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翅式空冷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1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板翅式空冷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ー种板翅式空冷换热器。
背景技术
板翅式换热器因其传热效率高、紧凑、轻巧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气-气、气-液及液-液两股以上的换热设备。现有技术中板翅式换热器均由板束体(换热体)、封头、接管及支座等附件组成,板束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エ质通道间隔叠加及适当排列后于真空钎焊炉中整体钎焊,板束体一般制成板式结构。エ质通道由隔板、封条、翅片及导流片组成,冷热流体通过上述不 同通道后,形成错流、逆流或错逆流的热交换形式,大部分热量由翅片经隔板传出。翅片形状较多,有平直形、锯齿形、多孔形及波纹形等,不同几何形状的翅片使流体在通道中形成強烈的湍流,使热阻边界层不断破坏,从而有效地降低热阻,提高传热效率。另外,翅片起骨架和支撑作用,使板束体有较高的強度和承压能力。板式结构的板翅式换热器采用空冷方式时,一方面受外界气流主流向的影响,主流向明显时,为保证换热面积最大,需与主流向垂直布置,此时所受风载也最大;主流向不明显则需配置风扇保证风量。另ー方面受空间布局影响,板式外形受限于较紧凑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ー种不同于板式外形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包括圆筒形换热体、进流管、出流管;所述圆筒形换热体由A、B两种エ质通道沿圆筒形换热体轴向方向间隔叠加钎焊成一体;所述Aエ质通道由Aエ质通道単元沿圆筒形换热体圆周环向层层排列,且Aエ质通道方向为圆筒形换热体的径向方向;所述Bエ质通道由Bエ质通道单元呈同心环形层层排列;所述进流管、出流管设置在圆筒形换热体的筒壁上,且分别与Bエ质通道连通;所述Aエ质为空气,Bエ质为待冷却介质。进ー步地,所述A、Bエ质通道均由隔板、封条、翅片钎焊而成。进ー步地,所述Bエ质通道単元的通道孔径沿同心环半径方向向中心逐渐变化。进ー步地,所述进流管及出流管分别沿圆筒形换热体轴向设置,置于圆筒形换热体筒壁外側,且均呈内空的梳状体结构,所述梳状体结构的梳齿与Bエ质通道连通,梳柄处留有接ロ可连接外部管路。进ー步地,所述进流管的接ロ在上,出流管的接ロ在下。进ー步地,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置于圆筒形换热体的中空部位上方。进ー步地,还包括固定支撑,所述固定支撑置于圆筒形换热体的下方,与圆筒形换热体连接。[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具有圆筒形换热体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外围空气可从四周进入换热体,换热面积大大増加,受外围风载作用较小,对外围气流主流向不敏感,结构紧凑,安装简单。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ー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种エ质通道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エ质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圆筒形换热体;2_进流管;3-风扇;4_出流管;5-热源;6-泵组;7-膨胀iii ;8_固定支撑;11-Βエ质通道单兀;12_Αエ质通道单兀;13_封条;14_翅片;15_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包括圆筒形换热体I、进流管2、出流管4 ;圆筒形换热体I由Α、Β两种エ质通道沿圆筒形换热体I轴向方向间隔叠加钎焊成一体;Αエ质通道由Aエ质通道単元12沿圆筒形换热体I圆周环向层层排列,且Aエ质通道方向为圆筒形换热体I的径向方向;Βエ质通道由Bエ质通道単元11呈同心环形层层排列;进流管2、出流管4设置在圆筒形换热体I的筒壁上,且分别与Bエ质通道11连通;其中,Aエ质为空气,Bエ质为待冷却介质。上述板翅式空冷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为Bエ质经热源5加热后,进入进流管2,经均匀分流进入圆筒形换热体I的Bエ质通道単元11,在圆筒形换热体I内与隔壁Aエ质通道単元12中来自外围的冷空气完成热交换。Bエ质经冷却后进入出流管4,通过泵组6泵入热源5中并开始下ー个热循环,膨胀罐7便于储存部分エ质以及维护系统压カ稳定。冷空气在Aエ质通道単元12受热后,通过中空的内环上升、排出,形成内外压カ差,迫使外围冷空气继续进入,加速热交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Α、Βエ质通道均由隔板15、封条13、翅片14钎焊而成;流向为从外围四周至内环的Aエ质通道,见图中Aエ质流向,即空气流向;流向为同心环形的Bエ质通道,见图中Bエ质流向,由翅片制作成不同口径(沿同心环半径方向向中心逐渐变化)的环形通道以使分流均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进流管2及出流管4分别沿圆筒形换热体I轴向设置,置于圆筒形换热体I筒壁外侧;进流管2、出流管3均呈内空的梳状体结构,梳状体结构的梳齿与Bエ质通道连通,梳柄处留有接ロ可连接外部管路,进流管2的接ロ在上,出流管4的接ロ在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板翅式空冷换热器还包括风扇3,风扇3置于圆筒形换热体I的中空部位上方,用于增加空气内外压カ差,进ー步提高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翅式空冷换热器还包括固定支撑8,固定支撑8置于圆筒形换热体I的下方,与圆筒形换热体I连接,用于固定整个换热器。板翅式空冷换热器置于主流向明显的气流中,相比板式结构,可有效减小风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ー种具有圆筒形换热体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使得外围空气可从四周进入换热体,并使换热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受外围风载作用小,对外围气流主流向不敏感,结构紧凑,安装简单。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參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换热体、进流管、出流管; 所述圆筒形换热体由A、B两种エ质通道沿圆筒形换热体轴向方向间隔叠加钎焊成一体;所述Aエ质通道由Aエ质通道単元沿圆筒形换热体圆周环向层层排列,且Aエ质通道方向为圆筒形换热体的径向方向;所述Bエ质通道由Bエ质通道单元呈同心环形层层排列;所述进流管、出流管设置在圆筒形换热体的筒壁上,且分别与Bエ质通道连通; 所述Aエ质为空气,Bエ质为待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Bエ质通道均由隔板、封条、翅片钎焊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エ质通道単元的通道孔径沿同心环半径方向向中心逐渐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及出流管分别沿圆筒形换热体轴向设置,置于圆筒形换热体筒壁外側,且均呈内空的梳状体结构,所述梳状体结构的梳齿与Bエ质通道连通,梳柄处留有接ロ可连接外部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的接ロ在上,出流管的接ロ在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置于圆筒形换热体的中空部位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撑,所述固定支撑置于圆筒形换热体的下方,与圆筒形换热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包括圆筒形换热体、进流管、出流管;所述圆筒形换热体由A、B两种工质通道沿圆筒形换热体轴向方向间隔叠加钎焊成一体;所述A工质通道由A工质通道单元沿圆筒形换热体圆周环向层层排列,且A工质通道方向为圆筒形换热体的径向方向;所述B工质通道由B工质通道单元呈同心环形层层排列;所述进流管、出流管设置在圆筒形换热体的筒壁上,且分别与B工质通道连通;所述A工质为空气,B工质为待冷却介质。本实用新型的板翅式空冷换热器具有以下优势外围空气可从四周进入圆筒形换热体,换热面积大大增加,受外围风载作用较小,对外围气流主流向不敏感,结构紧凑,安装简单。
文档编号F28D9/00GK202485505SQ20122004817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刘海涛, 杨怀宇, 王丁会 申请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