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065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蒸汽冷凝水回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冷凝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间接加热系统中,随着蒸汽在加热设备内释放出汽化潜热大量的高温凝结水随之产生,其温度一般在100℃以上,热焓占原蒸汽热焓的25%左右,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水质近于蒸馏水,含有的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成分较少,是良好的锅炉补给水。所以,充分回收并利用这些凝结水既可以节约锅炉燃料和软化水,又可以大大降低锅炉的运行成本,提高锅炉使用寿命,改善环境条件。目前的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疏水阀失效、蒸汽内漏等原因导致凝结水回收系统回收不畅;汽水两相共存的动态状态,很容易发生汽阻、水击;冷凝水爬高能力下降;不同压力凝结水的回收利用不充分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回收率高的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锅炉、分汽缸、低压用汽设备、中压用汽设备、高压用汽设备、第一闪蒸罐、第二闪蒸罐、自立增压器、多路共网器、除铁过滤器、脱碳过滤器、水质监测器、冷凝水回收装置和脱氧槽;

所述锅炉通过蒸汽输送管道与分汽缸相连,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分汽缸输送至低压用汽设备、中压用汽设备和高压用汽设备;

所述低压用汽设备的蒸汽冷凝水经管道直接收聚入多路共网器;所述中压用汽设备的蒸汽冷凝水经第一闪蒸罐后,二次蒸汽经管道送入低压用汽设备再次利用,冷凝水汇入多路共网器;所述高压用汽设备的蒸汽冷凝水经第二闪蒸罐后,闪蒸汽经管道送入低压用汽设备和中压用汽设备重复利用,冷凝水经自立增压器汇入多路共网器;

所述多路共网器与冷凝水回收装置通过冷凝水回水管道相连,冷凝水回水管道上安装截止阀一,汇入多路共网器的冷凝水经除铁过滤器和脱碳过滤器预处理后进入冷凝水回收装置;所述水质监测器安装在冷凝水回水管道上用于监测冷凝水水质;所述冷凝水回水管道末端连接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上安装排污阀,定期排污至排水沟;

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还包括汽水分离槽、集水槽、虹吸导引管、喷射增压防汽蚀装置、高温水泵、电机、控制箱、气动三通阀和气缸;所述汽水分离槽上设置有冷凝水入口;所述集水槽顶端通过虹吸导引管连接汽水分离槽;所述集水槽的底端通过喷射增压防汽蚀装置与高温水泵的一端相连,高温水泵与电机相连,并通过电机控制其运行;所述气动三通阀与气缸相连,气缸与控制箱相连,控制箱通过控制气缸运动,进一步控制气动三通阀的输出路径;所述汽水分离槽和集水槽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排污管道;

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经冷凝水补水管道与脱氧槽连接,回收的冷凝水被输送到脱氧槽后产生的高温锅炉软水再重新补给给锅炉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低压用汽设备、中压用汽设备和高压用汽设备的进汽管道上安装减压阀,冷凝水出水管道上安装疏水阀组、压力表及消音器;所述疏水阀组包括维修用冷凝水排放阀、截止阀、疏水阀和疏水阀工作情况检查阀;

进一步地,所述低压用汽设备的蒸汽冷凝水压力在0.3-0.6mpa(g);所述中压用汽设备的蒸汽冷凝水压力在0.6-1.0mpa(g);所述高压用汽设备的蒸汽冷凝水压力在1.0-1.5mpa(g);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的工作压力为0.2-0.6mpa(g);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上设置有蒸汽泄漏自动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水质监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溶解氧浓度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及ph值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的管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管道外加保温层和腐蚀监测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中的疏水阀均设置内漏监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汽水分离槽和集水槽还设置有压力表和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箱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不同压力凝结水的共网回收,高压冷凝水经闪蒸后蒸汽用于低压用汽设备,实现了对蒸汽冷凝水的余压余热逐级多次利用;加装管道腐蚀监测涂层、疏水阀内漏监测装置和蒸汽泄漏自动报警器,预防及减轻蒸汽泄露引起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加装自立增压器,提高了冷凝水的爬高能力;冷凝水管道上安装消声器,减少汽水两相共存状态引起的管道腐蚀和设备磨损;蒸汽冷凝水经脱氧槽后产生的高温锅炉软水又重新补给锅炉用,既回收利用了冷凝水中的余压余热,又能减少蒸汽的排放,避免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2.分汽缸、3.低压用汽设备、301.减压阀一、302.疏水阀组一、303.压力表一、304.消音器一、4.中压用汽设备、401.减压阀二、402.疏水阀组二、403.压力表二、404.消音器二、5.高压用汽设备、501.减压阀三、502.疏水阀组三、503.压力表三、504.消音器三、6.第一闪蒸罐、7.第二闪蒸罐、8.自立增压器、9.多路共网器、10.除铁过滤器、11.脱碳过滤器、12.水质监测器、13.排污阀、14.排污管道、15.排水沟、16.截止阀一、17.汽水分离槽、1701.压力表四、1702.液位传感器一、18.集水槽、1801.压力表五、1802.液位传感器二、19.虹吸导引管、20.喷射增压防汽蚀装置、21.高温水泵、22.电机、23.控制箱、24.气动三通阀、25.气缸、26.冷凝水回收装置、27.脱氧槽、28.蒸汽输送管道、29.冷凝水回水管道、30.冷凝水补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锅炉1、分汽缸2、低压用汽设备3、中压用汽设备4、高压用汽设备5、第一闪蒸罐6、第二闪蒸罐7、自立增压器8、多路共网器9、除铁过滤器10、脱碳过滤器11、水质监测器12、冷凝水回收装置26和脱氧槽27;

所述锅炉1通过蒸汽输送管道28与分汽缸2相连,锅炉1产生的蒸汽通过分汽缸2输送至低压用汽设备3、中压用汽设备4和高压用汽设备5;

所述低压用汽设备3的蒸汽冷凝水经管道直接收聚入多路共网器9;所述中压用汽设备4的蒸汽冷凝水经第一闪蒸罐6后,二次蒸汽经管道送入低压用汽设备3再次利用,冷凝水汇入多路共网器9;所述高压用汽设备5的蒸汽冷凝水经第二闪蒸罐7后,闪蒸汽经管道送入低压用汽设备3和中压用汽设备4重复利用,冷凝水经自立增压器8汇入多路共网器9;

所述多路共网器9与冷凝水回收装置26通过冷凝水回水管道29相连,冷凝水回水管道29上安装截止阀一16,汇入多路共网器9的冷凝水经除铁过滤器10和脱碳过滤器11预处理后进入冷凝水回收装置26;所述水质监测器12安装在冷凝水回水管道29上用于监测冷凝水水质;所述冷凝水回水管道29末端连接排污管道14,排污管道14上安装排污阀13,定期排污至排水沟15;

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26还包括汽水分离槽17、集水槽18、虹吸导引管19、喷射增压防汽蚀装置20、高温水泵21、电机22、控制箱23、气动三通阀24和气缸25;所述汽水分离槽17上设置有冷凝水入口;所述集水槽18顶端通过虹吸导引管19连接汽水分离槽17;所述集水槽18的底端通过喷射增压防汽蚀装置20与高温水泵21的一端相连,高温水泵21与电机22相连,并通过电机22控制其运行;所述气动三通阀24与气缸25相连,气缸25与控制箱23相连,控制箱23通过控制气缸25运动,进一步控制气动三通阀24的输出路径;所述汽水分离槽17和集水槽18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排污管道14;

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26经冷凝水补水管道30与脱氧槽27连接,回收的冷凝水被输送到脱氧槽27后产生的高温锅炉软水再重新补给给锅炉使用;

优选的,所述低压用汽设备3、中压用汽设备4和高压用汽设备5的进汽管道上安装减压阀,冷凝水出水管道上安装疏水阀组、压力表及消音器;所述疏水阀组包括维修用冷凝水排放阀、截止阀、疏水阀和疏水阀工作情况检查阀;

优选的,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上设置有蒸汽泄漏自动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水质监测器12包括温度传感器、溶解氧浓度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及ph值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的管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管道外加保温层和腐蚀监测涂层;

优选的,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中的疏水阀均设置内漏监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汽水分离槽17和集水槽18还设置有压力表和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箱相连。

工作原理:运行时,锅炉1产生的蒸汽经蒸汽输送管道28进入分汽缸2,进一步输送至低压用汽设备3、中压用汽设备4和高压用汽设备5;低压用汽设备3的蒸汽冷凝水压力为0.5mpa(g),其直接收聚入多路共网器9;中压用汽设备4的蒸汽冷凝水压力为0.8mpa(g),其经第一闪蒸罐6后,二次蒸汽经管道送入低压用汽设备3再次利用,冷凝水汇入多路共网器9;高压用汽设备5的蒸汽冷凝水压力为1.0mpa(g),其经第二闪蒸罐7后,闪蒸汽经管道送入低压用汽设备3和中压用汽设备4重复利用,冷凝水经自立增压器8汇入多路共网器9;汇入多路共网器9的冷凝水经除铁过滤器10和脱碳过滤器11预处理后进入冷凝水回收装置26;水质监测器12实时监测冷凝水水质;冷凝水进入冷凝水回收装置26后经汽水分离、引流加压、汽蚀消除后进入脱氧槽27,产生的高温锅炉软水又重新补给给锅炉1使用,冷凝水回收装置26的工作压力为0.3mpa(g)。

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压力凝结水的共网回收,高压冷凝水经闪蒸后蒸汽用于低压用汽设备,实现了对蒸汽冷凝水的余压余热逐级多次利用;加装管道腐蚀监测涂层、疏水阀内漏监测装置和蒸汽泄漏自动报警器,预防及减轻蒸汽泄露引起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加装自立增压器,提高了冷凝水的爬高能力;冷凝水管道上安装消声器,减少汽水两相共存状态引起的管道腐蚀和设备磨损;蒸汽冷凝水经脱氧槽后产生的高温锅炉软水又重新补给锅炉用,既回收利用了冷凝水中的余压余热,又能减少蒸汽的排放,避免能源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