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冻式冷风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618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冷冻式冷风干燥装置,属干燥脱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诸如化工行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及食品生产行业中,往往需要对产品或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进行脱水干燥处理,而当前的脱水干燥处理设备主要分为高温烘干及低温风干两种工作原理,其中针对一些生物性产品及耐高温性能差的产品则需要通过低温风干设备进行干燥脱水作业,而当前的低温脱水干燥设备在运行时,主要是通过制冷设备对空气进行降温,并通过风机驱动低温空气形成高速的气流通过待干燥产品,从而实现将产品中的水分脱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满足低温脱水干燥作业的需要,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在利用该类设备进行脱水作业时,一方面由于需要对大量的空气进行降温作业,且空气中也往往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造成设备运行能耗较高,但干燥作业效果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空气中所存在氧气、悬浮性污染物及污染性微生物在随空气进行脱水作业时,往往会导致产品发生氧化反应或受到污染性物质的污染而发生变质,因此当前的低温冷风干燥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低温干燥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新型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冷冻式冷风干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冷冻式冷风干燥装置,包括机架、冷冻舱、真空泵、高压泵、制冷装置、气体干燥装置及惰性气体储气瓶,冷冻舱通过棘轮机构与机架铰接,真空泵、高压泵、气体干燥装置及惰性气体储气瓶分别通过滑轨与机架滑动连接,惰性气体储气瓶通过高压泵和导气管与冷冻舱构成闭合循环气路,气体干燥装置与惰性气体储气瓶和高压泵之间的导气管连通,真空泵通过导气管与冷冻舱连通,冷冻舱包括保温外壁、工作内胆及承载托架,其中工作内胆嵌于保温外壁中,并与保温外壁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承载托架至少一个,并安装在工作内胆中,工作内胆上另设一个进气口、一个减压口及一个回气口,其中进气口通过导气管与惰性气体储气瓶连通,减压口通过导气管与真空泵连通,回气口通过导气管与高压泵连通,制冷装置通过滑轨安装在工作内胆外表面,并通过换热装置与工作内胆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至少两个,各气体干燥装置间均相互并联,且各气体干燥装置中至少其中一个处于待机备用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托架包括承载柱及定位架,其中所述的承载柱末端通过调节机构与工作内胆内表面铰接,承载柱前端通过棘轮机构与定位架铰接,所述的定位架为网板状结构,并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80度旋转。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且安全性、稳定性好,一方面可高效的对产品进行低温风干,提高产品的降温和脱水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的避免产品与空气中的氧气、悬浮性污染物及污染性微生物间接触,从而有助于提高产品在干燥脱水时的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冷冻式冷风干燥装置,包括机架1、冷冻舱2、真空泵3、高压泵4、制冷装置5、气体干燥装置6及惰性气体储气瓶7,冷冻舱2通过棘轮机构与机架1铰接,真空泵3、高压泵4、气体干燥装置6及惰性气体储气瓶7分别通过滑轨8与机架1滑动连接,惰性气体储气瓶7通过高压泵4和导气管9与冷冻舱2构成闭合循环气路,气体干燥装置6与惰性气体储气瓶7和高压泵4之间的导气管9连通,真空泵3通过导气管9与冷冻舱2连通,冷冻舱2包括保温外壁21、工作内胆22及承载托架23,其中工作内胆22嵌于保温外壁21中,并与保温外壁21通过滑轨8滑动连接,承载托架23至少一个,并安装在工作内胆22中,工作内胆22上另设一个进气口24、一个减压口25及一个回气口26,其中进气口24通过导气管9与惰性气体储气瓶连7通,减压口25通过导气管9与真空泵3连通,回气口26通过导气管9与高压泵4连通,制冷装置5通过滑轨8安装在工作内胆22外表面,并通过换热装置10与工作内胆22内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6至少两个,各气体干燥装置6间均相互并联,且各气体干燥装置6中至少其中一个处于待机备用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托架23包括承载柱231及定位架232,其中所述的承载柱231末端通过调节机构233与工作内胆22内表面铰接,承载柱231前端通过棘轮机构与定位架232铰接,所述的定位架232为网板状结构,并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80度旋转。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且安全性、稳定性好,一方面可高效的对产品进行低温风干,提高产品的降温和脱水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的避免产品与空气中的氧气、悬浮性污染物及污染性微生物间接触,从而有助于提高产品在干燥脱水时的质量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新型范围内。本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