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244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设备,尤指一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按,空气污染源中,除了车辆所排放的废气以外,工业界所排放的废气例如石化业、橡胶业、油漆制造业、涂装业以及近年来逐渐蓬勃发展的半导体制造业等,都会产生具有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0CS)的废气,因而对于空气质量造成严
重污染。基于VOCs的危害性,环保署自2006年开征VOCs空污费,且计划在2010年开始提闻费率,估计将自原本每公斤12兀提闻到25 30兀。根据2003年统计资料,台湾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VOCs超过864,000吨,且研究指出,以焚化法处理低浓度大风量VOCs的难度、所消耗能源及衍生排放的C02均极高;因此,目前已有许多节能设计被开发出来,例如,半导体业者多数以疏水性沸石转轮吸附浓缩VOCs,之后将小风量高浓度VOCs进行直接高温焚化处理或蓄热式焚化处理。然而,即使选择蓄热式焚化仍需使用燃料。根据TSIA统计资料,目前台湾前十大半导体业者的瓦斯使用量约26,530,OOOm3/年,费用约3.9亿元/年(以14.65元/m3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55,700吨/年。另外,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传统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设备,主要是利用蓄热式燃烧炉(RTO)以将VOCs氧化为二氧化碳及水。所述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设备100’包括一热处理设备I’、至少一废气排放设备2’、至少一空污防治设备3’、多个进气管路4’及多个排气管路5’。其中,废气排放设备2’及空污防治设备3’(蓄热式燃烧炉)的数量可依据制程及环保需求而有所调整,热处理设备I’具有顶部气室10’、烘箱11’及底部气室12’,而挥发性有机废气及空气可分别经由这些进气管路4’输入热处理设备I’的顶部气室10’、烘箱11’及底部气室12’,并分别通过这些排气管路5’进入废气排放设备2’及空污防治设备3,。然而,增设废气排放设备或空污防治设备除了会增加设备成本外,考虑到集气效率(会被浓度和风量等因素所影响)及防治设备破坏率,增设废气排放设备及空污防治设备还会降低所述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备的均化控制效率,如式i及ii所示,进而需要给付更多的空污费。均化控制效率=集气效率X防治设备破坏率 (式i)空污费=原料使用量X排放强度X (1-均化控制效率)(式ii)在节能及暖化议题日益高张之际,业者对于低能源成本、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技术的需求随之日益迫切。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于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已知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设备因管路架构的限制而需要增设废气排放设备或空污防治设备,导致设备成本及燃料成本增加,且必须给付的大量空污费等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包括一热处理装置、一第一进气装置、一引气装置及一排气管路,其中,该热处理装置具有一顶部、一底部及一位于该顶部与该底部之间的中段部,该第一进气装置与该顶部及该底部的其中之一相连接,该引气装置分别与该顶部和该底部的其中之一及该中段部相连接,该排气管路与该中段部相连接。进一步地,热处理装置包括一上行加热炉及一邻设于上行加热炉的下行加热炉,且上行加热炉及下行加热炉各自具有一上气室、一下气室及一位于上气室与下气室之间的烘箱。进一步地,上行加热炉的上气室与烘箱之间设有一第一上气帘部,上行加热炉的下气室与烘箱之间设有一第一下气帘部,且下行加热炉的上气室与烘箱之间设有一第二上气帘部,下行加热炉的下气室与烘箱之间设有一第二下气帘部。进一步地,第一进气装置包括一制程气体产生室及一导气管路,导气管路的一端连接制程气体产生室,且导气管路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上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上气帘部相连接。进一步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具有一空气供给端、一空气导入部及一空气导出部,空气导入部的一端与空气供给端相连接,且空气导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下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空气导出部的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下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且空气导出部的另一端与上行加热炉的烘箱相连接。进一步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具有一空气供给端、一空气导入部及一空气导出部,空气导入部的一端与空气供给端相连接,且空气导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下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空气导出部的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下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且空气导出部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路相连接。进一步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具有一空气供给端、一空气导入部及一空气导出部,空气导入部的一端与空气供给端相连接,且空气导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下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空气导出部的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下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且空气导出部的另一端与导气管路相连接。进一步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进气装置,且第一进气装置具有一导气管路,第二进气装置具有一制程气体产生室、一空气供给端、一空气导入部及一空气导出部,空气导入部的一端分别与制程气体产生室及空气供给端相连接,且空气导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下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空气导出部的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下气帘部及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空气导出部的另一端与导气管路相连接。进一步地,引气装置包括一第一引气管路,第一引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下行加热炉的第二上气帘部且第一引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行加热炉的第一上气帘部。进一步地,引气装置包括一第二引气管路,第二引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上行加热炉的烘箱且第二引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下行加热炉的烘箱。进一步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防治装置,排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下行加热炉的烘箱且排气管理的另一端连接防治装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可确实利用引气装置将多管通入的VOCs共同导入排气管路,进而排入防治装置进行处理,除了能够维持进与出风量的平衡夕卜,还能够有效提升防治设备的破坏率及均化控制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技术特征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传统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方块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方块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方块示意图;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方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00’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系统I ’热处理设备10’顶部气室11’ 烘箱12’底部气室2’废气排放设备3’空污防治设备4’进气管路5’排气管路(本实用新型)100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系统I热处理装置11上行加热炉111上气室112 烘箱Il3下气室114上气帘部115下气帘部[0051]12下行加热炉121上气室122 烘箱123下气室124上气帘部125下气帘部2第一进气装置21制程气体产生室22导气管路3第二进气装置31空气供给端32空气管路321空气导入部322空气导出部4引气装置41第一引气管路42第二引气管路5空污处理单元51防治装置52排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以下,将基于各图式以说明所述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具体结构特征。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示意图,所述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100包括一热处理装置1、一第一进气装置2、一第二进气装置3、一引气装置4及一空污处理单元5。其中热处理装置I包括一顶部、一底部及一位于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中段部,第一进气装置2及第二进气装置3可分别将制程产生的VOCs和新鲜空气(Freshair)通入热处理装置I的顶部和底部,并且所有气体可经由引气装置4导入中段部,进而共同排入空污处理单元5进行处理。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方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100主要是应用于预浸体(Prepreg)的烘烤程序,其包括一热处理装置1、一第一进气装置2、一第二进气装置3、一引气装置4及一空污处理单元5。具体而言,热处理装置I可以是一种直立式加热装置(例如直立式烘箱),但不限于此,其包括一上行加热炉11及一邻设于上行加热炉11的下行加热炉12 ;顾名思义,当含浸挥发性有机溶剂的预浸体进行烘烤程序时,会先由上行加热炉11的底部进入,于上行加热炉11内烘烤一预定时间后,再经上行加热炉11的顶部传输至下行加热炉12的顶部,并于下行加热炉12内烘烤另一预定时间后,自下行加热炉12的底部退出。[0076]更详细地说,上行加热炉11具有一上气室111、一下气室113及一位于上气室111与下气室113之间的烘箱112,并且,上气室111与烘箱112之间设置有一上气帘部(Aircurtain) 114,而烘箱112与下气室113之间设置有一下气帘部115。同样地,下行加热炉12各具有一上气室121、一下气室123及一位于上气室121与下气室123之间的烘箱122,并且,上气室121与烘箱122之间设置有一上气帘部124,而烘箱122与下气室123之间设置有一下气帘部1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装置2包括一制程气体产生室21及一导气管路22,其中制程气体产生室21可以是一玻璃屋,但不限于此,可在其内进行含浸加工,例如将玻璃布含浸于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程序;导气管路22的一端连接制程气体产生室21,而另一端分别连接上行加热炉11的上气帘部114及下行加热炉12的上气帘部124,因此在制程气体产生室21内进行含浸加工所产生的VOCs可经由导气管路22通入热处理装置I的上行加热炉11的烘箱112及下行加热炉12的烘箱122。第二进气装置3包括一空气供给端31及一空气管路32,其中空气供给端31是当作设备的空气源(Air supply);空气管路32的一端与空气供给端31相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上行加热炉11的下气帘部115与下行加下行加热炉12的下气帘部125相连接,用于将外部新鲜空气引入热处理装置I。更详细地说,空气管路32包括一空气导入部321及一空气导出部322,其中空气导入部321的一端连接空气供给装置31,而另一端分别连接上行加热炉11的下气帘部115与下行加热炉12的下气帘部125 ;另外,空气导出部322的一端分别连接上行加热炉11的下气帘部115与下行加热炉12的下气帘部125,另一端则连接上行加热炉11的烘箱。引气装置4包括第一引气管路41及第二引气管路42,其中第一引气管路41的一端连接到下行加热炉12的上气帘部124,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行加热炉11的上气帘部114 ;另外,第二引气管路42的一端连接到上行加热炉11的烘箱112,且另一端连接到下行加热炉12的烘箱122。藉此,由第一进气装置2及第二进气装置3通入的所有气体,可通过引气装置4之导引而汇流于下行加热炉12的烘箱122并进一步排放入空污处理单元5。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进气装置2和第二进气装置3的数量可依据制程需求而有所调整,且所述制程气体产生室21及空气供给端31的数量同样可依据制程需求而有所调整;因此,举凡利用引气装置4将由热处理装置I顶部排放的VOCs导入其中段部,并与第二进气装置3的所有气体共同排放或处理者,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范畴。空污处理单元5包括一防治装置51及一排气管路52,其中防治装置51可以是一蓄热式焚化炉(RT0),而排气管路52可以是高温排气管路,但不限于此,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所述防治装置51还可以是触媒焚化、转轮浓缩焚化、活性碳吸附或冷凝回收等VOCs的处理装置;排气管路52的一端连接下行加热炉12的烘箱122,而另一端连接防治装置51。藉此,汇流于下行加热炉12的烘箱122的所有气体可共同通过排气管路52而进入防治装置51进行处理,从而VOCs能够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及水。补充提及的是,本实用新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运作时,其回收流程如下:首先,VOCs自制程气体产生室21经导气管路22进入上行加热炉11的上气室111及下行加热炉12的上气室121 ;接着,VOCs由第一引气管路41通入上行加热炉11的烘箱112 ;之后,VOCs由第二引气管路42通入下行加热炉12的烘箱122 ;最后,VOCs由排气管路52排入防治装置51进行处理。〔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方块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进气装置3的空气管路32的空气导出部322与空污处理单元5的排气管路52相连接。〔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方块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进气装置3的空气管路32的空气导出部322与第一进气装置2的导气管路22相连接。〔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的方块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进气装置2的制程气体产生室21连接到第二进气装置3的空气管路32的空气导入部321,并且空气管路32的空气导出部322连接到所述导气管路22 ;换言之,所述制程气体产生室21产生的VOCs与空气供给端31提供的新鲜空气皆可由空气管路32通入热处理单元1,并共同导入排气管路52及防治装置5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可确实将所有由顶部或底部通入的气体汇流至排气管路,并共同排入防治装置51进行处理。〔实施例效果〕本实用新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可确实通过引气装置将由多个进气装置通入的VOCs共同汇流入热处理装置的中段部(即烘箱处),并导入空污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因此可减少增设废气排放装置及空污空污处理单元的设备成本,以及可减少空污防治设备的燃料成本。再者,所述回收设备通过多管进及单管出的管路设计,除了能够维持进与出风量的平衡外,还能够有效提升空污处理单元的破坏率及整个设备的均化控制效率,进而节省下大量的空污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设备包括: 一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具有一顶部、一底部及一位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中段部; 一第一进气装置,所述第一进气装置与所述顶部及所述底部的其中之一相连接; 一引气装置,所述引气装置分别与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的其中之一及所述中段部相连接;及 一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中段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装置包括一上行加热炉及一邻设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下行加热炉,且所述上行加热炉及所述下行加热炉各自具有一上气室、一下气室及一位于所述上气室与所述下气室之间的烘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上气室与所述烘箱之间设有一第一上气帘部,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下气室与所述烘箱之间设有一第一下气帘部,且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上气室与所述烘箱之间设有一第二上气帘部,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下气室与所述烘箱之间设有一第二下气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装置包括一制程气体产生室及一导气管路,所述导气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制程气体产生室,且所述导气管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上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上气帘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进气装置,所述第二进气装置具有一空气供给端、一空气导入部及一空气导出部,所述空气导入部的一端与所述空气供给端相连接,且所述空气导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下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所述空气导出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下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且所述空气导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烘箱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进气装置,所述第二进气装置具有一空气供给端、一空气导入部及一空气导出部,所述空气导入部的一端与所述空气供给端相连接,且所述空气导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下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所述空气导出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下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且所述空气导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进气装置,所述第二进气装置具有一空气供给端、一空气导入部及一空气导出部,所述空气导入部的一端与所述空气供给端相连接,且所述空气导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下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所述空气导出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下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且所述空气导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气管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进气装置,且所述第一进气装置具有一导气管路,所述第二进气装置具有一制程气体产生室、一空气供给端、 一空气导入部及一空气导出部,所述空气导入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制程气体产生室及所述空气供给端相连接,且所述空气导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下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所述空气导出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下气帘部及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下气帘部相连接,所述空气导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气管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装置包括一第一引气管路,所述第一引气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二上气帘部且所述第一引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第一上气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装置包括一第二引气管路,所述第二引气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上行加热炉的所述烘箱且所述第二引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烘箱。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设备还包括一防治装置,所述排气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下行加热炉的所述烘箱且所述排气管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治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设备,包括一热处理装置、一第一进气装置、一引气装置及一排气管路,其中,该热处理装置具有一顶部、一底部及一位于该顶部与该底部之间的中段部,该第一进气装置与该顶部及该底部的其中之一相连接,该引气装置分别与该顶部和该底部的其中之一及该中段部相连接,该排气管路与该中段部相连接。藉此,由热处理装置顶部所排放的VOCs可经由所述引气装置的导引而进入所述空污处理单元,以提升均化控制效率。
文档编号F23G7/06GK203002190SQ20122064094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古鸿贤, 陈永福, 徐金传 申请人:宏泰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