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排放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948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排放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反应器和/或燃烧室(下文统称为CFB锅炉)中使用的碰撞式颗粒分离器。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这种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排放槽,它能防止所收集的颗粒堆积在其上,同时还能防止含颗粒的废气绕过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下端而旁路流过。
CFB锅炉系统是已知的,并且被用在具有工业生产要求和/或发电的蒸汽制取中。参见授予Alexander等人的美国专利No.5,343,830。在CFB反应器中,在反应器墙壳内部,正在反应和不反应的固体被向上的气流所夹带,所述气流将诸固体携带到反应器上部的出口,在那里藉助颗粒分离器将诸固体分离出来。所收集的固体返回到反应器的底部。
有一种CFB锅炉在炉子出口处使用了多个碰撞式颗粒分离器(或凹形撞击构件或U型梁)以将诸颗粒从废气中分离出来。授予Belin等人的美国专利No.4,992,085和4,891,052揭示了这样一种碰撞式颗粒分离器。虽然这些分离器可以具有各种结构,但是,由于它们大多数常常具有一横截面为U形的结构,因此,通常将它们称为“U型梁”。当应用于一CFB锅炉时,将多个这种碰撞式颗粒分离器支承在炉膛墙壳内部,并至少有两列垂直延伸在炉膛出口部。收集到的颗粒无阻碍地、也不沿什么通道地落入后墙壳的收集器中。通常在炉膛内使用两列这种碰撞式颗粒分离器。它们通常是与另外两至四列位于下游的外部(相对于炉膛墙壳)碰撞式颗粒分离器一起使用。这些下游分离器也能从废气中收集固体,并藉助一漏斗(hopper)和L阀,或者是直接地和在内部地藉助一在授予Alexander等人的美国专利所揭示空腔将它们返回到所述炉膛。由于上游内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效率不足以防止过多的固体被携带至下游对流气体通道,从而使对流表面发生腐蚀并增大了对二次颗粒收集/再循环装置的要求,因此下游外部碰撞式颗粒分离器是必需的。
由于这种外碰撞式颗粒分离器都具有一固有流阻,因此必须防止废气旁路流过所有的或部分的分离器,诸如穿过所述漏斗或空腔在它们的下方进行流动。如果允许有这种气体旁路流过现象,在该漏斗内的一些颗粒将“泄漏”或变得再夹带在废气中。为了防止出现该现象,有一种装置,它是将一较大的板放置在所述漏斗上。所述板上开设有多个开口,诸U型梁的下端延伸穿过这些开口。后来,又有一种装置,它采用了一安装横过每一U型梁下端的底板或平式排放槽。这些类似于所述大板的排放槽也将所述主废气通道与所述漏斗或空腔隔开并能防止废气流过所收集到的诸颗粒的顶部。所述平式排放槽也被用来使每一U型梁的下端相对于相邻U型梁而对齐。
所述的已知型平式排放槽包括一水平的平板和位于四个侧面上从其上向下延伸出来并形成每一排放槽的诸侧面的垂直凸缘。每一水平平板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与平板相连的U型梁槽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掉落在U型梁槽内部的所收集到的诸固体通过水平平板内的开口。
诸平式排放槽内诸开口的大小是有限制的,以与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垂直悬吊的诸构件或U型梁的有界区域相对应。由于采用了大量的构件,因而不能完全防止气体在诸分离器下方旁路流过,但是它能将该现象降低到一可接受的水平。
在另一种将气体旁路流过现象降至最低的尝试中,一种现场安装的改进结构设置有一箱子或锥形漏斗,它是在用来将诸固体排放到所述漏斗中的平式排放槽内每一开口的附近和下方开设一较小的开口。虽然这种结构最初看上去是一种较满意的解决手段,但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由于所收集到的诸颗粒有结块现象,因此这些箱子或锥形漏斗会被堵塞。
一些燃料或床介质的成分具有使CFB锅炉内的诸循环固体粘结在一起或结块的趋势,并且所收集到的诸固体会堆积在已知型U型梁平式排放槽的水平部分上。通过使固体滞留在高温燃料气流中,会加剧这种使诸固体结块的趋势。如果继续进行下去,这种固体堆积现象会加重诸U型梁上的重量,限制气体使之流过位于各平式排放槽上方的U型梁分离器下部,更甚者,会对从各U型梁排出的诸颗粒有局部限制作用。气流流过刚好位于平式排放槽上方的诸U型梁的下部所形成的限制和干扰,以及对从各U型梁槽排出的局部限制,会降低收集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放槽,它能防止诸固体堆积在其上,而不会增大在一位于诸排放槽(即,在废气气流中)水平面上方的区域和一位于诸排放槽下方的区域之间的开口面积。由于防止了固体堆积的现象,因此可以避免滞留固体在诸撞击构件下部产生结块现象的条件。撞击构件上的载荷没有被增大,撞击构件收集部分内的废气气流没有受到限制,并且还能防止各撞击构件槽的排放端的限制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装置,所述碰撞式颗粒分离器是用来从一CFB锅炉内的含颗粒废气中收集颗粒,所述装置能从所述颗粒分离器的相邻撞击构件之间的空间中除去颗粒,并能从所述撞击构件内部除去颗粒,并能将气体绕颗粒分离器下端旁路流过的现象减至最小。在所述撞击构件上设置有一漏斗形排放槽,它具有一用来承接一撞击构件之下端的入口部和一用来将颗粒从其中除去的出口部。所述出口部的出口流通面积约等于所述撞击构件的诸侧面内部所确定的开口流通面积,而所述入口部的入口流通面积大于所述出口部的出口流通面积,并设置有固定装置,用来将所述排放槽固定于所述撞击构件下端。
漏斗形的结构基本上消除了诸排放槽处的水平表面。每一漏斗形排放槽底部出口部内的排放口面积都约等于每一撞击构件内的开口流通面积,并且不大于前文所述的水平平式排放槽内的诸开口。可能会重新夹带一部分已收集固体的、在漏斗形排放槽排放端下方流动的任何气流至少能被限制到已知的水平平式排放槽所能达到的程度。通过使每一撞击构件的背部紧邻每一漏斗形排放槽的后部,可以防止气体在每一撞击构件下方横向流动并流过由每一撞击构件所收集的下落固体(这会使固体重新夹带在废气气流中)。
至此已经指出了构成本发明特征的各种新颖特点,这些特征在形成本公开内容一部分的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予以具体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其工作上的优点以及通过使用而获得的诸具体益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作具体描述。


图1是一CFB锅炉的上部的侧视图,它示出了一种具有炉内U型梁和外U型梁的一次碰撞式颗粒分离器;图2是沿图1中箭头2-2方向截取的局部剖视图;图3-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漏斗形排放槽各种形状的视图;以及图10是与图1相似的剖视图,它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正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CFB锅炉指的是在其内进行燃烧过程的CFB反应器或燃烧室。虽然本发明具体是针对那些采用CFB燃烧室作为产生热量的装置的锅炉或蒸汽发生器,但是,应予理解的是,本发明也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另一种类型的CFB反应器。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在一用于化学反应而不是一燃烧过程的反应器中,或者是应用在将来自于在别处进行的燃烧过程的气体/固体混合物提供给所述反应器以作进一步处理的场合,或者是应用于这种场合,即所述反应器仅仅提供一个外壳,其中颗粒或固体夹带在不是燃烧过程必然的副产物的气体中。同样,术语U型梁指的是美国专利No.4,891,052,4,992,085和5,343,830中所揭示的那种碰撞式颗粒分离器。为了方便起见,在下文中使用术语U型梁,它可以泛指任何一种用来从一载有颗粒的废气中收集和除去颗粒的凹形撞击构件或碰撞式颗粒分离器。具体地说,所述碰撞式颗粒分离器是非平面的,它们可以是U形、E形、W形或其它任何形状,只要它们具有一凹形或杯形表面,该表面面向着迎面而来的废气气流和所夹带的颗粒,从而能使所述诸撞击构件从废气中收集和除去颗粒。
请参阅各附图。在各附图中,凡是相同的标号均表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构件,请具体参阅图1,图1示出了一CFB锅炉的上部10,本发明的主题应用于所述CFB锅炉。所述CFB锅炉炉膛或反应器包括燃烧过程和由此产生在经流体冷却的墙壳14内部的废气/固体混合物12。所述墙壳通常是藉助一钢隔板15(图1中未予示出,参见图2)而彼此相互隔开的许多管子,以获得一气密的墙壳。所述废气/固体混合物12向上流过CFB锅炉的反应器墙壳至其上部10以将其内包含的一部分热量传递到经流体冷却的墙壳14。一个一次碰撞式颗粒分离器16位于CFB锅炉的上部10内,并用来从废气/固体混合物12中收集颗粒并将诸颗粒返回到所述CFB锅炉的下部(未示)。在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一次碰撞式颗粒分离器16包括4-8列凹形或杯形的撞击构件18,象前文所描述的那样,这些撞击构件通常是指U型梁10。所述U型梁18大体上设置成两组一组上游组20,具有两列或更多列,并通常称为炉内U型梁20;一组下游组22,具有2-6列。U型梁18支承于CFB锅炉的炉顶24,并且通常由不锈钢制成从而能经受得住CFB锅炉内部的高温腐蚀环境,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适于这些环境的材料,U型梁18通常是根据美国专利No.4,992,085进行设计的,该专利的说明书内容援引在此作为参考。
上游组20和下游组22内的诸U型梁18都位于CFB锅炉的上部10内,并形成一自CFB锅炉炉膛起、具有一定高度和宽度的出口区26。由于废气/固体混合物12内的诸颗粒实际上是腐蚀性的,因此,通常将一层耐火材料28施加于流体冷却管14的表面上以保护诸冷却管。如图2所示,给定列中的每一U型梁均由一间隙29与相邻U型梁隔开。U型梁18后续的下游列与前一列相错开,因此,一下游列的U型梁18大体上与前一列的诸间隙29相对齐。U型梁的这种精心排列为废气/固体颗粒混合物12提供了一条弯曲的通道从而使得诸颗粒能撞击在各U型梁18上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并返回到CFB锅炉反应器墙壳的下部(未示)。
为了能有助于使炉内组20的诸U型梁18保持对齐,将诸平板30设置在其下端32。诸平板30围绕第一列中的各U型梁构件18并彼此相互紧靠以使第一列炉内U型梁18保持对齐。诸平板30具有一向后延伸部34,所述延伸部延伸在第二列诸相邻U型梁18之间。这些延伸部34紧靠着第二列中的诸U型梁的两侧,并同样使它们保持对齐。或者,给定列中的每一U型梁18上的各板或槽也可以被用来维系对齐。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中,由于诸平板30的延伸部34将耐火材料28紧靠在形成后CFB壁的诸管子14上,因此,它们也提供了一挡板作用,从而能防止废气/固体12沿着炉内U型梁20的下端旁路向上绕过,因此增强了收集的效率。诸平板30基本上可以是水平的,如图1所示,或者如下文中图10所示的那样是倾斜的,以防止固体颗粒聚集在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下游组22中的每一U型梁18都设置有一位于其下端38的不锈钢的、漏斗形的排放槽36。每一漏斗形排放槽36具有一入口部40以承接其相关U型梁分离器构件18的下端,并具有一出口部42以将诸颗粒从其中排出。出口部42具有一出口流通面积44,它与形成在各U型梁分离器构件18侧面内部的开口流通面积46约相等。所述入口部40具有一大于所述出口流通面积44的入口流通面积48,从而使得每一漏斗形排放槽构件36呈现漏斗形形状。一挡板50通常是设置在U型梁下游组22中第一列(各附图中的列3)中的每一漏斗形排放构件36上,以防止气体绕漏斗形排放槽36的下端而旁路流过。
现请参阅图2,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分别设置在上游组和下游组分离器20、22内的诸U型梁18相互交错设置的情况。为了清晰起见,仅仅示出了其中一个挡板50,它与诸U型梁18下游组22内第一列中的其中一个漏斗形排放槽36相连。为了将所述漏斗形排放槽36固定于每一单独的U型梁18的下端38,将一对平整的、矩形不锈钢板52延伸在漏斗形排放槽36的入口部40内。在大多数情况中,诸钢板52是以其端部与每一漏斗形排放槽36的入口部40的前部54和后部56相焊连。它们还以其侧面与每一U型梁18的下端38相焊连。此外,将诸U型梁18紧抵着贴合在一起的入口部40后部56进行安装,并也以其下端部38与每一漏斗形排放槽36的入口部40的后部56相焊连。从由四(4)列U型梁组成的下游组22中的列3、列4和列5中可以看到这种型式的结构。
在一些情况中,特别是如下游组22中列6的漏斗形排放槽所示的那种情况,紧固装置仍包括一对平板52,它们延伸在漏斗形排放槽入口部的内部,但是也延伸穿过设置在入口部40后部56内的诸狭槽58。在这种情况中,每一平板52以其一端与入口部40的前端54相焊连,而每一平板52的另一端延伸穿过诸狭槽58并终止在入口部40后部56的外侧,因此它能将一水平板60支承在漏斗形排放槽36的后部56处。存在于诸U型梁构件之间的诸间隙62为诸颗粒提供了一条通道从而使诸颗粒能沿着位于诸U型梁下游的CFB锅炉外壳倾斜部64向下滑动。或者,如下文中图10所示,可以除去位于最后一列U型梁18上诸排放槽36后部56的诸平板60,因此,从倾斜部64延伸出来的耐火材料28刚好邻近于最后一列排放槽36。
可以看到,各U型梁18以及与它们相连的漏斗形排放槽36的各种设置情况和间隔要求决定了漏斗形排放槽36的各种结构将是必需的。每一漏斗形排放槽的具体形状取决于与其相关的U型梁的位置;即,U型梁是否邻近于CFB锅炉的侧壁,并且/或者所述U型梁是否是最前一列、中间列或者是最后一列。在所述较佳实施例中,采用了七种不同形状的漏斗形排放槽36。这些排放槽由各罗马数字予以标示,如图2中I至VII所示的那样,并且在图3-图9中予以更具体的图示和描述。图5和图9也明确指出了前述诸狭槽58的具体位置,这些狭槽设置在最后一列(第6列)U型梁18中所用的漏斗形排放槽36的后部56。而且,即使使用的是水平板60,也可以藉助焊接将每一U型梁18的下端38与每一漏斗形排放槽36入口部40后部相连。
图3-图9分别示出了漏斗形排放槽36的类型I至VII。图3-图9中的每一附图都包含了排放槽36的前视图、平面图、右视图。每一排放槽36具有一高度H、宽度W和一深度D(朝着废气/固体流12的方向)。宽度W和深度D的下标“i”表示“入口”;下标“o”表示“出口”。每一排放槽36具有一具有四个平板侧面和高度h的入口部40,以及一漏斗形出口部42,所述出口部也具有四个平板侧面并且大体上呈倒金字塔形状。每一排放槽36的宽度Wi是经过选择的,从而能使每一排放槽36在相邻U型梁18中间的间隙29中点处从一相邻排放槽36延伸出来,并且/或者朝着一相邻壁延伸。因此Wi是根据排放槽36的位置而变化的。同样,每一排放槽36的深度Di也是经过选择的,从而能使每一排放槽36延伸在各连续列U型梁18的后部之间。在一些情况中,诸如下游组22的U型梁18具有前数第3列的情况,前部54的位置是根据它离开图1所示的后CFB锅炉壁中心线的远近程度而定的。在其它情况中,诸如下游组22的U型梁18在最后列6的情况中,诸排放槽36都设置有图1所示的前述水平板60,或者在诸排放槽36于倾斜部64的起始部延伸到一紧靠耐火材料28的某点的情况中,可以省去诸平板60,如下文中图10所示的那样。因此,当从前方观察时,诸排放槽36可以是对称的,如类型I-III,或者当从前方观察时,并且当诸排放槽邻近于一壁时,诸排放槽36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如类型IV-VII。在一些情况中,诸如类型IV和VI,可以切除排放槽36上部40右侧的一部分以定位右支承板52。如图6和图8所示,这个切除部分可以具有一由“S”标示的高度。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U型梁18内部区域的宽度约为6英寸,并且其深度约为
英寸,并且给出一位于U型梁内部、面积约为42英寸2的开口的自由流通面积。与这些U型梁18一起使用的诸排放槽36的高度H约为14英寸,入口部的高度h约为4英寸。对于U型梁的这个较佳尺寸来说,出口流通面积是约42英寸2,只有类型为IV和VI的诸排放槽36除外,它们的出口流通面积是约44英寸2。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小于U型梁48各侧边所包含的开口面积。同样,对于U型梁的这个较佳尺寸来说,入口流通面积48可以从约79英寸2的最低值(对于类型为IV的排放槽来说)起变化到约159英寸2(类型为V和VII排放槽来说)。但是,正如以下所讨论的那样,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其它尺寸的U型梁18。
另一个应予注意的重要参数是诸排放槽36的倒金字塔部分斜侧面诸角处的实际“最小角度”。所述最小角度是诸排放槽36的任意两个相邻斜侧面和水平面的相交线所形成的实际倾斜角度。一个为90度的最小角将意味着诸排放槽36的相交侧面是垂直的。如果仅有一个在一拐角处相交的侧面是倾斜的,那么另一侧面就是垂直的,所述最小角度将等于另一倾斜侧面的倾斜角度。如果在一拐角处会合的两侧面都是倾斜的,所述最小角度将稍稍小于两相交侧面中较小的倾斜角度。为了能保证所收集的固体颗粒向下滑动通过诸排放槽36,在由排放槽36诸斜侧面所形成的拐角处的最小角度应该不小于约50度,并且最好不小于60度。这有助于使诸排放槽36具有与一给定U型梁18相称的尺寸。
用于排放槽36设计的这两个参数,即(1)出口面积44不小于包含在U型梁18的诸侧面内部的开口面积(open area),以及(2)最小角度最好不小于约60度,可以被用来与各种大小的U型梁18相适应。因此,U型梁18可以比宽度约为6英寸、深度约为
英寸的较佳尺寸来得更宽和/或更深;但诸排放槽36仍将根据需要延伸在相邻两U型梁18之间,并且高度h和H可以按需适当变化以与一给定尺寸的U型梁18相适应。如果需要,可以在同一分离器16内各不同位置处采用各种不同尺寸的U型梁18(以及槽36)以应付特定设计条件。
最后,图10示出了一与图1相似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1)在前文中已描述的、在诸U型梁18的炉内组20上所用的诸斜平板30;以及(2)在前文中也已作描述的,在最后一列U型梁18的后部56处除去了水平板60。如果需要,诸U型梁的炉内组20可以设置有斜平板30(如图10所示),并且它们也可以设置有如图所示的诸凸缘31,这些凸缘紧靠在CFB后壁管上的耐火材料28上,以进一步限制气体绕U型梁18的这些炉内组20的下端而旁路流过。
因此,可以看到,本发明具有几个优于已有技术的优点。由于基本消除了通常存在于每一U型梁18下端38附近所有的水平表面,因此只有形成漏斗形排放槽36诸侧面的每一板构件的边缘是直边缘,从而能基本防止因结块而可能会发生的固体堆积现象。由于防止了固体堆积的现象,因此降低了U型梁18上的载荷,并且使得构造更为经济。同样,由于防止了固体堆积的现象,也防止了通过诸U型梁18的废气/固体流12的干扰或扰动,因此也保持了峰值设计条件时的收集效率。由于诸固体不会再堆积在诸U型梁18下端38附近的任何一个平面上,同时也消除了诸固体掉落穿过各U型梁在其下端处的干扰现象,并能较佳地保持收集效率。
正如前文已指出的,虽然碰撞式颗粒分离器16的诸撞击构件18最好是一种槽形结构(即U型梁),但是,它也可以采用如上文所描述的、有助于将颗粒从废气12中收集并除去的横截面为其它形状的结构。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特定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具体描述以说明本发明原理的应用,但是,应予理解的是,还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不背离这些原理的变化和变型。举例来说但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漏斗形排放槽可以应用于具有CFB锅炉的新型结构中,或者应用于现有CFB锅炉的更换、维修或改进中。不管这些CFB锅炉是否采用已知L阀型结构,或者采用美国专利No.5,343,830中所描述的那种类型的结构,都是适用的。因此,可以根据具体安装情况,将图1或图10的实施例应用或使用在新颖或新型结构中。U型梁18和其相关排放槽36的尺寸都应该如前文所述的那样进行设计。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有时候可以仅采用本发明的某些特征而不采用其它特征,这样会比较合算有利。因此,所有这些变化和实施例都应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装置,所述颗粒分离器用来在一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内从含颗粒的废气中收集颗粒,所述装置能从所述颗粒分离器的相邻撞击构件之间的空间中除去颗粒,也能从所述撞击构件内部除去颗粒,并能将气体绕颗粒分离器下端旁路流过的现象减至最小,所述装置包括一漏斗形排放槽,它具有一用来承接一撞击构件之下端的入口部和一用来将颗粒从其中除去的出口部,所述出口部的出口流通面积约等于所述撞击构件的诸侧面内部所确定的开口流通面积,所述入口部的入口流通面积大于所述出口部的出口流通面积;以及用来将所述排放槽固定于所述撞击构件下端的固定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在所述排放槽的入口部内部延伸的板,它们的两端部分别焊接于所述入口部的前板和后板,并且它们的诸侧面焊接于所述撞击构件的下端,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一将撞击构件的下端与所述排放槽入口部后板相连的焊接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在所述排放槽的入口部内部延伸并穿过入口部后板内诸狭槽的板,每一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入口部的前板,每一板的另一端终止在排放槽入口部后板的外侧并将一水平板支承在排放槽的后部,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一将撞击构件的下端与所述排放槽入口部后板相连的焊接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撞击构件是U形、E形、W形或是具有一些类似凹形或杯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排放槽具有一前部,并且当从前方观察时,相对于一垂直中心线是对称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排放槽具有一前部,并且当从前部观察是,相对于一垂直中心线是不对称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构件是一U型梁,所述撞击构件诸侧面内部所确定的开口流通面积约为42英寸2,排放槽出口部的出口流通面积是约42英寸2至约44英寸2,排放槽入口部的入口流通面积是约79英寸2至159英寸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排放槽的高度H约为14英寸,所述入口部的高度约为4英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排放槽的最小角度不小于约50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角度约为60度。
11.在一种具有碰撞式一次颗粒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中,所述分离器是用来从CFB锅炉内含颗粒的废气中收集颗粒,所述一次颗粒分离器具有多个用来从废气中收集和除去颗粒的撞击构件,并且具有一装置,所述装置用来从所述颗粒分离器的相邻撞击构件之间的空间中除去颗粒并从所述撞击构件内部除去颗粒,并能将气体绕颗粒分离器下端旁路流过的现象减至最少,所述装置包括对于每一撞击构件来说,每一漏斗形排放槽具有一用来承接与其相连的撞击构件之下端的入口部和一用来将颗粒从其中除去的出口部,所述出口部的出口流通面积约等于所述撞击构件的诸侧面内部所确定的开口流通面积,所述入口部的入口流通面积大于所述出口部的出口流通面积;以及用来将所述排放槽固定于与其相连的撞击构件下端的固定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在所述排放槽的入口部内部延伸的板,它们的两端部分别焊接于所述入口部的前板和后板,并且它们的诸侧面焊接于所述撞击构件的下端,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一将撞击构件的下端与所述排放槽入口部后板相连的焊接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排放槽的最小角度不小于约50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角度是约60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在每一排放槽的入口部内部延伸并穿过入口部后部内诸狭槽的板,每一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入口部的前板,每一板的另一端终止在排放槽入口部后部的外侧并将一水平板支承在排放槽的后部,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一将与其相连的撞击构件的下端与所述排放槽入口部后板相连的焊接件。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撞击构件是U形、E形、W形或是具有一些类似的凹形或杯形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诸撞击构件是诸U型梁,所述撞击构件诸侧面内部所确定的开口流通面积约为42英寸2,每一排放槽出口部的出口流通面积是约42英寸2至约44英寸2,每一排放槽入口部的入口流通面积是约79英寸2至159英寸2。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一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中使用的碰撞式颗粒分离器的排放槽,采用了多个位于碰撞式颗粒分离器内每一撞击构件下端的漏斗形排放槽。所述诸漏斗形排放槽能防止所收集的颗粒堆积在其上,并能使撞击构件所收集的诸颗粒从其中穿过而落下,同时还能防止废气绕碰撞式颗粒分离器下端旁路流过。诸漏斗形排放槽的出口端具有大体相同的开口面积,当所收集的颗粒位于每一相关撞击构件内部时,能使所收集的颗粒从其中穿过而落下。
文档编号F23J15/02GK1170623SQ9711393
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17日
发明者弗利克斯, 贝林, 戴维J·沃克 申请人:巴布考克及威尔考克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