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1973发布日期:2021-06-22 15:1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封密封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油封是一般密封件的习惯称谓,简单地说就是润滑油的密封。它是用来封油脂(油是传动系统中最常见的液体物质,也泛指一般的液体物质之意)的机械元件,它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出力部件隔离,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静密封和动密封(一般往复运动)用密封件叫油封。

其中,在汽车发动机的曲轴前后以及气门等位置都需要设置油封,而o型密封圈是常用的一种密封件,其通常进行注塑成型。

但是现有的o型密封圈的注塑生产装置不便于移动,给生产装置的位置调整带来不便。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可移动底座;

所述可移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

所述可移动底座的四个直角处各设置有一个支撑地脚组件,所述支撑地脚组件包括支撑螺柱和地脚座,所述支撑螺柱的底端与地脚座进行转动连接;

所述可移动底座的四个直角处各设置有一个贯穿可移动底座顶面、底面的螺纹孔;所述支撑螺柱与相应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底板的上部固定设置下顶出组件;所述下顶出组件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下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下腔室,所述下腔室内设置下顶出机构;

所述下顶出机构包括下顶出板,所述下腔室的底面上设置有控制下顶出板上下移动的下驱动件;所述下顶出板的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下顶针组件;

所述下顶出组件的上部固定设置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下模腔;所述下模腔的底端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贯通下模底端面的与下顶针组件相配合的下通孔;

所述底板的一侧向上垂直设置立板,所述立板的顶部设置有与底板相平行的顶板;

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上顶出组件,所述上顶出组件包括上支撑座,所述上支撑座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置上顶出机构;

所述上顶出机构包括上顶出板,所述上腔室的顶面上设置有控制上顶出板上下移动的上驱动件;所述上顶出板的下部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上顶针组件;

所述上顶出组件的下部固定设置上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与下模腔上下对应的上模腔;所述上模腔的顶端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贯通上模顶端面的与上顶针组件相配合的上通孔;

所述上模的侧面上设置有连通至上模腔的进料通道;

所述顶板与上顶出组件之间设置有控制上顶出组件、上模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下驱动件为若干下驱动气缸,所述下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上与下顶出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顶出板的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八组下顶针组件。

优选的,每组下顶针组件包括沿径向分布的两个下顶针。

优选的,所述上驱动件为若干上驱动气缸,所述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与上顶出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顶出板的下部沿圆周方向设置八组上顶针组件。

优选的,每组上顶针组件包括沿径向分布的两个上顶针。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与上顶出组件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螺柱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调节把手。

优选的,所述可移动底座上设置有水平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滚轮和支撑螺柱,当需要移动本申请加工装置时,分别旋转四个支撑螺柱,使支撑螺柱向上移动,直至滚轮接触地面,通过滚轮移动本申请加工装置;当需要固定本申请加工装置时,反向旋转支撑螺柱,使支撑螺柱向下移动,直至地脚座接触地面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本申请加工装置既便于移动,又能实现支撑固定作用。

(2)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中通过上顶出组件、下顶出组件的设置,在开模过程中,能够分别实现上模腔与成型后密封圈的分离以及下模腔与成型后密封圈的分离,便于注塑成型后的开模作业,降低了开模导致密封圈拉裂的几率,从而使开模成型率及成型效率均提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其中,

1-底板,11-立板,12-顶板;

2-下顶出组件,21-下支撑座,22-下腔室,23-下顶出板,24-下顶针,25-下驱动气缸;

3-下模,31-下模腔,32-下通孔;

4-上顶出组件,41-上支撑座,42-上腔室,43-上顶出板,44-上顶针,45-上驱动气缸;

5-上模,51-上模腔,52-上通孔,53-进料通道;

6-驱动气缸;

7-可移动底座,71-滚轮,72-支撑螺柱,73-地脚座,74-支撑调节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可移动底座7;

所述可移动底座7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71,便于移动;

所述可移动底座7的四个直角处各设置有一个支撑地脚组件,所述支撑地脚组件包括支撑螺柱72和地脚座73,所述支撑螺柱72的底端与地脚座73进行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支撑螺柱72的底端与地脚座73通过轴承进行转动连接;

所述可移动底座7的四个直角处各设置有一个贯穿可移动底座7顶面、底面的螺纹孔;所述支撑螺柱72与相应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底板1的上部固定设置下顶出组件2;如图5所示,所述下顶出组件2包括与底板1固定连接的下支撑座21,所述下支撑座21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下腔室22,所述下腔室22内设置下顶出机构;

所述下顶出机构包括下顶出板23,所述下腔室22的底面上设置有控制下顶出板23上下移动的下驱动件;所述下顶出板23的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下顶针组件;

所述下顶出组件2的上部固定设置下模3,如图4所示,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下模腔31;所述下模腔31的底端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贯通下模3底端面的与下顶针组件相配合的下通孔32;

所述底板1的一侧向上垂直设置立板11,所述立板11的顶部设置有与底板1相平行的顶板12;

所述顶板12的底部设置上顶出组件4,所述上顶出组件4包括上支撑座41,所述上支撑座41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腔室42,所述上腔室42内设置上顶出机构;

所述上顶出机构包括上顶出板43,所述上腔室42的顶面上设置有控制上顶出板43上下移动的上驱动件;所述上顶出板43的下部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上顶针组件;

所述上顶出组件4的下部固定设置上模5,如图6所示,所述上模5的下表面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与下模腔31上下对应的上模腔51;所述上模腔51的顶端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贯通上模5顶端面的与上顶针组件相配合的上通孔52;

所述上模5的侧面上设置有连通至上模腔51的进料通道53;

所述顶板12与上顶出组件4之间设置有控制上顶出组件4、上模5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下驱动件为若干下驱动气缸25,所述下驱动气缸25的活塞杆向上与下顶出板23的底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顶出板23的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八组下顶针组件。

优选的,每组下顶针组件包括沿径向分布的两个下顶针24,即下顶出板23上设置两圈下顶针24,每圈共有八个,保证顶出时密封圈均匀受力。

优选的,所述上驱动件为若干上驱动气缸45,所述上驱动气缸45的活塞杆向下与上顶出板43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顶出板43的下部沿圆周方向设置八组上顶针组件。

优选的,每组上顶针组件包括沿径向分布的两个上顶针44,即上顶出板43上设置两圈上顶针44,每圈共有八个,保证顶出时密封圈均匀受力。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6,所述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向下与上顶出组件4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螺柱72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调节把手74。

优选的,所述可移动底座7上设置有水平仪。

一种便于移动的油封密封圈加工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使用时,首先启动驱动气缸6,使上模5向下移动,直至上模腔51和下模腔31合并成完成的模腔;然后分别控制下驱动气缸25和上驱动气缸45,使下顶针24的顶面与下模腔31的底面齐平,上顶针44的底面与上模腔51的顶面齐平。

随后通过进料通道53向合并的模腔内注入胶料,等待密封圈的注塑成型。

成型完毕之后,驱动气缸6控制上模5、上顶出组件4向上移动,在上模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上驱动气缸45通过将其活塞杆伸出以保证上顶针44底面高度不变,直至上模5与密封圈完全脱离,即在上模5上移的过程中,使上顶针44的底面始终接触密封圈的顶面,从而通过上顶针44使密封圈与上模5分离;

上模5分离之后,下驱动机构25控制下顶针24上移,将密封圈从下模腔31中顶出,从而实现密封圈与下模3的分离。

因此,本申请中通过上顶出组件4、下顶出组件2的设置,在开模过程中,能够分别实现上模腔与成型后密封圈的分离以及下模腔与成型后密封圈的分离,便于注塑成型后的开模作业,降低了开模导致密封圈拉裂的几率,从而使开模成型率及成型效率均提高。

当需要移动本申请加工装置时,分别旋转四个支撑螺柱72,使支撑螺柱72向上移动,直至滚轮71接触地面,通过滚轮71移动本申请加工装置;

当本申请加工装置不需要移动时,反向旋转支撑螺柱72,使支撑螺柱72向下移动,直至地脚座73接触地面起到支撑作用;当支撑的地面凹凸不平或有台阶时,分别调整四个支撑螺柱72,可以将可移动底座7调整至水平,进而使加工装置调整至水平;同时可移动底座7上的水平仪检测可移动底座7的水平度,对支撑螺柱72的调节起到指导作用;同时本申请中支撑螺柱72不与地面接触,地脚座73与地面直接接触,而地脚座73与支撑螺柱72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因此在旋转支撑螺柱72的过程中,地脚座73不发生转动,不会划伤地面上的地板等接触面。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