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优化的纤维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8703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功能优化的纤维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别是用于车辆结构的纤维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为了降低机动车的重量,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构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用于制造这种纤维复合构件的常用方法为所谓的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法(Resin TransferMolding)(简称:RTM)。在此,将纤维垫(诸如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制的稀松布、纺织物和编织物)在成形工序中压成一个确定的立体形状。通过这种方式制成的预成形的纤维垫被称为所谓的“预成形坯”或者“预成形品”,然后将其置入可加热的注射模中,向该注射模内注入用于浸溃纤维垫的母体。
[0003]为了在预成形工序中实现纤维垫的形状稳定性,首先按照所期望的轮廓剪裁这些纤维垫并且例如添加一种粘合剂(通常为塑料粉末)。在后续的挤压过程和加热过程中,将纤维垫在模具内挤压成所期望的形状并同时使粘合剂熔化。在粘合剂冷却和凝固之后,纤维垫的各个纤维便粘接在一起,从而,纤维垫即使在接下来从模具中取出的情况下也保持所呈现的形状。尽管粘接在一起,但是预成形的纤维垫的基本上柔韧的和多孔的形式仍保持不变,因而注入的母体能够渗入纤维垫内并将该纤维垫尽可能充分地浸溃。
[0004]所使用的纤维垫的厚度通常以要制造的构件的最大负荷区域为准进行确定并且贯穿整个构件连续延伸。因此,预计为最大负荷的元件决定了用于整个构件的纤维垫的壁厚。
[0005]以这种方式制成的纤维复合构件通常具有比同类的金属构件更轻的重量,然而在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方面却很昂贵。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这样的纤维复合构件以及相应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在构件重量和制造成本方面加以改进。
[0007]这个目的借助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纤维复合构件以及具有权利要求9特征的制造方法得以实现。有益的设计形式可由各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0008]据此提供了一种特别是用于车辆结构的纤维复合构件,该纤维复合构件具有一种包括至少一个纤维层的纤维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中的至少一层由一定数量的预成形的纤维垫构成。
[0009]在此,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的所述数量的预成形的纤维垫中的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与第二预成形的纤维垫相比具有更大的纤维垫厚度。
[0010]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所说纤维垫的厚度应该理解为基本上成面状的纤维垫的相应的高度。优选地,所使用的纤维垫尽管厚度不同,但是具有相同的纤维体积密度。这意味着:在此情况下,较厚的纤维垫沿高度方向比较薄的纤维垫具有更多数量的纤维或者说纤维纱(Faser-Rovings)。
[0011]例如,所述纤维复合构件包括一层单独的纤维层,在一种制造方法(诸如所述的RTM方法)的范围内将该纤维层浸溃一种母体。纤维层通常成面状地穿过整个构件或者至少穿过该构件的一个或者多个需增强的部段延伸。当然,在纤维复合构件的相同的区域内或不同的区域内代替一层单独的纤维层可以设置多个纤维层,这些纤维层根据本说明书分别包括多个要么相同厚度的、要么不同厚度的纤维垫。
[0012]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这些纤维层的每一层由一定数量的预成形的纤维垫构成,其中,所述纤维垫中的个别纤维垫具有与相应纤维层的其他纤维垫不同的纤维垫厚度。这样便能够在同一纤维层内在纤维复合构件的特殊位置上设置纤维垫厚度较大的纤维垫以及在其他位置上设置纤维垫厚度较小的纤维垫。因此,该纤维层沿其延伸方向不具有在构件上恒定的纤维垫厚度,而是具有一种局部变化的纤维垫厚度。
[0013]由此获得了下述优点:在符合需要地设置这些纤维垫时,可以放弃连续恒定不变的纤维垫厚度,该纤维垫厚度否则必须根据纤维复合构件的最大负荷值来确定并且不得不以相同厚度设置在负荷不那么大的区域内。
[0014]这种措施一方面可以节省昂贵的和制造成本高的纤维材料,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制成的纤维复合构件的重量。那就是说,可以通过局部较小的壁厚提供纤维复合构件的优化的重量,所述壁厚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较小的材料成本。
[0015]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包括纺织物层、稀松布层、编织物层和/或单向的或者多向的纤维层。对此同样可以理解为纤维无纺布(纤维网)。在此,纤维材料(单纤维或者所谓的纤维纱)在结构上相互连接的排列,特别是还有具有多个相互连接的纤维平面的所谓的堆叠,始终均应该理解为相应的层。作为纤维材料,可以采用任何适宜于构件增强的纤维,特别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或天然纤维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0016]优选地,为了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成面状并排地设置预成形的纤维垫。形象地说这意味着:“马赛克状”并排地敷设或者说拼合预成形的纤维垫,使得纤维垫构成尽可能连贯的纤维层。特别是应该如下地理解纤维垫的面状排列设置,即,使各个纤维垫的表面构成通过这种方式组成的、依循着例如构件立体形状的纤维层的共同的表面。例如,各个纤维垫能够以它们的端面借助对接而相互连接。
[0017]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了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将预成形的和成面状并排地设置的纤维垫在彼此相对的边缘区域内相互搭接设置。据此,纤维垫不只马赛克状并排地设置,而且在它们的边缘区域内相互搭接。尽管有这些搭接,由纤维垫构成的这种排列设置依然应该理解为共同的纤维层。在此,带有可能存在的材料双重重叠的搭接区域并不用来计入对原本的纤维层及其厚度的考察。
[0018]由于搭接之故,可以实现各个纤维垫的尽可能持久牢固的连接,这种连接再次提高了纤维垫的连接强度。
[0019]另外,纤维复合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数量的力导入部段,其中,在至少一个力导入部段的区域内的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与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层的第二纤维垫相比具有更大的纤维垫厚度。
[0020]力导入部段是纤维复合构件的下述那些部段,力至少在该纤维复合构件的组装状态中导入这些部段中。这尤其可以是用于将该构件紧固在其他构件上的紧固点。特别是在这些力导入部段内,为了局部增强,目前可以设置比在构件的其他部段内更厚的纤维垫。
[0021]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所构成的纤维层可以具有在构件上变化的纤维垫厚度,该纤维垫厚度特别是在力导入部段内增大。必要时设置在纤维层内部的搭接区域对于在整个说明书范围内所说的纤维层厚度考察来说是不重要的。
[0022]另外,纤维复合构件可以包括第二数量的将力导入部段相互连接的承载梁,其中,在至少一个力导入部段的区域内的第一预成形的纤维垫与设置在至少一个承载梁的区域内的第二纤维垫相比具有更大的纤维垫厚度。
[0023]作为承载梁,应该理解为纤维复合构件的那些将多个力导入部段传递力地相互连接的区域。这样,例如能够借助一个或者多个承载梁将一个第一力导入部段和一个远离其设置的第二力导入部段连接。如果有一个力导入了所述力导入部段之一,那么通过这一个承载梁或者多个承载梁将所述导入的力引向其他的力导入部段并通过该力导入部段从构件中将其导出。当然,也可以相应地设置其他的力导入部段。
[0024]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邻近承载梁和/或邻近力导入部段设置填充面,其中,设置在填充面的区域内的预成形的纤维垫与力导入部段的区域内的纤维垫相比和/或与承载梁的区域内的预成形的纤维垫相比具有更小的纤维垫厚度。
[0025]据此,所述填充面对力流起到第二位的(次要的)作用并且优选用于实现构件的面状构造,而无自承载或传递力的功能。因此可以认为这个或者这些部段的负载通常很小,所以设置在那里的纤维垫可以具有比在力导入部段和承载梁的承受载荷的部段内更小的纤维垫厚度。
[0026]这种构造设计通过特别的方式能够节省下述那些位置上的材料和重量,在这些位置,在迄今为止众所周知的纤维复合构件中在无附加用途的情况下也大量设置了纤维材料。
[0027]另外,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梁的区域内的预成形的纤维垫可以具有沿着承载梁定向的延伸(长度)。优选按照承载梁形状来构造有关的预成形的纤维垫。
[0028]换言之,由此可以在考虑到负荷元件的情况下实现预成形的纤维垫分离。可以按这样的方式负荷优化地下料剪裁预成形的纤维垫,即,使它们基本上沿着承载梁的方向延伸并且同时邻接的无负荷/小负荷区域不配置该相应的纤维垫。不同于已知的、为实现尽可能小的纤维垫边脚料而剪裁优化地设计的下料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地设置下料,即,使得纤维垫尽可能最佳地依循着承载梁并且因此重量优化地和强度优化地铺设。
[0029]以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所述这些部段的功能分开,以实现对具有各局部所需的纤维垫厚度的纤维垫的尽可能最佳的分配,以及避免在负载不那么大的区域内的“尺寸过大的”纤维垫,并且通过如下方式只增强负载较大的区域,即,将纤维垫这样地预成形,使得这些纤维垫基本上只构成增强纤维复合构件所需的区域。
[0030]例如,所述纤维复合构件可以构造为机动车的车门结构和/或车辆框架件。这样的车门结构可以包括门框或门肋和/或面状的门元件。当然,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供其他的构件,特别是车辆结构件。
[0031]另外还介绍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纤维结构的纤维复合构件的方法,所述纤维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纤维层,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