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及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3617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及窗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及窗机。



背景技术:

在窗机运行过程中,由于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空气中多余的水分在蒸发器表面会遇冷析出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向下汇集,经由底盘凹槽向窗机外侧流动。设置在底盘上的电机的打水风叶高速旋转,打水风叶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将冷凝水打击成细小颗粒,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增大换热温差强化换热,使得蒸发能够有效提高外侧换热效率。

现有的技术中,并不是所有被打水风叶击打到的水都能细化成小水滴,在打水风叶的高速旋转中有一部分水被打水风叶打到电机的上部,并在电机上部迅速掉落,无法再次利用,且上述的不能利用的冷凝水占底盘中冷凝水水量的比重较大,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对这部分充分挖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所述引水板的设置使得在打水风叶作用下被带到电机支架上方的未被细化的水被引至冷凝器的上部,并与所述冷凝器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底盘内的冷凝水的利用率、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了一种窗机,具有所述的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充分利用了在打水风叶作用下被带到电机支架上方的未被细化的水与所述冷凝器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结构简单,提高了窗机的整体能效。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电机和冷凝器,所述电机包括与底盘垂直并将底盘内的冷凝水细化成小水滴的高速运转的打水风叶,所述电机和冷凝器的上方还设置有将未能经打水风叶细化的水引至冷凝器上部以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的引水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引水板贴设在所述冷凝器上部,且所述引水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在打水风叶旋转带动作用下未被细化的水的集中打水区域,所述未被细化的水沿引水板表面铺设且通过引水板与所述冷凝器进行热交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引水板上自集中打水区域向冷凝器所在方向引出多条引水筋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多条所述引水筋条以集中打水区域为起点呈辐射状设置,且所述多条引水筋条的终点位于所述冷凝器的正上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引水筋条具有一定的弧度,且所述弧度与落在集中打水区域上的水的运行方向相匹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引水筋条为非等高结构,所述引水筋条靠近起点的部分高度低,所述引水筋条靠近所述冷凝器的部分高度高。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多条所述引水筋条的终点处还设置有用于增大冷凝水附着面积的凝水点;所述凝水点设置在相邻的引水筋条条的中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凝水点有两排,其中离集中打水区域较近的一排凝水点的直径较小,离集中打水区域较远的一排凝水点的直径较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凝水点的直径范围是3-12mm。

一种窗机,具有所述的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蒸发器,所述电机位于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

有益效果:所述引水板的设置使得在打水风叶作用下被带到电机支架上方的未被细化的水被引至冷凝器的上部,并与所述冷凝器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达到了底盘内的冷凝水的物尽其用,绿色环保,提高了窗机的能效。所述引水板可以作为电机支架的一部分,也可作为单独的结构设置在电机或电机支架的上方。为了使得集中打水区域的水顺利的引至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所述引水筋条和凝水点增大与所述冷凝器换热的冷凝水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供的引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盘;2、电机;3、冷凝器;4、蒸发器;5、引水板;21、打水风叶;51、集中打水区域;52、引水筋条;53、凝水点;6、后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底盘1和设置在底盘1上的电机2和冷凝器3,所述电机2和冷凝器3之间通过后隔板6相连接。所述电机2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底盘1上,所述电机2包括与底盘1垂直并将底盘1内的冷凝水细化成小水滴的高速运转的打水风叶21。所述底盘1上还设置有蒸发器4,所述蒸发器4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分会在蒸发器4的表面析出形成冷凝水,并沿蒸发器4的表面向下汇流至底盘1内,所述底盘1上还设置有引流凹槽,所述底盘1中的冷凝水自引流凹槽的流入所述打水风叶21的下方,以保证打水风叶21每次有足够的冷凝水击打。所述电机2和冷凝器3的上方还设置有将未能经打水风叶21细化的水引至冷凝器3上部以与冷凝器3进行热交换的引水板5。所述引水板5安装在电机支架的上部,且部分所述引水板5自电机支架上方延伸出去覆盖在所述冷凝器3的上部,所述引水板5由导热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引水板5的两侧呈内弧形的结构,以便于在引水板5的两侧形成导风道,以利于内部空气的流通。所述引水板5可以水平方向设置,也可以向着所述冷凝器3倾斜设置,以利于冷凝水顺利自打水风叶21上方流动至所述冷凝器上方。

所述引水板5的设置使得在打水风叶21作用下被带到电机支架上方的未被细化的水被引至冷凝器3的上部,并与所述冷凝器3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冷凝器3的换热效率,达到了底盘1内的冷凝水的物尽其用,绿色环保,提高了窗机的能效。所述引水板5可以作为电机支架的一部分,也可作为单独的结构设置在电机2或电机支架的上方。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引水板5贴设在所述冷凝器3上部,且所述引水板5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在打水风叶21旋转带动作用下未被细化的水的集中打水区域51,所述未被细化的水沿引水板5表面铺设且通过引水板5与所述冷凝器3进行热交换。所述集中打水区域51的设定同所述打水风叶21的转速和打水风叶21的形状和转动方向相关,相对于其风叶形状和转速及转动方向确定的电机2,所述集中打水区域51是通过计算或测试确定的。

为了使得集中打水区域51的水顺利的引至所述冷凝器3的上方,增大与所述冷凝器3换热的冷凝水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引水板5上自集中打水区域51向冷凝器3所在方向引出多条引水筋条52。多条所述引水筋条52以集中打水区域51为起点呈辐射状设置,且所述多条引水筋条52的终点位于所述冷凝器3的正上方。或者所述多条引水筋条52的终点位于所述冷凝器3上远离集中打水区域51一侧的边缘,使得引水板5上的冷凝水与冷凝器3的顶部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换热效率。

具体实施时,所述引水筋条52具有一定的弧度,且所述弧度与落在集中打水区域51上的水的运行方向相匹配。在打水风叶21高速旋转击打后落于集中打水区域51的冷凝水本身具有一定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因此自集中打水区域51流出的冷凝水在仍然沿着之前的运动方向向前运动,具有与所述冷凝水运行方向相匹配的引水筋条52的设置,充分保留了冷凝水的动能,使得冷凝水在引水板5上铺设的路径更长,以便达到和所述冷凝器更好的进行热交换的效果。

为了减少对风场的影响,所述引水筋条52为非等高结构,所述引水筋条52靠近起点的部分高度低,所述引水筋条52靠近所述冷凝器3的部分高度高。且所述引水筋条52为平滑过渡的非等高结构。

为了更进一步的增大引水板5上的冷凝水的附着面积,多条所述引水筋条52的终点处还设置有凝水点53;所述凝水点53的设置使得引水板5的表面积增大,使得更多的水珠附着在凝水点53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水珠逐渐长大,经过与冷凝器3的热交换后被打水风叶21吹落至冷凝器3上,经二次热交换后,掉落至底盘1循环运行。所述凝水点53设置在相邻的引水筋条52条的中间。所述凝水点53可以间隔的设置在相邻的引水筋条52之间,也可以任意两条相邻的引水筋条52均设置有凝水点53。所述凝水点53的直径范围是3-12mm。

所述凝水点53可以是一排,可以是两排设置多排,以所述凝水点53为两排为例,所述两排凝水点53的直径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考虑到风场的阻力作用,越靠近冷凝器3的凝水点53对风场的阻力越小,因此越远离集中打水区域51的凝水点53采用直径较大的凝水点,因此上述两排所述冷凝点53的离集中打水区域51较近的一排凝水点53的直径较小,离集中打水区域51较远的一排凝水点53的直径较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窗机,具有所述的窗机电机支架的引水结构,所述底盘1上还设置有蒸发器4,所述电机2位于蒸发器4和冷凝器3之间。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引水板上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还设置有挡水边,所述挡水边的设置可以更好的使得引水板及引水板上方的冷凝水与冷凝器进行更为充分的热交换。

所述引水板上沿远离风机的侧边处还开设有若干个引水通道,所述引水通道将在引水板内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凝水引流至所述冷凝器的两侧边或前侧边,进行二次热交换后,自所述冷凝器上滑落至底盘内,并在引水凹槽的引流下支打水风叶下方被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所述引水板5的设置使得在打水风叶21作用下被带到电机支架上方的未被细化的水被引至冷凝器3的上部,并与所述冷凝器3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冷凝器3的换热效率,达到了底盘1内的冷凝水的物尽其用,绿色环保,提高了窗机的能效。所述引水板5可以作为电机支架的一部分,也可作为单独的结构设置在电机2或电机支架的上方。为了使得集中打水区域51的水顺利的引至所述冷凝器3的上方,所述引水筋条52和凝水点53增大与所述冷凝器3换热的冷凝水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