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物料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160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式物料干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干燥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箱式物料干燥器。



背景技术:

物料在加工完成以后往往需要烘干,一般是通过干燥器进行烘干,目前的干燥器是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

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的机械设备。常见的干燥设备占地大、干燥时间长,设备投入大,一般通过燃料加热、或者通过流化床,来达到减少水分,进而得到干燥物质,适用于大型工厂,一些小型加工作坊对物料干燥采用这种干燥设备无疑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箱式物料干燥器,该箱式物料干燥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小批量的物料进行快速干燥,且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箱式物料干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将箱体分为箱体上部和箱体下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箱体下部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在箱体下部中还设置有风机以及电热丝,所述箱体上部的侧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箱体上部还设置物料搁架,所述物料搁架包括顶盖,在所述顶盖下方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搁板,在箱体侧面还设置有电机台,所述电机台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旋转挡板,所述旋转挡板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连接有弧形挡片。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搁架的顶盖上设置有拉手,所述顶盖和箱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左侧的搁板和右侧的搁板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片的弧度为2分之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物料在箱体内能够得到快速的干燥,且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有弧形挡片,当弧形挡片将进风口和出风口遮挡的时候,能够循环利用被加热的空气对物料进行烘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旋转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风机;3、出风口;4、电热丝; 5、连通孔;6、连接板;7、旋转挡板;71、弧形挡片;72、连接杆;8、电机台;9、进风口;10、拉手;11、电机;12、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到图2所示的一种箱式物料干燥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隔板将箱体1分为箱体上部和箱体下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孔5,所述箱体下部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9,在箱体下部中还设置有风机2以及电热丝4,所述箱体上部的侧面设置有出风口3,所述箱体上部还设置物料搁架,所述物料搁架包括顶盖,在所述顶盖下方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设置有搁板,在箱体侧面还设置有电机台13,所述电机台上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上连接有旋转挡板7,所述旋转挡板7包括连接杆72,所述连接杆72两端连接有弧形挡片71。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拉手。

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过程如下:先将物料放置在物料搁架上,然后将物料搁架放置进入箱体1之中,启动风机2和电热丝4,风机2转动将空气吸入箱体下部,然后空气通过电热丝4被加热,并从连通孔5进入箱体上部,然后通过物料搁板,此时物料搁板上的物料开始被加热烘干,当物料被烘干一段时间后,可以启动电机11,电机驱动旋转挡板转动,由于旋转挡板7是通过连接杆72连接的弧形挡片71,所以进风口9和出风口3将会间歇性的被遮挡和打开,当挡住进风口和出风口3时,此时由于整个箱体1密闭,先前已经加热过得气体便不会泄露,开始在箱体1内循环,再相隔一段时间,旋转挡板7转动使得进风口9和出风口3再次打开,气体带动水蒸气排出,如此往复循环,相较于没有旋转挡板的箱式物料干燥器,能够大幅节约能量。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搁架的顶盖上设置有拉手10,所述顶盖和箱体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片12。为了便于将烘干的物料从箱式物料干燥器中拿出,可以在物料搁架的顶盖上设置拉手10,便于物料的转移。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6左侧的搁板和右侧的搁板交错设置。为了使得连接板6的受力更加均匀,所以将连接板6左侧的搁板和右侧的搁板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片71的弧度为2分之π。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关闭和打开的时间相一致,在实践中发现烘干效果最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