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795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装置,是一种经改进的通用型立式单程降膜式列管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即传热系数)主要决定于流体在列管中的流动速度,即流体在列管中的流动速度高,传热系数就高,流体在列管中的流速低,传热系数就小。为了提高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减少换热器的重量,必须提高流体的流速。然而提高流速的方法一般为两种,一是增加进入换热器中流体的体积流量,二是缩小流动断面的面积,即将换热器的直径减小,将换热器的长度增加,或将换热器做成多程式,让流体在换热器中折转来回流动。采用第一种方法会使液泵的流量增加,采用第二种方法则又使流体的阻力损失增加,因而必须增加泵的杨程。因此,不论采用那种方法,都将大大增加能量的消耗。况且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条件的限制,所述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因而只能降低传热系数,采用比较笨重的低效率换热器,这样,既增加了设备投资,又降低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流体在列管中的流动形态,取得强化传热,提高传热系数,降低流体阻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列管式换热器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将换热器设计成立式单程降膜式,使管程的介质只能从换热器的上管进入,从下管箱排出。在换热器上管板的每一列管口上设置一环形液流分布器,使进入上管箱的液体介质均匀地分布到每一根列管中,并使进入列管内的液体介质均匀分布到列管内壁上,形成空心环状流动,使流速大大提高。该换热器可用作加热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当作蒸发器使用时,蒸发面和蒸发空间主要在列管内,扩大了蒸发面积和蒸发空间,减少了蒸发阻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立式单程降膜列管换热器。包括上管箱(1),上管板(2)、下管板(9)、检修口(或蒸汽出口)(3)、环形液流分布器(4)、进液口(5)、排污口(6)、进汽口(7)、列管(8)、出液口(10)、下管箱(11)、冷凝液出口(12)、壳体(13)、管口(14)。
低温液体物料自上部进料口(5)进入换热器,通过设置在列管(8)上端的环形液流分布器(4)进入每一列管(8)内与列管(8)外的高温介质(一般为蒸汽)进行热交换后,其温度提高,再向下流动进入下管箱(11),从出液口(10)排出。
壳体(13)的上部设有一高温气体进汽口(7)和一不凝性气体出口(14)。壳体(13)的下部设有一管口(12),供冷凝水排出。分布器(4)扦置于列管(8)上端的液流入口处。液体介质从分布器(4)与列管(8)相隔的缝隙中流入列管(8)内壁,形成空心环状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如


图1所示,在壳体(13)与列管(8)之间一般为蒸汽或有机物蒸汽等较高温度的气体介质,在列管(8)内一般为低温度的液体介质,两种介质通过列管内壁进行热交换。高温气体由管口(7)进入壳体(13),冷凝水从冷凝液出口(12)排出,管口(14)为不凝性气体出口,液体介质从进液口(5)进入换热器上腔(1),然后穿过液流分布器(4)进入列管(8),沿着列管(8)的内壁向下流动进入换热器下腔(11),最后从出液口(10)流出换热器。当换热器做为加热器或冷凝器使用时,
图1中检修口(3)作为入孔或手孔供检查维修所用。而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使用时,检修口(3)又兼作排汽口使用,供二次蒸汽排出。当换热器停用时,换热器中的残液从排污口(6)排出。
经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的传热系数,阻力损失极小,具有热交换装置的通用性,可作加热器,冷凝器和蒸发器使用。尽管其结构为单程式,但具有多程式的作用,因而使结构大大简化。加之其液流介质在列管内具有相当高的流速,因而解决了列管表面结构的问题。如果发生结垢,也只是在上管板,这样一来,既不影响传热效果,又容易清除。
权利要求1.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系由其上管箱(1)、下管箱(2)、壳体(13)、列管(8)等组成,其特征是在列管(8)上端的液流入口处设置有一环形液流分布器(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装置,为一种通用型立式单程降膜式列管换热器,系与换热器上下管箱及其壳体构成一体。液流介质从进料口进入换热器上腔,穿过液流分布器进入列管,然后均匀分布至列管内壁,向下流动,进入换热器下管箱,再从下管箱出液口流出。液体介质在列管内具有相当高的流速,列管表面因此而不结垢。在作为蒸发器、冷凝器、或加热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均具有很高的传热系数。
文档编号F28D7/10GK2094022SQ91212520
公开日1992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13日
发明者尹华相 申请人:尹华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