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1715发布日期:2019-06-29 01:3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气式燃烧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家庭及公共事业中的燃气用具如家用灶、热水器、沸水器及食堂灶上用的最为广泛,在小型锅炉及工业炉上也有应用。其工作原理是燃气在一定压力下,以一定速度从喷嘴喷出,依靠燃气动能产生的引射作用从一次空气口吸入一次空气,再引射器内燃气与一次空气混合,经头部火孔流出而燃烧,燃烧过程中从火焰周围吸引二次空气助燃。其比自然引风扩散式燃烧器火焰短、火力强、燃烧温度高,且燃烧效率较高,但是燃烧器外层环形槽在进气时,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入外层环形槽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导致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均匀,此外,燃烧器引射管短,使得燃气与空气接触不充分,从而影响燃气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烧器,通过第一引射管与第二引射管呈周向等距分布于支架上,其喷出的燃气呈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时沿外层环形槽圆周流动,加快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速度,而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使得燃烧器燃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底座与支架,支架固定于底座上,且支架与底座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一次进风口,底座上设有第一进气嘴、第二进气嘴及第三进气嘴,其中第一进气嘴与第二进气嘴呈周向等距分布于底座上,支架上设有与第一进气嘴相对应的第一引射管、与第二进气嘴相对应的第二引射管及与第三进气嘴相对应的第三引射管,其中第一引射管与第二引射管呈周向等距分布于支架上,支架上从外缘到中心依次设置有外层环形槽、中间环形槽和内层环形槽,内层环形槽通过第三引射管与第三进气嘴连通,外层环形槽通过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分别与第一进气嘴、第二进气嘴连通,第一引射管与第二引射管同时喷出的燃气呈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时沿外层环形槽圆周流动,第一引射管与第一进气嘴、第二引射管与第二进气嘴之间均设有一连接件,连接件外周壁上设有通孔;

优选地,连接件外周横截面为正多边形,通孔位于正多边形每个面上;

优选地,外层环形槽设有与第一引射管及第二引射管相配合的导流斜面,导流斜面从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出口延伸至外层环形槽底面;

优选地,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与支架之间形成有夹角;

优选地,支架侧壁上设有二次进风口,底座侧壁设有三次进风口;

优选地,支架背面设有至少两块定位块,定位块呈周向等距分布于支架背面;

优选地,底座边缘上设有用以支撑支架的支脚,支脚处设有固定孔,底座边缘围有挡水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烧器,其优点如下:

1、第一引射管与第二引射管呈周向等距分布于支架上,第一引射管与第二引射管喷出的燃气同时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沿外层环形槽圆周运动,使得燃气能均匀地充满外层环形槽,且与空气充分接触,加快燃气与空气的混合速度,从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2、外层环形槽设有与引射管相配合的导流斜面,且导流斜面从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出口延伸至外层环形槽底面一定距离,即加长了燃气与空气接触的距离,使得燃气进入外层环形槽时减缓冲击力,保证燃气进入外层环形槽时的流速,从而使得燃气得到充分燃烧;

3、第一引射管与第一进气嘴之间设有连接件,第二引射管与第二进气嘴之间也同样设有相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引射管与进气嘴,中间外壁分布有通孔,通孔能第一时间将空气与燃气接触,保证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架背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架,3、第一进气嘴,4、第二进气嘴,5、第三进气嘴,6、第一引射管,7、第二引射管,8、第三引射管,9、外层环形槽,10、中间环形槽,11、内层环形槽,12、连接件,13、通孔,14、导流斜面,15、二次进风口,16、三次进风口,17、定位块,18、支脚,19、固定孔,20、挡水环,21、火针安装座,22、热电偶安装座,23、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它包括底座1与支架2,通常底座1与支架2同为环形结构,支架2可拆卸地固定于底座1上,支架2固定于底座1后,支架2与底座1之间留有间隙,间隙成为一次进风口,空气从一次进风口进入,一次进风口形状通常为狭长型,保持空气流通,如图2所示,底座1上设有第一进气嘴3、第二进气嘴4及第三进气嘴5,其中第一进气嘴3与第二进气嘴4呈周向等距分布于底座1上,即第一进气嘴3与第二进气嘴4呈径向对称分布,支架2上设有与第一进气嘴3相对应的第一引射管6、与第二进气嘴相4对应的第二引射管7及与第三进气嘴5相对应的第三引射管8,其中第一引射管6与第二引射管7呈周向等距分布于支架2上,即同第一进气嘴3与第二进气嘴4,呈径向对称分布。如图3所示,支架2上从外缘到中心依次设置有外层环形槽9、中间环形槽10和内层环形槽11,内层环形槽11通过第三引射管8与第三进气嘴5连通,外层环形槽9通过第一引射管6、第二引射管7分别与第一进气嘴3、第二进气嘴4连通,即燃气分两路,从第一引射管6与第二引射管7射出,流经各自的导流斜面14,两股燃气同时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沿着外层环形槽9内圆周流动,外层环形槽9设有第一引射管6与第二引射管7,相应地,导流斜面14也为两个,分别位于外层环形槽9内圆周直径的两端,使得每股燃气在外层环形槽9内能在最短时间内充满整个外层环形槽9内,最大程度减少燃气的流失浪费,同时能在外层环形槽9内形成环流,使空气与燃气能充分混合。外层环形槽9设有与第一引射管6及第二引射管7相配合的导流斜面14,导流斜面14从第一引射管6、第二引射管7出口延伸至外层环形槽9底面,导流斜面14减小了燃气进入外层环形槽9内的冲击力,保证了燃气在外层环形槽9内的流速。

支架2侧壁上设有二次进风口15,底座1侧壁设有三次进风口16,二次进风口15与三次进风口16数量可按实际需求设置,一次进风口位于支架2与底座1之间且与二次进风口15配合,保证有足够的空气进行助燃,三次进风口16则保证二次空气的充足。

第一引射管6与第一进气嘴3、第二引射管7与第二进气嘴4之间均设有一连接件12,连接件12外周横截面为正多边形,连接件12外周壁上设有通孔13。在正多边形面上设通孔13,使得加工简便易操作,当燃气从进气嘴出来后,空气第一时间与燃气进行混合,从而使空气与燃气能得到充分混合。

第一引射管6和第二引射管7与支架2之间形成有夹角,缩短了第一引射管6、第二引射管7与第一进气嘴3、第二进气嘴4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支架2与底座1之间的距离,使得总体厚度更小,使得燃气在外层环形槽9内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大大增加,从而使得燃气与空气能充分混合并燃烧,并减少燃气损失。

如图4所示,支架2背面设有至少两块定位块17,定位块17呈周向等距分布于支架2背面,底座1边缘上设有用以支撑支架2的支脚18,定位块17与支脚18扣合,从而支架2与底座1形成配合,定位块17数量至少两个以上,支脚18一一对应与之扣合,使得支架2在底座1上形成定位,不会轻易旋转滑动,从而增加牢固性。支脚18处设有固定孔19,底座1边缘围有挡水环20,防止灶台上的积水进入底座1,影响燃气燃烧。

支架2上设有与火针安装座21与热电偶安装座22配合的第一安装孔23与第二安装孔24,火针安装座21上设有点火针,热电偶安装座22上设有热电偶,火针安装座21截面呈圆形,热电偶安装座22截面呈方形,火针安装座21与热电偶安装座22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1与第二安装孔23上时起到定位作用。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