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隧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9301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隧道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隧道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进风口、出风口,和风机,其中上、下炉体结上下炉体之间采用用螺栓联结,上、下炉体均为中空,中空部分填充石棉隔热材料,所述隧道炉内部设有加热电阻丝或加热板,上炉体上部设置出风口、下炉体下部设置进风口,风机出口同进风口向连接,风机安装在机架上,隧道炉下部具有移动装置。
【专利说明】一种移动隧道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热风循环进行加热的可移动隧道炉。

【背景技术】
[0002]高温隧道炉在烧结产品时需要保证一定的烧结温度,而且加热必须均匀,才能保证烧结质量,普通的烘箱或加热炉虽然加热速度快,但是加热不均匀,烧结质量低,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0003]此外,隧道炉大部分不能够移动,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高温隧道炉,通过热风循环装置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并通过移动装置实现隧道炉的移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进风口、出风口,和风机,其中上、下炉体结上下炉体之间采用用螺栓联结,上、下炉体均为中空,中空部分填充石棉隔热材料,所述隧道炉内部设有加热电阻丝或远红外加热板,上炉体上部设置出风口、下炉体下部设置进风口,风机出口同进风口向连接,风机安装在机架上,隧道炉还具有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装置包括导轨上板、导轨下板;导轨主体夹持在导轨上板和导轨下板之间,其中导轨上板和下板之间还设有适当厚度的垫块,在导轨上板和导轨下板及垫块的对应位置处开始通孔,通孔穿设安装螺栓以与地面或底座固定;导轨主体采用角钢形式,并通过机架安装螺栓与机架固定。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加热丝或加热板通电加热,热能迅速传输至炉体内部,风机启动,沿着炉体内部向上输送,形成高温热风,从而达到烧结温度,完成相关物品的烧结过程,通过移动装置可实现隧道炉的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隧道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隧道炉的侧视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隧道炉的移动装置
[0011]图中,1-风机 2-机架 3-炉体 4-移动装置5-上保持架 6-下保持架7-导轨下板 8-安装螺栓 9-导轨上板 10-滚动体 11-定位螺钉 12-机架安装螺栓 13-导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0013]一种隧道炉,包括风机1、机架2、炉体3,其中炉体3可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上下炉体之间采用用螺栓联结。上炉体上部设置出风口、下炉体下部设置进风口,风机出口同进风口向连接。风机安装在机架上。移动装置设置在机架底部。
[0014]上、下炉体结构设计为两层型板之间夹石棉保温材料的形式。上、下炉体外层和内层均采用5mm冷轧钢板,冲压成型,在其中夹杂保温材料。
[0015]炉体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为电加热丝或加热板。
[0016]隧道炉还包括一炉温控制单元,设置在隧道炉外部。通过出风口向隧道炉内部插入一个热电偶以便向炉温控制单元提供控制数据,热电偶与一数据采集器相连,将在隧道炉内部所发生的温度改变就能以所需的抽样频率记录下来,然后将信号传递给炉温控制单元,炉温控制单元根据要求对加热装置进行调节,进而对炉温进行调节。
[0017]其中炉温控制单元具有相应的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具有主电路板,其中主电路板上集成有单片机、开关量输入模块、RS485通信模块、红外遥控接收模块、USB模块、功放模块和存储模块;
[0018]单片机具有开关量输入端、485信号输入端、红外信号输入端、USB通信端、热电偶控制端、炉温电路控制端和存储数据通信端;开关量输入模块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RS485通信模块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具有信号输出端;USB模块具有USB接口和信号输出端;功放模块具有控制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存储模块具有数据端;热电偶具有信号输入端;加热装置具有控制信号输入端;
[0019]单片机的开关量输入端与开关量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的485信号输入端与RS485通信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的红外信号输入端与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的USB通信端与USB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的功放控制端与功放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存储数据通信端与存储模块的数据端双向通信电连接;单片机的热电偶电路控制端与加热装置电路板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功放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加热装置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0020]所述可移动装置包括导轨上板9、导轨下板7,导轨上板9与导轨主体13之间开设两个V型槽,导轨板下板7与导轨主体13之间开设两个V型槽,各V型槽中放置滚动体10,将所述滚动体10设置在滚动体保持架5、6中。导轨主体13夹持在导轨上板9和导轨下板7之间,其中导轨上板和下板之间还设有适当厚度的垫块,垫块的厚度允许滚动体能自由滚动即可,在导轨上板9和导轨下板7及垫块的对应位置处开始通孔,通孔穿设安装螺栓以与地面或底座固定,导轨上板9沿滑动方向开设一滑槽,导轨主体13上开设一定位螺钉孔,定位螺钉11在旋扭作用下通过滑槽和定位螺钉孔后可以滚动体下保持架6接触,从而完成定位。导轨主体13可采用角钢形式,并通过机架安装螺栓12与机架固定。
[0021]工作时,导轨主体13在导轨上板和下班之间滑动,进而带到机架上的整个隧道炉运动,当运动之需要位置时,调节定位螺钉11即可完成相关位置的固定。
[0022]其中滚动体可采用轴承用钢球,为防止钢球的滚动的随机性给导轨最终处于加热位置的固定带来麻烦,将钢球放置于类似轴承的保持架中,这样不但降低了装配精度要求还有利于炉体的固定。导轨与钢球均采用淬火处理,这样可以增加其耐磨性,延长工作寿命。为了防止保持架在导轨的两端滑出,在其两端设置了两个挡块,且同样为了防止导轨主体在运动过程中冲出极限位置,在其极限位置也设有两个挡块。对导轨的固定,采用了内六角螺钉锁紧的方式,利用螺钉对导轨产生的压力对导轨进行锁紧,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且锁紧可靠。
[002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隧道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进风口、出风口,和风机,其中上、下炉体结上下炉体之间采用用螺栓联结,上、下炉体均为中空,中空部分填充石棉隔热材料,所述隧道炉内部设有加热电阻丝或远红外加热板,上炉体上部设置出风口、下炉体下部设置进风口,风机出口同进风口向连接,风机安装在机架上,隧道炉还具有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装置包括导轨上板、导轨下板;导轨主体夹持在导轨上板和导轨下板之间,其中导轨上板和下板之间还设有适当厚度的垫块,在导轨上板和导轨下板及垫块的对应位置处开始通孔,通孔穿设安装螺栓以与地面或底座固定;导轨主体采用角钢形式,并通过机架安装螺栓与机架固定。
【文档编号】F27B9/36GK204202378SQ20142023011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发明者】胡妍 申请人:胡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