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装置及自动脱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5754发布日期:2020-02-18 12:4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模装置及自动脱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脱模装置及自动脱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类似于筒状空滤产品的制作步骤如下:

将液体状的聚氨酯(pu)的a料和b料按照一定比例倒入pu注胶机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混合液注入pu模具中,在pu模具中的a料和b料的混合液在发生化学反应后,便会变成pu胶弹性固体;随后将松散的滤纸二端锁住固定,便可形成筒状空滤产品。

这样的制作方式,在对pu模具进行脱模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其操作步骤繁杂,脱模效率低;并且脱模质量低,容易对pu模具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脱模装置,其能够降低操作难度,并提高脱模效率,同时提高脱模的质量并降低对模具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自动脱模设备,其能够降低脱模的操作难度,在提高脱模的效率及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脱模的成本,以及降低在脱模的过程中对模具造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模装置,其包括机架及脱模组件;

机架用于安装模具;

脱模组件与机架活动连接,脱模组件包括用于与模具抵持的第一抵持部及第二抵持部,并且在模具的开模方向上,第一抵持部的高度高于第二抵持部的高度,并且脱模组件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机架沿模具的开模方向运动,以对模具进行开模。

由于该脱模装置的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进而在脱模时,能够使得模具与第二抵持部接触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局部变形,并通过模具的变形使得外部的空气进入模具内,以使得模具内部的压力与外界一致,从而便可减小在脱模的过程中的脱模阻力,以在带动脱模组件运动的外力不变的情况下,迅速的完成模具的脱模动作。由此该脱模装置能够降低脱模的操作难度,在提高脱模的效率及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脱模的成本,以及降低在脱模的过程中对模具造成的损伤。

可选的,脱模装置还包括连接件;

脱模组件通过连接件与机架可活动地连接。

可选的,连接件包括定位板、活动板及导向柱;

定位板与机架连接,并与机架共同限定供模具进行开模的活动空间;

活动板用于安装脱模组件,活动板通过导向柱与定位板活动连接,导向柱用于引导活动板沿开模方向运动。

可选的,连接件还包括用于限定活动板在开模方向上的运动的限位件。

可选的,限位件为限位弹簧;

限位弹簧位于活动板及定位板之间,并且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及定位板抵接,以使得活动板具备沿合模方向运动的趋势。

可选的,脱模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机架上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用于与模具抵持的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在模具的开模方向上,第一定位部的高度高于第二定位部的高度,定位组件用于安装位于机架上的模具。

可选的,脱模装置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用于驱动脱模组件运动,以使得脱模组件相对于机架具备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当脱模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脱模组件用于与处于合模状态的模具配合;

当脱模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脱模组件用于与处于开模状态的模具配合。

可选的,动力组件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脱模装置,包括机架、定位组件及脱模组件;

定位组件与机架连接,并用于安装模具;定位组件包括用于与模具抵持的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在模具的开模方向上,第一定位部的高度高于第二定位部的高度;

脱模组件与机架活动连接,脱模组件包括用于与模具抵持的第一抵持部及第二抵持部,并且在模具的开模方向上,第一抵持部的高度高于第二抵持部的高度,并且脱模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机架沿模具的开模方向运动,以对模具进行开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脱模设备,包括输送装置、感应装置以及上述的脱模装置;

输送装置用于向脱模装置的机架上输送模具;

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机架上是否有模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模装置及自动脱模设备的有益效果包括,该脱模装置在对模具进行脱模时,能够使得模具产生局部变形,并使得外部的空气能够进入模具内,从而减小在脱模的过程中的脱模阻力,以在带动脱模组件运动的外力不变的情况下,迅速的完成模具的脱模动作。由此该脱模装置能够降低脱模的操作难度,在提高脱模的效率及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脱模的成本,以及降低在脱模的过程中对模具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具在脱模装置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模组件及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脱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模具;200-脱模装置;210-机架;220-脱模组件;221-第一抵持部;222-第二抵持部;230-连接件;231-定位板;232-活动板;233-导向柱;234-限位件;240-定位组件;241-第一定位部;242-第二定位部;250-动力组件;300-自动脱模设备;310-输送装置;320-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具在脱模装置中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模装置200,该脱模装置200可以提高脱模效率,并保证脱模质量,其包括机架210及脱模组件220。

需要说明的是,该脱模装置200包括但不限于pu模具100的脱模应用。

具体的,请参照图1-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模组件及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脱模装置200的机架210用于安装模具100;而脱模组件220与机架210活动连接,脱模组件220包括用于与模具100抵持的第一抵持部221及第二抵持部222,并且在模具100的开模方向上,第一抵持部221的高度高于第二抵持部222的高度,并且脱模组件22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机架210沿模具100的开模方向运动,以对模具100进行开模。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在机架210上的模具100为待合模状态。其外,模具100包括相对的两端,其可以是开口端及闭口端,在脱模的过程,其原理是通过固定其中的一端,并带动另一端相对于固定的一端的运动实现脱模的效果,由此,在安装模具100时,其开口端或是闭口端需要与安装架相对固定,而另一端则需要与脱模组件220抵持。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模装置200,脱模装置200的工作原理是:

由上述内容可知,为完成模具100的脱模,该脱模装置200包括机架210以及脱模组件220,并且模具100的两端分别与机架210及脱模组件220连接,随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脱模组件220相对于机架210沿开模方向运动便可完成模具100的脱模。但是在脱模的过程中,由于模具100内部在胶体成型后其内部为负压,故在负压条件下,其内部具备一定的吸附力,进而导致在脱模的过程中,脱模组件220沿脱模方向运动的阻力增加。

基于此,为提高模具100的脱模效率,同时避免在脱模的过程中因外力过大而对模具100造成损伤,故在设置脱模组件220用于与模具100抵持以带动模具100沿开模方向运动的抵持部时,可以在模具100的开模方向上,将第一抵持部221的高度设置为高于第二抵持部222的高度。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脱模的过程中,由于脱模组件220的第一抵持部221与第二抵持部222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h1,进而使得第一抵持部221与第二抵持部222与模具100接触的时间不一致。故在脱模组件220带动模具100沿开模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抵持部221的高度大于第二抵持部222的高度,即第二抵持部222相对靠近模具100,从而在脱模时,随着脱模组件220的运动,第二抵持部222可以先于第一抵持部221与模具100接触,从而使得模具100与第二抵持部222接触的部位形成局部应力,此时脱模组件220与模具100间的作用力不均匀,也不对称,进而导致模具100与第二抵持部222接触的位置发生局部变形,并在其发生变形后,能够使得外部的空气进入模具100的成型腔内,并使得模具100内部的压力与外界一致,从而便可减小在脱模的过程中的脱模阻力,随后在第一抵持部221与模具100接触后,便可在带动脱模组件220运动的外力不变的情况下,迅速的完成模具100的脱模动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模装置2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基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该脱模装置200能够在减少装置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减少脱模操作的步骤以及脱模的操作难度,从而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并且在脱模的过程中,能够在提高脱模质量的同时防止模具100出现损伤,进而能够延长模具100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模具100的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脱模组件220与机架210活动连接,以在外力的作用使得脱模组件220能够相对于机架210沿开模方向运动并完成模具100的脱模,故脱模装置200还包括连接件230。在设置连接件230时,连接件230可以包括定位板231、活动板232及导向柱233。

其中,定位板231与机架210连接,并与机架210共同限定供模具100进行开模的活动空间,故在设置定位板231时,需要使得定位板231与机架210用于安装模具100处间隔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大于模具100在其开模方向上的最大高度。

而活动板232用于安装脱模组件220,活动板232通过导向柱233与定位板231活动连接,导向柱233用于引导活动板232沿开模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为提高该脱模装置200的脱模效率,故在设置连接件230时,可以使得脱模组件220能够在完成模具100的开模后自动复位,故连接件230还包括用于限定活动板232在开模方向上的运动的限位件234。

在设置限位件234时,限位件234为限位弹簧,并且限位弹簧位于活动板232及定位板231之间,并且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232及定位板231抵接,以使得活动板232具备沿合模方向运动的趋势,以在完成模具100的开模后,活动板232能够在外力消失后自动回到与机架210上合模状态的模具100配合的位置。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3,在设置有脱模组件220的基础上,该脱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机架210上的定位组件240。定位组件240包括用于与模具100抵持的第一定位部241及第二定位部242;在模具100的开模方向上,第一定位部241的高度高于第二定位部242的高度,定位组件240用于安装位于机架210上的模具100。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定位组件240的第一定位部241及第二定位部242时,两者之间的高度差h2的作用原理以及所能够实现的技术效果与脱模组件220中第一抵持部221和第二抵持部222的高度差h1的作用原理以及所能够实现的技术效果一致,故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为提高该脱模装置200的脱模效率,脱模装置200还包括动力组件250,动力组件250可以为气缸。动力组件250用于驱动脱模组件220运动,以使得脱模组件220相对于机架210具备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动力组件250时,动力组件250可以设置在定位板231上,并与活动板232传动连接,以在带动活动板232运动时,带动安装在活动板232上的脱模组件220运动。

其中,当脱模组件220处于第一位置时,脱模组件220可以用于与处于合模状态的模具100配合,即位于第一位置的脱模组件220可以与合模状态的模具100配合,以使得模具100在开模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脱模组件220和定位组件240配合。

而当脱模组件220处于第二位置时,脱模组件220用于与处于开模状态的模具100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位置的脱模组件220的第一抵持部221及第二抵持部222能够与开模状态的模具100配合,其目的是使得脱模组件22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模具100由合模状态向开模状态转变,即完成模具100的开模动作。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内容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30包括限位弹簧,通过限位弹簧能够使得位于第二位置的脱模组件220具备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以提高脱模组件220的复位效率。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该脱模装置200的脱模组件220及定位组件240时,为了使得脱模组件220及定位组件240能够与进行开模的模具100配合,故第一抵持部221与第二抵持部222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一定位部241以及第二定位部242之间的间隔均需要与模具100的尺寸相适应。同理,为使得该脱模装置200能够用于不同尺寸的模具100的脱模,还可以通过调整在活动部上的第一抵持部221与第二抵持部222间的间隔,以及机架210上的第一定位部241与第二定位部242之间的间隔,进而扩大该脱模装置200的应用范围。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脱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的脱模装置20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脱模设备300,包括输送装置310、感应装置320以及上述的脱模装置200。

该自动脱模设备300的输送装置310用于向脱模装置200的机架210上输送模具100;而感应装置320用于检测机架210上是否有模具100。由此,该自动脱模设备300能够通过输送装置310向脱模装置200中输送合模状态的模具100,并在感应装置320到机架210上安装有模具100时,通过控制脱模装置200的动力组件250动作,以带动脱模组件220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