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新型风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74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领域,特别是一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新型风帽。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自引入我国近40年时间,其产品数量有近千台,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布风床、回料阀等处需要设置风帽进行送风,因其运行条件极端恶劣(高温、耐磨),从研发至今已经改进过多次,现在使用最广的是钟罩型风帽。但是所有风帽都存在被一次风吹落的问题。风帽脱落后必须停炉才能检修,对电厂、企业运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风帽头容易脱落,其根本原因在于空气从风帽芯管进入风帽头腔体时,绝大部分气流是通过风帽芯管顶部流出的,此处空气的流动方向向上,在冲击到风帽头顶部后改变空气流向再从风帽头底部小孔流出。在空气冲击风帽头顶部时,风帽头受到空气冲力,造成风帽头脱落。

为了解决用户风帽脱落造成的停炉损失,同时使风帽检修更加方便,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新型风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新型风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新型风帽,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帽头和风帽芯管,所述风帽头底部设置出风通道,靠自重固定在风帽芯管上,所述风帽芯管顶部封闭,风帽芯管上设置径向斜向下的出风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帽芯管上设置的出风口呈轴对称分布。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帽芯管上设置的出风口位于风帽芯管围成内腔的直径两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帽芯管同一侧的第一个出风口位于风帽芯管侧面的顶部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帽芯管设置的出风口位于风帽头设置的出风通道的上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帽芯管的顶部形状为内凹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新型风帽的设计,彻底解决了风帽头易脱落的问题;

(2)风帽头与风帽芯间没有点焊,风帽需要检修更换时,可以快速拆卸,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新型风帽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风帽头、2—风帽芯管、1-1—出风通道、2-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新型风帽,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帽头和风帽芯管,所述风帽头底部设置出风通道,靠自重固定在风帽芯管上,所述风帽芯管顶部封闭,风帽芯管上设置径向斜向下的出风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帽芯管上设置的出风口呈轴对称分布在风帽芯管围成内腔的直径两端,风帽芯管同一侧的第一个出风口位于风帽芯管侧面的顶部位置。风帽芯管设置的出风口位于风帽头设置的出风通道的上部。风帽芯管顶部封闭,空气只能从风帽芯管上部两排径向斜向下的出风口及下部一排径向出风通道流出,这三个排出风口的空气对风帽头均无向上冲击力,这样风帽头不会受到气流对其向上的冲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风帽头脱落的问题。

因风帽头不受空气对其向上的冲击力,风帽头靠其自重固定在风帽芯管上,不需要将风帽头与风帽芯管点焊,这样检修时便可直接将风帽头拆卸,检修方便。

作为优选方案,风帽芯管的顶部形状为内凹形,选用该形状,风帽芯管顶部可以起到导流作用。

此新型风帽现已应用于宜宾丝丽雅9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已使用1年)、达竹煤电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已使用6个月),以上用户反映使用以来,布风床、回料阀处的风帽再无脱落,且检修时风帽头拆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