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667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沙通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包括长方体箱体,箱体分为上部通风阻沙部分和下部漏沙隔离部分,通风阻沙部分的前端开口处为进风口、其后端开口处为出风口,漏沙隔离部分的底端为敞口设计;其中,通风阻沙部分与漏沙隔离部分之间通过漏沙板进行分隔,通风阻沙部分内部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的通风阻沙板,每个通风阻沙板上均开设有通风孔;漏沙隔离部分内部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且与通风阻沙板数量相同的倾斜隔离板。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使沙尘不受装置外自然风干扰而顺利排出,实现隔离作用,避免二次污染,防沙阻风效果更加。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沙通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近年来新能源的迅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都丰富的我国西部地区,掀起了新能源建设的浪潮。但西部地区较大的风沙给设备及厂房的通风问题加大了难度,使得工程建设复杂,设备维护频繁。现有的通风装置通过进行自然风室内外空气循环或室外设备通风,不能有效实现自然风除沙后的隔离,或者隔离排沙过程中需要额外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通风设备不能除去自然风中沙尘和除尘后沙尘二次污染问题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包括长方体箱体,所述箱体分为上部通风阻沙部分和下部漏沙隔离部分,所述通风阻沙部分的前端开口处为进风口、其后端开口处为出风口,所述漏沙隔离部分的底端为敞口设计,其中:
[0006]所述通风阻沙部分与漏沙隔离部分之间通过漏沙板进行分隔,所述通风阻沙部分内部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的通风阻沙板,每个通风阻沙板上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漏沙隔离部分内部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且与通风阻沙板数量相同的倾斜隔离板。
[0007]进一步地,每个通风阻沙板上设有相同行数和列数的通风孔,每两个相邻通风阻沙板上相对位置处的通风孔进行交错布置,且位于奇数位的所述通风阻沙板上的通风孔位置相同、位于偶数位的所述通风阻沙板上的通风孔位置相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漏沙板底面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且与通风阻沙板数量相同的垂直隔离板,每个垂直隔离板均位于相应通风阻沙板的正下方。
[0009]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隔离板呈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一端与漏沙板的底面相连、其另一端悬空且向漏沙隔离部分的底部倾斜。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均相同,或者每两个相邻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相反。
[0011]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均朝向所述漏沙隔离部分的任一侧壁;或者所述位于奇数位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与通风方向相垂直的一侧且位于偶数位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与通风方向相垂直的另一侧;或者位于奇数位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进风口一侧且位于偶数位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出风口一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每个通风孔处均安装有一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进风端与通风阻沙板的板面平齐,通风管的出风端沿通风方向延伸且与下一通风阻沙板邻近。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阻沙部分的前端进风口处安装有与通风阻沙板相平行的通风板,所述通风板上设有通风孔,每一行中相邻通风孔的圆心距离相等,每一列中相邻通风孔的圆心距离相等。
[0014]进一步地,设在通风阻沙部分内部的所述通风阻沙板均匀分布于漏沙板上,所述通风阻沙板与箱体的上、左、右三侧内壁相垂直,且与箱体内壁及漏沙板进行无缝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漏沙板上设有漏沙洞,所述漏沙洞的排数与通风阻沙板和倾斜隔离板的数量相同,每排漏沙洞的圆心均位于一条垂直于箱体左、右两侧壁的直线上,每排漏沙洞均位于通风阻沙板进风一侧的漏沙板上,每个倾斜隔离板分别位于每排漏沙洞的下方。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漏沙隔离箱中设置倾斜隔离板,能够使沙尘不受装置外自然风干扰而顺利排出,实现隔离作用,避免二次污染;由于在倾斜隔离板的基础上更增设了垂直隔离板,使得上述效果更明显。
[00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相邻通风隔离板上的通风孔进行交错布置,使得进入通风阻沙箱的沙尘在交替经过带有两种通风孔排布的通风隔离板后,被有效阻断并落在下方的倾斜隔离板上,部分风力还经过漏沙孔进入到漏沙隔离箱中从而排出,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防沙通风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通风板结构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I型通风阻沙板的立体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II型通风阻沙板的立体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漏沙隔离部分的三视图,其中图(a)为漏沙隔离部分的主视图,图(b)为图(a)的俯视图,图(C)为图(a)的侧视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25]其中,1-通风阻沙部分,2-箱体,3-通风板,31-通风板上的通风孔,4-1型通风阻沙板,41-1型通风阻沙板上的通风孔,5-1I型通风阻沙板,51-11型通风阻沙板上的通风孔,6-漏沙隔离部分,7-漏沙板,71-漏沙洞,8-倾斜隔离板,9-垂直隔离板,10-箱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图1是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结构图,其包括长方体箱体2,该箱体2分为位于上部的通风阻沙部分I和位于下部的漏沙隔离部分6,两部分的横截面(即长、宽相等)均相同,漏沙隔离部分的底端为敞口设计,通风阻沙部分I的前端开口处为进风口、后端开口处为出风口 ;通风阻沙部分I和漏沙隔离部分6之间通过漏沙板7进行隔离,通风阻沙部分I内部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的通风阻沙板,每个通风阻沙板上均开设有通风孔;为了避免自然风将漏沙吹回漏沙隔离部分造成二次污染,漏沙隔离部分6内部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且与通风阻沙板数量相同的倾斜隔离板8,还可以在每一通风阻沙板的正下方安装一垂直隔离板9。
[0029]图2是通风板的结构图,为了实现更好的通风阻沙效果,可以在进风口处安装一通风板3。本例中,通风板长40cm,宽30cm,其上开设有10行25列,共250个通风孔31,每个通风孔的直径均为1cm,每一行中相邻通风孔的圆心距离相等,每一列中相邻通风孔的圆心距离也相等。
[0030]位于通风阻沙部分I内部的各通风阻沙板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为了达到更好的通风阻沙效果,本例中的通风阻沙板分为两种类型:1型通风阻沙板4和II型通风阻沙板5,两种类型通风阻沙板4、5的大小相同,其上设有相同行数和列数的通风孔,所有通风孔的大小相等,唯一不同的是:1型通风阻沙板4和II型通风阻沙板5上通风孔的排列位置不同,通风阻沙板4、5的相应行中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通风孔进行交错布置。I型通风阻沙板4和II型通风阻沙板5沿通风方向交替安装于漏沙板7上。安装后I型通风阻沙板和II型通风阻沙板与箱体上左右3侧内壁以及漏沙板之间进行无缝隙连接,风经通风板3进入箱体2后,先后交替经过I型通风阻沙板4和II型通风阻沙板5,被阻断的沙尘通过漏沙洞71,落在倾斜隔离板8上,通过重力和漏沙孔进入的部分风力排除到漏沙隔离部分6 ;倾斜隔离板8、垂直隔离板9和漏沙隔离部分四周的箱壁10使沙尘不收装置外自然风干扰而顺利排出,实现隔离作用,避免二次污染。
[0031]图3是I型通风阻沙板4的立体图。I型通风阻沙板4设有3排通风孔31,每个通风孔31处分别装有一通风管,通风管的进风端与I型通风阻沙板3的板面平齐,通风管的出风端沿通风方向延伸且与下一 II型通风阻沙板5邻近。3排通风孔(即通风管)中的第一排共有5个通风孔(即通风管),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到I型通风阻沙板4上边的垂直距离相等、均为U,第二排共有4个通风孔(即通风管),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位于I型通风阻沙板左右两边中点相连的直线上,第三排共有5个通风孔(即通风管),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到I型通风阻沙板下边的垂直距离相等、均为U,每排中相邻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圆心间距离相等、均为m。第一、三排通风孔(即通风管)中左边第一个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到I型通风阻沙板4左边的垂直距离均为a,第二排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中左边第一个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到I型通风阻沙板4左边的垂直距离为a+m / 2。
[0032]图4是II型通风阻沙板5的立体图。II型通风阻沙板5设有3排通风孔51,每个通风孔51处分别装有一通风管,通风管的进风端与I型通风阻沙板3的板面平齐,通风管的出风端沿通风方向延伸且与下一I型通风阻沙板4邻近。3排通风孔(即通风管)中的第一排共有5个通风孔(即通风管),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到II型通风阻沙板5上边的垂直距离相等、均为U,第二排共有4个通风孔(即通风管),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位于II型通风阻沙板左右两边中点相连的直线上,第三排共有5个通风孔(即通风管),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到II型通风阻沙板下边的垂直距离相等、均为U,每排中相邻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圆心间距离相等、均为m。第一、三排通风孔(即通风管)中左边第一个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到II型通风阻沙板5左边的垂直距离均为b,第二排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中左边第一个通风孔(即通风管进风端)的圆心到II型通风阻沙板5左边的垂直距离为b+m / 2。
[0033]图5是漏沙隔离部分6的三视图。漏沙板7共有5排漏沙洞71,每排的漏沙洞71圆心均在一条垂直于箱体左右内壁的直线上,每一排漏沙洞71分别位于一块I型通风阻沙板4或II型通风阻沙板5的进风端。倾斜隔离板8为长方形倾斜面,本例中共设有5个,倾斜隔离板8与漏沙板7之间的夹角均朝向进风口一侧(也可以根据需要朝向出风口一侧或与通风方向相垂直的任一侧),均为15-45度,尤以30度为佳,每个倾斜隔离板8分别位于每排漏沙洞71的下方,倾斜隔离板8的上端安装于漏沙板7上,下端悬空且与垂直隔离板有一定距离。垂直隔离板9共有5个,分别平行安装于I型通风阻沙板4和II型通风阻沙板5的正下方。安装于漏沙隔离部分四周的箱壁10能够防止侧向风对漏沙过程的干扰。
[0034]实施例2
[0035]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沙通风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本例中该装置的各部件及连接关系均同于实施例1,唯有不同之处在于:每两个相邻倾斜隔离板8与漏沙板7的夹角朝向相反。
[0036]本例中,位于I型通风阻沙板4进风端一侧(即位于奇数位通风阻沙板)的倾斜隔离板8与漏沙板7的夹角朝向右侧箱壁,而位于II型通风阻沙板5进风端一侧(即位于偶数位通风阻沙板)的倾斜隔离板8与漏沙板7的夹角朝向左侧箱壁。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相邻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7的夹角朝向进行变形,比如将位于I型通风阻沙板4进风端一侧的倾斜隔离板8与漏沙板7的夹角朝向进风口一侧箱壁、位于II型通风阻沙板5进风端一侧的倾斜隔离板8与漏沙板7的夹角朝向出风口一侧箱壁等等。
[003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包括长方体箱体,所述箱体分为上部通风阻沙部分和下部漏沙隔离部分,所述通风阻沙部分的前端开口处为进风口、其后端开口处为出风口,所述漏沙隔离部分的底端为敞口设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阻沙部分与漏沙隔离部分之间通过漏沙板进行分隔,所述通风阻沙部分内部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的通风阻沙板,每个通风阻沙板上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漏沙隔离部分内部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且与通风阻沙板数量相同的倾斜隔离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通风阻沙板上设有相同行数和列数的通风孔,每两个相邻通风阻沙板上相对位置处的通风孔进行交错布置,且位于奇数位的所述通风阻沙板上的通风孔位置相同、位于偶数位的所述通风阻沙板上的通风孔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沙板底面设有沿通风方向分布、且与通风阻沙板数量相同的垂直隔离板,每个垂直隔离板均位于相应通风阻沙板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隔离板呈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一端与漏沙板的底面相连、另一端悬空且向漏沙隔离部分的底部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均相同,或者每两个相邻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均朝向所述漏沙隔离部分的任一侧壁;或者位于奇数位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与通风方向相垂直的一侧且位于偶数位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与通风方向相垂直的另一侧;或者位于奇数位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进风口一侧且位于偶数位的倾斜隔离板与漏沙板的夹角朝向出风口 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通风孔处均安装有一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进风端与通风阻沙板的板面平齐,通风管的出风端沿通风方向延伸且与下一通风阻沙板邻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阻沙部分的前端进风口处安装有与通风阻沙板相平行的通风板,所述通风板上设有通风孔,每一行中相邻通风孔的圆心距离相等,每一列中相邻通风孔的圆心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通风阻沙部分内部的所述通风阻沙板均匀分布于漏沙板上,所述通风阻沙板与箱体的上、左、右三侧内壁相垂直,且与箱体内壁及漏沙板进行无缝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防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沙板上设有漏沙洞,所述漏沙洞的排数与通风阻沙板和倾斜隔离板的数量相同,每排漏沙洞的圆心均位于一条垂直于箱体左、右两侧壁的直线上,每排漏沙洞均位于通风阻沙板进风一侧的漏沙板上,每个倾斜隔离板分别位于每排漏沙洞的下方。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3980540SQ20142013214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程伟, 程岗 申请人:程伟, 程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