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36263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辊筒的横截面图。
[0106]参照图7,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具有以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为基准在长度方向L上对称的形状。
[0107]只是,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一外侧支撑部211的连接部230的长度可以大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二外侧支撑部213的连接部230的长度。
[0108]以长度方向L为基准,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213之间的间隔可以小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之间的间隔。
[0109]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的辊筒的横截面图。
[0110]参照图8,所述荷载分配构件200可以具有以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为基准在长度方向L上对称的形状。
[0111]只是,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一外侧支撑部211的连接部230的长度可以小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第二外侧支撑部213的连接部230的长度。
[0112]以长度方向L为基准,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213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221和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211之间的间隔。
[0113]图9是示出荷载分配构件300的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0114]本实施例涉及的辊筒包括:内侧主体、围绕所述内侧主体的外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300。
[0115]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并且,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并且,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使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至少两次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0116]参照图9,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可以包括:与内侧主体(未图示)接触的多个内侧支撑部311、312 ;与外侧主体接触(未图示)的多个外侧支撑部321?325。
[0117]此外,所述荷载分配构件300使施加于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至少两次向两个以上的方向连续地分配并传递到外侧主体支撑部上。即,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荷载分配构件300可以具有多层重叠的形状。在此,施加于某一个内侧支撑部(例如,311)上的荷载可以至少两次向两个以上的方向分配。即,荷载可以向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一次分配后,继而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二次分配,然后传递到外侧支撑部(例如321)上。
[0118]以上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出于例示的目的而公开,本发明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之内进行各种修改、变形以及添加,而这些修改、变形以及添加都应视为属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辊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主体; 外侧主体,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的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其中,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与所述内侧主体由相同的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包括: 多个外侧支撑部,与所述外侧主体接触; 多个内侧支撑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外侧支撑部之间,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以及 多个连接部,连接外侧支撑部和内侧支撑部, 多个外侧支撑部、多个内侧支撑部以及多个连接部形成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分别施加于至少两个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通过连接部传递到一个外侧支撑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某一个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通过连接部分配到至少两个外侧支撑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以规定的曲率在长度方向上弯曲。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多个外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外侧支撑部,位于外侧主体的中央部;第二外侧支撑部以及第三外侧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外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多个内侧支撑部包括:第一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第二内侧支撑部,位于第一外侧支撑部和第三外侧支撑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各外侧支撑部以及各内侧支撑部沿着内侧主体的圆周方向分别形成闭合曲线。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在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法兰,用于连接内侧主体和外侧主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呈环形,并且贯穿第一外侧支撑部以接触并支撑外侧主体。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各内侧支撑部的厚度等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所述内侧支撑部。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各内侧支撑部通过热装方式固定在内侧主体上, 各外侧支撑部通过热装方式固定在外侧主体上。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之间的间隔。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具有以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为基准在长度方向上对称的形状。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等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大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一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小于连接第一内侧支撑部和第二外侧支撑部的连接部的长度。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侧支撑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的接触面积。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密封套,分别密封所述第二外侧支撑部和所述内侧主体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第三外侧支撑部和所述内侧主体之间的空间。22.一种辊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主体,沿着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轴颈,分别设置在所述内侧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外侧主体,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 多个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其中,各荷载分配构件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多个荷载分配构件分别插入于所述内侧主体和所述外侧主体之间的空间中, 多个荷载分配构件在所述内侧主体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着规定角度配置。23.一种辊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主体; 外侧主体,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 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并且,使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至少两次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分别传递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其中,所述荷载分配构件包括:与内侧主体接触的多个内侧支撑部;与外侧主体接触的多个外侧支撑部, 所述荷载分配构件使施加于内侧支撑部上的荷载至少两次沿着两个以上的方向连续地分配并传递到外侧主体支撑部上。24.一种薄膜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压辊筒,被施加规定的压力;以及 固定辊筒,与所述加压辊筒隔着规定间距,以使薄膜通过, 其中,所述固定辊筒包括: 内侧主体; 外侧主体,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的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内侧主体以及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区域所受到的荷载分配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的区域,并且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外侧主体的一个区域。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辊筒以及包含该辊筒的薄膜生产装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筒包括:内侧主体;外侧主体,以不接触所述内侧主体的状态围绕所述内侧主体;以及荷载分配构件,该荷载分配构件通过多个区域分别与所述内侧主体以及所述外侧主体接触,将与所述内侧主体接触的两个以上区域分别所受到的荷载施加到与外侧主体接触的某一个区域。
【IPC分类】B32B37/10, B29C43/46, B29C43/24
【公开号】CN105291336
【申请号】CN201510441319
【发明人】金泳台, 林艺勋, 洪裕植
【申请人】Lg化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