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896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室内污染空气的电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风机,即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同时,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或者仅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另一种是空气净化器,将室内污染空气循环过滤净化。两者各有所长,但都不能圆满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不能满足既净化室内污染空气,又提供室外新鲜空气的质量要求。

市场上也少有新风机和净化器一体机,因为,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在使用安装方式和性能要求及节能方面有各自独特的要求,工作性能不能融合。这些不同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使用安装方式 新风机一般将主体机和复杂的通风管道墙顶吊式安装在吊顶内,要求装修前安装,且体积庞大。新风从吊顶上出风口排出;空气净化器一般买来即可直接使用,无需安装。

2)、性能要求 新风机和空气净化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要求不同。新风机的新风量一般为80立方米/每小时~350立方米/每小时之间,而空气净化器其处理风量为400立方米/每小时~800立方米/每小时之间。

3)、节能要求 在供暖或制冷时段,新风机要求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换节能,即要求配置热交换模块;而空气净化器无此要求,仅要求电机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性能和节能要求,且使用方便的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从而能圆满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导风机、第二导风机、热交换器芯、空气净化模块;

所述一体机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腔体;第一腔体又有并列的两个子腔体,第三腔体也有并列的两个子腔体;

第一腔体的一个子腔体为新风出风子腔体,所述第一导风机设置在新风出风子腔体中,第一腔体的另一个子腔体为换气进风子腔体;所述第二导风机设置在第三腔体一个子腔体中,另一个子腔体设置为新风进风子腔体;

第一导风机具有第一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第一排风口;第二导风机具有第二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均设置有排风装置和风向切换机构,以使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打开而第一进风口、第一排风口被关闭,或者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被关闭而第一进风口、第一排风口打开,以及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打开而第二进风口、第二排风口被关闭,或者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被关闭而第二进风口、第二排风口打开;

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热交换器芯及其支撑固定结构;所述热交换器芯及其支撑固定结构将第二腔体分隔为四个子腔体,所述四个子腔体为换气进腔、换气出腔、新风进腔、新风出腔;所述热交换器芯具有能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所述换气进腔和换气出腔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所述新风进腔和新风出腔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所述一体机内设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新风出腔相通,且与第一导风机第一进风口对接相通;所述一体机内设有换气进风口,换气进风口与换气进腔相通,且与第一腔体的所述换气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内设有换气出风口,换气出风口与所述换气出腔相通,且与第二导风机的第二进风口对接相通;所述一体机内设有新风进风口;新风进风口与新风进腔相通,且与第三腔体的所述新风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所述整机第三进风口用于引入新风,所述整机第三排风口用于排出室内污染空气;所述整机第三排风口与第二导风机第二排风口连通,所述整机第三进风口与第三腔体的所述新风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新风出风口,所述整机新风出风口与第一导风机第一排风口相通;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换气进风口,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与第一腔体的换气进风子腔体相通,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用于吸入室内污浊空气,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与第二腔体内换气进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机的机体为落地式或壁挂式整体机体。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被分隔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腔体,第一、第二和第三腔体为横向排列或竖向排列,所述第一腔体又被分隔有左、右或前、后或上、下并列的两个所述子腔体,第三腔体也被分隔有左、右或前、后或上、下并列的两个所述子腔体。

上述的换气进风子腔体以及新风进风子腔体可以是管道结构,也可为腔体式结构,供风经过,也可以是在一个空间内设置了部分管道结构等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设置有可拆卸前盖板和后盖板。

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可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的同一侧也可异侧设置,如第一导风机设置在第一腔体的左侧子腔体,则第二导风机也设置在第三腔体的同左侧子腔体,或者,也可以第一导风机设置在第一腔体的前侧子腔体,第二导风机设置在第三腔体的后侧子腔体。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

所述整机新风出风口与新风出风子腔体相通,所述整机新风出风口上设有风栅。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与换气进风子腔体相通,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设有风栅。

所述整机第三进风口和第三排风口上设置风管连接件,用于外接通风管;所述整机第三进风口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所述整机第三排风口用于向室外排出室内污染空气。

所述第一腔体的换气进风子腔体设置有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第三腔体的新风进风子腔体也设置有空气净化模块,或者,新风进腔设置空气净化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第一进风口、整机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相通;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第二进风口、整机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二进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相通。更进一步地,所述整机第一进风口后设有空气净化模块,该空气净化模块与第一导风机中部进风口相对,它们之间形成密闭的负压腔,以利均匀吸入室内空气;所述整机第二进风口后设有空气净化模块,该空气净化模块与第二导风机中部进风口相对,它们之间形成密闭的负压腔,以利均匀吸入室内空气。

整机第一进风口、整机第一排风口设置在第一腔体壁上;所述整机第二进风口、整机第二排风口设置在第三腔体壁上;所述整机新风出风口、整机换气进风口设置在第一腔体壁上。

所述新风出风口、换气进风口、换气出风口、新风进风口处在第二腔的顶壁或底壁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导风机、第二导风机、热交换器芯、空气净化模块;

所述一体机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腔体;第一腔体又有并列的两个子腔体,第二腔体也有并列的两个子腔体;

第一腔体的一个子腔体为新风出风子腔体,第一腔体的另一个子腔体为换气出风子腔体;所述第一导风机设置在第二腔体的一个子腔体中,所述第二导风机设置在第二腔体的另一个子腔体中;

第一导风机具有第一排风口、第一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第二导风机也具有第二排风口、第二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均设置有排风装置和风向切换机构,以使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打开而第一进风口、第一排风口被关闭,或者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被关闭而第一进风口、第一排风口打开,以及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打开而第二进风口、第二排风口被关闭,或者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被关闭而第二进风口、第二排风口打开;

所述第一导风机的第一排风口与新风出风子腔体相通,所述第二导风机的第二排风口与换气出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热交换器芯及其支撑固定结构;所述热交换器芯及其支撑固定结构将第二腔体分隔为四个子腔体,所述四个子腔体为换气进腔、换气出腔、新风进腔、新风出腔;所述热交换器芯具有能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所述换气进腔和换气出腔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所述新风进腔和新风出腔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所述一体机内设有新风出风口,新风出风口与新风出腔相通,且与第一导风机第一进风口对接相通;所述一体机内设有换气出风口,换气出风口与换气出腔相通,且与第二导风机第二进风口对接相通;

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新风进风口,所述整机新风进风口与新风进腔相通;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换气进风口,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与换气进腔相通;

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新风出风口,所述整机新风出风口与新风出风子腔体相通,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换气出风口,所述整机换气出风口与换气出风子腔体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机的机体为落地式或壁挂式整体机体。更进一步地,所述一体机的机体为落地式或壁挂式整体机体;所述机体内被分隔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腔体,第一、第二和第三腔体为横向排列或竖向排列,所述第一腔体又被分隔有左、右或前、后或上、下并列的两个所述子腔体,第二腔体也被分隔有左、右或前、后或上、下并列的两个所述子腔体。

上述的换气出风子腔体以及新风出风子腔体可以是管道结构,也可为腔体式结构,供风经过,也可以是在一个空间内设置了管道结构等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设置有可拆卸前盖板和后盖板。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进腔内和新风进腔内均设有空气净化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第一进风口、整机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相通;所述一体机设有整机第二进风口、整机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二进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相通。更进一步度,所述整机第一进风口后设有空气净化模块,该空气净化模块与第一导风机中部进风口相对,它们之间形成密闭的负压腔,以利均匀吸入室内空气;所述整机第二进风口后设有空气净化模块,该空气净化模块与第二导风机中部进风口相对,它们之间形成密闭的负压腔,以利均匀吸入室内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整机新风进风口设有风管连接件,用于外接通风管;所述整机换气出风口设有风管连接件,用于外接通风管。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整机新风出风口设有风栅或风槽。

进一步地,两个导风机背靠背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机的风轮及第二导风机的风轮共轴设置,由处在它们之间的同一个电机驱动转动。

上述各方案中,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可采用以下结构:包括外壳和排风装置及旋转风门,所述排风装置包括风轮和风轮驱动电机及可旋转风轮外壳;每个导风机外壳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方向的流通口。所述流通口既可作排风口用,也可作进风口用。为所述排风装置向不同方向排风提供排风出口及提供不同进风来源,所述导风机在可旋转风轮外壳的侧面外围设置所述旋转风门,所述旋转风门具有与排风装置排风口对应的通风口和与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所述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旋转风门上与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的位置的不同可改变进风气流路径。所述旋转风门具有的与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也可以同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即排风装置工作时可以同时有两个进风风源。所述排风装置进风口和导风机外壳的顶板和/或底板间存在进风间隙,所述进风间隙和旋转风门的与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相通。进一步,所述每个导风机壳体上,各设有四个流通口。当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是竖置时,所述每个导风机设置的四个流通口位置分为两个垂直方向流通口,两个水平方向流通口。当垂直方向两个流通口工作时,水平方向的两个流通口关闭,反之亦然。当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是横置时,导风机的四个流通口位置分同样为两个垂直方向流通口,两个水平方向流通口。

通过每个导风机可以各自独立的旋转风轮外壳和旋转风门各自独立的转动,配合完成两个工作状态。即当两个导风机垂直方向的流通口进出风工作时,水平方向流通口关闭不工作,处于新风机工作模式;反之,导风机水平方向两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时,垂直方向两个流通口关闭不工作,处于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即新风机工作模式或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可以通过转动旋转风轮外壳和旋转风门切换。从而将新风机和空气净化器合为一体,分时工作。当然,如果不考虑热交换,引入新风和室内空气净化可同时进行。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性能指标也得到满足。即在同等转速情况下空气净化机模式的净化风量是新风机模式新风量的近一倍。

所述旋转风轮外壳和旋转风门可以固定在一起,可以减少一个电机(同步电机或步进电机),同样可以完成上述要求。每个导风机的旋转风轮外壳设有独立的驱动电机(同步电机或步进电机)。旋转旋转风轮外壳的定位可以采用微动开关或霍尔元件和磁铁配合定位等方法。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可选用下述方案。所述第一导风机或第二导风机其中之一或全部可置换成单向流导风机。如选用3个单向流导风机。所述单向流导风机具有二个流通口;即一个流通口作进风口用。另一个流通口作排风口用。气流只能从进风口进入从排风口出,相应取消整机第一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口或取消整机第二排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本实用新型同样具有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两种工作模式。总体说该方案空气净化风量比前述方案要小,新风风量和净化风量差别可通过调节风轮驱动电机转速来满足各自的要求。

所述第一导风机、第二导风机也可由外壳,排风装置、导风风门和进风口阀门组成。所述排风装置由电机和风轮及蜗壳组成。所述排风装置设有垂直和水平两个不同方向进出风风道,可由导风风门将风可导向其中一个方向进出风口,或者排风装置可转动向垂直或水平方向排风口(即流通口)排风,所述垂直或水平方向进出风口设有进出风口阀门,所述进出风口阀门可关闭或打开垂直或水平方向的进出风口。

所述净化模块可以包括初级过滤网、静电除尘杀菌模块、除臭氧网、活性碳除异味网、HEPA网等。可以全部包括,也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组合使用,视具体使用场合确定。

所述热交换器芯,其特点是冷热通风道交叉重叠,但不互通。如一层通热空气,下层通冷空气,再下一层又通热空气。如此一层一层叠加至一定厚度,以达到节能70%以上。上述过程,冷热气流在热交换器芯中交叉相对流动,流量相等或近似相等但不相通,从而能量可以传递。

所述换气进腔是指换气时室内空气进入设置换热器芯的腔体,但未进入热交换器芯前所处的子腔体。换气出腔是指换气时室内空气经过热交换器芯后,但在离开设置换热器芯的腔体前所处的子腔体。新风进腔是指引入室外新风时新风进入设置换热器芯的腔体,但未进入热交换器芯前所处的子腔体。新风出腔是指引入室外新风时新风经过热交换器芯后,但在离开设置换热器芯的腔体前所处的子腔体。

所述全热交换器芯中第一、第二流通路径中流动气流的驱动可采用负压驱动,即所述导风机的下部和/或上部的进风口与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出腔和换气出腔对接相通。也可采用正压驱动,即所述导风机的下部和/或上部的排风口与全热交换器的新风进腔和换气进腔对接相通。还可采用一个正压、一个负压驱动,即一个导风机的进风口与新风出腔或换气出腔对接相通,另一个导风机的排风口与换气进腔或新风进腔对接相通。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时具备了新风机、空气净化机的功能,且解决了两者之间难以匹配的问题,而且,在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流通路径中,在进行热交换新风换气的新风机模式时,是双向全吸气工作,采用负压驱动,风阻小,且气流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观前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观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部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部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简图。

图6a是图6的A-A剖视图,图6b是图6a的B-B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新风机工作模式时,机体内第一、第二导风机工作位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简图。

图7a是图7的C-C剖视图,图7b是图7a的D-D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时,机体内第一、第二导风机工作位置。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导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外观前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外观后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爆炸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后视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F-F剖视图。

图13、1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新风机工作模式时,机体内第一、第二导风机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15、1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时,机体内第一、第二导风机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第一、第二导风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附图1~8。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包括第一导风机2,第二导风机3,热交换器芯41、空气净化模块。

所述一体机的机体1被横向隔板分隔有上下排列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分别为上部腔体11、中部腔体12、下部腔体13。上部腔体又被竖向隔板分隔有前后并列的两个子腔体,即前侧新风出风子腔体111和后侧换气进风风道子腔体112,所述第一导风机2设置在前侧子腔体111中。下部腔体也被竖向隔板分隔有前后并列的两个子腔体即前侧子腔体131和后侧新风进风风道子腔体132,所述第二导风机3设置在前侧子腔体131中。所述第一导风机2和第二导风机3设置在上下腔体的同一侧,即都设置在上下腔体的前侧子腔体中。

所述一体机的机体1为落地式整体机体,其设置有脚轮或被结合到室内的家具中,机体1也可以是壁挂式整体机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将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结合在一个机体中,同时匹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的要求并节能和缩小体积。或者,根据场合需要,机体可以是分体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中有些是独立而分开的,通过管道连接,进一步地,其中的子腔体也可以是独立分开的,并也可分别壁挂、落地、吊顶安装。

所述机体1也可以是卧式的,所述一体机的机体1被竖向隔板分隔有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

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第一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进风口21(即前述第一进风口)、中部进风口22、中部排风口23、上部排风口24(即前述第一排风口)。第二导风机具有上部进风口31(即前述第二进风口),中部进风口32,中部排风口33,下部排风口34(即前述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2和第二导风机3设置有风向切换机构,以使中部进风口22、32、排风口23、33打开而上部、下部排风口24、34、进风口21、31被关闭;以及上部、下部进风口21、31、排风口24、34被打开而中部进风口22、32、排风口23、33被关闭。根据设计,如第一导风机在下而第二导风机在上,则第一进风口为上部进风口而第一排风口为下部排风口,第二进风口为下部进风口而第二排风口为上部排风口。

所述机体1设有可拆卸的前盖板14和后盖板15。

所述机体1上部腔体11左侧壁上设有整机第一排风口113,上部腔体11对应的右侧壁上设有整机第一进风口114。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22和整机第一进风口114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23和整机第一排风口113相通。也可将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22、中部排风口23直接作为整机第一排风口、整机第一进风口。

所述机体1下部腔体13右侧壁上设有整机第二排风口133,下部腔体11对应的左侧壁上设有整机第二进风口134;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32和整机第二进风口134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33和整机第二排风口133相通。也可将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32、中部排风口33直接作为整机第二排风口、整机第二进风口。

所述机体的中部腔体12内设有热交换器芯41,所述热交换器芯41及其支架固定结构42将中部腔体12分隔为四个子腔体:换气进腔121,换气出腔122,新风进腔123,新风出腔124,所述热交换器芯41具有能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所述换气进腔121和换气出腔122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所述新风进腔123和新风出腔124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所述机体1设有热交换器芯41的中部腔体12的顶壁前半部设有新风出风口125,新风出风口125与新风出腔124相通,且与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21对接相通。顶壁后半部设有换气进风口126,换气进风口126与换气进腔121相通。且与上部腔体的换气进风风道子腔体112相通。

所述机体1设有热交换器芯41的中部腔体12的底壁前半部设有换气出风口127,换气出风口127与换气出腔122相通,且与第二导风机的上部进风口31对接相通。底壁后半部设有新风进风口128,新风进风口128与新风进腔123相通,且与下部腔体的新风进风风道子腔体132相通。

所述机体下部腔体后盖板15上还设有整机第三进风口151、整机第三排风口152,所述整机第三进风口151和整机第三排风口152上设有风管连接件153,用于外接风管。所述整机第三进风口151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所述整机第三排风口152用于排出室内污染空气。所述整机第三排风口152与第二导风机下部排风口34连通,所述整机第三进风口151与下部腔体的新风风道子腔体132相通。

所述机体1上部腔体顶面设有整机新风出风口115及风栅,所述整机新风出风口115与第一导风机上部排风口24相通。

所述机体1上部腔体后盖板15上设有整机换气进风口116及风栅,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116与机体1上部腔体换气进风风道子腔体112相通。

所述上部腔体的换气进风风道子腔体112内设置有空气过滤模块51,用于初过滤污浊空气,保护热交换器芯及机体内部的清洁。

所述下部腔体的新风进风风道子腔体132内设置空气净化模块52。所述上部腔体整机第一进风口114后设有空气净化模块53,该空气净化模块与第一导风机中部进风口22相对,它们之间形成密闭的负压腔117,以利均匀吸入室内空气;所述整机第二进风口134后设有空气净化模块53,该空气净化模块与第二导风机中部进风口32相对,它们之间形成密闭的负压腔117,以利均匀吸入室内空气。

所述第一、第二导风机结构相同,以第二导风机为例,所述导风机包括导风机壳体30,其上设置流通口31、32、33、34,导风机壳体30内设置有排风装置和可旋转风门36,排风装置包括风轮驱动电机351、风轮352、可旋转风轮外壳353及其驱动电机354(同步电机或步进电机)。可旋转风门36与可旋转风轮外壳353固定在一起,共用驱动电机354,旋转风轮外壳353用微动开关355或霍尔元件和磁铁组合定位。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4处,保障了空气净化处理、管道洁净。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可包括初效过滤网、静电除尘杀菌模块、除臭氧网、活性炭除异味网、HEPA网等。可以全部包括,也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组合使用。视具体使用场合确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新风机工作模式参见附图6

通过转动可旋转风轮外壳和可旋转风门,第一导风机2和第二导风机3水平方向的四个流通口关闭,垂直方向的四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

设置在机体1下部腔体13的前侧子腔体131的第二导风机3将室内污染空气经上部腔体11的后盖板15上的整机换气进风口116吸入,从上向下通过初效过滤网51和机体上部腔体后侧的换气进风子腔体112,通过中部腔体顶壁后半部设有换气进风口126进入热交换器的换气进腔121。再通过热交换器芯41中的第一流通路径到达换气出腔122和换气出风口127,又进入第二导风机3上部进风口31后从第二导风机3下部排风口34出,经整机第三排风口152排出室外。与此同时,设置在机体1上部腔体11同前侧子腔体111中的第一导风机2将室外新风经下部腔体13的后盖板15上的整机第三进风口151吸入,从下向上通过空气净化模块52和机体1下部腔体13后侧的新风进风子腔体132,通过中部腔体底壁后半部设有的新风进风口128,进入热交换器的新风进腔123,通过热交换器芯41的第二流通路径到达新风出腔124和新风出风口125,又进入第一导风机2下部进风口21后,从第一导风机2的上部排风口24出,经整机新风出风口115将净化后的新风引入室内。

上述两股冷热空气流同时在热交换器芯41中流动并交换了能量,既达到节能的目的,又引入净化过的新风的同时排出了室内污浊空气。所述全热交换器芯中流动的气流采用负压驱动。

二、净化机工作模式参见附图7

通过转动可旋转风轮外壳和可旋转风门,两导风机水平方向的四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两导风机垂直方向的四个流通口关闭。即第一导风机2的中部进风口22、中部排风口23打开,第一导风机2的上部排风口24、下部进风口21关闭;第二导风机3中部进风口32、中部排风口33打开;第二导风机3上部进风口31、下部排风口34关闭。

设置在上部腔体前侧子腔体111中的第一导风机2将室内污浊空气经整机第一进风口114吸入,水平方向向左通过空气净化模块53和负压腔117进入第一导风机2的中部进风口22后,从第一导风机2的中部排风口23出,再经整机第一排风口113排入室内。设置在下部腔体13同前侧子腔体131中的第二导风机3将室内污浊空气经整机第二进风口134吸入,水平方向向右通过空气净化模块53和负压腔133,进入第二导风机3的中部进风口32后,从第二导风机3的中部排风口33出,再经整机第二排风口133排入室内。本实施例实现左右全方位净化室内空气。

本实施例净化风量是新风风量的近一倍,同时满足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对风量不同的要求。进一步,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和第二导风机机壳及热交换器壳体与本实用新型机体可一体化设计,可以使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可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机体1上除外接通风管的所有进出风口均设置了风栅。本实施例的所有可打开或可拆卸和转动部分可造成漏风的部位均设有可防漏风的海绵,为降低噪音还部分设有消音材料。

进一步,本实施例设有智能控制器,可远程控制,也可与其他家用电器如空调联动。

当然,两个导风机可以选择一个导风机工作,另一个导风机不工作。如晚间睡眠时或室内空气达标后,一个导风机净化空气,另一个不工作;或一个导风机引入新风,另一个导风机不工作;或者一个导风机净化空气,另一个导风机引入新风等等。

实施例2,参见附图9~1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包括第一导风机2、第二导风机3、热交换器芯41、空气净化模块。

一体机的机体1被分隔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分别为上部腔体11、中部腔体12、下部腔体13;上部腔体11又被分隔为前后两个子腔体111、112,子腔体111为新风出风子腔体,另一子腔体112为换气出风子腔体;中部腔体12也被分隔为前后两个子腔体12a、12b。所述第一导风机2设置在中部腔体的一个子腔体12a中;所述第二导风机3设置在中部腔体12的另一子腔体12b中。

所述一体机的机体1为落地式整体机体,其设置有脚轮或被结合到室内的家具中,机体1也可以是壁挂式整体机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将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结合在一个机体中,同时匹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的要求并节能和缩小体积。或者,根据场合需要,机体可以是分体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中有些是独立而分开的,通过管道连接,进一步地,其中的子腔体也可以是独立分开的,并也可分别壁挂、落地、吊顶安装。

所述机体1也可以是卧式的,所述一体机的机体1被竖向隔板分隔有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

第一导风机2和第二导风机3背靠背竖置,第一导风机2具有导风机上部排风口21、下部进风口22、中部排风口23、中部进风口24。第二导风机3具有导风机上部排风口31、下部进风口32、中部排风口33、中部进风口34。

所述第一导风机2和第二导风机3设有风向切换机构,以使中部进风口24、34和中部排风口23、33打开,而上部排风口21、31和下部进风口22、32关闭;以及使中部进风口24、34和中部排风口23、33关闭,而上部排风口21、31和下部进风口22、32打开。

所述第一导风机2 的上部排风口21与上部腔体11中的新风出风子腔体111相通。所述第二导风机3的上部排风口31与上部腔体11中的换气出风子腔体112相通。

所述机体1具有可拆卸的前盖板14和后盖板15。所述机体1的中部腔体12左侧壁上设有整机第一排风口121和整机第二进风口123。右侧壁上设有整机第二排风口124和整机第一进风口122。第一导风机2中部进风口24和整机第一进风口122相通,第一导风机2中部排风口23和整机第一排风口121相通。第二导风机3中部排风口33和整机第二排风口124相通,第一导风机3中部进风口34和整机第二进风口123相通。也可将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24、中部排风口23直接作为整机第一排风口、整机第一进风口。也可将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34、中部排风口33直接作为整机第二排风口、整机第二进风口。

所述机体1的下部腔体内设有全热交换器芯41。所述热交换器芯41及其支撑固定结构42将下部腔体13分隔为四个子腔体:换气进腔131、换气出腔132、新风进腔133、新风出腔134。所述全热交换器芯41具有能相互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所述换气进腔131和换气出腔132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所述新风进腔133和新风出腔134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所述新风从新风进腔进入,从新风出腔流出,室内污浊空气从换气进腔进入,从换气出腔流出。

所述机体1设有热交换器芯41的下部腔体13的顶壁前半部设有新风出风口135。新风出风口135与新风出腔134相通,且与第一导风机2的下部进风口22对接相通。顶壁后半部设有换气出风口136,换气出风口136与换气出腔132相通,且与第二导风机3的下部进风口32对接相通。

所述机体1下部腔体13的后盖15上设有整机新风进风口151;所述整机新风进风口151设有风管连接件152,用于外接通风管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整机新风进风口151与新风进腔133相通;所述机体1下部腔体13的前盖板14上设有整机换气进风口141及其风栅。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141用于吸入室内污浊空气。所述整机换气进风口与换气进腔131相通。

所述机体1上部腔体11的前盖板14上,还设有整机新风出风口142及其导风风栅。所述整机新风出风口142与上部腔体11中的新风出风子腔体111相通。

所述机体1上部腔体11的后盖板15上,还设有整机换气出风口153;所述整机换气出风口153上设有风管连接件152,用于外接通风管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所述整机换气出风口153与上部腔体11中的换气出风子腔体112相通。

所述下部腔体13中的换气进腔内设有空气过滤模块51,新风进腔内设有空气过滤模块52;所述中部腔体12侧壁上设有的整机第一进风口122和整机第二进风口123后各设有空气净化模块53。所述空气净化模块53与第一导风机2中部进风口24和第二导风机中部进风口34相对。它们之间形成有一密闭的负压腔125、126,以利均匀吸入室内空气。

所述第一、第二导风机2和3,背靠背设置,且第一导风机的风轮和第二导风机风轮共轴设置,由处在它们之间的双出轴电机238驱动转动。所述双出轴电机238固定在中部腔体12的中间隔板128上。

本实施例导风机结构参见图17。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1、新风机工作模式,参见图13、14

通过转动可旋转风轮外壳和旋转风门,第一导风机2和第二导风机3水平方向的流通口23、24、33、34关闭,垂直方向的流通口21、22、31、32进出风工作;设置在机体1中部腔体12的一个子腔体12a中的第一导风机2,将室外新风通过通风管经下部腔体13的后盖板15上的整机新风进风口151吸入,进入新风进腔133,并通过空气净化模块52和热交换器芯41,到达新风出腔134;又经新风出风口135进入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22,再从第一导风机上部排风口21排出,进入上部腔体11中的新风出风子腔体111,经整机新风出风口142将净化后的新风引入室内。与此同时,设置在机体1中部腔体12的另一个子腔体12b中的第二导风机3,将室内污浊空气经下部腔体13的前盖板14上的整机换气进风口141吸入,进入换气进腔131,并通过空气净化模块51和热交换器芯41,到达换气出腔132;又经换气出风口136进入第二导风机下部进风口32,再从第二导风机上部排风口31排出,进入上部腔体11中的换气出风子腔体112,经整机换气出风口153,通过通风管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上述两股冷热气流同时在全热交换器芯中流动,并交换了能量。既达到节能目的,又引入净化后的室外新风,同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

2、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参见图15、16

通过转动可旋转风轮外壳和旋转风门,第一导风机2和第二导风机3水平方向的流通口23、24、33、34进出风工作;垂直方向的流通口21、22、31、32关闭。即第一导风机中部进风口24和中部排风口23打开,第一导风机上部排风口21和下部进风口22关闭。同样,第二导风机中部进风口34和中部排风口33打开;第二导风机上部排风口31和下部进风口32关闭。

第一导风机2将室内污浊空气经整机第一进风口122吸入,水平方向向左通过空气净化模块53和负压腔125,进入第一导风机中部进风口24后,从第一导风机中部排风口23出,再经整机第一排风口121将净化后的室内空气排入室内。

第二导风机3将室内污浊空气经整机第二进风口123吸入,水平方向向右通过空气净化模块53和负压腔126,进入第二导风机中部进风口34后,从第二导风机中部排风口33出,再经整机第二排风口124将净化后的室内空气排入室内,实现了左右全方位净化室内空气,

空气净化风量是新风量的近一倍,同时,满足了新风机节能和空气净化机大风量的性能要求。

进一步,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的壳体可以和本实用新型机体一体化设计,可以使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降低成本。同样,热交换器的壳体也可以和本实用新型机体一体化设计。实施例1的中部腔体即作为热交换器的壳体用,本施例2的下部腔体也作为热交换器的壳体用。

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打开或可拆卸和转动部分可造成漏风的部位,均设有可防漏风的海绵,为降低噪音还部分设有消音材料。

本实用新型设有智能控制器,可远程控制,也可与其它家电(如空调)联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