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48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压接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接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换热器结构一般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换热器,为起到隔热保温作用,防止外部空气与壳体内冷空气发生热交换,造成能效低和壳体产生凝露水现象,在壳体的内侧一般设有海绵,同时在换热器的外侧设有压接件用于压接海绵,防止贴在出风口处附近的海绵在边缘脱开。但是现有压接件由于两端存在棱边和尖角,容易刮坏海绵。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压接组件,旨在避免海绵被刮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接组件,用于与空调器的换热器固定,该压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压接件及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压接件;所述第一压接件包括压接本体以及由压接本体两端朝所述压接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钩部,且钩部的棱边处呈圆角设置;所述第二压接件的端部对应伸入所述第一压接件的钩部内,形成与所述换热器固定的框体。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接件还包括由所述压接本体侧边朝所述压接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面与所述钩部形成夹持缝隙,所述第二压接件的端部伸入所述夹持缝隙内。优选地,,所述压接本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压接件的两端分别朝第二压接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一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伸入所述钩部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压接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插接板由所述第一压板的端面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压板背离所述换热器表面的一侧朝所述框体内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压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压板的端面之间设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压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压板侧边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压板相对设置的加强板。优选地,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加强板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以及压接组件,所述壳体内侧设有海绵,所述压接组件安装在所述换热器上,并与所述海绵抵接;该压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压接件及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压接件;所述第一压接件包括压接本体以及由压接本体两端朝所述压接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钩部,且钩部的棱边处呈圆角设置;所述第二压接件的端部对应伸入所述第一压接件的钩部内,形成与所述换热器固定的框体。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钩部的棱边处呈圆角设置,该光滑的圆角与海绵接触,能够避免刮坏海绵。同时由于第一压接件的端部形成钩部形式,相当于第一压接件端部的棱边和尖角被隐藏而不与海绵接触,因此可以避免该棱边和尖角刮损海绵。且由于第二压接件的端部伸入钩部内,第二压接件端部的棱边和尖角均被钩部隔开而不与海绵接触,同样可以避免刮损海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压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301圆角20换热器40第二压接件30第一压接件41插接板31压接本体42连接板32第一延伸部43第一压板33第二延伸部44第二压板34支撑板45加强板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 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调器包括壳体10和位于壳体10内的换热器20。为起到隔热保温作用,防止外部空气与壳体10内冷空气发生热交换,造成能效低和壳体10外侧产生凝露水现象,在壳体10的内侧通常设有海绵。由于换热器20与壳体10之间装配的需要,壳体10与换热器20之间通常存在有空隙,该空隙使得换热器20在壳体10内发生晃动,且海绵由于缺少部件抵压,易因固定不稳而脱离。为此,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接组件,该压接组件安装在换热器20上,并与海绵抵接,如此可以消除换热器20与壳体10之间的空隙,并起到抵压海绵的作用。如图3所示,该压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压接件30及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压接件40;第一压接件30包括压接本体31以及由压接本体31两端朝压接本体31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钩部,且钩部的棱边处呈圆角301设置;第二压接件40的端部对应伸入第一压接件30的钩部内,形成与换热器20固定的框体。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压接件30包括压接本体31、第一延伸部32和第二延伸部33,压接本体31呈长条状,第一延伸部32与压接本体31的端部连接,并朝压接本体31厚度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32与压接本体31的连接处呈圆角301设置(如图4所示);第二延伸部33与第一延伸部32的远离压接本体31的一端连接,并沿压接本体31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33与第一延伸部32的连接处呈圆角301设置(如图3所示);压接本体31、第一延伸部32和第二延伸部33连接形成钩部,第二压接件40的端部伸入该钩部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32优选垂直于压接本体31,第二延伸部33优选与压接本体31平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延伸部32的远离压接本体31的端部与海绵接触,而通过将该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3,且第二延伸部33与第一延伸部32之间呈圆角301设置,该光滑的圆角301与海绵接触,相对于棱边而言,能够避免刮坏海绵。同时由于第一压接件30的端部形成钩部形式,相当于第一压接件30端部的棱边和尖角被隐藏而不与海绵接触,因此可以避免该棱边和尖角刮损海绵。且由于第二压接件40的端部伸入钩部内,第二压接件40端部的棱边和尖角均被钩部隔开而不与海绵接触,同样可以避免刮损海绵。 如此,在将换热器20装入壳体10内,或从壳体10内取出时,可有效避免海绵被刮损。进一步地,第一压接件30还包括由所述压接本体31侧边朝所述压接本体3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板34,且所述支撑板34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面与所述钩部形成夹持缝隙,所述第二压接件40的端部伸入该夹持缝隙内。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4优选位于框体的内侧,该支撑板34的延伸方向与压接本体31的延伸方向相同,支撑板34端面与第一延伸部32之间具有夹持缝隙,第二压接件40伸入该夹持缝隙中。支撑板34与第一延伸部32共同对两第二压接件40起到夹持作用,同时支撑板34还对其中一第二压接件40起到支撑作用。在上述实施例中,压接本体31与支撑板34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本实施例中,压接本体31的背离第二延伸部33的表面与海绵接触,而通过在压接本体31的侧边设置支撑板34,且支撑板34与压接本体31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即将压接本体31侧面的尖角和棱边转换成圆弧面,如此可以避免刮损海绵。为方便第二压接件40伸入至钩部内,在第二压接件40的两端分别朝第二压接件40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一插接板41,插接板41伸入钩部内。本实施例中,插接板41的宽度小于第二压接件40的宽度,同时其厚度也可以小于第二压接件40的厚度,因此能够更好伸入夹持缝隙内。具体地,第二压接件40包括第一压板43和第二压板44,插接板41由第一压板43的端面延伸形成,第一压板43背离换热器20表面的一侧朝框体内延伸形成第二压板44。本实施例中,两第一压板43的相背离的表面分别与海绵抵接,第二压板44的背离换热器20的表面与海绵抵接。通过设置第二压板44,可以增大与海绵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抵压海绵。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压板43和第二压板44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如此,第一压板43背离换热器20的表面的棱边和尖角被转换成圆弧面,可以避免刮损海绵。为方便与第一压接件30的固定,第一压板43的端面与第二压板44的端面之间设有连接板42,该连接板42与支撑板34固定连接。连接板42优选呈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压板43和第二压板44。连接板42既可以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又能够实现与支撑板34之间的面接触,支撑板34对连接板42起到止挡作用,从而对第二压接件40进行位置的限定。同时连接板42与支撑板34还可采用螺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为进一步保证第二压接件40的强度,第二压接件40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压板44侧边,并与第一压板43相对设置的加强板45,且第二压板44与加强板45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45,能够对第二压接件40的结构起到加强作用,同时,第二压板44的棱边与尖角被转换成圆弧面,能够避免刮损海绵。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