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91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肥制造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复混肥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或掺混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目前,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其利用率不断降低,还伴随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表明,采用微生物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既能保证增产,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能改善土壤及作物品质,减少污染。但是,目前我国用于生产复混肥的生产设备中冷却装置的能源消耗较大,且冷却效率较低。

因此,一种具有高效冷却效率的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冷却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腔体,冷却腔体由设置在腔体中部的隔板分割为位于上部的上冷却腔和位于下部的下冷却腔。上冷却腔内设置有螺旋形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的冷却管道入口开口在上冷却腔的顶板上,冷却管道自上而下螺旋设置,并穿过隔板;冷却管道的冷却管道出口开口在下冷却腔的顶部。上冷却腔的顶部还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上冷却腔的底部设置有通向冷却腔体外部的冷却介质出口。上冷却腔内灌注有冷却介质,冷却管道的外壁浸泡在冷却介质中,从冷却管道入口进入冷却管道内部的原料可与冷却管道外部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

下冷却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冷却板,下冷却腔的底部设置有原料出口。冷却板向下倾斜设置,冷却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a,5°≤a≤45°。冷却板设置在不同高度,不同高度的冷却板交错设置,能使进入下冷却腔的原料在冷却板的疏导下自原料出口排出。

在下冷却腔侧壁的不同高度处,自上之下设置多个冷风入口。此外,在下冷却腔侧壁下端还设置有尾气出口。

冷风入口分别安装有逆止阀,防止下冷却腔内的气体回流。

为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冷却板为金属波形板。

下冷却腔的底部设置有坡度,且坡度指向原料出口,以便冷却后的原料从原料出口排出。

下冷却腔的底部设置有偏心振动装置,以便冷却后的原料在振动作用下由原料出口快速排出。

尾气出口通过管路与尾气净化装置相连。

冷却介质入口通过管路与冷却装置相连;冷却介质出口通过回路与冷却装置相连。

冷却介质出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阀门,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冷却介质出口的阀门开启,冷却介质经回路流向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冷却后的冷却介质经管路流向冷却介质入口,并进入上冷却腔;当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冷却介质出口的阀门关闭。

该冷却装置工作时,冷却介质比如水通过冷却装置冷却后,由冷却介质入口进入上冷却腔。待冷却的微生物复混肥原料由冷却管道入口进入冷却管道,在重力的作用下,原料自冷却管道的上方向下滑动,在滑动过程中,原料与冷却管道外部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进行初步降温,原料随后经冷却管道出口滑出进入下冷却腔内。原料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从位于上方的冷却板滑落到位于下方的冷却板,在滑落过程中,原料在冷却板特别是金属波形板上能较好地将热量散出,同时由下冷却腔内不同高度处的冷风入口吹入的冷风加速了原料散热效率。原料最终滑落至下冷却腔的底部,由原料出口排出。

该冷却装置,采用微生物复混肥原料与冷却介质热交换、冷却板散热以及冷风散热三重散热方式,提高了微生物复混肥的散热效率;且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多次利用重力为原料移动提供动力,减少了能量输入,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中冷却板的示意图。

图中:

1——上冷却腔;

2——下冷却腔;

3——隔板;

4——冷却管道;

5——冷却板;

6——冷却管道入口;

7——冷却管道出口;

8——原料出口;

9——冷却介质入口;

10——冷却介质出口;

11——第一冷风入口;

12——第二冷风入口;

13——第三冷风入口;

14——尾气出口;

15——冷却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生产微生物复混肥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腔体,冷却腔体由设置在腔体中部的隔板3分割为位于上部的上冷却腔1和位于下部的下冷却腔2。上冷却腔1内设置有螺旋形的冷却管道4,冷却管道4的冷却管道入口6 开口在上冷却腔1的顶板上,冷却管道4自上而下螺旋设置,并穿过隔板3;冷却管道4的冷却管道出口7开口在下冷却腔2的顶部。上冷却腔1的顶部还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9,上冷却腔1的底部设置有通向冷却腔体外部的冷却介质出口10。上冷却腔1内灌注有冷却介质15,冷却管道4的外壁浸泡在冷却介质15中,从冷却管道入口6进入冷却管道4内部的原料可与冷却管道4外部的冷却介质15进行热交换。

下冷却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冷却板5,下冷却腔2的底部设置有原料出口8。冷却板5向下倾斜设置,冷却板5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a,5°≤a≤45°。冷却板5设置在不同高度,不同高度的冷却板5交错设置,能使进入下冷却腔2的原料在冷却板5的疏导下自原料出口8排出。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下冷却腔2侧壁的三个不同高度处,自上之下设置第一冷风入口11、第二冷风入口12和第三冷风入口13。此外,在下冷却腔2侧壁下端还设置有尾气出口14。

第一冷风入口11、第二冷风入口12和第三冷风入口13分别安装有逆止阀,防止下冷却腔2内的气体回流。

如图2所示,为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冷却板5为金属波形板。

下冷却腔2的底部设置有坡度,且坡度指向原料出口8,以便冷却后的原料从原料出口8排出。

下冷却腔2的底部设置有偏心振动装置,以便冷却后的原料在振动作用下由原料出口8快速排出。

尾气出口14通过管路与尾气净化装置相连。

冷却介质入口9通过管路与冷却装置相连;冷却介质出口10通过回路与冷却装置相连。

冷却介质出口10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阀门,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冷却介质出口的阀门开启,冷却介质经回路流向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冷却后的冷却介质经管路流向冷却介质入口9,并进入上冷却腔1;当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冷却介质出口的阀门关闭。

该冷却装置工作时,冷却介质15比如水通过冷却装置冷却后,由冷却介质入口9进入上冷却腔1。待冷却的微生物复混肥原料由冷却管道入口6进入冷却管道 4,在重力的作用下,原料自冷却管道4的上方向下滑动,在滑动过程中,原料与冷却管道4外部的冷却介质15进行热交换,进行初步降温,原料随后经冷却管道出口7滑出进入下冷却腔2内。原料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从位于上方的冷却板5 滑落到位于下方的冷却板5,在滑落过程中,原料在冷却板特别是金属波形板上能较好地将热量散出,同时由下冷却腔2内不同高度处的冷风入口吹入的冷风加速了原料散热效率。原料最终滑落至下冷却腔2的底部,由原料出口8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