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088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
技术背景[0002]换热器是工程应用中实现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重要设备,在电力、化工、能源等领域内应用广泛。其中管壳式换热器通过壁面隔开冷、热两种流体,管内和管外流体通过统一换热壁面实现热量的交换。近年来,为了满足换热要求并最大可能的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人们开始大量使用成本低廉、拆装方便的管内插入扰流物来强化传热,包括形式多样的绕花丝、螺旋线、纽带及转子。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由于受加工工艺和结构的影响,许多扰流物的结构复杂,实际制造比较困难,且强化传热效果不明显,影响换热管的热交换效率。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换热管扰流物的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强化传热效果不明显,影响换热管的热交换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 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包括换热管壁,换热管壁的内腔设有多个螺旋片, 所述螺旋片以换热管轴线为中心线,按相同角度间隔进行分布。[0006]所述螺旋片由四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的螺旋片垂直交叉在一起构成。[0007]所述螺旋片厚度为0. 5_2mm。[0008]所述螺旋片的外围直径距离换热管的内壁距离为0. 5-lmm。[0009]所述螺旋片固定在换热管壁上。螺旋片可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换热管壁上。[0010]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和工作原理管内通过设置螺旋扰流片对管内流体进行扰动和导流,使流体在管内产生强烈的湍流,打破管壁处速度边界层,从而强化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置双螺旋片换热管,可根据实际要求,适当增减螺旋片的数量,螺距亦可进行调整。扰流片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等能够符合实际应用条件的材料。[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制作和使用成本低,拆装方便,提高换热系数和换热效率,换热效果明显。


[0012]图1为实用新型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中,1-换热管壁,2-螺旋片,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5]一种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如图1,图中,I-换热管壁,2-螺旋片,3-固定孔, 换热管壁1的内腔设有多个螺旋片2,所述螺旋片2以换热管轴线为中心线,按相同角度间隔进行分布;所述螺旋片2由四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的螺旋片垂直交叉在一起构成;所述螺旋片2厚度为0. 5-2mm ;所述螺旋片2的外围直径距离换热管壁的内壁距离为0. 5-lmm ;螺旋片2通过固定孔3固定在换热管壁1。[0016]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包括换热管壁,其特征是,换热管壁的内腔设有多个螺旋片,所述螺旋片以换热管轴线为中心线,按相同角度间隔进行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片由四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的螺旋片垂直交叉在一起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片厚度为 0. 5-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片的外围直径距离换热管的内壁距离为0. 5-l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片固定在换热管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螺旋扰流片的换热管;包括换热管壁,管壁的内腔设有多个螺旋片,所述螺旋片以换热管轴线为中心线,按相同角度间隔进行分布;所述螺旋片由四个形状完全相同的螺旋片垂直交叉在一起构成;所述螺旋片厚度为0.5-2mm;所述螺旋片的外围直径距离换热管的内壁距离为0.5-1mm;所述螺旋片固定在换热管壁上;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F28F1/40GK202281538SQ20112040571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仲杰, 仲高伟, 卜宁, 江楠, 王婷婷, 郎帅国 申请人:仲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