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3946发布日期:2018-11-09 22:1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一般由前模、后模和推圈组成,模具经常用推圈来强脱一些厚度不大的PP、PE塑胶产品盖。

但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对塑胶产品盖有了更高的要求,塑胶产品盖厚度很大,传统的模具在强脱这些塑胶产品盖时,经常会出现塑胶产品盖被脱伤的现象,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传统的模具在强脱一些厚度很大的塑胶产品盖时,经常会出现塑胶产品盖被脱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前模及后模,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型芯,所述前模上设置有凹模,所述型芯与所述凹模相对设置,所述型芯与所述凹模之间形成产品型腔,还包括用以顶出产品的镶件,所述镶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型芯,所述产品型腔的底部设有第一钩槽,所述第一钩槽位于所述镶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型芯上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与所述产品型腔连通,所述镶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台阶面,所述镶件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抵接于所述台阶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钩槽位于所述镶件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型腔包括上腔体及与所述上腔体连接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设置于所述凹模内,所述下腔体设置于所述型芯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腔体包括底部下型腔及与所述底部下型腔连接的侧部下型腔,所述底部下型腔设置于所述型芯顶面上,所述侧部下型腔设置于所述型芯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型腔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钩槽,所述第二钩槽位于所述侧部下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上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环绕于所述型芯。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顶出产品的推圈,所述推圈设置于所述型芯与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推圈的顶端与所述侧部下型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连接于所述推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在模具上设置有用以顶出产品的镶件,镶件滑动连接于型芯,镶件上设置有第一钩槽,第一钩槽的设置可以减少产品与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产品与镶件之间的吸附力,使得该模具在强脱镶件上的产品时,不会出现产品被脱伤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0、前模;11、凹模;12、热流道;20、后模;21、型芯;211、台阶面;22、支撑部;30、产品型腔;31、上腔体;32、下腔体;321、底部下型腔;322、侧部下型腔;3221、第二钩槽;40、镶件;41、第一钩槽;50、推圈;60、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上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上,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前模10及后模20,后模20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型芯21,前模10上设置有凹模11,型芯21与凹模11相对设置,型芯21与凹模11之间形成有产品型腔30,该模具还包括镶件40,镶件40用以顶出产品,镶件40滑动连接于型芯21,产品型腔30的底部设有第一钩槽41,第一钩槽41位于镶件40上,第一钩槽41可以防止产品从型芯21上脱落下来。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在模具上设置有用以顶出产品的镶件40,镶件40滑动连接于型芯21,镶件40上设置有第一钩槽41,第一钩槽41的设置可以减少产品与镶件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产品与镶件40之间的吸附力,使得该模具在强脱镶件40上的产品时,不会出现产品被脱伤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型芯21沿其轴向方向上设置有滑动孔(图中未示出),滑动孔与产品型腔30连通,镶件40滑动安装于滑动孔内,镶件40的一端正对于注塑后的产品,镶件40的另一端与注塑机的顶针板连接,由注塑机通过顶针板给镶件40提供驱动力,当模具开模后,镶件40可在滑动孔内滑动,以便于将产品顶出型芯2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滑动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台阶面211,镶件40上设置有凸出部(图中未示出),凸出部抵接于台阶面211,台阶面211的作用是为了防止镶件40往回运动时无法复位至正确的位置,从而造成注塑的产品变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钩槽41位于镶件40的侧面,从而减少产品与镶件40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产品与镶件40之间的吸附力,以便于该模具在强脱镶件40上的产品时,不会出现产品被脱伤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产品型腔30包括上腔体31及下腔体32,下腔体32与上腔体31连接,上腔体31设置于凹模11内,下腔体32设置于型芯21上,以便于产品成型,在前模10上还设置有热流道12,上腔体31与热流道12连通,以便于溶胶经过前模10上的热流道12流入产品型腔30。

下腔体32包括底部下型腔321及与底部下型腔321连接的侧部下型腔322,底部下型腔321设置于型芯21顶面上,侧部下型腔322设置于型芯21侧面上,以便于模具强脱产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产品型腔30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钩槽3221,第二钩槽3221的作用是防止产品从型芯21上脱离,第二钩槽3221位于侧部下型腔322,从而减少产品与型芯21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产品与型芯21之间的吸附力,以便于该模具将产品从型芯21上顶出。

本实施例中,后模20上还设置有支撑部22,支撑部22环绕于型芯21,支撑部22属于分型面的一部分,支撑部22用以与前模10相抵接。

模具还包括推圈50,推圈50用以顶出产品,推圈50设置于型芯21与支撑部22之间,推圈50的顶端与侧部下型腔322的位置相对应,当前模10向前运动至一定距离时,推圈50将向上运动强推产品,使产品从下腔体32处分离,推圈50再向前运动将产品从镶件40上顶出,使产品与镶件40分离,然后推圈50再回到起始点。

模具还包括推板60,推板60连接于推圈50,推板60同时与注塑机上的顶棍连接,由注塑机通过顶棍给推板60提供动力,从而驱动推圈50运动。

当产品经注塑成型之后,模具首先开模至一定位置处,镶件40和推板60上的推圈50将同时顶出,镶件40和推圈50将产品顶出第二钩槽3221,使得产品与型芯21分离后,镶件40就不再向前运动,镶件40保持静止状态,推板60推动推圈50继续向前顶,把产品顶出第一钩槽41,使得产品与镶件40分离,从而将产品从模具上强脱下来。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在模具上设置有用以顶出产品的镶件40及推圈50,镶件40滑动连接于型芯21,镶件40和推圈50都用以顶在产品的不同部位上,实现产品的两次顶出,第一钩槽41减少了产品与镶件40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二钩槽3221减少了产品与型芯21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产品与型芯21及镶件40之间的吸附力,使得该模具在强脱产品时,不会出现产品被脱伤的现象。

下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下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