上设置有加热棒,所述上、下模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上模体上。通过设置加热棒,可以保证PVC原料的塑性及流动性,方便加工大型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板材加工模具,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模体上的物料流道呈三段结构,分别为物料流道Ⅰ、物料流道Ⅱ和物料流道Ⅲ,所述物料流道Ⅰ的高度大于物料流道Ⅲ,所述物料流道Ⅰ通过物料流道Ⅱ平滑过渡到料流道Ⅲ。通过将物料流道Ⅰ的高度设置成大于物料流道Ⅲ的高度,方便物料快速的填充到模具内,减少物料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大型板材加工模具,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模体上与上模体对应位置设置有呈三段结构的物料流道,对应于上模体上的物料流道分别为物料流道Ⅰ、物料流道Ⅱ和物料流道Ⅲ;下模体上还设置有物料流道Ⅳ,该物料流道Ⅳ与物料流道Ⅲ连通单位于分模面之下。通过设置物料流道Ⅳ有利于减少物料流入时的冲击力,保证板材成型前物料流速均匀,保证板材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大型板材加工模具,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物料流道Ⅳ上端设置有阻流杆。通过设置阻流杆,进一步减少物料的流道速度,保证物料整形均匀,保证成型后的板材厚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大型板材加工模具,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模唇上的物料流道呈两段式结构,靠近上模体端的为物料流道Ⅴ,该物料流道Ⅴ的横截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远离上模体端的为物料流道Ⅵ,该物料流道Ⅵ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通过这样设置,是物料在上模唇前端形成一个缓冲区域,有利于物料成型均匀。

本实用新型大型板材加工模具,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模唇上的物料流道也是呈两段式结构,靠近下模体端的为物料流道Ⅶ,该物料流道Ⅶ的横截面呈楔形结构;远离下模体端的物料流道与上模唇的物料流道Ⅵ结构相同,共同作用加工形成板材。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加热棒,能够保证PVC物料的流动性及塑性,方便加工宽度较大的大型板材。另外,将物料流道设置成多段式结构,前端物料流道高度大,方便物料快速填充模体中,设置物料流道Ⅲ、在下模体上的物料流道Ⅳ、上模唇上的物料流道Ⅴ、下模唇的物料流道Ⅶ等形成一个缓冲区域,方便大型板材成型质量。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体;2-下模体;3-上模唇;4-下模唇;5-阻流杆;6-物料流道;61-物料流道Ⅰ;62-物料流道Ⅱ;63-物料流道Ⅲ;64-物料流道Ⅳ;65-物料流道Ⅴ;66-物料流道Ⅶ;67-物料流道Ⅵ;7-加热棒;8-螺钉;9-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大型板材加工模具,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上模体1、下模体2中间设置有物料流道6,所述上模体1上设置有上模唇3,下模体2上设置有下模唇4,上、下模唇前段为出料口9,上、下模唇设置有物料流道,上、下模唇上的物料流道与上、下模体上的物料流道连通,所述上模体1上设置有加热棒7,所述下模体2上设置有加热棒7,所述上、下模体通过螺钉8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7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上。通过设置加热棒7,可以保证PVC原料的塑性及流动性,方便加工大型板材。所述上模体1上的物料流道呈三段结构,分别为物料流道Ⅰ61、物料流道Ⅱ62和物料流道Ⅲ63,所述物料流道Ⅰ61的高度大于物料流道Ⅲ63,所述物料流道Ⅰ61通过物料流道Ⅱ62平滑过渡到料流道Ⅲ63。通过将物料流道Ⅰ61的高度设置成大于物料流道Ⅲ63的高度,方便物料快速的填充到模具内,减少物料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所述下模体2上与上模体1对应位置设置有呈三段结构的物料流道,对应于上模体上的物料流道分别为物料流道Ⅰ、物料流道Ⅱ和物料流道Ⅲ;下模体上还设置有物料流道Ⅳ64,该物料流道Ⅳ64与物料流道Ⅲ63连通单位于分模面之下。通过设置物料流道Ⅳ64有利于减少物料流入时的冲击力,保证板材成型前物料流速均匀,保证板材成型质量。

所述物料流道Ⅳ64上端设置有阻流杆5。通过设置阻流杆5,进一步减少物料的流道速度,保证物料整形均匀,保证成型后的板材厚度一致。

所述上模唇3上的物料流道呈两段式结构,靠近上模体端的为物料流道Ⅴ65,该物料流道Ⅴ65的横截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远离上模体端的为物料流道Ⅵ67,该物料流道Ⅵ67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通过这样设置,是物料在上模唇前端形成一个缓冲区域,有利于物料成型均匀。

所述下模唇4上的物料流道也是呈两段式结构,靠近下模体端的为物料流道Ⅶ66,该物料流道Ⅶ66的横截面呈楔形结构;远离下模体端的物料流道与上模唇的物料流道Ⅵ结构相同,共同作用加工形成板材。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加热棒,能够保证PVC物料的流动性及塑性,方便加工宽度较大的大型板材。另外,将物料流道设置成多段式结构,前端物料流道高度大,方便物料快速填充模体中,设置物料流道Ⅲ、在下模体上的物料流道Ⅳ、上模唇上的物料流道Ⅴ、下模唇的物料流道Ⅶ等形成一个缓冲区域,方便大型板材成型质量。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