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467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烘干装置,属于干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干燥方法存在加热温度过高、干燥时间长、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热泵是以消耗少量高质能(机械能、电能等)或高温热能为代价,以收集空气中低质热能的能量利用装置,以冷凝器放出热量来供热的系统。常用热泵干燥装置采用对流式的干燥系统,来自热泵的气体对干燥装置内的原料进行加热干燥。因此,在干燥技术领域中,应用高温热泵可有效利用能源。

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106123504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果脯烘干装置及其烘房,烘房内设有干燥区、回风去、分风区及进风道。回风区及分风区分别位于干燥区的相对两侧,进风道位于干燥区的顶部且连通回风区及分风区。分风区沿远离进风道的方向设有多个分风板,且多个分风板的长度递增,每相邻的两个分风板之间形成与干燥区连通的回风道。多个回风道与多个分风道一一对应,每一回风道与相应的分风道位于同一平面。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进风道位于干燥区的顶部,使得在分风区上的多个分风板的长度递增,越是远离进风道的分风板长度越长,使得风受到的摩擦力越大,风力也就越小,从而导致烘干效率降低。由于各层的分风板长度不一致,使得各层的烘干效率不一致,越是靠近进风道的烘干层烘干效率越高,而越是远离进风道的烘干层烘干效率越低,也就是各层的烘干效果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烘房内越是远离进风道的烘干层其烘干效率越低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各烘干层烘干效果一样的烘干装置及其烘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泵烘干装置,包括:

保温房,内设有由隔板隔离的干燥区、回风区,以及和所述回风区连通的进风道,所述隔板隔离干燥区与进风道的壁上成型通孔,进风道的气流水平通过隔板上通孔后进入干燥区,经过干燥区的气流再从隔板拐角处水平输出到回风区内,回风区的气流和进风道的气流通过通孔再次进入干燥区;

热泵机,所述热泵机的出风口接通所述保温房的进风道。

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电动风门。

优选地,所述热泵机包括:靠近进风口的进风风机、吸收空气中能量的蒸发器、压缩气体到高温高压的压缩机、吸收气体中热量的冷凝器。

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的冷凝器前端具有将气流送到热泵机的出风口的出风风机。

优选地,所述出风风机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辅助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控制电动风门的风口大小。

优选地,所述通孔上安装有负压风机。

优选地,所述保温房处于回风区的壁上安装有排湿风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烘干装置,包括保温房和热泵机,所述保温房内设有由隔板隔离的干燥区、回风区,以及和所述回风区连通的进风道。所述热泵机的出风口接通所述保温房的进风道,从而使得热泵机输出的高温气流传递到保温房内,对保温房内各层均匀分布的烘盘内物质进行烘干。所述隔板隔离干燥区与进风道的壁上成型通孔,进风道的气流水平通过隔板上通孔后进入干燥区,经过干燥区的气流再从隔板拐角处水平输出到回风区内,回风区的气流和进风道的气流通过通孔再次进入干燥区,由于高温气流水平流动,干燥区内各层烘盘均匀排布的情况下,各层的气流受到的风阻相等,摩擦力也相等,各层的烘干效率也一致。从而可以对保温房内各层烘盘内的物质同时开始烘干、同时结束烘干,且烘干效果均匀一致。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烘干装置,所述热泵机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电动风门,通过电动风门控制热泵机的进风量,从而控制热泵机输出的气流温度,进而控制进入保温房内的气体温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烘干装置,所述热泵机的冷凝器前端具有将气流送到热泵机的出风口的出风风机,从而引导热泵机的出风方向。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烘干装置,所述出风风机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辅助加热器,辅助加热器采用电加热形式,进一步气流进行加热,提高烘干保温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烘干装置,所述出风口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热泵机的出风温度。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烘干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控制电动风门的风口大小,从而可以根据热泵机的出风温度自动调节电动风门的风口大小。当出风温度低于期望值时,电动风门风口减小;当出风温度高于期望值时,电动风门风口增大。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烘干装置,所述隔板的通孔上安装有负压风机,从而加快保温室内气流的流动速度,使得回风区的气流经过负压风机的引导回流进入干燥区内,也使得进风道上的气流被引导进入干燥区内。所述隔板上的通孔均匀排布,与保温房内的各烘盘层一一对应。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烘干装置,所述保温房处于回风区的壁上安装有排湿风机,从而将蒸发的湿气排出,也使得保温房内保持压力平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烘干装置中热泵机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10-保温房;11-干燥区;12-回风区;13-进风道;20-隔板;

21-通孔;30-热泵机;31-进风风机;32-蒸发器;33-换向阀;

34-气液分离器;35-压缩机;36-储液器;37-冷凝器;40-电动风门;

50-出风风机;60-出风口;70-辅助加热器;80-温度传感器;

90-负压风机;100-排湿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泵烘干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保温房10和热泵机30,所述保温房10内设有由隔板20隔离的干燥区 11、回风区12,以及和所述回风区12连通的进风道13。所述热泵机30的出风口60接通所述保温房10的进风道13,从而使得热泵机30输出的高温气流传递到保温房10内,对保温房10内各层均匀分布的烘盘内物质进行烘干。所述隔板20隔离干燥区11与进风道13的壁上成型通孔21,进风道 13的气流水平通过隔板20上通孔21后进入干燥区11,经过干燥区11的气流再从隔板20拐角处水平输出到回风区12内,回风区12的气流和进风道13的气流通过通孔21再次进入干燥区11,由于高温气流水平流动,干燥区11内各层烘盘均匀排布的情况下,各层的气流受到的风阻相等,摩擦力也相等,各层的烘干效率也一致。从而可以对保温房10内各层烘盘内的物质同时开始烘干、同时结束烘干,且烘干效果均匀一致。

所述热泵机30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电动风门40,通过电动风门40控制热泵机30的进风量,从而控制热泵机30输出的气流温度,进而控制进入保温房10内的气体温度。

所述热泵机30包括:靠近进风口的进风风机31、吸收空气中能量的蒸发器32、压缩气体到高温高压的压缩机35、吸收气体中热量的冷凝器37。热泵机30将空气中低质热能的能量通过蒸发、压缩后冷凝而获取热量。如图2所示,压缩机35从蒸发器32中吸入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压缩机35做功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四通换向阀33换向后进入翅片式冷凝器37,然后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经储液器36、过滤器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进入翅片蒸发器32,并在翅片蒸发器32中吸收周围空气中热量,主要是进风风机31鼓吹过来的空气中的热量,使制冷剂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而后又流至四通换向阀33换向后进入气液分离器34进行气液分离,最后被吸入压缩机35中压缩如此反复循环。

所述热泵机30的冷凝器37前端具有将气流送到热泵机30的出风口60 的出风风机50,从而引导热泵机30的出风方向。

所述出风风机50与出风口60之间设置有辅助加热器70,辅助加热器 70采用电加热形式,进一步气流进行加热,提高烘干保温效果。

所述出风口60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0,用于监测热泵机30的出风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80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80控制电动风门40的风口大小,从而可以根据热泵机30的出风温度自动调节电动风门40的风口大小。当出风温度低于期望值时,电动风门40风口减小;当出风温度高于期望值时,电动风门40风口增大。电动风门40控制流经冷凝器37的风量,从而保证冷凝器37出风侧的出风温度为80℃,然后经由送风风机送至辅助加热(电加热),由电加热将80摄氏度热空气继续加热到100℃,达到目的温度的热空气通过出风口60进入保温房10内部。

所述隔板20呈L字形,L字形内部的干燥区11,L字形外部为回流区和进风道13。隔板20将保温房10隔离成一个风循环回路,保证了热风能沿着固定路线流经烘干房内的每一个角落。

所述隔板20的通孔21上安装有负压风机90,从而加快保温室内气流的流动速度,使得回风区12的气流经过负压风机90的引导回流进入干燥区11内,也使得进风道13上的气流被引导进入干燥区11内。所述隔板 20上的通孔21均匀排布,与保温房10内的各烘盘层一一对应。

所述保温房10处于回风区12的壁上安装有排湿风机100,从而将蒸发的湿气排出,也使得保温房10内保持压力平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