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搅拌器的烟气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414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搅拌器的烟气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常用的烟气脱硫工艺方法中有一类半干法工艺,如半干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NID技术等。半干法工艺方案反应器为圆柱形塔体或方形塔体,烟气从反应器底部进入,带动加入的脱硫剂在反应器中呈流化状态与烟气接触,发生作用,然后经除尘器循环回收脱硫剂,以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和延长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时间,来保证脱硫效果。
该工艺适合不同浓度的含硫烟气,工艺稳定,抗冲击能力强;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烟气与脱硫剂的接触方式,运行期间脱硫剂的流态化效果不佳,脱硫剂结块易堵塞,脱硫剂反应不充分,影响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要解决反应器中的关键问题——流态化问题,改善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反应状态,更好的保证脱硫效果,促进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
一种带有搅拌器的烟气脱硫装置,该装置包括设备外壳1、加湿器3、斗式提升机4、刮板输送机5及集料混料斗6,其特征在于烟气脱硫装置中安装了搅拌器2,搅拌器2由主轴7、搅拌翅8(可以是链条式、钢丝式、柱式、锤式、叶片式等)及动力电机9构成。搅拌器2安装在脱硫装置壁上,搅拌翅8连接主轴7,主轴7通过轴承经连轴器与动力电机相连。
搅拌式反应塔烟气脱硫工艺方案反应器为方形塔体,内部安装搅拌器。整个工艺包括SO2的吸收和脱硫剂的循环利用两个过程。脱硫剂经加湿器加湿后从塔顶均匀进入塔内,烟气从塔顶入口烟道进入反应器,与脱硫剂同向流经反应塔,与烟气发生作用,一部分脱硫剂沉积在塔底,另一部分脱硫剂经除尘器回收,净烟气排放。沉积与回收的脱硫剂,均经过刮板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重新与新脱硫剂同时投入反应器中,循环使用,直至不能使用后排出系统。由于搅拌器的搅动作用,强化反应塔内的流化状态,延长了脱硫剂与烟气的反应接触时间,而且同时不断破碎更新脱硫剂与烟气间的反应界面,从而强化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反应状态。
搅拌式反应塔烟气脱硫设备,外壳可以采用普通或特种钢板结构;搅拌器为单独加工部件;脱硫剂可选用石灰石、生石灰、消石灰,成分要求Ca(OH)2的折算量≥60%,粒度范围10μm~500μm。
搅拌式反应塔烟气脱硫装置为方形塔体形状,根据处理烟气量Q和设计塔内反应时间t,确定设备装置有效反应容积,设备装置有效反应容积V=Q×t。
装置的长(L)、宽(B)、高(H),满足下列条件1.0m≤L≤20.0m;1.0m≤B≤15.0m;H满足设备有效反应容积和烟气速度要求,但总高度要低于60.0m。
安装方式见示意图2和示意图3所示搅拌器安装1~50层;每层搅拌器中,安装个数1~100个搅拌翅。
本发明装置适应性强,适用于不同SO2含量及工艺负荷变化要求,SO2的脱除效率高达99%,脱硫剂利用率高达95%,脱硫剂含湿量低,不结块、不堵塞,无腐蚀,无废水产生,烟气无需再加热即可排放,脱硫剂价格便宜,运行费用低。


图1为搅拌式反应塔烟气脱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搅拌器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搅拌器结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举例

注单位烟气量(Nm3/h)浓度(mg/Nm3)反应器尺寸(m)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搅拌器的烟气脱硫装置,该装置包括设备外壳(1)、加湿器(3)、斗式提升机(4)、刮板输送机(5)及集料混料斗(6),其特征在于烟气脱硫装置中安装了搅拌器(2),搅拌器(2)由主轴(7)、搅拌翅(8)及动力电机(9)构成;搅拌器(2)安装在脱硫装置壁上,搅拌翅(8)连接主轴(7),主轴(7)通过轴承经连轴器与动力电机相连,搅拌器安装1~50层,每层搅拌器安装1~100个搅拌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脱硫装置为方形柱状结构,其长(L)、宽(B)、高(H),满足下列条件0m≤L≤12.0m;1.0m≤B≤6.0m;总高度H低于60.0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中搅拌翅(8)是链条式的,也可以是钢丝式、柱式、锤式、叶片式的。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搅拌器的烟气脱硫装置,属于环境工程领域。该装置包括设备外壳(1)、加湿器(3)、斗式提升机(4)、刮板输送机(5)及集料混料斗(6),其特征在于烟气脱硫装置中安装了搅拌器(2),搅拌器(2)由主轴(7)、搅拌翅(8)及动力电机(9)构成;脱硫剂经加湿器加湿后从塔顶均匀进入塔内,烟气从塔顶入口烟道进入反应器,与脱硫剂同向流经反应塔;与烟气发生作用,一部分脱硫剂沉积在塔底,另一部分脱硫剂经除尘器回收,净烟气排放。本实用新型装置适应性强,脱硫剂含湿量低,不结块、不堵塞,无腐蚀,无废水产生,烟气无需再加热即可排放,SO
文档编号F23J15/02GK2758602SQ200420009188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
发明者钱大益, 汪莉, 宋存义 申请人:北京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