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663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助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燃装置,包括氧枪(2)、高压风套管(3)、高压风管(4),所述氧枪(2)置于所述高压风套管(3)内并被所述高压风套管(3)包裹,所述高压风套管(3)与所述氧枪(2)二者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高压风管(4)导通。该助燃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套管结构,其中心部位为氧气管道,外侧为高压风环形管道;在节约燃油的同时,提高煤粉的燃烬率,保障锅炉运行安全。
【专利说明】助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锅炉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助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煤粉锅炉是与煤粉为燃料的锅炉设备,它具有燃烧迅速、完全、容量大、效率高、适应煤种广、便于控制等优点。因为煤粉炉的优点较多,常常应用在燃煤电站中。在燃煤电站中的煤粉锅炉在启动、停止及低负荷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煤粉锅炉内的煤粉通过轻柴油进行加热和助燃。在加热和助燃的阶段中,需要大量耗费石油资源,由此造成了大量燃油消耗。所以,在燃煤发电行业中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浪费刻不容缓。
[0003]现有煤粉锅炉中的助燃装置经过微油点火改造后,在原大油枪基础上可以节约大量燃油,实现以煤代油的目的,但由于煤种变化,燃煤的燃烬率不能得到保障,尾部烟道存在二次燃烧的安全隐患。如果能够设法降低煤粉的着火温度,也就是使煤粉气流在炉膛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充分燃烧,确保煤粉的燃烬率,则可以降低锅炉燃油消耗量,节约大量燃用油的同时,保障电站锅炉安全运行。
[0004]申请号为201310014973.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纯氧助燃的点火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和点火源,所述燃烧器的后端与燃料气流通道相连,所述点火源前端外侧设有一级筒,所述一级筒的前端外侧色哟与二级筒,所述二级筒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内部,且在一级筒的喷口、二级口的喷口、以及燃烧器的喷口当中的至少一处设有将氧气直接喷射向火焰燃烧区域的氧气喷射装置。该纯氧助燃装置虽然能够在煤粉着火后喷入纯氧,强化了煤粉的燃烧,解决了劣质煤点火时点火能量足够而后续燃烧不足的问题,但是,当该纯氧助燃装置的中的氧气喷射装置内的氧气不足或者是存储氧气的装置内的压力不够时,容易造成氧气回流的现象,不利于煤粉锅炉内燃烧器的运行。
[0005]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虽然大多采用纯氧助燃装置对燃烧器内部与的煤粉进行助燃,但是并没有对燃烧器内部的煤粉燃烧情况及助燃情况进行反馈实现动态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助燃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原理近似的是在微油点火燃烧器的中心筒出口的局部区域制造富氧环境,有效降低该局部区域的煤粉着火温度,使局部煤粉尽快着火,并强化及稳定燃烧。以该局部煤粉气流的稳定燃烧作为支持,实现整个燃烧器煤粉气流的稳定燃烧与燃烬。该助燃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而且在节约燃油的同时,提高煤粉的燃烬率,保障锅炉运行安全。
[0007]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助燃装置,包括氧枪、高压风套管、高压风管,所述氧枪置于所述高压风套管内并被所述高压风套管包裹,所述高压风套管与所述氧枪二者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高压风管导通。
[0008]优选的是,所述氧枪的顶端装有喷氧嘴。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喷氧喷置于所述高压风套管内并且距所述高压风套管的顶部缩进至少100mm。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高压风管与所述高压风套管固定连接。
[00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高压风套管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高压风套管的轴线。
[00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高压风套管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氧枪的轴线。
[00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高压风套管的尾部固定安装有金属软管。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金属软管上安装有弹簧逆止阀。
[00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金属软管的轴线与所述高压风套管的轴线相互垂直。
[00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助燃装置,所述助燃装置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的助燃装置。
[0017]优选的是,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燃烧室,所述燃烧器具有燃烧器出口。
[001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助燃装置内安装有氧枪,所述氧枪固定安装在所述燃烧器上并与所述燃烧器出口之间形成30-60度的夹角。
[001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燃烧器出口置于所述燃烧室内。
[002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燃烧室的壁面上。
[0021]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锅炉,包括燃烧器,该燃烧器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燃烧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助燃装置中的加气装置,采用套管结构,其中心部位为氧气管道,外侧为高压风环形管道;氧气喷嘴与高压风管道出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防高压风管道出口处形成回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助燃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助燃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燃烧器一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助燃装置,包括氧枪2、高压风套管3、高压风管4,所述氧枪2置于所述高压风套管3内并被所述高压风套管3包裹,所述高压风套管3与所述氧枪2 二者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高压风管4导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氧枪2与高压氧气储气罐(图中未显示)连接,该助燃装置安装在燃烧器的内部。具体是采用套管结构,内部与为氧气管道,外部套管通有高压风,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高压风套管3内通有高压风。所述高压风引自二次风,以便预防可燃物进入氧枪2内。
[0026]所述喷氧嘴I固定安装在所述氧枪2上,所述喷氧嘴I距所述高压风套管3的顶部缩进至少100mm。所述高压风管4与所述高压风套管3固定连接。高压风套管4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高压风套管3的轴线的同时也垂直于所述氧枪2的轴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高压风套管3的尾部固定安装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上安装有弹簧逆止阀5。所述所述金属软管的轴线与所述高压风套管4的轴线相互垂直,保证了气流的通畅。本实施例中的纯氧助燃装置工作时,氧枪2内通有纯度有99%以上的纯氧气流,通过氧喷氧嘴I喷入中心筒出口的一次风气流中。高压风的风源取自二次风,通过高压风管4、经高压风套管3对氧枪2进行吹扫及防护煤粉气流转吸污染喷氧嘴I。所述氧枪2在燃烧器外安装弹簧逆止阀5。
[0027]本实施例中的助燃装置也可以对现有技术中的煤粉锅炉中的燃烧器内的助燃装置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经过微油点火改造后,在原大油枪基础上可以节约大量燃油,实现以煤代油的目的,但由于煤种变化,燃煤的燃烬率不能得到保障,尾部烟道存在二次燃烧的安全隐患,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助燃装置降低煤粉的着火温度,为也就是使煤粉气流在炉膛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充分燃烧,增加炉膛内的氧气含量确保了煤粉的燃烬率,则可以降低锅炉燃油消耗量,节约大量燃用油的同时,保障电站锅炉安全运行。
[0028]实施例2 ;—种装有助燃装置的燃烧器
[0029]如图1所示,一种燃烧器,包括助燃装置、温度传感器6、燃烧室,所述燃烧器具有燃烧器出口,所述助燃装置内安装有氧枪2,所述氧枪2固定安装在所述燃烧器上并与所述燃烧器出口 7之间形成30-60度的夹角。所述燃烧器出口置于所述燃烧室内。所述氧枪2内通99%以上纯度的纯氧,工作压力在0.5MPa。使用时,将本实施例中的助燃装置通过其上的喷氧嘴I将纯氧导入到微油点火燃烧器中心筒出口处的着火三高区(高的燃料浓度、高的温度、高的氧浓度)内进行助燃。采用此种方式结构简单,效果明显,应用于微油点火燃烧器内助燃,可以节省燃油同时,提高燃烬率,提高煤种适应性。所述温度传感器6安装在所述燃烧室的壁面上。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反馈信号,可更换氧喷嘴的结构,或调节阀门开度,以调节氧气的出气量。
[0030]实施例3: —种锅炉,该锅炉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燃烧器。
[0031]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并没有事无巨细的一一列出相关部件,但是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相关技术方案的理解。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畴包括上述各部分之间的任意组合。
【权利要求】
1.助燃装置,包括氧枪(2)、高压风套管(3)、高压风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枪(2)置于所述高压风套管(3)内并被所述高压风套管(3)包裹,所述高压风套管(3)与所述氧枪(2) 二者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高压风管(4)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枪(2)的顶端装有喷氧嘴(I)。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氧喷(I)置于所述高压风套管(3)内并且距所述高压风套管(3)的顶部缩进至少1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风管(4)与所述高压风套管(3)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风套管(4)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高压风套管(3)的轴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风套管(4)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氧枪(2)的轴线。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风套管(3)的尾部固定安装有金属软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软管上安装有弹簧逆止阀(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软管的轴线与所述高压风套管(4)的轴线相互垂直。
【文档编号】F23L7/00GK203586260SQ20132047967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7日
【发明者】段君寨, 张文鹏, 郑晓明, 闫高程, 王长普 申请人: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