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流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45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公布号为CN 104019582 A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4年9月03日公开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包括位于两端的集流管及连通对应集流管的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相互靠近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以及相互靠近的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通过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通过第三垫板和第四垫板焊接固定在一起。现有技术中的平行流换热器在组装时需要经过两次焊接,具体为:将集流管与扁管组装完成后需要经过钎焊炉进行第一次焊接,随后同侧两个集流管与垫板之间需要经过火焰焊接,此时为第二次焊接,当集流管在进行第二次火焰焊接时,由于焊接火焰会对准垫板与集流管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集流管会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焊接处升温太慢,焊接效率低,会出现集流管加热熔化现象,此外,由于集流管需要经过二次加热焊接,因此二次加热焊接会导致集流管的耐压强度有所降低,使产品的寿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能够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焊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芯体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同侧所述第二集流管通过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板包括分体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预先焊接在第一集流管上,所述第二连接块预先焊接在第二集流管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焊接,以使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其中之一设有定位槽,另一个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插装在所述定位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还包括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抵并焊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轴线平行的第一定位槽,且所述第一定位槽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面相对两侧设置,所述定位凸起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匹配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面的第一定位凸起。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轴线垂直的第二定位槽,且所述第二定位槽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面相对两侧设置,所述定位凸起包括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匹配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面的第二定位凸起。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的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呈十字型,且所述定位凸起包括与所述第三定位槽相匹配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面的第三定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表面相匹配的第一弧形凹面,所述第二连接块包括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表面相匹配的第二弧形凹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截面形状为C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第一芯体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第二芯体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二集流管,第一集流管与同侧第二集流管通过连接板焊接固定,连接板包括分体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预先焊接在第一集流管上,第二连接块预先焊接在第二集流管上,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焊接,以使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中的连接板包括分体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在第一芯体组装时,第一连接块和扁管分别装配在第一集流管上,并同时一起进入钎焊炉焊接,在第二芯体组装时,第二连接块和扁管分别装配在第二集流管上,并同时一起进入钎焊炉焊接,当两个芯体组装完后,将两个芯体进行装配,以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配合,此时通过火焰焊接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接触部位,使两个连接块焊接成一体,从而将两个芯体固定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方案时,由于在使两个芯体连接时,无需对集流管和与之相应的连接块进行火焰焊接,因此集流管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进行一次钎焊,使其避免二次加热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了集流管发生熔化现象,延长了集流管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对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进行火焰焊接时,此时火焰对准的部位为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接触部位,而非连接块与集流管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可以减少集流管的吸收的热量,提高焊接处的升温速度和焊接效率。

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其中之一设有定位槽,另一个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插装在定位槽内。如此设计,有利于两个连接块定位配合,防止两个连接块发生位置窜动,增强两个连接块的焊接强度。

定位槽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且与第一集流管轴线平行的第一定位槽,且第一定位槽贯穿第一连接面相对两侧设置,定位凸起包括与第一定位槽相匹配且设置在第二连接面的第一定位凸起。如此设计,可简化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起的加工,并且能防止两个芯体发生与第一集流管轴线相垂直方向的窜动。

定位槽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且与第一集流管轴线垂直的第二定位槽,且第二定位槽贯穿第一连接面相对两侧设置,定位凸起包括与第二定位槽相匹配且设置在第二连接面的第二定位凸起。如此设计,可防止两个芯体发生与第一集流管轴线相平行方向的窜动。

定位槽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的第三定位槽,第三定位槽呈十字型,且定位凸起包括与第三定位槽相匹配且设置在第二连接面的第三定位凸起。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定位效果。

第一连接块包括与第一集流管表面相匹配的第一弧形凹面,第二连接块包括与第二集流管表面相匹配的第二弧形凹面。如此设计,更有利于第一连接块与第一集流管、第二连接块与第二集流管实现较大面积的接触,便于定位、固定和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平行流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平行流换热器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前侧的第一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前侧的第二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后侧的第一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后侧的第二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前侧的第一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前侧的第二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后侧的第一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后侧的第二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芯体1和第二芯体2,第一芯体1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1,两个第一集流管1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与第一集流管11相垂直的扁管,两个扁管之间固定有翅片,同样的,第二芯体2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二集流管21,两个第二集流管2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与第二集流管21相垂直的扁管,两个扁管之间固定有翅片。

平行流换热器前侧的第一集流管11和同侧的第二集流管21之间通过连接板3焊接固定,连接板3包括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由于前侧的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21位于与第一集流管11轴线相垂直的同一竖直平面内,因此为了保证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21的连接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块31包括第一弧形凹面310、第一连接面311和第一弯折面312,第一弯折面311与第二弯折面312近似垂直,且第一弧形凹面310连接在第一连接面311和第一弯折面312之间,装配时,第一弧形凹面310与前侧的第一集流管11的圆周表面相匹配。

第二连接块32包括第二弧形凹面320、第二连接面321和第二弯折面322,第二连接面321和第二弯折面322近似垂直,第二弧形凹面320连接在第二连接面321和第二弯折面322之间,第二弧形凹面320与前侧的第二集流管21的圆周表面相匹配。

如图1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平行流换热器后侧的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之间由于是错开设置,为了便于固定连接两个芯体,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后侧的第一连接块31呈板状,且第一连接块31的顶部向内侧弯折形成第一弧形凹面310,第一弧形凹面310连接在第一连接面311和第一弯折面312之间,装配时,第一弧形凹面310与后侧的第一集流管11的圆周表面相匹配,当前后两个第一连接块31分别装配在前后两个第一集流管11上且扁管插装在两个第一集流管11之间后,此时将第一芯体1送入钎焊炉中进行焊接,以使扁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前后两个第一集流管11上,以此同时也完成前后两个第一连接块31分别与前后两个第一集流管11的焊接。

安装在平行流换热器后侧的第二连接块32也呈板状,且第二连接块32的底部向内侧弯折形成第二弧形凹面320,第二弧形凹面320连接在第二连接面321和第二弯折面322之间,第二弧形凹面320与后侧的第二集流管21的圆周面相匹配,当前后两个第二连接块32分别装配在第二集流管21上且扁管插装在两个第二集流管21之间后,此时将第二芯体2送入钎焊炉中进行焊接,以使扁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前后两个第二集流管21上,以此同时也完成前后两个第二连接块32分别与前后两个第二集流管21的焊接。

随后,将前侧的第一连接块31与前侧的第二连接块32装配在一起,使第一连接面311与第二连接面321相抵,然后通过火焰焊接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焊接时,火焰对准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的相接触的部位,使其受热熔化从而焊接在一起,以实现第一芯体1和第二芯体2的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方案的结构,只需要一次钎焊炉焊接便可实现扁管和连接块各自与集流管之间的连接,无需再对集流管进行二次加热焊接以使其与连接块连接,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集流管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进行一次钎焊,由此可避免二次加热焊接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了集流管发生熔化现象,延长了集流管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对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进行火焰焊接时,此时火焰对准的部位为第一连接块31与第二连接块32的接触部位,而非连接块与集流管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可以减少集流管的吸收的热量,提高焊接处的升温速度和焊接效率,最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弧形凹面310和第二弧形凹面320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块31与第一集流管11、第二连接块32与第二集流管21的接触面积,便于定位、固定和焊接。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纵截面形状还可为C型,此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侧弧形凹面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圆周表面相匹配,且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和第二连接块的顶部焊接,其也能达到本优选实施例的基本效果,在此不再详述。

当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各自预先焊接完成后,需要再对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进行装配并焊接。此时,为了保证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装配完成后,两者在火焰焊接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窜动,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块31上还设有定位槽33,第二连接块32上还设有定位凸起34,定位凸起34插装在定位槽33内,以限定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的相对位置,并提高两个连接块之间的焊接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起34为设置在第二连接面321上的块状的呈长方体状的凸起,也就是定位凸起34横截面的边长小于第二连接面321的边长,定位槽33为与定位凸起34形状相匹配的长方形凹槽,定位凸起34与定位槽33采用凹凸配合的形式对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的位置进行限定,以防止两个连接块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将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的设置位置互换,即在第一连接块上设置定位凸起,第二连接块上设置定位槽,其也可达到本实施一的基本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优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很容易明白,因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二、

如图7至10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槽33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面311上的第一定位槽331,第一定位槽3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11的轴线相平行,且第一定位槽331贯穿第一连接面311左右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定位槽331的数量至少一个,定位凸起34包括长条状的第一定位凸起341,第一定位凸起341的首端与末端均与第二连接面321的左右两侧边平齐,第一定位凸起341插装在第一定位槽331内。如此设计,一是可以便于加工第一定位槽331和第一定位凸起341,二是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一连接块31和第二连接块32之间的位置限定作用,防止两个芯体发生与第一集流管轴线相垂直方向的窜动。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定位槽和定位凸起的结构做出简单的变化,例如,定位槽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且与第一集流管轴线垂直的第二定位槽,且第二定位槽贯穿第一连接面前后相对两侧设置,定位凸起包括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的首端与末端均与第二连接面的前后两侧边平齐,第二定位凸起插装在第二定位槽内;或者,定位槽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的第三定位槽,第三定位槽呈十字型,即第三定位槽包括与第一集流管轴线分别平行和垂直的两个条形槽,两个条形槽交叉呈近似90度设置,定位凸起包括十字型的第三定位凸起,第三定位凸起插装在第三定位槽内;又或者定位槽和定位凸起采用其他形状和大小的设计,只要满足两个连接块之间采用凹凸配合的形式进行定位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详述。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同侧两个集流管的相对位置关系设置不同于本实施例一和本实施例二形状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其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