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575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一种空调器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利用制冷剂管连接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和设置在室内墙壁等上的室内机, 利用室内机内部的风扇将设置有室内机的室内的空气吸入室内机,并将由室内机内部的热 交换器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的冷气或暖气释放回室内,将室内维持在合适的温度环境的分体 型空调器已经相当普及。然而,在现有一般的空调器中,没考虑进行损害制冷或采暖效果的换气,故不具有 换气设备。因此,若这样的空调机进行长时间空调运转,则室内空气污浊,二氧化碳浓度增 加,故必须定期地打开窗户等来换气,以排放室内空气,获取新鲜室外空气。目前也有一部分空调器在室外设置有换气装置,将室外空气通过处理后形成高压 气流注入室内,室内空气由于气体增加,相对室外空气而形成一定的正压,使部分空气通过 门窗缝隙排到室外达到换气的效果,这种设计需附带换气装置,在成本方面比一般空调器 高,安装和维护也比一般空调器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 广的空调器的换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内机内的热交换器和风 轮,风轮设置在风道中,其结构特征是风道前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隔板或分隔,该隔板或分 隔上设置有换气出口,换气出口上设置有换气连接嘴,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的一端相 通,换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室内机为四面出风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风轮为第一离心风轮,风道前 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换气出口,第一换气出口上设置有 第一换气连接嘴,第一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的一端相通。所述室内机为座吊室内机,风轮为第二离心风轮,风道前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第 二隔板,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换气出口,第二换气出口上设置有第二换气连接嘴,第二换 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的一端相通。所述室内机为挂壁式室内机,风轮为第一贯流风轮,风道的第三出风口处设置有 第一分隔,该第一分隔将第三出风口分隔成第一换气出口区域,在第一换气出口区域内设 置有第三换气连接嘴,第三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的一端相通。所述室内机为嵌入式室内机,风轮为第二贯流风轮,风道的第四出风口处设置有 第二分隔,该第二分隔将第四出风口分隔成第二换气出口区域,在第二换气出口区域内设 置有第四换气连接嘴,第四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的一端相通。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由正压区域向负压区域流动的基本原理,只在现有的室内机上作很小的改进,不需要另外增加换气装置,仅仅在室内机的风道前端正压区域设置一个 换气出口,将室内机风轮做功产生的高速气流中的小部分经过换气出口,再经过换气出口 处设置的换气连接嘴和与之相连的换气连接管排到室外,因部分气体排到室外,此时室内 相对室外而言产生负压区域,室外新鲜空气通过门窗的缝隙进入室内,达到补充新鲜室外 空气和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目的,从而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四面出风的嵌入式空调器,而且适用于座吊室内机、挂壁 式室内机和嵌入式室内机,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
点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带面板部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带换气连接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不带换气连接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不带面板部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移除面板组件和外壳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实施例移除面板组件和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二实施例带换气连接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二实施例不带换气连接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第二实施例移除侧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第二实施例移除进风格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第三实施例带换气连接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第三实施例不带换气连接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第三实施例移除侧板后的斜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第三实施例移除侧板后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移除外壳后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第四实施例移除外壳后的斜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第四实施例带换气连接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第四实施例不带换气连接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四面出风嵌入式室内机,2为座吊室内机,3为挂壁式室内机,4为侧出风 嵌入式室内机,5为换气连接管,101为第一换气连接嘴,102为第一底盘,103为第一正压区 域,104为第一离心风轮,105为第一热交换器,106为外壳,107为第二正压区域,108为第 一负压区域,109为面板部件,110为第一出风口,111为第一进风格栅,112为第一导风板, 113为第一隔板,114为第一换气出口,115为第一正压区域内的高速气流流动方向,116为 离心风轮旋转方向,201为第二换气连接嘴,202为第二进风格栅,203为第二离心风轮,204 为蜗壳的风道,205为第二底盘,206为第三正压区域,207为第二热交换器,208为第四正压 区域,209为第二出风口,210为面板,211为接水盘,212为第二隔板,213为第二电机,214 为第二负压区域,215第二导风板,216第二换气出口,301为第三换气连接嘴,302为面板,
4303面框,304为第三进风格栅,305第三负压区域,306为第三热交换器,307为第三底盘, 308为第一后蜗舌,309为第一贯流风轮,310为第一前蜗舌,311为第五正压区域,312为第 一出风框,313为第三导风板,314为第三出风口,315为第一换气出口区域,401为第四换 气连接嘴,402第四为底盘,403为第二后蜗舌,404为第二贯流风轮,405为第四热交换器, 406为接水盘,407为第四负压区域,408为第二前蜗舌,409为回风口,410为第二换气出口 区域,411为第四出风口,412为第二出风框,413为第六正压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在四面出风的嵌入式室内机中采用第一离心风轮104,当 第一离心风轮104旋转做功时,在第一离心风轮104的风道前端,也就是入口端产生很大的 负压,形成第一负压区域108 ;在第一离心风轮104的在风道后端,也就是出口端产生很大 的正压,形成正压区域。第一离心风轮104设置在风道中,在风道前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第 一隔板113,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热交换器105联接,形成一个闭环,将正压区域分 隔成第一正压区域103和第二正压区域107。第一隔板113设计成至少三个以上的折弯,其中有一折弯面设计成与第一正压区 域103内的高速气流流动方向115垂直,在该折弯面的中间部位设置一个第一换气出口 114,这种设置方式使高速气流损失的压力最小,使换气风量达到最大,使室内空气保持最 佳的新鲜度和合理的二氧化碳浓度。更具体的,从结构上为了便于加工实施及安装,该第一换气出口 114设置在容纳 冷媒管道进出总管及分支管的隔板腔中,在该隔板腔中,第一换气出口 114连接到换气连 接管5,并圆滑的从隔板腔中伸出,与连接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气管、液管在统一方向引出, 方便空调器加工和现场安装。第一换气出口 114与第一正压区域103连通,第一换气出口 114处设置第一换气连接嘴101,第一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5的一端相连,换气连接管 5的另一端放置到室外,与外界相通。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格栅111进入第一负压区域108,再通过第一离心风轮104 做功后形成高速气流,进入第一正压区域103 ;位于第一正压区域103的大部分气流通过第 一热交换器105后,进入第二正压区域107,再经过第一出风口 110直接排入室内;位于第 一正压区域103内的小部分气流通过第一换气出口 114,然后通过第一换气连接嘴101,再 流经换气连接管5排到室外。室内空气因有部分气体排到室外,此时室内相对室外而言产 生负压区域,室外新鲜空气通过门窗的缝隙进入室内,达到补充新鲜室外空气和降低室内 二氧化碳目的。第二实施例参见图7-图11,本实施例在座吊室内机中采用第二离心风轮203,当第二离心风 轮203旋转做功时,第二离心风轮203的蜗壳的风道204后端产生很大的负压,形成第二负 压区域214 ;第二离心风轮203的蜗壳的风道204前端产生很大的正压,形成第三正压区域 206。在座吊室内机中设置有用来分隔第二负压区域214和第三正压区域206的第二隔板 212,第二隔板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换气出口 216,第二换气出口与第三正压区域206联通,第二换气出口 216处设置有第二换气连接嘴201,第二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5的一端相 连,换气连接管5的另一端放置到室外,与外界相通。室内空气通过第二进风格栅202进入第二负压区域214,再通过第二离心风轮203 做功后形成高速气流,进入第三正压区域206;位于第三正压区域内的大部分气流通过第 二热交换器207后,进入第四正压区域208,再经过第二出风口 209直接排入室内;位于第 三正压区域206内的小部分气流通过第二换气出口 216,然后通过第二换气连接嘴201,再 流经换气连接管5排到室外。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第三实施例参见图12-图16,本实施例在挂壁式室内机的风道的第三出风口 314处设置一个 第一分隔,该第一分隔将第三出风口 314的一部分分隔成第一换气出口区域315,第一换气 出口区域设置有第三换气连接嘴301,第三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5的一端相连,换气连 接管5的另一端放置到室外,与外界相通。挂壁式室内机采用第一贯流风轮309,第一贯流 风轮309通过第三电机带动其旋转做功,沿第一贯流风轮309旋转方向在第一前蜗舌310 至第一后蜗舌308之间产生较大的负压,形成第三负压区域305,在第一后蜗舌308至第一 前蜗舌310之间产生较大的正压,形成第五正压区域311。室内空气先后经过面框303上的第三进风格栅304和第三热交换器306后,进入 第三负压区域305,再通过第一贯流风轮309做功后形成高速气流,进入第五正压区域311 ; 位于第五正压区域311内的大部分气流通过第三出风口 314直接排入室内;位于第五正压 区域311内的小部分气流进入第一换气出口区域315,然后通过第三换气连接嘴301,再流 经换气连接管5排到室外。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第四实施例参见图17-图20,本实施例在嵌入式室内机的风道的第四出风口 411处设置一个 第二分隔,该第二分隔将第四出风口 411的一部分分隔成第二换气出口区域410,在第二换 气出口区域410设置有第四换气连接嘴401,第四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5的一端相连, 换气连接管5的另一端放置到室外,与外界相通。嵌入式室内机采用第二贯流风轮404,第 二贯流风轮404通过第四电机带动其旋转做功,沿第二贯流风轮404旋转方向在第二前蜗 舌408至第二后蜗舌403之间产生较大的负压,形成第四负压区域407,在第二后蜗舌403 至第二前蜗舌408之间产生较大的正压,形成第六正压区域413。室内空气先后经过回风口 409和第四热交换器405后,进入第四负压区域407,再 通过第二贯流风轮404做功后形成高速气流,进入第六正压区域413 ;位于第六正压区域内 的大部分气流通过第四出风口 411直接排入室内;位于第六正压区域413内的小部分气流 进入第二换气出口区域410,然后通过第四换气连接嘴401,再流经换气连接管5排到室外。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权利要求一种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内机内的热交换器和风轮,风轮设置在风道中,其特征是风道前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隔板或分隔,该隔板或分隔上设置有换气出口,换气出口上设置有换气连接嘴,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的一端相通,换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室内机为四面出风的嵌 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风轮为第一离心风轮(104),风道前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第一隔板 (113),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换气出口(114),第一换气出口上设置有第一换气连接嘴 (101),第一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5)的一端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换气出口(114)设 置在第一隔板(113)的中间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气连接管(5)设 置在容纳冷媒管道进出总管及分支管的隔板腔中,并与连接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气管、液 管在统一方向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室内机为座吊室内机,风 轮为第二离心风轮(203),风道前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第二隔板(212),第二隔板上设置有 第二换气出口(216),第二换气出口上设置有第二换气连接嘴(201),第二换气连接嘴与换 气连接管(5)的一端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室内机为挂壁式室内机, 风轮为第一贯流风轮(309),风道的第三出风口(314)处设置有第一分隔,该第一分隔将第 三出风口分隔成第一换气出口区域(315),在第一换气出口区域内设置有第三换气连接嘴 (301),第三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5)的一端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室内机为嵌入式室内机, 风轮为第二贯流风轮(404),风道的第四出风口(411)处设置有第二分隔,该第二分隔将第 四出风口分隔成第二换气出口区域(410),在第二换气出口区域内设置有第四换气连接嘴 (401),第四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5)的一端相通。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内机内的热交换器和风轮,风轮设置在风道中,风道前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隔板或分隔,该隔板或分隔上设置有换气出口,换气出口上设置有换气连接嘴,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的一端相通,换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相通。室内机为四面出风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风轮为第一离心风轮,风道前端的正压区域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换气出口,第一换气出口上设置有第一换气连接嘴,第一换气连接嘴与换气连接管的一端相通。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四面出风的嵌入式空调器,而且适用于座吊室内机、挂壁式室内机和嵌入式室内机,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F1/00GK201715626SQ201020148329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刘阳, 毛先友, 程竑理 申请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