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953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铁水脱硫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
背景技术
喷射冶金通常是指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固定式喷吹法喷枪从炉底,炉壁和炉顶向熔池喷吹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喷枪从炉底向上喷吹时,固定式喷吹法是唯一的方法,即喷枪需固定在炉底的耐火层中。当喷枪从炉壁插入喷吹,一般也处于静止状态。在相同的水模型试验中,和固定喷枪相比,发现旋转喷枪使气泡变小,上浮速度变慢,上浮速度变慢与气泡变小,起泡的密集度和上浮轨迹有关。气液间的传质系数用CO2和NaOH吸收测定,发现旋转喷枪的吸收速率比固定喷枪高,吸收系数的改变与气泡和液相的界面积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旋转类喷枪应用于产业实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硫剂与铁水混合效果好,喷溅强度低的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包括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本体包括中心喷管、保护管、耐火材料层、旋转机构及与中心喷管固定相接的法兰盘;所述中心喷管套装于保护管内;所述耐火材料层置于保护管外;在所述耐火材料层内,于保护管外固定设有骨架;所述中心喷管的下端设有两个尾喷口 ;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动力传输至法兰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枪本体的底端呈半球形结构。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枪本体上固定设有旋转搅拌叶片。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旋转搅拌叶片可选择四个,且均布于枪本体外壁。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保护管的外壁固定设有隔热层。本发明在65 t钢包中进行工业测试的数据表明,其可以将脱硫率提高25% 35%,降低金属喷溅损失,降温减小50%。本发明提高了铁水与脱硫剂的混合搅拌,改变了载气流上浮的轨迹,气泡变小,上浮速度变慢,脱硫剂与铁水混合更好,提高了脱硫率并使喷溅强度降低。本发明在保护管的外壁固定设有的隔热层可改善枪本体内的应力分布,避免了耐火材料层开裂现象的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喷管;2、保护管;3、法兰盘;4、耐火材料层;5、骨架;6、尾喷口 ;7、
旋转机构;8、旋转搅拌叶片;9、隔热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它包括枪本体;所述枪本体包括中心喷管I、保护管2、耐火材料层4、旋转机构7及与中心喷管I固定相接的法兰盘3 ;所述中心喷管I套装于保护管2内;所述耐火材料层4置于保护管2外;在所述耐火材料层4内,于保护管2外固定设有骨架5 ;所述中心喷管I的下端设有两个尾喷口 6 ;所述旋转机构7的输出动力传输至法兰盘3。为保护枪本体底部的结构,延长喷枪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所述枪本体的底端可设计成半球形。本发明所述枪本体上可固定设有旋转搅拌叶片8,所述旋转搅拌叶片8为四个,且均布于枪本体外壁。本发明在保护管的外壁固定设有的隔热层9可改善枪本体内的应力分布,避免了
耐火材料层开裂现象的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包括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本体包括中心喷管(I)、保护管(2)、耐火材料层(4)、旋转机构(7)及与中心喷管(I)固定相接的法兰盘(3);所述中心喷管(I)套装于保护管(2)内;所述耐火材料层(4)置于保护管(2)外;在所述耐火材料层(4)内,于保护管(2)外固定设有骨架(5);所述中心喷管(I)的下端设有两个尾喷口(6);所述旋转机构(7)的输出动力传输至法兰盘(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本体的底端呈半球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本体上固定设有旋转搅拌叶片(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搅拌叶片(8)为四个,且均布于枪本体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管(2)的外壁固定设有隔热层(9)。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铁水脱硫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孔旋转式耐火喷枪,它包括枪本体;所述枪本体包括中心喷管(1)、保护管(2)、耐火材料层(4)、旋转机构(7)及与中心喷管(1)固定相接的法兰盘(3);所述中心喷管(1)套装于保护管(2)内;所述耐火材料层(4)置于保护管(2)外;在所述耐火材料层(4)内,于保护管(2)外固定设有骨架(5);所述中心喷管(1)的下端设有两个尾喷口(6);所述旋转机构(7)的输出动力传输至法兰盘(3);所述枪本体的底端呈半球形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脱硫剂与铁水混合效果好,喷溅强度低。
文档编号F27D3/18GK102978324SQ20121054817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陈树村, 陈学新, 于林辉, 陈星垚 申请人:营口东邦冶金设备耐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