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59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作为一种家用电器,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对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柜式机来说,在制热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吹出来的是热风,所以在刚开机时需要将换热器进行预热,然后才能进入正常的制热模式,所以在预热的这段时间内,房间的温度无法得到提升。

另外,在冬季当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行时,空调器室外机经常会结霜,结霜后空调器就需要进行化霜,在化霜过程中空调器整个系统为一种制冷运行状态,为了防止空调器室内机吹出冷风,而降低室内温度,通常只有外机压缩机在工作,此时空调器室内机停止运行,即空调器停止向室内输送热量,也即停机化霜,在空调器停机化霜这段时间里,房间温度也无法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本空调器室内机底部装有加热装置,可以单独进行制热,有效的弥补了现有空调在预热期间不能制热的不足,大大改善了空调器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与所述前面板相对设置的背板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底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风道结构位于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机及安装于所述风机外侧的电加热板;所述风机包括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电加热板罩设于所述吸风口外侧;所述背板底部设有下进风口,在所述下进风口处,还设置净化装置,用于过滤进入的空气,气流从所述下进风口进入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送出。

进一步,所述风机包括风轮、风道组件及驱动电机;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风轮置于所述风道组件内,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风道组件外部并与所述风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风轮为离心式风轮,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外箱体及风道封板;所述风轮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蜗壳的一端,所述蜗壳一侧面开设有进风孔,与所述进风孔相对的另一侧面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排风口贯通,所述排风口朝向与所述敞口的朝向垂直,沿所述敞口的外缘周向设有向所述蜗壳外部延伸的翻边;所述风道封板安装于所述蜗壳的所述敞口侧并与所述翻边贴合,所述风道封板与所述蜗壳形成一腔体,所述风轮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外箱体具有一空腔,所述蜗壳设置在该空腔内,所述外箱体与所述风道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外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孔相通的所述吸风口,所述电加热板罩设于所述吸风口外侧并与所述外箱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风轮为贯流式风轮,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蜗壳及下蜗壳,两者扣合后形成一个风道腔,且所述风道腔具有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排风口,所述风轮置于所述风道腔内。

进一步,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进风栅格,所述进风栅格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进风栅格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下进风口处。

进一步,所述净化装置为空气过滤网,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进风栅格的内侧。

进一步,所述前面板底部设有下出风口,气流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从所述下出风口送出。

进一步,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风道结构之间,所述接水盘包括与所述风道结构垂直布置的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体部外缘朝向所述风道结构一侧突出的围挡,所述主体部设有排水口。

进一步,所述接水盘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排水口相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带有电加热板的加热装置,并且所述电加热板罩设于所述吸风口外侧,通过电加热板将空气进行加热后从所述吸风口吸入,再通过排风口排出,即可达到制热效果,本加热装置无需预热,开机即可进行工作,所以可以在空调换热器进行预热的过程中先行制热,以弥现有空调在预热过程中不能制热的缺陷。同时,由于电加热板罩设于吸风口的外侧,相对于置于排风口而言,其加热效率更高,噪音更小。通过设置净化装置,可以将吸入的空腔先行净化,使得排出的空气为洁净状态,更加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各部件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中加热装置3与所述底座90的一种装配方式实施例;

图4为图2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加热板32和所述风机31的示意图;

图5为前面板11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采用贯流式风机的加热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爆炸图;

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采用离心式风机的加热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装配图及爆炸图;

图9、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采用离心式风机的加热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装配图及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各部件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中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底座90的一种装配方式实施例,图4为图2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加热板32和所述风机的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风道结构7,所述壳体1包括前面板11、与所述前面板11相对设置的背板12及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部的上盖80、底部的底座90,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位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所述风道结构7位于所述加热装置3的上方;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风机31及安装于所述风机31外侧的电加热板32;所述风机31包括吸风口311和排风口312,所述电加热板32罩设于所述吸风口311外侧。

在所述背板的上部开设有网状或其它镂空形状的上进风口122,所述上进风口122的位置对应与所述风道结构7的安装位置,以利于空气的吸入。

由于现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为了使空调器排出的空气更加干净,更加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在所述背板底部设有带净化装置129的下进风口121,用于过滤进入的空气,气流从所述下进风口121进入所述加热装置3加热后送出。在所述下进风口121处可以设置进风栅格128,所述进风栅格128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净化装置可以为空气过滤网,也可以为其它净化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进风栅格128的内侧,设置可拆卸的进风栅格128一方面方便拆卸,已更换过滤网,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当然,所述上进风口122处也可以设置净化装置129。

所述底座90为凹槽形结构,如图2所示,在所述凹槽形的一侧面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在靠近所述前面板11的下方,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壳体1的内部与外部。该缺口即为所述下出风口111,加热装置3上的所述排风口312与所述下出风口111相通。

在所述风道结构7与所述前面板11之间具有一上下贯通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与所述与所述下出风口111相连通,经过所述风道结构7排出的气流经过所述通风道导入所述下出风口111进而排出机外。由此可以看出,本具体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前面板11上可以不设出风口,上部风道结构7所排出的风与下部加热装置3排出的风均可以从底座90上开设的缺口也即下出风口111排出,由于室内柜机一般较高,而出风口设置在最底部,人们一般不容易看到,整体感更强,而且可以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

当然,如果需要,在所述前面板11的上部或下部也都可以设置出风口,入图5所示,提供了所述前面板11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在上部对应与所述风道结构7的部位开始上出风口112,下部对应与所述加热装置3排风口的地方设置下出风口111。

加热装置3包括电加热板32及风机31,所述风机31包括风轮313、风道组件及驱动电机315;所述吸风口311和所述排风口312设于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风轮313置于所述风道组件内,所述驱动电机315安装于所述风道组件外部并与所述风轮313传动连接。所述电加热板32罩设于所述吸风口311的外侧,当风机31开始工作时,驱动电机315带动所述风轮313旋转,将空气从吸风口311吸入,由于吸风口311外部装有电加热板32,所以空气先被加热后再被吸入,通过风轮313将加热后的空气从排风口312排出。

所述风轮313为可以是贯流式风轮也可以是离心式风轮,如图6所示,为采用贯流式风轮的拆解结构示意图,该种方式下,上蜗壳501、下蜗壳502、风轮313及驱动电机315,所述风轮313为贯流式,置于上蜗壳501和下蜗壳502内,所述上蜗壳501和下蜗壳50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风道腔,且上部具有一个敞口为吸风口311,所述电加热板32安装于吸风口311外部,所述驱动电机315与所述风轮313传动连接。所述排风口312可以设于所述下蜗壳502上,还可以在排风口312处设置导风板503及电机504,用电机504驱动导风板503的转动实现导风效果。为了更好的进行导风,所述排风口312正对于所述缺口,所述排风口312的形状与所述缺口的尺寸相适应,所述排风口312端部设有与所述排风口312形状相适应的导风板503,所述导风板503的两侧与所述排风口312转动连接,可在所述排风口312内转动。所述导风板503的一侧还设有电机504,所述电机50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导风板503的一侧传动连接,驱动所述导风板503转动。

所述风轮313也可以是离心式,相应的风机31也可以称作离心式风机,图7至图10给出了两种采用离心式风机的加热装置3的示意图。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3141、外箱体3142及风道封板3143;所述风轮313置于所述蜗壳3141内,所述排风口312设于所述蜗壳3141的一端,所述蜗壳3141一侧面开设有进风孔321,与所述进风孔321相对的另一侧面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排风口312贯通,沿所述敞口的外缘周向设有向所述蜗壳3141外部延伸的翻边322;所述风道封板3143安装于所述蜗壳3141的所述敞口侧并与所述翻边322贴合,所述风道封板3143与所述蜗壳3141形成一腔体,所述风轮313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外箱体3142具有一空腔,将所述蜗壳3141罩设于内,并与所述风道封板3143固定连接,所述外箱体3142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孔321相通的所述吸风口311,所述电加热板32罩设于所述吸风口311外侧并与所述外箱体314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蜗壳3141一侧敞口设计,并且具有翻边322结构,再与所述风道封板3143进行贴合固定,然后再将外箱体3142罩在所述蜗壳3141外,这样可以保证密封性更好,同时方便整个加热装置3进行固定安装。为了将电加热板32与外箱体3142固定更加可靠及提高加热效果,可以先将电加热板32固定于一个固定架320中,再将固定架320固定于外箱体3142的吸风口311外侧。另外,为了保证所述驱动电机315安装方便及稳定,可以设置一个电机支座316,并且与所述风道封板3143固定连接,将驱动电机315固定在所述电机支座316内。

上述的外箱体3142的所述吸风口311可以开设在一竖直侧面上,如图7及图8所示,也可以开设在外箱体3142上侧,如图9及图10所示。在竖直侧布置时,可以防止上方的换热器等部件产生的水滴滴落于电加热板32上,而在上面布置时可以减小空调器水平方向的尺寸。

另外,为了保证加热装置3可靠的安装于机内,还可以设置安装支架4及风道支腿5,所述安装支架4一端固定于所述外箱体3142,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风道支腿5一端与所述风道封板314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

另外,为了防止上部产生水滴低落到加热装置3上,还可以设置接水盘6,所述接水盘6设于所述加热装置3和所述风道结构7之间,所述接水盘6包括与所述风道结构7垂直布置的主体部61以及沿所述主体部61外缘朝向所述风道结构7一侧突出的围挡62,所述主体部61设有排水口621,设置一个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口621相连,并且伸到机外,这样就可以把收集的水引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在传统的柜式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加热装置3,通过本装置,可以在空调开机时,上部换热器预热的过程中就开始制热,有效的弥补了预热过程中室内温度不能得到提高的不足,在冬天空调器进行化霜停机时也可以工作。另外,当不需要其制热时,可以关闭电加热板32,只开风机31,可以起到室内空气循环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