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718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在塑胶模具的日常加工作业中,对于一些产品的塑胶作业,例如电脑键盘,由于其构造比较复杂,产品上的卡钩、凹槽等区域众多,因此常其在开模时很容易会遇到模具与其的干涉,从而会对脱模产生影响,影响塑胶模具的工作效率,这种干涉通常被称为“倒扣”现象。因此,目前对于这种产品的倒扣现象,通常会在模具的后模机构上加入一些脱料的辅助机构,例如一些斜顶机构,来在脱模时消除掉倒扣的影响,从而帮助顺利地完成脱料作业。但是,加入这些斜顶机构的模具,通常都需要具备斜顶座、斜顶杆等部件,造成模具的体积通常都会增大,因此,对于一些中小型的模具而言,这种斜顶机构就变得较为不适用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减小体积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包括前模机构、前模仁、后模机构和后模仁,
[0006]该前模仁内斜向设置有斜顶,其在前模仁内来回滑动,该斜顶的底部还设置有卡钩;
[0007]该后模仁内固定设置有顶针,其顶部朝向斜顶的顶端。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模仁上设置来回滑动的斜顶,并在斜顶的底部设置卡钩,同时在后模仁内设置顶针,斜顶在初始位置时是露出在前模仁的外部,在闭模时,斜顶随着前模仁和后模仁的结合而缩入至前模仁内,此时斜顶底部的卡钩可以勾住键盘等产品内的卡钩,然后在开模时,斜顶便可以通过前模上抬时候产品倒扣所产生的拉力斜顶弹出,倒扣现象随即被克服,同时后模仁内的顶针接触到斜顶的顶端后,通过对其的碰撞力使得斜顶随之复位至初始位置。
[0009]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将用于斜顶安装于前模仁之上,利用闭模时的压力缩回前模仁,同时利用开模式的产品倒扣力斜顶弹出,由此便可以省略掉斜顶座,从而可以使得模具的体积得以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塑胶模具可以更适合于一些中小型模具的倒扣消除作业。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0011]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斜顶内设置有限位部,前模仁内开设有滑槽,其平行于斜顶进行设置,斜顶滑动时,该限位部在滑槽内来回滑动。
[0012]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在斜顶下落时,即其复位时,形成对其的有效限位,防止其下落过大造成对后模机构的冲击损害或者其他情况。
[0013]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限位部为设置于斜顶内的块体。
[0014]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其可以便于形成在滑槽内的滑动,从而形成更有效的限位。
[0015]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限位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形凸出部,滑槽的底部配合圆形凸出部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凹槽。
[0016]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在斜顶复位后,即斜顶的底部和滑槽的底部接触后,通过圆形凸出部和半圆形凹槽的结合,形成对斜顶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防止其因水平方向的位移而对倒扣消除产品影响,而半圆形凹槽与圆形凸出部在杆体往前模仁内缩回的时候,也并不会产生阻碍。
[0017]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斜顶的底部和顶针的顶部在合模后,其之间具有间隙。
[0018]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防止斜顶的底部在卡住产品时,顶针对其产生干涉和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在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在初始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在完全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斜顶几何模型图。
[0024]其中,1.前模机构11.前模仁12.滑槽13.半圆形凹槽2.后模机构21后模仁3.斜顶31.卡钩32.限位部33.圆形凸出部4.顶针5.进胶机构6.键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6]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前模机构1、前模仁11、后模机构2和后模仁21,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进胶机构5,作为改进,该前模仁11内斜向设置有杆体(斜顶)3,其在前模仁11内来回滑动,该杆体3的底部还设置有卡钩31 ;该后模仁2内固定设置有顶针4,其顶部朝向杆体3的底端。
[0027]本塑胶模具通过在前模仁上设置来回滑动的杆体,并在杆体的底部设置卡钩,同时在后模仁内设置顶针,杆体在初始位置时是露出在前模仁的外部,在闭模时,杆体随着前模仁和后模仁的结合而缩入至前模仁内,此时杆体底部的卡钩可以勾住键盘等产品内的卡钩,然后在开模时,杆体便可以通过前模上抬时候所产生的拉力形成对产品的松脱,倒扣现象随即被克服,同时后模仁内的顶针接触到杆体的底端后,通过对其的顶出力使得杆体底部的卡钩离开产品,杆体随之复位至初始位置。因此,本塑胶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将用于斜顶的杆体安装于前模仁之上,利用闭模时的压力缩回前模仁,同时利用开模式的下落重力从前模仁内伸出,由此便可以省略掉斜顶座,从而可以使得模具的体积得以减小,因此本塑胶模具可以更适合于一些中小型模具的倒扣消除作业。
[0028]图5所示为本塑胶模具的斜顶几何模型,结合图2中所示,可事先确定,斜顶水平方向行程B和斜顶下滑角度X,从而可得出斜顶下滑行程:C = B/sin(X)o当进一步确定:斜顶角度X,可得出斜顶顶出行程:A = Ocos(X)。其中:C = P, Yl = X,K = B,C为斜顶下滑行程,B为产品倒扣斜行程,X为斜顶角度。其中,为了保证斜顶的效果,可以作以下设置:B彡K+3mm(安全量);M彡0.5以上;X小于10度以内;M值存在,斜顶需要镶针辅助回位,然后合模射胶,保持压力(斜顶需要射胶压力才能完全回位)。
[0029]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杆体3内设置有限位部32,前模仁11内开设有滑槽12,其平行于杆体3进行设置,杆体3滑动时,该限位部32在滑槽12内来回滑动。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在杆体下落时,即其复位时,形成对其的有效限位,防止其下落过大造成对后模机构的冲击损害或者其他情况。
[0030]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限位部32为设置于杆体3内的块体。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其可以便于形成在滑槽内的滑动,从而形成更有效的限位。
[0031]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限位部3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形凸出部33,滑槽12的底部配合圆形凸出部33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凹槽13。当然,凹槽也可以换到限位部上,凸出部可以换到滑槽上。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在杆体复位后,即杆体的底部和滑槽的底部接触后,通过圆形凸出部和半圆形凹槽的结合,形成对杆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防止其因水平方向的位移而对倒扣消除产品影响,而半圆形凹槽与圆形凸出部在杆体往前模仁内缩回的时候,也并不会产生阻碍。
[0032]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杆体3的底部和顶针4的顶部在合模后,其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多少可以根据模具大小等特点自行取值,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防止杆体的底部在卡住产品时,顶针对其产生干涉和影响。
[0033]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结合图1-4所示,初始位置时,杆体3露出于前模仁11的外部,在闭模时,杆体3随着前模仁11和后模仁21的结合而缩入至前模仁11内,此时杆体3底部的卡钩31可以勾住键盘6等产品内的卡钩,然后在开模时,杆体3便可以通过前模上抬时候产品倒扣所产生的拉力斜顶弹出,倒扣现象随即被克服,同时后模仁2内的顶针4接触到杆体3的底端后,通过对其的顶出力使得杆体3底部的卡钩31离开产品,杆体3随之复位至初始位置。
[00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包括前模机构、前模仁、后模机构和后模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模仁内斜向设置有斜顶,其在所述前模仁内来回滑动,所述斜顶的底部还设置有卡钩; 所述后模仁内固定设置有顶针,其顶部朝向所述斜顶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前模仁内开设有滑槽,其平行于所述斜顶进行设置,所述斜顶滑动时,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滑槽内来回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斜顶内的块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形凸出部,所述滑槽的底部配合所述圆形凸出部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的底部和所述顶针的顶部在合模后,其之间具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前模斜顶机构的塑胶模具,包括前模机构、前模仁、后模机构和后模仁,该前模仁内斜向设置有斜顶,其在前模仁内来回滑动,该斜顶的底部还设置有卡钩;该后模仁内固定设置有回位顶针,其顶部朝向斜顶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将用于斜顶安装于前模仁之上,利用闭模时的压力碰回前模仁,同时利用产品倒扣的拉力从前模仁内弹出,由此便可以省略掉斜顶座,从而可以使得模具的体积得以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塑胶模具可以更适合于一些中小型模具的倒扣消除作业。
【IPC分类】B29C33-44
【公开号】CN204546853
【申请号】CN201520049002
【发明人】顾善贵, 黄春育, 叶松, 张敏
【申请人】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