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8012发布日期:2018-06-19 20:5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一般分为熔积成型打印机(FDM)、激光烧结打印机(SLS)以及数字化处理打印机(DLP)等。

现有技术中,成型平台一般使用螺柱、螺母与打印机本体进行可拆卸连接。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4203621U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3D打印机内投影仪调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背板,背板的表面上设置有螺杆固定架,螺杆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板,凸起板上连接有调整螺杆,调整螺杆的一端凸出螺杆固定架,凸出螺杆固定架的调整螺杆上设置有旋钮,背板上连接有滑轨,滑轨上连接有滑道,滑道固定连接有投影仪固定架,投影仪固定架上连接有投影仪,背板侧的投影仪固定架上设置有穿过调整螺杆的锁紧框,锁紧框与背板通过螺栓连接。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螺柱、螺母连接时,需要全程旋拧螺母才能将螺柱拆卸下或者安装好,费时费力,将螺母取下后才能将成型平台取下,进行后续工作,步骤繁琐,拆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需要全程旋拧螺母才能将螺柱拆卸下或者安装好,费时费力,将螺母取下后才能将成型平台取下,进行后续工作,步骤繁琐,拆装效率低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3D打印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3D打印机,包括机体以及用于放置成品的成型平台,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平台板,所述成型平台的一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平台板插接的连接板,所述平台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板插入的插槽,所述连接板插入所述插槽的一侧面为插接面,所述平台板上开设有螺柱孔,所述螺柱孔内同轴穿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连接板的插接面上与所述螺柱孔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开口并远离所述连接板的插接面延伸形成与所述螺柱适配的螺柱槽,所述连接板远离其插接面的一侧面开设有开口并朝向所述连接板的插接面延伸形成与所述螺柱槽连通的调节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柱穿设在平台板上的螺柱孔内,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柱上,螺母与平台板之间形成供连接板插入的插入空间。安装成型平台时,将连接板的插接面朝向成型平台的插槽的开口,连接板的螺柱槽对准螺柱并插入插槽,连接板与平台板插接固定,成型平台插接完毕。旋拧螺母,使得连接板与平台板进一步连接更牢固,成型平台不易松脱。需要拆卸成型平台时,旋拧螺母使得连接板与平台板之间产生松动,远离插槽底的方向取出成型平台即可。

调节槽便于旋拧螺柱与螺母,并观察螺柱是否抵紧成型平台,简单方便。

成型平台与平台板插接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使用螺柱、螺母固定,成型平台不易松动滑脱,螺母不脱离螺柱设置,使得旋拧螺母以拆装的时候旋拧路径短,省时省力,步骤简单,拆装效率高。同时,螺母不脱离螺柱设置,螺母不会丢失。

进一步的,所述螺柱槽的开口中心与所述连接板的插接面的中线重合,所述螺柱槽的底部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位置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板插接到插槽内后,连接板在其插接面的两侧对称平衡,受力均衡,连接板的连接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与其插接面相邻的两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成型平台的一段,所述插槽朝向所述成型平台的一侧面延伸形成开口,所述插槽底部与所述连接板的凸缘适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成型平台之间的连接面积大,有利于连接板与成型平台之间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于其插接面的端角设置有倒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倒圆角可以减小连接板插入插槽时与平台板之间产生的磕碰以及摩擦,连接板的插入更加简单方便,并保护连接板与平台板,不易发生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成型平台通过配套的螺钉、螺帽固定连接,所述螺钉陷于所述连接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成型平台通过配套的螺钉、螺帽连接,连接牢固不易松动与滑脱,螺钉陷于连接孔内,不会影响连接板插入插槽,连接板的插入顺利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远离其插接面的一端设置有便于人手抓握的抓握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抓握部便于人手抓握,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成型平台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靠近其插接面的一端内部嵌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抓握部的重心位于所述连接板几何中心处的重物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抓握部的重心在连接板的几何中心处,当连接板插入插槽后,连接板的受力均衡,从而提高成型平台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成型平台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平台板远离所述螺母一侧的所述螺柱的端部设置有便于人手旋拧的旋拧部,所述旋拧部上设置有直纹滚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带有直纹滚花的旋拧部增加了人手与旋拧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人手旋拧的时候打滑,有利于旋拧部的旋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平台板上开设有与连接板适配的插槽,成型平台与平台板插接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拆装方便;

(2)通过设置成型平台与平台板通过螺柱、螺母固定,成型平台不易松动滑脱;

(3)通过设置螺母不脱离螺柱,使得旋拧螺母以拆装的时候旋拧路径短,省时省力,步骤简单,拆装效率高;

(4)通过设置螺母不脱离螺柱设置,螺母不易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3D打印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3D打印机的正视图;

图3为成型平台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体;11、液槽;12、光源;13、感光树脂;14、气缸;2、成型平台;21、粘附孔;22、凸缘;23、倒圆角;3、平台板;31、平台架;32、插槽;4、连接板;41、插接面;42、螺柱槽;43、调节槽;5、螺柱;51、螺母;52、旋拧部;6、抓握部;61、抓握口;7、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3D打印机,本实施例中以数字化光处理打印机(DLP打印机)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打印机,包括机体1,机体1整体呈柜状设置,机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成型平台2、液槽11以及光源12。打印时,液槽11内放置液态的感光树脂13,成型平台2置于液槽11内,光源12朝向感光树脂13进行照射,感光树脂13在光的照射下固化。

如图2所示,机体1内设置有平台架31、上下滑移设置在平台架31上的平台板3以及驱动平台板3运动的气缸14,气缸14的缸体设置在平台架31上并与外部的空压机相连通,气缸14的活塞杆与平台板3固定连接。空压机工作驱动气缸14的缸体内气压变化,进而驱动气缸14的活塞杆带动成型平台2运动,驱动方式简单,操作方便。感光树脂13固化后,平台板3带动成型平台2向上运动,感光树脂13逐层在成型平台2底端固化形成立体产品,生产效率高。

如图3所示,成型平台2整体呈板状设置,成型平台2上开设有多个粘附孔21,产品与成型平台2之间连接牢固,产品不易发生松动或脱落。成型平台2的板面上下放置时,其顶面设置有连接板4,如图4所示,平台板3上开设有与连接板4适配的插槽32,连接板4的一侧面为插接面41。安装成型平台2时,将连接板4的插接面41朝向成型平台2的插槽32开口并插入插槽32,连接板4与平台板3插接固定,成型平台2插接完毕。

如图3所示,连接板4远离其插接面41的一侧面开设有开口并朝向连接板4的插接面41延伸形成与螺柱槽42连通的调节槽43,调节槽43的设置方便了螺柱5与螺母51的旋拧,并方便观察螺柱5是否抵紧成型平台2。

如图5所示,为增加平台板3与连接板4之间的稳固性,平台板3上开设有螺柱孔(为简单示意,图中未标出),螺柱孔内同轴穿设有螺柱5,连接板4的插接面41上与螺柱孔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开口,该开口远离连接板4的插接面41延伸形成螺柱槽42,螺柱槽42与螺柱5适配,螺柱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51。本实施例中,螺母51位于平台板3底面一侧设置。螺柱5伸出平台板3顶面的一端设置有旋拧部52,旋拧部52上设置有直纹滚花,直纹滚花增加了人手与旋拧部5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人手旋拧的时候打滑,有利于旋拧部52的旋拧。

螺柱5穿设在平台板3上的螺柱孔内,螺母51螺纹连接在螺柱5上,螺母51与平台板3之间形成供连接板4插入的插入空间。连接板4插入平台板3后,螺柱槽42与螺柱5适配卡接,只需旋拧螺柱5以及螺母51较短的路径即可松开连接板4与平台板3,安装时也只需要旋拧螺柱5以及螺母51较短的路径即可固定连接板4与平台板3,省时省力,步骤简单,拆装效率高。

如图3所示,为避免连接板4与成型平台2之间的连接面积小,影响连接板4与成型平台2之间的稳固性,与插接面41相邻的两侧面上沿连接板4的插接方向均设置有凸缘22,凸缘22位于连接板4远离成型平台2的一段上。插槽32整体呈T形设置,插槽32朝向成型平台2的底面延伸形成开口,插槽32底部与连接板4的凸缘22适配。

为使得连接板4插接到插槽32内后的受力均衡,进而使得成型平台2的连接稳固,螺柱槽42的开口中心与连接板4的插接面41的中线重合,螺柱槽42的底部位于连接板4的中心位置处。

连接板4内还嵌设有重物块(为简单示意,图中未标出),重物块靠近其插接面41的一侧设置,重物块使得连接板4与抓握部6的重心位于连接板4几何中心处,当连接板4插入插槽32后,连接板4的受力均衡,从而提高成型平台2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成型平台2的拆装效率。

如图3所示,为避免连接板4与平台板3发生磨损,连接板4于其插接面41的端角设置有倒圆角23。倒圆角23减小了连接板4插入插槽32时与平台板3之间产生的磕碰以及摩擦,连接板4的插入更加简单方便,

连接板4上远离其插接面41的一端设置抓握部6,抓握部6开设有供手穿过的抓握口61,便于人手进行抓握,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取放成型平台2,工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成型平台2的拆装效率。

结合图1和图3所示,连接板4与成型平台2通过配套的螺钉、螺帽(为简单示意,螺钉、螺帽在图中未标出)连接,连接牢固、不易松动与滑脱。其中,连接板4上沿其边缘开设有多个连接孔7,螺钉陷于连接孔7内,不会影响连接板4插入插槽32,连接板4的插入顺利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螺柱5穿设在平台板3上的螺柱孔内,螺母51螺纹连接在螺柱5上,螺母51与平台板3之间形成供连接板4插入的插入空间。安装成型平台2时,将连接板4的插接面41朝向成型平台2的插槽32的开口,连接板4的螺柱槽42对准螺柱5并插入插槽32,连接板4与平台板3插接固定,成型平台2插接完毕。旋拧螺母51,使得连接板4与平台板3进一步连接更牢固,成型平台2不易松脱。需要拆卸成型平台2时,旋拧螺母51使得连接板4与平台板3之间产生松动,远离插槽32底的方向取出成型平台2即可。

成型平台2与平台板3插接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使用螺柱5、螺母51固定,成型平台2不易松动滑脱。螺母51不脱离螺柱5设置,使得旋拧螺母51以拆装的时候旋拧路径短,省时省力,步骤简单,拆装效率高。同时,螺母51不脱离螺柱5设置,螺母51不会丢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