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201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装置的末端尾气处理系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垃圾焚烧尾气净化工艺主要通过在烟气中添加活性炭粉,使之与烟气充分混合后再一起输送入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将携带有有害物的活性炭粉及焚烧产生的粉尘一起拦截下来,以达到去除有害物的目的。参见图1,其中所示为现有的垃圾焚烧装置的末端尾气处理系统。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活性炭添加装置I向烟气中添加活性炭粉,烟气与活性炭粉充分混合后再一起输送入布袋除尘器2,经布袋除尘器拦截除尘后,再经由烟 3排放。其中活性炭添加装置I不仅可以添加活性炭,还可以添加活性炭和石灰粉的混合物。此种方法要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有赖于两个条件:(I)所添加的活性炭粉的量必需充足,且混合程度必需充分;(2)布袋除尘器对于粉尘有着高效的拦截率。另一方面,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存在以下问题:(I)无法即时根据烟气中有害物的量控制活性炭的有效添加量,往往都是根据经验性的数据选择活性炭的添加量;(2)无法有效地控制活性炭粉与烟气的混合均匀的程度,并且也无法保证两者能够充分混合;(3)此种方法所使用的活性炭粉价格昂贵,并且不能回收利用;(4)布袋的除尘效率是一定的,故在烟气中添加活性炭粉相当于增加了烟气中粉尘的含量,这样会使布袋在运行过程中振打清灰频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包括活性炭添加装置、布袋除尘器、烟 ,其中在布袋除尘器与烟 之间还设有气体净化塔,该气体净化塔中设有填料层。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填料层中的填料为活性焦。其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和高的强度,特别适合于去除垃圾焚烧尾气中的二恶英/呋喃类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单层侧流净化塔,该单层侧流净化塔包括进气集气室、填料层、出气集气室,其中所述进气集气室和出气集气室位于两侦牝并分别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和喇叭形的出气通道,所述填料层位于进气集气室和出气集气室中间,所述填料层的两侧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是由冲孔网板或者钢丝网固定于金属框架上制成的。其中过气结构并非制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分段制作,并且每一段都可以向上移动,这样有利于过气结构的更换。所述的单层侧流净化塔可根据具体的烟气量配置较大的通气面积,降低气体流速(一般空塔流速取800 ΙΟΟΟΜ/Hour),以减少气体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同时可根据烟气中有害物的浓度确定填料层的厚度,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反应时间去除烟气中的有害物。一般而言,对于二恶英/呋喃类和重金属的去除保证停留时间3 5s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单侧双层侧流净化塔,该单侧双层侧流净化塔包括进气集气室、第一填料层、中间隔气室、第二填料层、出气集气室,其中所述进气集气室和出气集气室位于两侧,并分别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和喇叭形的出气通道,所述中间隔气室位于中间,第一填料层位于所述进气集气室和所述中间隔气室之间,所述第二填料层位于所述中间隔气室和所述出气集气室之间,所述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的两侧均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是由冲孔网板或者钢丝网固定于金属框架上制成的。其中过气结构并非制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分段制作,并且每一段都可以向上移动,这样有利于过气结构的更换。所述的双层侧流净化塔可根据具体的烟气量配置较大的通气面积,降低气体流速(一般空塔流速取800 ΙΟΟΟΜ/Hour),以减少气体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同时由于配置了两层填料层,使得每一层的填料厚度以及所选用的填料的种类都是可以调节的,从而通过更有针对性的配置达到对单一有害物高效去除和对多种有害物分类去除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双侧单层净化塔,该双侧单层净化塔包括进气通道、中间进气集气室、左侧填料层、右侧填料层、左侧出气集气室、右侧出气集气室、出气导通烟道、出气通道,其中所述中间进气集气室设置于中间,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填料层、右侧填料层,所述左侧填料层的一侧设有左侧出气集气室,所述右侧填料层的一侧设有右侧出气集气室,所述中间进气集气室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所述左侧填料层和右侧填料层的两侧均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是由冲孔网板或者钢丝网固定于金属框架上制成的,所述出气导通烟道与左侧出气集气室、右侧出气集气室、出气通道连接。相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配置一座双侧单层净化塔相当于并联配置两座单层侧流净化塔,这样可大大节省所占用空间,其适用于处理烟气量比较大而可用空间有限的场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的左侧填料层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结构,所述的右侧填料层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左侧填料层设有两层填料层结构,所述的右侧填料层也设有两层填料层结构,即将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述的左侧填料层、右侧填料层再分别进行分隔,单侧又分隔为两层。这样所设的气体净化塔即为双侧双层净化塔。如此配置既能满足节约占用空间的要求,又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目的一配置两层填料层,使得每一层的填料厚度以及所选用的填料的种类都是可以调节的,从而通过更有针对性的配置达到对单一有害物高效去除和对多种有害物分类去除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单层对流净化塔,该单层对流净化塔包括进气室、填料层、出气室,其中所述进气室位于单层对流净化塔的下部,所述填料层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按照平面单元格将过气截面划分为若干等分,每一单元过气结构均可单独更换。对流式过气相较于侧流式过气主要有以下优点:(I)填料自然堆积形成料封使得气体不易形成短路;(2)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填料层,与热量传递方向相同,使布气更加均匀压力损失更小。所述的单层对流净化塔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单层侧流净化塔一样,可根据具体的烟气量配置较大的通气面积,降低气体流速(一般空塔流速取800 ΙΟΟΟΜ/Hour),以减少气体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同时可根据烟气中有害物的浓度确定填料层的厚度,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反应时间去除烟气中的有害物。一般而言,对于二恶英/呋喃类和重金属的去除保证停留时间3 5s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其对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所述的单层对流净化塔作出了改进,其中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该至少两层填料层是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优选地,设有两层填料层,即所设的气体净化塔为双层串联对流净化塔。如此配置既能发挥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中所述的对流式的优点,又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目的一配置两层填料层,使得每一层的填料厚度以及所选用的填料的种类都是可以调节的,从而通过更有针对性的配置达到对单一有害物高效去除和对多种有害物分类去除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其对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所述的单层对流净化塔作出了改进,其在气体净化塔的高度方向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结构,该至少两层填料层是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每层填料层都设有单独的进出气管道,填料层与填料层之间相互独立,即所设的气体净化塔为多层并联对流净化塔。如此配置可满足不同烟气量的需要,根据烟气量的大小配置相应的填料层的数量,同时这样配置也可以满足生产连续性的要求一当某一层填料单元若出现故障时,其可以单独关闭,并开启备用的填料层单元。优选地,设有至少三层填料层,即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三层并联对流净化塔。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主要通过在垃圾焚烧尾气排空之前增设添加有特殊填料的气体净化塔,以达到去除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二恶英/呋喃类以及重金属)的目的。此外,气体净化塔中的特制填料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和高的强度,特别适合于去除垃圾焚烧尾气中的二恶英/呋喃类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烟气参数和不同的排放要求做出最优化的配置,使垃圾焚烧尾气完全能达标排放,对二恶英/呋喃类和重金属的要求达到欧洲标准。

图1为现有技术中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层侧流净化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侧双层侧流净化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侧单层净化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侧单层净化塔的后视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00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层并联对流净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例子并参考附图进行描述,例I设有单层侧流净化塔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参见图2,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实施例。其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在布袋除尘器2与烟囱3之间设有单层侧流净化塔21,该单层侧流净化塔21包括进气集气室22、填料层23、出气集气室24,其具体的结构请参见图3。其中所述进气集气室22和出气集气室24位于两侧,并分别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25和喇叭形的出气通道26,所述填料层23位于进气集气室22和出气集气室24中间,所述填料层23的两侧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27,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是由冲孔网板或者钢丝网固定于金属框架上制成的。其中烟气首先通过喇叭形的进气通道25进入进气集气室22,进气通道如此布置有利于布气均匀,进气集气室22内烟气以侧流的方式通过填料层23然后汇集到出气集气室24,再经喇叭形的出气通道26连接出气管道进入烟囱3排空。例2设有单侧双层侧流净化塔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参见图4,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在布袋除尘器与烟 之间设有单侧双层侧流净化塔41,该单侧双层侧流净化塔41包括进气集气室42、第一填料层43、中间隔气室44、第二填料层45、出气集气室46,其具体的结构请参见图5。其中所述进气集气室42和出气集气室46位于两侧,并分别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47和喇叭形的出气通道48,所述中间隔气室44位于中间,第一填料层43位于所述进气集气室42和所述中间隔气室44之间,所述第二填料层45位于所述中间隔气室44和所述出气集气室46之间,所述第一填料层43和第二填料层45的两侧均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49,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是由冲孔网板或者钢丝网固定于金属框架上制成的。其中,烟气首先通过喇叭形的进气通道47进入进气集气室42,进气通道47如此布置有利于布气均匀,进气集气室42内烟气以侧流的方式通过第一层填料层43,然后汇集到中间隔气室44,再次以侧流的方式通过第二填料层45。最后经喇叭形的出气通道48,连接出气管道进入烟囱排空。例3设有双侧单层净化塔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参见图6,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在布袋除尘器与烟 之间设有双侧单层净化塔61,该双侧单层净化塔包括进气通道68、中间进气集气室62、左侧填料层63、右侧填料层64、左侧出气集气室65、右侧出气集气室66,出气导通烟道70、出气通道69,其具体的结构请参见图7、8。其中所述中间进气集气室62设置于中间位置,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填料层63、右侧填料层64,所述左侧填料层63的一侧设有左侧出气集气室65,所述右侧填料层64的一侧设有右侧出气集气室66,所述中间进气集气室62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68,所述左侧填料层63和右侧填料层64的两侧均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67,所述出气导通烟道70与左侧出气集气室65、右侧出气集气室66、出气通道69连接。[0046]其中,烟气首先通过设置于设备中间的喇叭形的进气通道68进入中间进气集气室62,进气通道如此布置有利于布气均匀,中间进气集气室62内的烟气分左、右两侧以侧流的方式通过位于左右两侧的左侧填料层63、右侧填料层64,然后分别进入到左侧出气集气室65和右侧出气集气室66,再流入与左侧出气集气室65和右侧出气集气室66连接的出气导通烟道70,最后经与出气导通烟道70连接的出气管道69进入烟 排空。例4设有双侧双层净化塔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参见图9,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四实施例。其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在布袋除尘器与烟囱之间设有双侧双层净化塔91。与上述的第三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将所述的左侧填料层、右侧填料层再分别进行分隔,即所述的左侧填料层设有两层填料层结构(左侧第一填料层92、左侧第二填料层93),所述的右侧填料层也设有两层填料层结构(右侧第一填料层94、右侧第二填料层95),故称为“双侧双层净化塔”。其中,烟气的流动方式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方式相同。例5设有单层对流净化塔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参见图10,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五实施例。其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在布袋除尘器与烟 之间设有单层对流净化塔10。该单层对流净化塔包括进气室101、填料层102、出气室103,其中所述进气室101位于单层对流净化塔的下部,所述填料层102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按照平面单元格将过气截面划分为若干等分,每一单元过气结构均可单独更换。其中,烟气首先通过管道进入位于单层对流净化塔10下部的进气室101,然后烟气向上对流通过填料层102,之后进入出气室103,最后通过出气管道进入烟 排空。例6设有双层串联对流净化塔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参见图11,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六实施例。其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在布袋除尘器与烟囱之间设有双层串联对流净化塔11。与上述的第五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其中设有两层填料层(第一填料层111、第二填料层112),并且该两层填料层是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故称为“双层串联对流净化塔”。其中,烟气的流动方式与上述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的方式相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依次通过第一填料层111和第二填料层112。例7设有多层并联对流净化塔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参见图12,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七实施例。其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烟气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在布袋除尘器与烟囱之间设有多层并联对流净化塔12。与上述的第五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其在气体净化塔的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填料层结构,这些多层填料层是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故称为“多层并联对流净化塔”。每层填料层都设有单独的进出气管道,填料层与填料层之间相互独立。图12中所示的多层并联对流净化塔12具有两层并联的填料层结构。图13所示为三层并联对流净化塔13。
权利要求1.一种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包括活性炭添加装置、布袋除尘器、烟囱,其特征在于在布袋除尘器与烟 之间还设有气体净化塔,该气体净化塔中设有填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单层侧流净化塔,该单层侧流净化塔包括进气集气室、填料层、出气集气室,其中所述进气集气室和出气集气室位于两侧,并分别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和喇叭形的出气通道,所述填料层位于进气集气室和出气集气室中间,所述填料层的两侧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是由冲孔网板或者钢丝网固定于金属框架上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单侧双层侧流净化塔,该单侧双层侧流净化塔包括进气集气室、第一填料层、中间隔气室、第二填料层、出气集气室,其中所述进气集气室和出气集气室位于两侧,并分别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和喇叭形的出气通道,所述中间隔气室位于中间,第一填料层位于所述进气集气室和所述中间隔气室之间,所述第二填料层位于所述中间隔气室和所述出气集气室之间,所述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的两侧均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是由冲孔网板或者钢丝网固定于金属框架上制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双侧单层净化塔,该双侧单层净化塔包括进气通道、中间进气集气室、左侧填料层、右侧填料层、左侧出气集气室、右侧出气集气室、出气导通烟道、出气通道,其中所述中间进气集气室设置于中间,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填料层、右侧填料层,所述左侧填料层的一侧设有左侧出气集气室,所述右侧填料层的一侧设有右侧出气集气室,所述中间进气集气室具有喇叭形的进气通道,所述左侧填料层和右侧填料层的两侧均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该可拆卸过气结构是由冲孔网板或者钢丝网固定于金属框架上制成的,所述出气导通烟道与左侧出气集气室、右侧出气集气室、出气通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填料层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结构,所述的右侧填料层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净化塔为单层对流净化塔,该单层对流净化塔包括进气室、填料层、出气室,其中所述进气室位于单层对流净化塔的下部,所述填料层设有可拆卸过气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该至少两层填料层是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净化塔的高度方向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结构,该至少两层填料层是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每层填料层都设有单独的进出气管道,填料层与填料层之间相互独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三层填料层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中的填料为活性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装置末端尾气净化系统,其包括活性炭添加装置、布袋除尘器、烟囱,在布袋除尘器与烟囱之间还设有气体净化塔,该气体净化塔中设有填料层。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主要通过在垃圾焚烧尾气排空之前增设添加有特殊填料的气体净化塔,以达到去除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二恶英/呋喃类以及重金属)的目的。此外,气体净化塔中的特制填料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和高的强度,特别适合于去除垃圾焚烧尾气中的二恶英/呋喃类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烟气参数和不同的排放要求做出最优化的配置,使垃圾焚烧尾气完全能达标排放,对二恶英/呋喃类和重金属的要求达到欧洲标准。
文档编号F23J15/02GK202927861SQ2012206017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彭虎, 朱建华 申请人:上海向涛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