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732发布日期:2020-02-14 16:0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机。



背景技术:

所述类型的成型机具有独立的活塞缸配置结构,其中,为了实施打开或关闭过程总是以液压液体(通常液压油)加载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侧或杆侧。另外,不利的是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的空间需求。

非所述类型的成型机由wo2011/079333a2得出。在这里涉及一种不具有注射单元的压机。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不是彼此独立地设置在关闭单元中或上,而是作为共同的结构单元。更确切地说,示出两个活塞缸配置结构的镜像对称的配置结构。在这里涉及一种具有贯穿的活塞杆的双重设置的同步缸的特种变型方案,其中,两个活塞杆具有不同的杆直径。具有贯穿的活塞杆的活塞缸配置结构相对于具有单活塞杆的缸(在那里活塞杆仅设置在活塞的一侧上)具有多个缺点:

-所述活塞缸配置结构长得多地构造,

-附加的密封系统是必需的,这增大泄漏可能性,

-所述活塞缸配置结构在制造方面是明显较耗费的并且因此是较昂贵的。

特别在具有注射单元的成型机的关闭单元的使用中出现如下主要缺点,即,伸出的贯穿的活塞杆在注射侧的方向引起巨大的结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所述类型的成型机,在所述成型机中避免上面讨论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成型机,具有注射单元和关闭单元,其中,所述关闭单元至少具有:

-机架;

-第一夹模板和第二夹模板,其中,所述第一夹模板固定地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夹模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模板可移动地设置;

-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模板移动所述第二夹模板的液压的快速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液压的快速提升装置至少具有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彼此无关地设置在所述关闭单元中或上;

-用于输送液压液体的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关闭单元还规定:

-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缸与所述第一夹模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活塞经由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夹模板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活塞经由第二活塞杆与第二夹模板连接;

-所述关闭单元具有第一液压管路,所述第一液压管路将所述输送装置以液压的并联连接与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缸的第一杆侧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的第二活塞侧连接;

-所述关闭单元具有第二液压管路,所述第二液压管路将所述输送装置以液压的并联连接与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缸的第一活塞侧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的第二杆侧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成型机,具有注射单元和关闭单元,其中,所述关闭单元至少具有:

-机架;

-第一夹模板和第二夹模板,其中,所述第一夹模板固定地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夹模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模板可移动地设置;

-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模板移动所述第二夹模板的液压的快速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液压的快速提升装置至少具有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彼此无关地设置在所述关闭单元中或上;

-用于输送液压液体的输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关闭单元还规定:

-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缸与所述第二夹模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活塞经由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夹模板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与所述第一夹模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经由第二活塞杆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关闭单元具有第一液压管路,所述第一液压管路将输送装置以液压的并联连接与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缸的第一活塞侧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的第二杆侧连接;

-所述关闭单元具有第二液压管路,所述第二液压管路将输送装置以液压的并联连接与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缸的第一杆侧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的第二活塞侧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缸的第一活塞侧和第一杆侧以及所述第二缸的第二活塞侧和第二杆侧的尺寸确定成,使得借助所述输送装置经由所述第一液压管路输送的液压液体的输送体积至少基本上对应于借助所述输送装置经由所述第二液压管路输送的液压液体的输送体积。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缸的第一活塞侧和第一杆侧和所述第二缸的第二活塞侧和第二杆侧的尺寸确定成,使得借助所述输送装置经由所述第一液压管路输送的液压液体的输送体积至少基本上对应于借助所述输送装置经由所述第二液压管路输送的液压液体的输送体积。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装置构造用于:

-为了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模板,液压液体经由所述第一液压管路同时输送到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缸的第一杆侧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的第二活塞侧;并且

-为了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模板,液压液体经由所述第二液压管路同时输送到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缸的第一活塞侧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缸的第二杆侧。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方向是关闭单元的关闭方向并且第二方向是关闭单元的打开方向。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关闭单元的打开方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关闭单元的关闭方向。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液压管路和/或所述第二液压管路连接的用于液压液体的补偿存储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装置、所述第一液压管路、所述第二液压管路、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形成闭合的液压回路。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装置具有机动的泵。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泵是定量泵。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夹模板与所述第二夹模板之间设置有形式为中间板的第三夹模板。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关闭单元构造为双板关闭单元。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活塞杆仅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一活塞的一侧上和/或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活塞杆仅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第二活塞的一侧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成型机构造为卧式机器,从而所述第二夹模板能沿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模板移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成型机构造为塑料注射成型机。

简言之,本实用新型规定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彼此镜像的配置结构,其中,第一变型方案和第二变型方案的区别仅在于,第二夹模板是与两个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连接还是与两个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连接。对活塞杆的空间需求减少。存在运行闭合的液压回路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活塞缸配置结构设有单作用的缸(特别优选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方式)。

完全特别优选地,所述活塞缸配置结构设有单活塞杆,所述单活塞杆是仅设置在活塞的一侧上的活塞杆。

在能量方面特别有利的是使用用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液压液体的定量泵。

优选规定,所述成型机构造为卧式机器,从而所述第二夹模板能沿水平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模板移动。但同样可设想的是构造为立式机器。

特别优选规定,所述成型机构造为塑料注射成型机。

优选可以规定,设置有形式为中间板的第三夹模板。在此,中间板可以利用任意的驱动装置(如通过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驱动或者通过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和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驱动。在使用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和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时给出四种可能性:

-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与第一夹模板连接,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与中间板连接,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与机架连接并且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与中间板连接;或者

-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与中间板连接,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与第一夹模板连接,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与中间板连接并且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与机架连接;或者

-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与第二夹模板连接,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与中间板连接,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与机架连接并且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与中间板连接;或者

-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与中间板连接,第三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与第二夹模板连接,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与中间板连接并且第四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与机架连接。

附图说明

借助附图讨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出在关闭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在打开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图3示出在关闭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在打开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设置有形式为中间板的第三夹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形式为卧式机器的成型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型方案)的关闭单元。注射单元未被示出,因为它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构造,但可设置在第一夹模板2的右边。

当然也可以设置有另外的注射单元,其设置在另外的位置上,如这由现有技术已知。

当然可以(不同于所示出的)也设置有另一个(可运动的或固定的)夹模板。

在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夹模板2(其固定地与机架1连接)和第二夹模板3(其相对于第一夹模板2能沿着机架1移动)。

为了移动第二夹模板3设置有快速提升装置,所述快速提升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和至少一个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实际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和/或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

借助在这里构造为机动的泵的输送装置6可以输送液压液体。

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缸41与第一夹模板2连接并且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活塞42经由活塞杆43与第二夹模板3连接。

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缸51与机架1连接并且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活塞52经由活塞杆53与第二夹模板3连接。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缸51与机架1的连接也可能间接地经由另一个未示出的夹模板(其相对于第一夹模板2固定或可移动地设置)进行。

设置有第一液压管路7,所述第一液压管路将输送装置6以液压的并联连接与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缸41的杆侧44(经由第一液压管路7的第一子管路71和第三子管路73)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缸51的活塞侧55(经由第一液压管路7的第一子管路71和第二子管路72)连接。

设置有第二液压管路8,所述第二液压管路将输送装置6以液压的并联连接与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缸41的活塞侧45(经由第二液压管路8的第一子管路81和第二子管路82)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缸51的杆侧54(经由第二液压管路8的第一子管路81和第三子管路83)连接。

缸41、51的活塞侧45、55和杆侧44、54以及活塞42、52和活塞杆43、53的直径这样确定尺寸,使得借助输送装置6经由第一液压管路7输送的液压液体的输送体积至少基本上对应于借助输送装置6经由第二液压管路8输送的液压液体的输送体积。这能实现用于液压液体的闭合的回路。示例性地在图1和2中给出用于总体上由输送装置6输送的输送体积q的关系。

为了补偿不同的尺寸,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液压管路7和/或第二液压管路8连接的用于液压液体的补偿存储器(未示出)。所述补偿存储器例如可以构造为本身已知的蓄压瓶。

输送装置6构造用于:为了沿第一方向(在这里:关闭方向)移动第二夹模板3,液压液体经由第一液压管路7同时输送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缸41的杆侧44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缸51的活塞侧55(参考图1)。在沿关闭方向移动第二夹模板3时从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活塞侧45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杆侧54排出的液压液体经由第二液压管路8到达输送装置。

输送装置6构造用于:为了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打开方向)移动第二夹模板3,液压液体经由第二液压管路8同时输送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缸41的活塞侧45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缸51的杆侧54(参考图2)。在第二夹模板3沿打开方向移动时从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杆侧44和从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活塞侧55排出的液压液体经由第一液压管路7到达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在图3和4中的示出的第二变型方案与在图1和2中示出的第一变型方案的区别仅在于,不是活塞杆43、53与第二夹模板3并且缸41、51与第一夹模板2连接,而是设置相反的结构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型方案中,输送装置6构造用于:

-为了沿第一方向(在这里:打开方向)移动第二夹模板3,液压液体经由第一液压管路7同时输送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缸41的活塞侧45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缸51的杆侧54(参考图4);并且

-为了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关闭方向)移动第二夹模板3,液压液体经由第二液压管路8同时输送到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4的缸41的杆侧44和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5的缸51的活塞侧55(参考图3)。

除了在结构方式方面的上面讨论的区别之外,所有关于图1和2做出的实施方案也关于图3和4适用。

在图5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形式为中间板9的第三夹模板。在这里也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变型方案。这个实施例特别适用于使用中间板9、旋转立方体或类似物。在这里示出的中间板9可以以任意的驱动装置(如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驱动或如在图1至图4中那样驱动。

附图标记列表

1机架

2第一夹模板(固定地与机架连接)

3第二夹模板(相对于第一夹模板可移动地设置)

4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

41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

42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

43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

44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的杆侧

45第一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的活塞侧

5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

51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缸

52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

53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杆

54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的杆侧

55第二活塞缸配置结构的活塞的活塞侧

6输送装置

7第一液压管路

71第一液压管路的第一子管路

72第一液压管路的第二子管路

73第一液压管路的第三子管路

8第二液压管路

81第二液压管路的第一子管路

82第二液压管路的第二子管路

83第二液压管路的第三子管路

9中间板

q输送装置的输送体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