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9657发布日期:2022-01-26 18:3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模内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模内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随之而来人们对手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为了方便携带,手机要越来越轻薄,同时为了提高视觉效果并方便用户操作,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这样导致手机的生产越来越困难。
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手机的轻薄化与大屏化,手机壳体通常采用金属壳制成,且金属壳还通过模内成型的方式与相应的塑料框结合在一起,以达到绝缘和防静电的作用。然而,为了安装sim卡,金属壳的侧边通常开有长条形的卡托孔,使得该部位在模内成型的过程中容易因受压产生变形,影响手机壳体的品质,进而影响手机的生产效率。
4.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内成型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成型模具,旨在方便手机壳体膜内成型。
6.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内成型模具,包括五金件、顶部具有凸台的下模以及镶嵌在所述下模上的模枕;
7.所述五金件的底壁抵接所述凸台,所述五金件的侧壁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延伸形成并套接在所述凸台上,
8.其中,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凸台的一侧开设有贯穿的侧孔及与所述侧孔连通的定位槽,所述模枕的一端凸出所述下模的顶部并卡在所述定位槽中,且所述模枕凸出所述下模的一端还伸入所述侧孔中并抵接所述侧孔靠近所述底壁的内壁。
9.作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不小于0.6mm,且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还不大于所述侧壁的宽度的1/3。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槽的宽度为所述侧孔宽度的一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模枕凸出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侧孔的内壁的支撑面,且所述支撑面的宽度不小于0.5mm。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上设有一对倾斜设置的导向面,且一对所述导向面使得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在沿自所述侧壁到靠近所述模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若干抵接在所述五金件的周围并与所述下模适配的边模,且其中一个所述边模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模枕的收容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模枕凸出所述下模的一端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倾斜的第一分模面,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模面滑动
配合的第二分模面。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分模面相对于所述底壁所在的平面其倾斜角度为15
°‑
20
°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五金件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模枕的通孔,所述模枕通过过瘾配合的方式镶嵌在所述通孔中。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模内成型模具及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模枕设置在下模上,并通过在五金件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侧孔连通的并供模枕穿过的定位槽,使得五金件放在下模的预定位置上后便可通过模枕对侧孔进行有效支撑,不仅可以降低配模的难度,而且可以杜绝模枕与五金件之间产生擦碰,从而提高注塑效率,进而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
18.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内成型模具的剖视图。
21.图2为图1所示a区域的放大图。
22.图3为图1所示模内成型模具的立体分解图。
23.图4为图3所示b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25.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内成型模具100,用于生产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壳体。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内成型模具100包括五金件10、顶部具有凸台201的下模20以及镶嵌在下模20上的模枕30。凸台201用于放置五金件10,模枕30用于支撑五金件10,具体的,五金件10的底壁101抵接凸台201,五金件10的侧壁102自底壁101的边缘延伸形成并套在凸台201上,其中,侧壁102背离凸台201的一侧开设有贯穿的侧孔1021及与侧孔1021连通的定位槽1022,模枕30的一端凸出下模 20的顶部并卡在定位槽1022中,且模枕30凸出下模20的一端还伸入到侧孔1021中并抵接侧孔1021靠近底壁101的内壁。
27.在这里需说明的是,模内成型模具100还包括与下模20适配的若干边模40以及一个上模(图未示),即若干边模40抵接在五金件10的周围,上模位于五金件10的上方并与边模40相配合,且下模20、上模与若干边模40合模后,若干边模40与上模及五金件10之间围成用于注塑的型腔(图未示),型腔注入塑料熔液后经冷却与五金件10结合形成所需要的壳
体,同时在注塑过程中,塑料熔液通常需在较大压力的作用下才能快速进入到型腔中,这样使得五金件10在注塑时也会承受较大的压力。
28.因此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内成型模具100,在注塑过程中,侧孔1021靠近底壁101的内壁可以通过模枕30得到有效的支撑,使得侧壁102设有侧孔1021的部位不会产生变形,同时模枕30设置在下模20上,五金件10放在下模20的预定位置上后,模枕30即可对五金件10形成有效支撑,即五金件10无需在合模后才能得到有效支撑,而且模枕30在合模时不会产生移动,使得模枕30与五金件10之间不会产生擦碰,也就是说,五金件10、下模20、模枕30以及边模40之间的配合关系较为简单,从而可以降低模具配模的难度,进而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
29.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槽1022的深度不小于0.6mm,以保证模枕30能在进入到定位槽1022后并将远离下模20的一端抵接在侧孔1021靠近底壁101的内壁上,同时定位槽1022的深度还不大于侧壁102宽度的1/3,以避免定位槽1022较大的降低侧壁102在该位置上的机械强度。对应的,为了保证模枕30的支撑效果,模枕30凸出下模20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侧孔1021的内壁的支撑面301,且支撑面301 的宽度不小于0.5mm,这样在模内成型的过程中,模枕30不会压伤侧孔1021的内壁。
30.在本实施例中,下模20靠近五金件10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模枕 30的通孔202,模枕30通过过瘾配合的方式镶嵌在通孔202中,这样模枕30可以采用规则的棒料进行加工制造,而无需在上模上直接加工成型,降低了模枕30与上模的加工难度,可以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31.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模枕30的支撑效果是由模枕30与侧孔1021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来确定的,具体的,接触面积越大,支撑效果越好,在接触面的宽度不变时,接触面的长度也就越大,即定位槽 1022的宽度也就越大,然而定位槽1022的宽度越大又会导致侧壁102 的强度下降,因此在这里,定位槽1022的宽度优选为侧孔1021宽度的一半,即模枕30的宽度也为侧孔1021宽度的一半,既使得模枕30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又能保证侧壁102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3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模枕30装入定位槽1022中,定位槽1022的内壁上设有一对倾斜设置的导向面1023,一对导向面1023 使得定位槽1022的宽度在沿自侧壁102到靠近模枕3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从而达到方便将模枕30装入定位槽1022的目的。
33.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模枕30与边模40产生干涉,与模枕30对应的边模40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模枕30的收容槽401。比如,五金件10呈矩形板状,即五金件10包括四个侧壁102,且其中一个侧壁102上设有一个侧孔1021,对应的,模枕30的数量为一个并与侧孔 1021相对应,边模40的数量则为四个,且其中一个边模40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模枕30的收容槽401。
34.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模枕30凸出下模20的一端在远离侧壁102 的一侧设有倾斜的第一分模面302,收容槽40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分模面302滑动配合的第二分模面4011,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分模面302与第二分模面4011的结合来封闭收容槽401,以避免注塑液在注塑时体进入到收容槽401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模面302相对于底壁101所在的平面其倾斜角度为15
°
~20
°
,且第一分模面302靠近五金件10的一端连接模枕30用于抵接侧孔1021内壁的支撑面301。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内成型模具100,在使用时,先打开上模与边模40,即上模、下模20以及边模4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接着将一个五金件10套在下模20的凸台201上,并使得模枕30远离下模20的一端抵接侧孔1021的内壁,然后合拢上模与边模40后便可进行模内注塑。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内成型模具100,通过将模枕30设置在下模20上,并通过在五金件10的侧壁102上开设有与侧孔1021 连通的并供模枕30穿过的定位槽1022,使得五金件10放在下模20的预定位置上后便可通过模枕30对侧孔1021进行有效支撑,不仅可以降低配模的难度,而且可以杜绝模枕30与五金件10之间产生擦碰,从而提高注塑效率,进而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
37.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