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发生炉节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325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风发生炉节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装置,具体是热风发生炉的节能器。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和干果烘干采用的主要设备是热风发生炉;该炉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烧煤或其他燃料获得高温的烟气,通过换热器降温为烟气后排出,而外界输入的空气则通过上述换热器加热为烘干食品和干果所需的热空气(通常为80-250°C )。现有的热风发生炉排出的烟气仍然具有一定的余热(通常尚有150-300°C ),这部分热量没有得到进行利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也污染了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热风发生炉的预热器,该预热器应能对热风发生炉排出的烟气余热进一步加以利用,具有节能效果好、结构简单的特点,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置有烟气输入腔、烟气输出腔以及连通烟气输入腔与烟气输出腔的一组烟气管路,还设置有空气输入腔、空气输出腔以及连通空气输入腔与空气输出腔的一组空气管路;所述空气管路的两端分别穿插在空气端板的通孔中且与空气端板密封固定,所述烟气管路的外径小于空气管路的内径并且一一对应地穿插定位在空气管路的内腔,烟气管路的两端还分别从空气管路的两端管口伸出一段距离后,穿插在烟气端板的通孔中且与烟气端板密封固定。所述烟气输入腔由第一烟气端板的四边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内壁密封固定后形成,烟气管路通过该烟气输入腔与壳体上的烟气进口相通;所述烟气输出腔由第二烟气端板的四边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内壁密封固定后形成,烟气管路通过该烟气输出腔与壳体上的烟气出口相通。所述空气输入腔由第一空气端板、第一烟气端板以及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内壁隔离形成;空气管路通过该空气输入腔与壳体上的空气进口相通;所述空气输出腔由第二空气端板、第二烟气端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内壁隔离形成,空气管路通过该空气输出腔与壳体上的空气出口相通。所述一组烟气管路中的烟气管路全部平行布置;所述一组空气管路中的空气管路全部平行布置。所述空气管路与烟气管路同轴布置。所述第一烟气端板的板面、第一空气端板的板面、第二烟气端板的板面以及第二空气端板的板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空气管路的轴线以及烟气管路的轴线垂直。所述壳体与空气管路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空气管路与烟气管路的数量均为50-150根。
所述壳体的两个壁部分别制有与进气腔相通的空气进口。所述壳体、两个烟气端板、两个空气端板、烟气管路以及空气管路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热风发生炉排出150°C -300°C的烟气通过管道进入本发明的烟气进口,在烟气管路中释放热量降温后,由接通烟气出口且装有风机的管道抽取并排出;外界空气则通过管道进入本发明的空气进口(空气流动方向由箭头N表示),在空气管路中进行预加热升温至80-150°C后,由接通空气出口且 装有风机的管道抽取,并输往热风发生炉的空气进口进一步加热至100-250°C,成为干燥食品所需的热空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同轴布置的空气管路与烟气管路,使该预热器的换热面积得到最大幅度的利用,进而能够回收较低热量的能源;不仅充分地利用了能量(排出的烟气温度从原先的150-300°C降低至80-100°C),而且外界空气能够先进行预热后再输入热风炉进行进一步加热,进而显著节约了能源(减少煤耗30-50%)。此外,该预热器的结构也不复杂,制造和使用均方便,成本也不高,有利于推广使用。


图I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H-H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G-G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的S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该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具有一壳体I ;该壳体上设置有烟气输入腔6、烟气输出腔11以及连通烟气输入腔与烟气输出腔的一组烟气管路7,还设置有空气输入腔8、空气输出腔10以及连通空气输入腔与空气输出腔的一组空气管路9 ;所述空气管路的两端分别穿插在空气端板的通孔中且与空气端板密封固定(通常为焊接固定),所述烟气管路的外径小于空气管路的内径并且一一对应地穿插定位在空气管路的内腔,烟气管路的两端还分别从空气管路的两端管口伸出一段距离后,穿插在烟气端板的通孔中且与烟气端板密封固定(通常为焊接固定)。由图2可知该壳体为薄壁材料制成的长方体,第一烟气端板12的四边密封固定(通常为焊接固定)在一部分壳体的内壁上,形成了所述的烟气输入腔6;该部分壳体上还制有烟气进口 5,该烟气进口烟气管路通过烟气输入腔与烟气管路相通。同理,第二烟气端板15的四边密封固定(通常为焊接固定)在另一部分壳体的内壁上,形成了所述的烟气输出腔11 ;该部分壳体上还制有烟气出口 18,该烟气出口通过烟气输出腔与烟气管路相通。以上结构形成了预热器的整个烟气回路(烟气流动方向由箭头E表示)。第一空气端板13的四边也密封固定(通常为焊接固定)在一部分壳体的内壁上,第一空气端板、第一烟气端板以及壳体的一部分内壁形成了所述的空气输入腔;该部分壳体上还制有空气进口 2,空气管路通过空气输入腔与空气进口相通。显然,所有烟气管路从空气管路的上端管口伸出后,均穿越过空气输入腔后才与第一烟气端板密封固定。同理,第二空气端板16的四边也密封固定(通常为焊接固定)在一部分壳体的内壁上,第二空气端板、第二烟气端板以及壳体的一部分内壁形成了所述的空气输出腔;该部分壳体上还制有空气出口 3,空气管路通过空气输出腔与空气出口相通。显然,所有烟气管路从空气管路的下端管口伸出后,均穿越过空气输出腔后才与第二烟气端板密封固定。以上结构形成了预热器的整个空气回路(空气流动方向由箭头F表示)。作为推荐,所有的烟气管路全部平行布置,所有的空气管路全部平行布置;进一步,所述烟气管路同轴布置在空气管路中。作为推荐,所述第一烟气端板的板面、第一空气端板的板面、第二烟气端板的板面以及第二空气端板的板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空气管路的轴线以及烟气管路的轴线垂直。
所述壳体与空气管路之间设置有隔热层17 (通常可以采用石棉),以提高隔热效果。所述空气管路与烟气管路的大小可根据需要确定;一般的,烟气管路的内径为15-40mm,空气管路的内径为45_70mm,两种管路的壁厚为0. 5-1. 5mm。空气管路与烟气管路的数量优选为50-150根(本实施例采用68-136根),也可根据需要另行确定。空气管路与烟气管路的长度由壳体长度确定;通常壳体长度可设定在I. 5-3m,或者根据需要确定
由于外界空气依靠负压进入空气进口,所以本发明中制有两个空气进口(即在壳体的两个壁部分别制有与进气腔相通的空气进口),以利于减少空气输入阻力;另外,空气进口部位应有过滤网隔离,以杜绝杂物进入空气管路。所述壳体、两个烟气端板、两个空气端板、烟气管路以及空气管路均优选不锈钢材料。
权利要求
1.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包括一壳体(I);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置有烟气输入腔(11)、烟气输出腔(6)以及连通烟气输入腔与烟气输出腔的一组烟气管路(7),还设置有空气输入腔(8)、空气输出腔(10)以及连通空气输入腔与空气输出腔的一组空气管路(9);所述空气管路的两端分别穿插在空气端板的通孔中且与空气端板密封固定,所述烟气管路的外径小于空气管路的内径并且一一对应穿插定位在空气管路的内腔,烟气管路的两端还分别从空气管路的两端管口伸出一段距离后,穿插在烟气端板的通孔中且与烟气端板密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输入腔由第一烟气端板(15)的四周边沿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内壁密 封固定后形成,烟气管路通过该烟气输入腔与壳体上的烟气进口(18)相通;所述烟气输出腔由第二烟气端板(12)的四周边沿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内壁密封固定后形成,烟气管路通过该烟气输出腔与壳体上的烟气出口(5)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入腔由第一空气端板(13)、第二烟气端板以及一部分壳体隔离形成,其中第一空气端板的四周边沿密封固定在前述壳体的内壁上,空气管路通过空气输入腔与壳体上的空气进口(2)相通;所述空气输出腔由第二空气端板、第一烟气端板以及另一部分壳体的隔离形成,其中第二空气端板的四周边沿密封固定在前述壳体的内壁上,空气管路通过空气输出腔与壳体上的空气出口 (3)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路全部平行布置;所述空气管路全部平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管路与烟气管路同轴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气端板的板面、第一空气端板的板面、第二烟气端板的板面以及第二空气端板的板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空气管路的轴线以及烟气管路的轴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空气管路之间设置有隔热层(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管路与烟气管路的数量均为50-150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个壁部分别制有与进气腔相通的空气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个烟气端板、两个空气端板、烟气管路以及空气管路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发生炉的节能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的预热器应能对热风发生炉排出的烟气余热进一步加以利用,具有节能效果好、结构简单的特点。技术方案是热风发生炉节能器,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置有烟气输入腔、烟气输出腔及连通烟气输入腔与烟气输出腔的一组烟气管路,还设置有空气输入腔、空气输出腔及连通空气输入腔与空气输出腔的一组空气管路;空气管路的两端分别穿插在空气端板的通孔中且与空气端板密封固定,烟气管路的外径小于空气管路的内径并且一一对应地穿插定位在空气管路的内腔,烟气管路的两端还分别从空气管路的两端管口伸出一段距离后,穿插在烟气端板的通孔中且与烟气端板密封固定。
文档编号F26B21/00GK102721171SQ2012102397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王德金 申请人:临安德金五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