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292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水换热装置——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利用蒸汽加热水温的汽、水换热装置,如中国专利报道的一种浸没式汽水混合器,是利用蒸汽推动热水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吸入冷水甩出热水而达到加热水温的目的的;另一种消声式汽水加热器,是一种将汽水加热器浸入冷水中,蒸汽进入加热器内再喷出,完成冷热水交换而进行加热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供暖、锅炉热力除氧、供生活用热水,提供一种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工业。
本实用新型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内容简述本实用新型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是由出水法兰、外壳、环形隔板、丝堵、喉法兰、蒸汽进汽法兰、蒸汽进汽管、喷管组成;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的两端是出水法兰和喉法兰,外壳被分为4~16段,喷管亦被分为4~16段,每两段喷管以承插组合的方式形合,设置3~15个环形隔板;在组装时一端的出水法兰与喷管左侧焊接连接,出水法兰又与外壳焊接连接,在每两段外壳的中间设置一个环形隔板,形成4~16个蒸汽室,另一端外壳、喷管与喉法兰焊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喷管整体呈拉伐尔管状,在喷管的管壁上有600~3000个斜孔,α=35~45°;在外壳上设置丝堵、蒸汽进汽管和蒸汽进汽法兰。
本实用新型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当水通过呈拉伐尔管状的喷管时,蒸汽从喷管的外侧通过管壁上的斜孔吸入到水中,蒸汽与水在高速流动中瞬时混合,进行汽水换热加热水的目的。蒸汽室化整为零,由多个蒸汽室组成,缩小了蒸汽真空空间,构成了组合加热和单一加热的特点,可根据热负荷的大小,合理使用蒸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运行中突然停电时,能量低限度减轻或缓解由水击现象的发生造成加热器本体、循环泵及管道阀门的破坏程度,使加热器运行平稳、安全可靠。蒸汽进口的口径大小与压力成反比,提高了抗水击能力和压力。本实用新型加工件体积小、易加工,而在整体结构上却达到承受压力高、韧性好、耐冲击等,具有热交换效率高、无噪音、设备本身散热面积小、能合理控制能源、节约能源、热效率可达98%以上。


图1为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水法兰、2为外壳、3为喷管、4环形隔板、5为丝堵、6为蒸汽进汽法兰、7为蒸汽进汽管、8为喉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是这样实现的,见图1,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的两端是出水法兰1和喉法兰8,外壳2被分为6段,喷管3亦被分为6段,每两段喷管以承插的方式组合,共设置5个环形隔板4;在组装时一端的出水法兰1与喷管3左侧焊接连接,出水法兰1又与外壳2焊接连接,在每两段外壳的中间设置一个环形隔板,形成6个蒸汽室,另一端外壳、喷管与喉法兰8焊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使蒸汽室化整为零,由多个蒸汽室组成,缩小了蒸汽真空空间,构成了组合加热和单一加热的特点。喷管3整体呈拉伐尔管状,在喷管3的管壁上有700个斜孔,α=40°,当水通过呈拉伐尔管状的喷管时,蒸汽从喷管的外侧通过管壁上的斜孔吸入到水中,蒸汽与水在高速流动中瞬时混合,进行汽水换热加热水温。在外壳上设置丝堵5、蒸汽进汽管7和蒸汽进汽法兰6,可根据热负荷的大小,合理使用蒸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是由出水法兰、外壳、环形隔板、丝堵、喉法兰、蒸汽进汽法兰、蒸汽进汽管、喷管组成;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的两端是出水法兰和喉法兰,外壳被分为4~16段,喷管亦被分为4~16段,每两段喷管以承插组合的方式形合,设置3~15个环形隔板;在组装时一端的出水法兰与喷管左侧焊接连接,出水法兰又与外壳焊接连接,在每两段外壳的中间设置一个环形隔板,形成4~16个蒸汽室,另一端外壳、喷管与喉法兰焊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喷管整体呈拉伐尔管状,在喷管的管壁上有600~3000个斜孔,α=35~45°;在外壳上设置丝堵、蒸汽进汽管和蒸汽进汽法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水换热装置——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是由出水法兰、外壳、环形隔板、丝堵、喉法兰、蒸汽进汽法兰、蒸汽进汽管、喷管组成;射吸隔板式汽水加热器的两端是出水法兰和喉法兰,外壳被分为4~16段,喷管亦被分为4~16段,每两段喷管以承插的方式组合,设置3~15个环形隔板,形成4~16个蒸汽室。喷管整体呈拉伐尔管状,在喷管的管壁上有600~3000个斜孔;在外壳上设置丝堵、蒸汽进汽管和蒸汽进汽法兰。本实用新型加工件体积小、易加工,而在整体结构上却达到承受压力高、韧性好、耐冲击等,具有热交换效率高、无噪音、设备本身散热面积小、能合理控制能源、节约能源、热效率可达98%以上。
文档编号F28C3/00GK2532442SQ0221087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7日
发明者赵叶书 申请人:赵叶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