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994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流体加热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加热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流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用于流体加热的装置主要是利用电加热来实现的。[0003]例如,于玻璃管的外壁或内壁镀以钛、镍、铬和钨等电热加热膜,由于某种原因玻 璃本身性质,决定了其存在耐高温性能差、热稳定性差、电绝缘性能差等缺陷;又如,于石英 管外覆上一层电热膜进行加热,其绝缘性能佳且耐高温,但石英管仍存在易碎之不足,石英 管破裂就会漏电,存在安全隐患。[0004]现有技术中也较多应用到发热丝通电加热方式,通常,发热丝发热后其热量传导 给套于其周围的耐火绝缘层,耐火绝缘层再将热量传导给管道及管道内的流体;该种加热 方式有效避免了上述玻璃管及石英管等加热方式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 发现,其存在诸如加热速度慢等不利于提高其工作性能之缺陷。[0005]藉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加 热装置,其具有加热均匀、加热速度快之特点。[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0008]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包括有用于输导流体的管道、用于加热管道内流体的加热组 件和用于组装管道和加热组件的连接壳,该连接壳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加热 组件和管道分别嵌置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该加热组件包括有发热丝、金属内管及金属 外管;其中,该发热丝位于金属内管内部,该发热丝与金属内管之间填充有第一绝缘密封 层;该金属外管套于金属内管外围,并该金属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填充有第二绝缘密封层。[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壁上开设有沿孔延伸方向设置的开孔槽, 该开孔槽连通于第一通孔与连接壳外部。[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壳系铝质壳体。[0011 ]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外壁呈圆环形结构。[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热丝两端分别电连接有引棒,该引棒一端位于金属内 管内部并其另一端伸出金属内管端部外面,于金属内管的两端部开口处封装有密封绝缘 胶。[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管的两端部开口处封装有密封绝缘胶。[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密封层和第二绝缘密封层均由氧化镁粉填充而 成。[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其主要系通过于通电发热的发热丝外围套设有金属内管、金属外管,并于发热丝与金属内管之间、金属内管与金属外管之间填充绝缘密封材料,如此形成加热组件;该加热 组件加热均匀,金属内管及金属外管的设置也大大提高了热传导速度,有效提高了其对管 道内流体的加热速度,该流体加热装置具有更好的加热性能。[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7][0018][0019][0020][0023][0024][0025][0026][0027][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沿管延伸方向);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沿管径向);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I1、第一通孔II1、开孔槽 30、加热组件 32、金属内管 34、第一绝缘密封层 36、密封绝缘胶 38、引棒。10、连接壳12、第二通孔20、管道31、发热丝33、金属外管35、第二绝缘密封层37、密封绝缘胶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 用于输导流体的管道20、用于加热管道20内流体的加热组件30和用于组装管道20和加热 组件30的连接壳10 ;该连接壳10上形成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 (如图4所示);该 加热组件30和管道20分别嵌置于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内。[0030]该加热组件30包括有发热丝31、金属内管32及金属外管33 ;其中,该发热丝31 位于金属内管32内部,该发热丝31与金属内管32之间填充有第一绝缘密封层34 ;该金属 外管33套于金属内管32外围,并该金属外管33与金属内管32之间填充有第二绝缘密封 层35,前述第一绝缘密封层34及第二绝缘密封层35可以选用氧化镁粉填充而成,或者其它 起绝缘、密封、导热作用的材质亦可;该发热丝31两端分别电连接有引棒38,该引棒38 — 端位于金属内管32内部并其另一端伸出金属内管32端部外面,于金属内管32的两端部开 口处封装有密封绝缘胶36,并于前述金属外管33的两端部开口处封装有密封绝缘胶37。[0031]该连接壳10系铝质壳体,铝具有轻便、易于加工、导热性能好等特点,前述连接壳 10可以一体成型而成,其加工制作成本低较;从图3可以看出,该连接壳10外部的上部呈 圆形结构,下部大致呈方形结构,且该两部分系过渡一体连接。前述第一通孔11外壁呈圆 环形结构,该第一通孔11的外壁上开设有沿孔延伸方向设置的开孔槽111,该开孔槽111连 通于第一通孔11与连接壳10外部;该开孔槽111的设置,便于加热组件30嵌入第一通孔 11内。[003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系通过于通电发热的发热丝外围套设有金属内管、金属外管,并于发热丝与金属内管之间、金属内管与金属外管之间填充绝缘密封材 料,如此形成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加热均匀,金属内管及金属外管的设置也大大提高了热 传导速度,有效提高了其对管道内流体的加热速度,该流体加热装置具有更好的加热性能。[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包括有用于输导流体的管道、用于加热管道内流体的加热组件和用于组装管道和加热组件的连接壳,该连接壳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加热组件和管道分别嵌置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组件包括有发热丝、金属内管及金属外管;其中,该发热丝位于金属内管内部,该发热丝与金属内管之间填充有第一绝缘密封层;该金属外管套于金属内管外围,并该金属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填充有第二绝缘密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壁上开设有沿孔延伸方向设置的开孔槽,该开孔槽连通于第一通孔与连接壳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系铝质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外壁呈圆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两端分别电连接有引棒,该引棒一端位于金属内管内部并其另一端伸出金属内管端部外面,于金属内管的两端部开口处封装有密封绝缘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管的两端部开口处封装有密封绝缘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密封层和第二绝缘密封层均由氧化镁粉填充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包括有用于输导流体的管道、用于加热管道内流体的加热组件和用于组装管道和加热组件的连接壳,该加热组件和管道分别嵌置于连接壳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该加热组件包括有发热丝、金属内管及金属外管;其中,该发热丝位于金属内管内部,该发热丝与金属内管之间填充有第一绝缘密封层;该金属外管套于金属内管外围,并该金属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填充有第二绝缘密封层;藉此,该加热组件加热均匀,金属内管及金属外管的设置也大大提高了热传导速度,有效提高了其对管道内流体的加热速度,该流体加热装置具有更好的加热性能。
文档编号F24H9/18GK202835756SQ2012204617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邓卓飚, 吕培春 申请人:东莞市晋领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