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15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通常先将空气通过蒸发器降温除湿,待达到低温低湿状态后,再通过电加热和加湿器进行温、湿度补偿,以实现对温湿度的控制。这是因为:由于蒸发器同时具有降温、除湿的作用,在需要降温除湿的环境中,当室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湿度可能仍然偏高。此时,会继续降温除湿以保证湿度的需求,而过低的温度通过电加热来补偿。类似地,在需要降温加湿或等湿降温的环境中,通过蒸发器降温时,湿度也会降低,过低的湿度则通过加湿器来补偿。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采用电加热器、加湿器来抵消过多制冷量、除湿量的方式,会产生较大的能耗,且电加热器一般是分级调节,控制精度偏低。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定频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频繁启停,负荷适应性较差,温湿度容易波动,控制精度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只能通过蒸发器进行降温除湿,然后采用电加热器、加湿器来抵消过多制冷量、除湿量,能耗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冷媒系统,包括蒸发器;水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出风侧,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连接;第二冷媒系统,包括压缩机A,所述压缩机A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连接;加湿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风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媒系统还包括压缩机B和冷凝器A,所述压缩机B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蒸发器、冷凝器A与所述压缩机B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冷媒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和冷凝器B,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压缩机A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冷凝器B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冷媒系统的蒸发器处,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回风的实时温湿度;控制器,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测得的实时温湿度与目标温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第一冷媒系统、和/或所述水系统、和/或所述第二冷媒系统的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水温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水系统的水温;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温控制所述第二冷媒系统的制冷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水温高于回风的露点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水系统还包括水泵、用于向所述水系统供水的水箱、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流量的调节阀,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所述水泵与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调节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冷媒系统和/或所述第二冷媒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流阀。

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A和所述压缩机B均为变频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第二冷媒系统调节水系统的水温,从而通过水系统对第一冷媒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调节,还可通过加湿器调节出风的湿度,从而可通过对水系统、第二冷媒系统、和加湿器的不同组合使用,实现空气的升温/降温、和/或加湿/除湿,从而使得在不同的工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温度、湿度进行处理,减少了温湿度补偿,降低了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蒸发器;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压缩机A;5、加湿器;6、压缩机B;7、冷凝器A;8、四通阀;9、冷凝器B;10、温湿度传感器;11、水温传感器;12、水箱;13、调节阀;14、节流阀;15、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其具有两个冷媒系统、一个水系统、以及一个加湿器,以通过对上述各元件的不同组合使用,对空气的升温/降温、和/或加湿/除湿处理,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的工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温度、湿度进行处理,减少温湿度补偿,降低能量损失。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冷媒系统、水系统、第二冷媒系统、和加湿器。其中,第一冷媒系统和第二冷媒系统可以是氟系统。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冷媒系统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B6和冷凝器A7,其中,压缩机B6、蒸发器1、冷凝器A7依次串联地设置,当室内空气按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入蒸发器1中时,可以利用蒸发器1对流过的空气降温除湿。第一冷媒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制冷量或除湿量进行调节,蒸发器1中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回风的露点温度,其主要作用是降温除湿。

在第一冷媒系统的输出侧设置所述的水系统,其中,水系统包括两个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其中,第一换热器2设置在蒸发器1的出风侧,从蒸发器1流出的空气吹入第一换热器2中,这样,可通过第一换热器2对流经其中的空气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此外,第二换热器3具有两个用于热交换的换热通道,即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其中,第一换热器2可以为表冷器。

其中,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换热器3的第一换热通道连接,第二换热通道中流动的是来自第二冷媒系统的冷媒,因此,可以利用第二换热通道与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液体介质(如水)进行热交换,从而改变水系统中流动的水温。例如,可以将水系统中的水加热或冷却,并使其通过水泵15等在水系统中循环流动,从而可利用第一换热器2对空气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

请参考图1,第二冷媒系统包括压缩机A4,利用压缩机A4可实现制冷或制热的功能,其输出的冷媒流过第二换热器3的第二换热通道,以通过第二换热器3调节水系统的水温。这样,本实用新型可将第二冷媒系统和水系统结合使用,可以更加准确的控制第一换热器中的进水温度,来对空气进行温度补偿。第二冷媒系统可以运行于制冷和/或制热循环状态,当其和水系统联合使用时,可以对空气进行等湿降温或等湿升温,其中,为实现等湿降温时,第一换热器2中的冷水温度会高于回风的露点温度。由于第二冷媒系统采用了热泵系统,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相比,更加节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第一换热器2的输出侧设置有一个加湿器5,以调节空气的湿度。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1、第一换热器2、加湿器5处理后送入室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第二冷媒系统调节水系统的水温,从而通过水系统对第一冷媒系统输出的空气的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调节,还可通过加湿器调节出风的湿度,从而可通过对水系统、第二冷媒系统、和加湿器的不同组合使用,实现空气的升温/降温、和/或加湿/除湿,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的工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温度、湿度进行处理,减少了温湿度补偿,降低了能量损失,克服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蒸发器进行降温除湿,然后采用电加热器、加湿器来抵消过多制冷量、除湿量,能耗较大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冷媒系统还包括四通阀8和冷凝器B9,其中,四通阀8的第一端通过压缩机A4与四通阀8的第二端连接,四通阀8的第三端依次通过第二换热通道、冷凝器B9与四通阀8的第四端连接,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媒系统的制冷和制热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冷媒系统的冷媒流经第二换热器3,从而为水系统提供加热或冷却的能量。

为了获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本实用新型还在第一冷媒系统的蒸发器1处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10,利用它可以检测蒸发器1回风的实时温湿度,即实时温度和实时湿度。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与温湿度传感器10连接的控制器,其可根据温湿度传感器10测得的实时温湿度与目标温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第一冷媒系统、和/或水系统、和/或第二冷媒系统、和/或所述加湿器的运行,以实现水系统、加湿器和第二冷媒系统的组合运行。其中,控制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PLC等实现。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水温传感器11,其可检测水系统的水温,这样,控制器就可以根据其没得的水温控制第二冷媒系统的制冷,以使第一换热器2中的水温高于回风的露点温度。

如图1所示,水系统还包括水箱12(优选为膨胀水箱)和调节阀13,其中,水箱12向水系统供水,整个水系统中循环水是由流经调节阀13所在支路的水与流经第二换热器的水混合而成的,因此,通过调节阀13可调节水系统的混水比例,从而达到对水系统水温进行微调的目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通过水泵15与第二换热器3连接,调节阀13的一端与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流入第一换热器2的水是调节阀13所在支路与第一换热通道所在支路的水合流后的流量,因此通过调节阀13可实现水温的微调。

这样,当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后,可以通过改变调节阀13的开度对第一换热器2的进水温度进行微调,以快速响应房间负荷变化等引起的温度波动,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在第一冷媒系统和/或第二冷媒系统的管路上分别设置一个节流阀14。

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系统大都采用定频压缩机,由于运行过程中会频繁启停,因此负荷适应性较差,温湿度容易波动,控制精度偏低。为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缩机A4和压缩机B6优选均采用变频压缩机,从而便于根据不同情况对制冷量、除湿量、制热量进行无极调节,以提高控制精度,增强温湿度的稳定性。

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