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坩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601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陶瓷坩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对现有陶瓷坩锅结构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不易损损,使用寿命长的陶瓷坩锅。
背景技术
烧制稀土、稀有金属、荧光粉、陶瓷粉体等用陶瓷坩锅,同现有工业坩锅结构,通常为上大小下的连底杯形,其材质有氧化铝、莫来石、刚玉、堇青石等多种,烧制时最高使用温度有的高达1800°C。陶瓷坩锅在烧制物料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烧结物料沾坩锅内壁,尤其是坩锅底部,有些材料的粘附还较牢固,为下次盛装烧制,以及回收烧制物料,需人工对沾附物料进行刮除清理。而陶瓷属于脆性材料,坩锅壁又相对较薄,通常只有几个毫米,往往在清理过程中,不小心就会造成陶瓷坩锅口和/或底的损坏,造成坩锅报废;虽然有些物料烧制可以在放置物料时隔以衬纸,但物料粘锅主要是发生在冷却过程中,此时衬纸已经在升温过程中全部碳化,实际已无隔离作用,因此粘坩锅现象不可避免。其次,有些材料高温烧制,烧结后呈固体(与坩锅同形的柱体),坩锅上大小下结构并有底存在不能脱出,必需采用外力破碎后才能倒出,在破碎过程中也有可能将坩锅损坏。上述损坏坩锅缺陷长期存在,虽然问题看似简单,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实际陶瓷坩锅复用率不高。此缺陷未能解决,可能是人们认为坩锅作为容器,而且所烧制原料大部分为粉料,认为总是必须要有底,所以使得人们定向思维唯一采用连底的杯形结构坩锅,而且其他工业上使用的金属坩锅或石墨坩锅等,也都是采用此结构,所以导致陶瓷坩锅自发明以来,均是采用连底杯形结构。其次,连底杯形结构坩锅,基本只能采取注浆成型方式制造,而注浆成型,含水率较高,成型后需待石膏吸水坯体硬化具有一定强度后才能脱模,生产周期长,通常根据环境气温及湿度需1-2小时才能脱模,生产效率低;采用压制成型,需筒体和底分开压制,然后组装烧结,不仅制造工序多同样生产效率不高,而且二次压制易产生密度不一致,导致烧成时增加开裂几率,烧成合格率受到影响。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破损,使用寿命长,且制造简单的陶瓷坩锅。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陶瓷坩锅做成无底惯通筒形及组装底板二件组合结构,装料烧结时,组合连接底板使之成为有底结构,烧结后将底板与筒体分离,无底筒体不仅方便烧结物料的卸料,而且也易清理,基本不会损坏陶瓷坩锅,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陶瓷坩锅,包括盛烧物料的中空容体,其特征在于坩锅容体由无底烧结筒体与烧结底板使用装配组合而成。本发明中。[0008]构成坩锅的无底筒体,其截面形状理论上不限,可以是各种几何截面形状,但从陶瓷制备角度,较多采用圆筒结构,烧制合格率高。筒体轴向,可以是上下大小相等的等直径直筒,也可以是同现有技术为上大下小杯形,其中更好为上小下大台形筒体,此结构更有利于烧结后呈固体柱状物料的移出,只需分离装配底板,提起坩锅筒体即可。无底烧结筒体与烧结底板使用装配组合,均已烧结成型,放置烧结物料烧制时组装连接,可以同现有技术方便移动(例如装料移动,装窑、出窑),而在烧结后又可以分离, 方便卸料和清理。而且烧结物料基本都是固体粉粒或颗粒料,所以只需是烧结底板能与烧结筒体相连暂时相对固定,能够用于搬运移动即能满足使用要求。二者装配连接组装,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多种常用连接方式,例如内外卡入插合配合式,连接部可以螺纹配合连接, 也可以采用插扣转动钩挂式,还可以采用类似盖形底板,径向用陶瓷销钉、陶瓷螺钉等销接,连接方式均为普通现有技术。实用新型陶瓷坩锅,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改变了陶瓷坩锅结构,采用烧结的无底筒形及烧结底板二件组合结构,装料、烧结时组装成带底结构,烧结后将筒体与底分开,不改变原有使用,大大方便了烧结后卸料,以及粘附后的清理,清理过程基本不会造成坩锅损坏,极大提高了周转使用寿命。特别是上小下大台形筒体,卸料时只需正向提起无底筒,就能方便卸料,特别对于烧结后呈柱体物料卸料十分方便,柱体物料很容易脱出。由于坩锅由无底筒形及底板二件组合,使得坩锅结构更简单,因而可以采用热压注浆(注射)成型,这样成型后即可脱模,霎时间极短,平均1分多钟就能制造一个,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虽然使用时需将底与筒体组合,但两者组合仅是简单固定,相对于制造加底方便的多,因此可以认为基本不增加使用工作量,加上烧结后清料简单,还提高了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打破常规思维,将陶瓷坩锅做成二体组合结构,极大方便了卸料及清理,降低了使用时的破损,是对陶瓷坩锅的重大改进。以下结合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图1为第一实施例陶瓷坩锅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实施例陶瓷坩锅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采用掺蜡成型,分别制得上小下大台形惯通圆筒体1,盖形底板2,其中底板盖内口略大于筒体底外径,两者间凹凸榫口 3,烧结成定型体。使用时将惯通筒体1下部(大直径)插入底盖2 (内插式连接),旋转一角度形成凹凸配合钩挂连接,装料放入窑炉中烧结,烧结后出窑,旋转筒体和底盖,使两者分离,即可出料、清理。实施例2 参见图2,如实施例1,其中两者采用外套式螺纹4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筒体采用等直径直筒,或者上大下小杯形,两者连接临时固定方式的改变,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应用,都能实现本专利描述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陶瓷坩锅,包括盛烧物料的中空容体,其特征在于坩锅容体由无底烧结筒体与烧结底板使用装配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陶瓷坩锅,其特征在于筒体轴向呈上小下大台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陶瓷坩锅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坩锅容体由无底烧结筒体与烧结底板使用装配组合而成。装料、烧结时组装成带底结构,烧结后将筒体与底分开,大大方便了烧结后卸料,以及粘附后的清理,清理过程基本不会造成坩锅损坏,极大提高了周转使用寿命。特别是上小下大台形筒体,卸料时只需正向提起无底筒,对于烧结后呈柱体物料卸料十分方便。并且此结构还可以采用热压注浆成型,这样成型后即可脱模,时间极短,平均1分多钟就能制造一个,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F27B14/10GK201983624SQ20112002046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2日
发明者许行彪 申请人:许行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