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锅炉烟气汽化潜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7037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气锅炉烟气汽化潜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燃气锅炉烟气汽化潜热回收利用的一 种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 用率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性要求已成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的指导核心。很多用户特别是大中 城市的住宅小区、宾馆、休闲中心、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等行业已改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中 小型燃气锅炉。据国家能源部资料近年统计公布,我国每年新增1.6MPa及以下等级燃气锅 炉约为8万多台套(约16万蒸吨)。一般设计时燃气热水锅炉本体排烟温度较低(一般在 130-150°C),无须再加装尾部节能回收装置,尤其是供热量在7. OMW以下的锅炉,因此大多 数制造单位及用户均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我们知道,天然气成分主要是由碳氢有机物组合的,燃烧后的烟气中的成分主要 为CO2和H2O,我国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占整个烟气份额的17%以上,如果不加以利 用,水就以气体的形式排入大气,仅水的汽化潜热就占燃料发热值的10%左右,损失非常严重。一般采暖用热水锅炉出水温度大多在80°C左右,回水温度在60°C左右,设计时本 体排烟温度给定在130-150°C,此时按燃料的低位发热值计算,热效率在90% -91%,满足 并高于目前的国家标准(目前国家标准为>86%),这样的设计参数无可厚非。如果布 置一般性的尾部节能装置,回水先经过节能装置预热,再进入锅炉加热,此时的排烟温度也 在100°C左右,假如布置足够多的尾部受热面,势必增加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烟气阻力加 大,耗电上升),而且排烟温度也在90°C以上,这样做得不偿失。只有利用烟气中的汽化潜 热,按烟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查“蒸汽性质表”,大约在60°C以下才能完全凝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充分利用余热的燃气锅炉烟气汽化潜热进行回收 利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的壳体,在壳体的上端设置烟气接入口,在壳体的下部设置 烟气排出口,在所述烟气接入口和烟气排出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上、下多组鳍片式盘管,所 述上多组鳍片式盘管和下多组鳍片式盘管的两端分别各自连接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可将上多组鳍片式盘管的进水口与具有低于烟气温度的采暖回水出口相接,将出 水口采暖进水口相接,利用烟气的高温使采暖回来的水温由65°C加热至68°C。(本设计以 6吨热水锅炉为例,其回水流量为每小时130 150吨)。而下多组鳍片盘管的进出水口分 别与具有一定压力的自来水相接,下部较低烟气温度加热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由自来水压 力输送,将自来水加热至40°C左右供生活用,随用随供,无需添加输送泵,且水温在40°C以 下安全可靠,既节约能源,又为人们的冬天生活提供了方便,此时的烟气排放温度在55°C以CN 201672676 U 下。按低位发热值计算,热效率可达98%。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供水、回水、进水采用节能减 排器,能使烟气的排烟温度降到55°C,能源利用率提高7个百分点,热效率达到98%。为将壳体内的冷凝水排出,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冷凝水排出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用新型包括密封的壳体1,在壳体1的上端设置烟气接入口 2,在壳 体1的下部设置烟气排出口 3,在烟气接入口 2和烟气排出口 3之间的壳体1内设置上、下 多组鳍片式盘管4、5,上多组鳍片式盘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进水口 6和一个出水口 7, 下多组鳍片式盘管5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进水口 8和一个出水口 9。壳体1的底部还可连接一根冷凝水排出管10。
权利要求燃气锅炉烟气汽化潜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壳体,在壳体的上端设置烟气接入口,在壳体的下部设置烟气排出口,在所述烟气接入口和烟气排出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上、下多组鳍片式盘管,所述上多组鳍片式盘管和下多组鳍片式盘管的两端分别各自连接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锅炉烟气汽化潜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 的底部连接冷凝水排出管。
专利摘要燃气锅炉烟气汽化潜热回收利用装置,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燃气锅炉烟气汽化潜热回收利用的一种节能装置,在壳体的上端设置烟气接入口,在壳体的下部设置烟气排出口,在所述烟气接入口和烟气排出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上、下多组鳍片式盘管,所述上多组鳍片式盘管和下多组鳍片式盘管的两端分别各自连接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供水、回水、进水采用节能减排器,能使烟气的排烟温度降到55℃,能源利用率提高7%,热效率达到98%。
文档编号F24H8/00GK201672676SQ20102018426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刘汉涛, 夏永奎, 李竹平, 沈吉兆, 潘金文 申请人:扬州晨光特种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