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铝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3213阅读:996来源:国知局
熔铝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制品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熔铝炉。



背景技术:

熔铝炉是铝加工行业中必须的首要设备,现有的熔铝炉大致可参考申请号为201320530331.7的专利,其包括炉身,炉身底部设置有加热端,炉身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关的炉盖炉盖,现有技术中,炉身内设置有炉条板,炉条板将炉身的内腔分隔成上方的加热腔以及下方的进风腔,进风腔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加热腔内放置有坩埚,坩埚放置在炉条板上,加热腔的其他位置放置有焦炭,铝块放置在坩埚内,通过焦炭对坩埚进行加热,从而使铝块熔化。而在放入铝块以及焦炭时,需要将炉盖完全打开,才方便放置焦炭和铝块,通常的打开方式为通过行车吊起,这样完全的打开炉盖,容易使炉身内的热量散失,造成浪费,同时每次都使用行车打开炉盖来加铝块,较为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打开炉盖添加铝块以及减少添加铝块时炉身内热散失的熔铝炉。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熔铝炉,包括炉身,炉身内设置有炉条板,炉条板将炉身的内腔分隔成上方的加热腔以及下方的进风腔,炉条板上支撑有坩埚,加热腔上方形成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炉盖,炉盖上设置有铝块放入口,铝块放入口位于坩埚上方且小于进料口,铝块放入口处设置有与铝块放入口相配合入口盖。

通过以上的设置,在需要添加铝块时,只需打开入口盖,即可将铝块放入铝块放入口下方的坩埚中,无需打开炉盖,而且入口盖比炉盖较小较轻,无需使用吊车即可打开,较为方便快捷,加入铝块时所用的开口较小,使得内腔中的热量不容易快速散发,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较佳的,入口盖一侧与炉盖铰接,另一侧设置有把手。

通过以上的设置,在打开入口盖时只需要一手握住把手向上用力,使得入口盖绕着与炉盖的铰接处翻转即可,无需提起入口盖,较为的省力。

较佳的,入口盖靠近铝块放入口一侧向外突出形成与铝块放入口嵌合的凸起。

通过以上的设置,凸起充分的堵住铝块放入口,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热量外露的效果,同时也可使入口盖定位,使得入口盖连接稳定,放置入口盖脱离铝块放入口。

较佳的,入口盖与炉盖的铰接处设置有铰接座,铰接座上固接有铰接轴,入口盖上形成有与铰接轴转动连接的铰接孔,炉盖上固接有与炉盖垂直设置的转动轴,铰接座与转动轴转动连接。

通过以上的设置,入口盖可以绕着铰接轴翻转,同时只需将入口盖向上略微抬起,保证凸起从铝块放入口中脱离即可,之后绕着转动轴转动入口盖,从而将入口盖转向铝块放入口的一侧,这样的方式无需将入口盖完全翻转开来,更加省力。

较佳的,进风腔内设置有供坩埚放置的放置台,放置台的四周以及炉身的内壁处均形成有支撑台阶,炉条板放置在支撑台阶上。

通过以上的设置,放置台可以由耐火砖砌成,坩埚放置在耐火砖上较为的稳定,同时坩埚此时不是靠炉条板支撑,即使炉条板使用长久后损坏,坩埚也连接较为的稳定。

较佳的,炉条板包括呈圆周分布的四片扇形的组合板。

通过以上的设置,当炉条板使用较长时间后发生损坏时,可以分别将组合板拿出,所需的操作空间较小,取出时较为方便省力。

较佳的,炉身一侧设置有预热管,炉盖上设置有铝块预热区,预热管一端与加热腔连通,另一端朝向铝块预热区。

通过以上的设置,加热腔中的热气通过预热管到达铝块预热区的上方,而铝块预热区上放置有铝块,这样可以将铝块在放入前有一定的温度,可以使得铝块更快熔化,提高生产效率。

较佳的,预热管包括与炉身固接的固定段以及与固定段转动连接的转动段,转动段一端套设于固定段上,另一端朝向铝块预热区,固定段与转动段套设的另一端与加热腔连通。

通过以上的设置,在对铝块进行预热时,转动段位于预热区的上方,当需要更换焦炭时,转动段绕着固定段转动,使得转动段转至炉身的侧方,即转动段的开口离开炉盖的上方,之后再使用行车将炉盖吊起,这样吊起炉盖更为的方便快捷。

较佳的,炉盖包括耐火砖层和保温棉层,耐火砖层靠近坩埚。

通过以上的设置,炉盖的内侧是直接和焦炭接触的,设置的耐火砖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炉盖发生损坏,同时设置的保温面层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防止炉身内的热量散失。

较佳的,炉盖上固接有转动轴,入口盖一侧通过转动轴与炉盖转动连接。

通过以上的设置,在需要打开铝块放入口时只需转动入口盖即可,无需翻转入口盖,较为的方便省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铝块放入铝块放入口下方的坩埚中,无需打开炉盖,而且入口盖比炉盖较小较轻,无需使用吊车即可打开,较为方便快捷,加入铝块时所用的开口较小,使得内腔中的热量不容易快速散发,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同时入口盖打开时较为方便省力,炉条板方便取出,熔铝炉的整体保温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熔铝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熔铝炉剖视图;

图3为熔铝炉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中,1、炉身;11、进风口;2、炉盖;21、吊栓;22、铝块预热区;23、铝块放入口;24、转动轴;3、入口盖;31、把手;32、铰接座;321、铰接轴;33、凸起;34、铰接孔;4、预热管;41、固定段;42、转动段;5、放置台;51、支撑台阶;6、炉条板;61、组合板;7、坩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熔铝炉,包括炉身1,炉身1内设置有炉条板6,炉身1可以设置成三层,由内而外分别为耐火砖层以及两层保温砖层,耐火砖层有现有的耐火砖砌成,使得炉身1内的焦炭燃烧时不容易对炉身1产生损坏,两层保温砖层有现有的保温砖砌成,均是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从而保证炉身1内的温度不容易散发,同时外层的保温砖层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炉体的内部发生损坏。

炉条板6将炉身1的内腔分隔成上方的加热腔以及下方的进风腔,炉条板6上支撑有坩埚7,坩埚7位于加热腔中,在坩埚7的周围放置焦炭,同时通过炉条板6支撑住加热腔中的焦炭,也即是焦炭放置在炉条板6上,炉条板6放置焦炭掉入进风腔中,而炉条板6上是设有透风孔的,进风腔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通过进风口11中进入的空气保证了加热腔中焦炭的充分燃烧,加热腔上方形成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炉盖2,进料口可以用来将铝块放入坩埚7中或将焦炭放入加热腔中。

而使用过程中,放置铝块的次数要比更换焦炭的次数频繁,为此炉盖2上设置有铝块放入口23,铝块放入口23时专门用来将铝块放入坩埚7中的,铝块放入口23位于坩埚7上方且小于进料口,铝块放入口23可以是位于坩埚7的正上方,铝块放入口23处设置有与铝块放入口23相配合入口盖3,在需要添加铝块时,只需打开入口盖3,即可将铝块放入铝块放入口23下方的坩埚7中,无需打开炉盖2,入口盖3可以为与炉盖2的相同材料制成,但是入口盖3的直径较小,可以小于坩埚7开口处的直径,可供铝块放入即可,因入口盖3比炉盖2较小较轻,无需使用吊车即可打开入口盖3,只需人工即可操作,较为方便快捷,加入铝块时所用的开口较小,使得内腔中的热量不容易快速散发,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当然,在此说明,需要更换焦炭时需要打开炉盖2,这样才可方便更换焦炭,炉盖2上固接有吊栓21,可以使用行车通过吊栓21吊起炉盖2,这样能在更换焦炭时更为的省力,此为现有的方式,在此不加以赘述。

入口盖3一侧与炉盖2铰接,另一侧设置有把手31,在打开入口盖3时只需要一手握住把手31向上用力,使得入口盖3绕着与炉盖2的铰接处翻转即可,从而使得铝块放入口23打开,无需提起入口盖3,较为的省力。其中,入口盖3靠近铝块放入口23一侧向外突出形成与铝块放入口23嵌合的凸起33,凸起33的大小与铝块放入口23的大小相适配,凸起33充分的堵住铝块放入口23,有较好的密封效果,起到一定防止热量外露的目的,同时也可使入口盖3定位,使得入口盖3连接稳定,放置入口盖3脱离铝块放入口23。

作为优选,入口盖3与炉盖2的铰接处设置有铰接座32,铰接座32上固接有铰接轴321,入口盖3上形成有与铰接轴321转动连接的铰接孔34,炉盖2上固接有与炉盖2垂直设置的转动轴24,铰接座32与转动轴24转动连接,入口盖3可以绕着铰接轴321翻转,同时只需将入口盖3向上略微抬起,保证凸起33从铝块放入口23中脱离即可,之后绕着转动轴24转动入口盖3,从而将入口盖3转向铝块放入口23的一侧,这样的方式无需将入口盖3完全翻转开来,即可完成铝块放入口23的开启,更加省力。当然,可以是炉盖2上直接固接有转动轴24,然后入口盖3一侧通过转动轴24与炉盖2转动连接,这样的方式无需抬起入口盖3,与以上方式相比,能够更加省力的打开入口盖3,保温效果以及连接的稳定效果较差。

进风腔内设置有供坩埚7放置的放置台5,放置台5的四周以及炉身1的内壁处均形成有支撑台阶51,炉条板6放置在支撑台阶51上,放置台5可以由耐火砖砌成,坩埚7放置在耐火砖上较为的稳定,同时坩埚7此时不是靠炉条板6支撑,即使炉条板6使用长久后损坏,坩埚7也连接较为的稳定。其中,炉条板6包括呈圆周分布的四片扇形的组合板61,当炉条板6使用较长时间后发生损坏时,可以分别将组合板61拿出,次时的炉条板6被拆分成四个部分,单个拿出时所需的操作空间较小,取出时不容易发生卡住现象,较为方便省力。

炉身1一侧设置有预热管4,炉盖2上设置有铝块预热区22,预热管4一端与加热腔连通,另一端朝向铝块预热区22,加热腔中的热气通过预热管4到达铝块预热区22的上方,而铝块预热区22上放置有铝块,这样可以将铝块在放入前有一定的温度,可以使得铝块更快熔化,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优选,预热管4包括与炉身1固接的固定段41以及与固定段41转动连接的转动段42,转动段42一端套设于固定段41上,另一端朝向铝块预热区22,固定段41与转动段42套设的另一端与加热腔连通,在对铝块进行预热时,转动段42位于预热区的上方,当需要更换焦炭时,转动段42绕着固定段41转动,使得转动段42转至炉身1的侧方,即转动段42的开口离开炉盖2的上方,之后再使用行车将炉盖2吊起,这样吊起炉盖2更为的方便快捷。

炉盖2包括耐火砖层和保温棉层,耐火砖层靠近坩埚7,炉盖2的内侧是直接和焦炭接触的,设置的耐火砖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炉盖2发生损坏,同时设置的保温面层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防止炉身1内的热量散失。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