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2557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回转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炭素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该窑尾罩装置为进料部分和烟气排放部分通过锥筒连接结构;进料部分包括筒体、料斗和风管装置,筒体的一侧与回转窑的尾端连接,筒体的下部设置有料斗;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溜槽和风管装置,下料溜槽的悬臂端与回转窑相通,下料溜槽靠接于风管装置上。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下料的溜槽具有足够的支撑,避免由悬臂梁过大造成的弯矩过大,降低下料溜槽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回转窑的窑尾罩的刚度,使其在生产中变形量减少,通过提取回转窑尾部的气体温度和氧气含量的数据,以便于及时调整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回转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炭素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原铝生产国。高效环保的500kA的大型预焙电解槽已经成为我国电解铝工业的主要槽型,随着槽型的加大,电解铝的产量增加,大型预焙阳极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大。目前,生产预焙阳极的原料大多采用回转窑和罐式炉进行煅烧,回转窑的规格向大型化发展,其窑尾罩的规格也相应加大,带来的问题是,进料端的下料溜槽还采用悬臂梁的结构会造成弯矩过大,无冷却装置的下料溜槽其使用寿命会降低,窑尾罩的刚度降低变形量加大。另外,大型化的发展还需掌握回转窑尾部气体的数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目的是使下料的溜槽具有足够的支撑,避免由悬臂梁过大造成的弯矩过大。
[000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的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可以降低下料溜槽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
[0005]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的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可以提高回转窑的窑尾罩的刚度,使其在生产中变形量减少。
[000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的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通过提取回转窑尾部的气体温度和氧气含量的数据,以便于及时调整生产。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该窑尾罩装置为进料部分和烟气排放部分通过锥筒连接结构;进料部分包括筒体、料斗和风管装置,筒体的一侧与回转窑的尾端连接,筒体的下部设置有料斗;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溜槽和风管装置,下料溜槽的悬臂端与回转窑相通,下料溜槽靠接于风管装置上。
[0009]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烟气排放部分包括连接筒、一号检测口和二号检测口,一号检测口和二号检测口设置于连接筒上。
[0010]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一号检测口为温度检测口,设置在连接筒的上侧。
[0011]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二号检测口为烟气氧含量检测口,设置在连接筒的两侧。
[0012]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筒体的另一侧与锥筒的大端连接,锥筒的小端与烟气排放部分的连接筒连接。
[0013]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筒体与锥筒的大端焊接,锥筒的小端与烟气排放部分的连接筒焊接。
[0014]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风管装置包括:连通管、上部钢管、下部钢管、冷风入口和冷风出口,在连通管的上、下部分别焊接有上部钢管和下部钢管,连通管通过上部钢管和下部钢管与筒体连接,上部钢管的外端设置有冷风出口,下部钢管的外端设置有冷风入□。
[0015]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下部钢管为2至4个。
[0016]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上部钢管为3至4个。
[001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下部钢管的冷风入口端与筒体相焊接。
[0018]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上部钢管的冷风出口端与筒体相焊接。
[0019]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风管装置在筒体的内部呈“米”字型。
[0020]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风管装置与筒体呈轮毂型。
[0021]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连通管与下料溜槽的倾斜部分相对应并搭接匹配。
[0022]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连通管为相互贯通的钢管组成矩形状。
[0023]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0024]本发明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它包括进料部分和烟气排放部分组成,进料部分包括筒体、料斗、风管装置,烟气排放部分由连接筒、一号检测口和二号检测口组成,进料部分和烟气排放部分是通过锥筒连接而成。筒体的左侧与回转窑的尾端连接,下部设置有料斗,右侧与锥筒的大端焊接,锥筒的小端与连接筒焊接。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下料溜槽,筒体的内部设置有风管装置。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下料的溜槽具有足够的支撑,避免由悬臂梁过大造成的弯矩过大,降低下料溜槽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回转窑的窑尾罩的刚度,使其在生产中变形量减少,通过提取回转窑尾部的气体温度和氧气含量的数据,以便于及时调整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7]图中:1.料斗;2.冷风入口 ;3.回转窑;4.筒体;5.冷风出口 ;6.下料溜槽;7.风管装置;8.锥筒;9.一号检测口 ;10.二号检测口 ;11.连接筒;12.连通管;13.下部钢管;
14.上部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0029]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为进料部分和烟气排放部分通过锥筒8连接结构。主要包括:料斗1、冷风入口 2、回转窑3、筒体4、冷风出口 5、下料溜槽6、风管装置7、锥筒8、一号检测口 9、二号检测口 10、连接筒11、连通管12、下部钢管13、上部钢管14等,具体结构如下:
[0030]进料部分包括筒体4、料斗I和风管装置7,筒体4的左侧与回转窑3的尾端连接,筒体4的下部设置有料斗1,筒体4的右侧与锥筒8的大端焊接,锥筒8的小端与连接筒11焊接。筒体4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溜槽6和风管装置7,下料溜槽6的悬臂端与回转窑3相通,下料溜槽6靠接于风管装置7上。烟气排放部分包括连接筒11、一号检测口 9和二号检测口 10,一号检测口 9为温度检测口,设置在连接筒11的上侧;二号检测口 10为烟气氧含量检测口,设置在连接筒11的两侧。
[0031]风管装置7包括:连通管12、上部钢管14、下部钢管13、冷风入口 2和冷风出口 5,在连通管12的上、下部分别焊接有上部钢管14和下部钢管13,连通管12通过上部钢管14和下部钢管13与筒体4连接,上部钢管14的外端设置有冷风出口 5,下部钢管13的外端设置有冷风入口 2。
[0032]下部钢管13为2至4个,上部钢管14为3至4个。下部钢管13的冷风入口 2端与筒体4相焊接,上部钢管14的冷风出口 5端与筒体4相焊接。
[0033]风管装置7在筒体4的内部呈“米”字型,或者风管装置7与筒体呈轮毂型,其作用是增加筒体4的刚度。
[0034]连通管12与下料溜槽6的倾斜部分相对应并搭接匹配,其作用是支撑下料溜槽6,避免下料溜槽6悬臂所产生过大的弯矩。
[0035]连通管12为相互贯通的钢管组成矩形状,其作用是降低下料溜槽6的温度。
[0036]本发明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工作过程是:
[0037]原料通过下料溜槽6进入到回转窑3的尾端,回转窑3为旋转状态,窑尾罩装置为静止状态。窑尾罩装置的风管装置7支撑下料溜槽6的悬臂部分,同时通过风管装置7对下料溜槽6进行冷却,回转窑尾部的气体通过连接筒11排出,窑尾罩装置中的残渣、杂质等通过料斗I收集和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窑尾罩装置为进料部分和烟气排放部分通过锥筒连接结构;进料部分包括筒体、料斗和风管装置,筒体的一侧与回转窑的尾端连接,筒体的下部设置有料斗;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溜槽和风管装置,下料溜槽的悬臂端与回转窑相通,下料溜槽靠接于风管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排放部分包括连接筒、一号检测口和二号检测口,一号检测口和二号检测口设置于连接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号检测口为温度检测口,设置在连接筒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号检测口为烟气氧含量检测口,设置在连接筒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的另一侧与锥筒的大端连接,锥筒的小端与烟气排放部分的连接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与锥筒的大端焊接,锥筒的小端与烟气排放部分的连接筒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风管装置包括:连通管、上部钢管、下部钢管、冷风入口和冷风出口,在连通管的上、下部分别焊接有上部钢管和下部钢管,连通管通过上部钢管和下部钢管与筒体连接,上部钢管的外端设置有冷风出口,下部钢管的外端设置有冷风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部钢管为2至4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钢管为3至4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部钢管的冷风入口端与筒体相焊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钢管的冷风出口端与筒体相焊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风管装置在筒体的内部呈“米”字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风管装置与筒体呈轮毂型。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管与下料溜槽的倾斜部分相对应并搭接匹配。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罩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管为相互贯通的钢管组成矩形状。
【文档编号】F27B7/20GK103512350SQ201210218792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齐忠昱, 方明勋, 王林华 申请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