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持结构及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00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卡持结构及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持结构及具有该卡持结构的热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器是热交换设备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热交换设备工作时,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热交换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能量。

全热交换芯体是全热交换器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需要通过固定结构固定。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厂家,都是采用螺钉或螺栓与支架配合来固定全热交换芯体,或者是全热交换芯体上自带螺纹来与支架连接。这两种固定方式在拆卸全热交换芯体时都需要旋松螺纹,甚至需要借助专业工具,费时费力,拆装极为不便,给用户更换、清洗或工程人员维修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卡持结构及热交换设备。

一种卡持结构,包括扣合机构和卡扣,所述卡扣包括抵持面,用于抵持并固定热交换芯体,所述卡扣包括卡扣部,所述扣合机构包括可与所述卡扣部卡合的扣合部,所述卡扣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扣合机构以使所述卡扣的所述卡扣部卡合或脱离所述扣合机构的所述扣合部。

上述卡持机构,通过卡扣和扣合机构的配合,可抵持并固定热交换芯体,也可方便地松开热交换芯体,因此热交换芯体的拆装十分方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的所述卡扣部可在垂直于其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摆动,以与所述扣合机构的所述扣合部的脱离。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扣合部设于所述第二扣合件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卡持结构的前进方向上,所述第一扣合件设有抵压所述卡扣以使其保持在与所述扣合部卡合状态的抵压部;所述第一扣合件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肋条,所述抵压部设于所述肋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主体部相对两侧的所述肋条,从而于两个所述肋条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扣合件的所述肋条朝远离所述卡扣的一侧拱起,以使所述卡扣和所述肋条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合件的所述扣合部为凸起,所述凸起使所述第二扣合件上还形成卡槽,所述卡扣的所述卡扣部用于卡入所述卡槽;所述第二扣合件还开设有第二开口以露出所述卡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包括抵持部、配合部和连接部,所述配合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持部和所述配合部,所述抵持面设于所述抵持部,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的所述抵持面为与所述卡扣滑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其包括上述卡持结构和热交换芯体,所述卡扣的所述抵持面抵持并固定所述热交换芯体。

上述热交换设备中,利用该卡持结构,通过卡扣和扣合机构的配合,可抵持并固定热交换芯体,也可方便地松开热交换芯体,因此热交换芯体的拆装十分方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还包括固定板,所述扣合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用于夹持所述热交换芯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设备较佳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热交换设备的卡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卡持结构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卡持结构的松开热交换芯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卡持结构的卡扣的立体示意图;及

图6为图1中的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芯体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包括热交换芯体10和用于固定热交换芯体10的卡持结构30。卡持结构30包括扣合机构和卡扣36,卡扣36包括抵持面3622,用于抵持并固定热交换芯体10。卡扣36包括卡扣部3642,扣合机构包括可与卡扣部3642卡合的扣合部342,卡扣36可滑动地设于扣合机构以使所述卡扣36的所述卡扣部3642卡合或脱离所述扣合机构的所述扣合部342。当扣合部342与卡扣部3642卡合时,抵持面3622抵持并固定热交换芯体10;请参阅图4,卡扣36相对扣合机构滑动时,扣合部342与卡扣部3642脱离,抵持面3622松开热交换芯体10,这时可方便将热交换芯体10拆下来更换或维修。

上述卡持机构30,通过卡扣36和扣合机构的配合,可抵持并固定热交换芯体10,也可方便地松开热交换芯体10,因此热交换芯体10的拆装十分方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卡扣36的卡扣部3642可在垂直于其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摆动,从而实现与扣合机构的扣合部342的脱离。当需要拆卸热交换芯体10时,只需要朝远离扣合部342的方向推动卡扣部3642并滑动卡扣36即可使扣合部342与卡扣部3642脱离,从而松开热交换芯体10,十分方便。可以理解,卡扣36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使其卡扣部3642能变形而可摆动并脱离扣合部342。

在本实施例中,扣合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合件32和第二扣合件34,扣合部342设于第二扣合件34上。具体地,第一扣合件32设有第一固定部324,第二扣合件34设有第二固定部344,扣合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图未示),固定件连接于第一固定部324和第二固定部344从而将第一扣合件32与第二扣合件34固定连接。更具体地,第一固定部324为螺纹柱,螺纹柱上开设有内螺纹,第二固定部344为凸耳,凸耳上开设有过孔,固定件为螺钉,其穿过第二固定部344的过孔并与第一固定部324的内螺纹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件32设有抵压卡扣36以使其保持在与扣合部342卡合状态的抵压部325。由于抵压部325抵压卡扣36,可防止卡扣36随意与扣合部342脱离。可以理解,第一扣合件32也可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可发生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件32包括主体部326和自主体部326一端延伸的肋条328,上述抵压部325设于肋条328。具体地,上述抵压部325设于肋条328远离主体部326的一端。同时,第一扣合件32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主体部326相对两侧的肋条328,从而于两个肋条328之间形成第一开口329。由于两个肋条328之间具有第一开口329,可使卡扣36具有向上摆动的空间,方便卡扣36的卡扣部3642脱出扣合机构的扣合部3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件32的肋条328朝远离卡扣36的一侧拱起,以使卡扣36和肋条328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使卡扣36的卡扣部3642脱出扣合机构的扣合部342时,第一扣合件32的肋条328将发生变形,通过将肋条328设置为拱起,当卡扣36的卡扣部3642脱出扣合机构的扣合部342后,卡扣36滑动至肋条328拱起的部位,肋条328可迅速回复原状,如此可避免使肋条328长期处于变形状态而导致容易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合件34的扣合部342为凸起,该凸起使第二扣合件34上还形成卡槽346,卡扣36的卡扣部3642用于卡入该卡槽346。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合件34还开设有第二开口348以露出卡扣36。由于第二开口348的设置,可方便地穿过该第二开口348操作卡扣36将其顶起,从而使其与扣合机构脱离。

请同时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卡扣36的抵持面3622为与卡扣36滑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面。将抵持面3622设置为斜面,可更好地与热交换芯体10贴合抵靠,从而稳固地固定热交换芯体10。具体地,抵持面3622与卡扣36的滑动方向之间的夹角A为钝角,夹角A的角度可灵活调整,具体根据热交换芯体的形状决定。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36包括抵持部362、配合部364和连接部366,配合部366分别连接于抵持部362和配合部364,上述抵持面3622设于抵持部362,卡扣部3642设于配合部364,配合部364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扣合件32和第二扣合件34之间。由于配合部364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扣合件32和第二扣合件34之间,可使卡扣36的滑动更为平稳。具体地,连接部366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抵持部362和配合部364,且抵持部362和配合部364朝连接部366的两个相反两侧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抵持部362包括支撑板3624和设于支撑板3624的隔板3626,抵持面3622设于隔板3626。具体地,抵持部36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隔板3626,每个隔板3626上均设有上述抵持面3622。更具体地,隔板3626为梯形板,梯形板的一个侧边形成上述抵持面3622,底部与支撑板3624连接,顶部与抵持面3622的夹角为A。可以理解,连接部366上可设置加强筋以增强其强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还可包括固定板12,扣合机构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2。具体地,固定板12可包括顶板(图未示)和底板124,扣合机构设于顶板和底板124之间。更具体地,顶板位于靠近第一扣合件32的一侧,底板124位于靠近第二扣合件34的一侧。可以理解,固定板12固定于热交换设备的机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2还包括夹持板126,夹持板126用于夹持热交换芯体10。

请参阅图6,热交换芯体10一般为六边形的直棱柱,热交换芯体10的平行于其轴线的两个相邻侧面分别与卡扣36的抵持面3622及固定板12的夹持板126抵持。由此,可更加稳固地固定热交换芯体10。

下面结合图1和图4说明卡持结构30固定热交换芯体10的详细过程。

请参阅图1,当需要固定热交换芯体10时,向右滑动卡扣36,使其卡扣部3642与第二扣合件34的扣合部342卡合,同时第一扣合件32的抵压部325还抵压卡扣36的卡扣部3642使其不能随意脱离扣合部342,此时,卡扣36位于最右侧,其抵持面3622可抵持热交换芯体10,从而将热交换芯体10固定。当需要拆卸热交换芯体10进行更换或维护时,请参阅图4,将卡扣36向上顶出,使卡扣部3642脱离第二扣合件34的扣合部342,这样同时向左推动卡扣36即可,在将卡扣36向上顶的过程中,卡扣36和第一扣合部32的肋条328均发生变形,在卡扣36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后,卡扣36和第一扣合部32的肋条328均回复原状,此时,即可方便地将热交换芯体10取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