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油烟机的油网及应用有该油网的侧吸式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266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用于吸油烟机的油网及应用有该油网的侧吸式吸油烟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网,以及一种应用有该油网的侧吸式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吸油烟机作为家庭厨房中吸净烹调时所产生油烟的重要电器,而在各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吸油烟机工作时,经过风道的油烟容易在风道内积累大量的油污,由于形成的油污粘度较大,很难从风道的出风口排出,造成油污对管道的腐蚀,减少了吸油烟机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吸油烟机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而另外一部分则直接外排,油烟里含有大量致癌物和颗粒大于pm2.5的物质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吸油烟机的进风口设置油网,如申请号为201520140308.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侧吸式抽油烟机,其包括导烟板、集烟腔及至少两层过滤网,过滤网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集烟腔内,过滤网位于导烟板的后侧并与导烟板平行,过滤网上设有多个通风孔,相邻两层过滤网上的通风孔为交错排列,每个通风孔的周边成型有翻边,所有翻边均朝向集烟腔的后侧,能够确保油烟分离后油滴不会直接滴落灶面。由于油网均匀分布,使得大部分气流从靠近进风口的中部通过,中部负压较大,而两侧负压较低;而灶具往往分布在油网两侧的正下方,产生的油烟在负压较低的区域,不利于油烟的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吸油烟效果的用于吸油烟机的油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油网的侧吸式吸油烟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油网,包括边框和开设在边框内的通风孔,每个通风孔沿边框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各通风孔在边框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间隔布置,所述边框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风孔和至少两个第二通风孔,各个第一通风孔布置在边框的中间和第一端之间,并且自边框的中间至第一端,单个第一通风孔的进风面积逐渐增大;各个第二通风孔布置在边框的中间和第二端之间,并且自边框的中间至第二端,单个第二通风孔的进风面积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通过通风孔的宽度变化来调节进风面积,自边框的中间至第一端,单个第一通风孔的宽度a1逐渐增大;自边框的中间至第二端,单个第二通风孔的宽度a2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a1、a2的取值范围均为8mm~20mm,在保证相同的整体进风面积的情况下,减少了油网中间部分的进风面积,使得噪音集中,即油网中间部分的噪音从正面传出的机会减少,从而起到降噪作用。

优选的,为使得油烟气流通过通风孔时,整理油网和风机之间的流场,每个第一通风孔在边框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向边框背面延伸出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第一通风孔靠近边框中间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位于第一通风孔远离边框中间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翻边和相邻第一通风孔的第二翻边在边框正面相连;每个第二通风孔在边框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向边框背面延伸出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位于第二通风孔靠近边框中间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位于第二通风孔远离边框中间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翻边和相邻第二通风孔的第四翻边在边框正面相连,位于中间的相邻的第一通风孔的第一翻边和第二通风孔的第三翻边在边框正面相连;每个第一通风孔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在边框背面的末端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宽度a1;每个第二通风孔的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在边框背面的末端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宽度a2。

为使得油烟气流通过通风孔时,油烟以一定预旋角度导向风机的进风口,减少涡流的形成,改善风机的进风,从而有利于油烟的吸收,所述第二翻边朝向同一第一通风孔的第一翻边逐渐倾斜延伸,所述第四翻边朝向同一第二通风孔的第三翻边逐渐倾斜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二翻边和第四翻边相对边框所在平面均形成倾斜角度α,倾斜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30°~60°,倾斜角度过小,则过流面积太小而影响风机性能,倾斜角度过大,并不能起到直接导向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翻边和第四翻边的高度均为c,高度c的取值范围为5mm~12mm,两个翻边的高度足够,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否则导向作用不足,而过大则钣金模具一次成型无法实现。

优选的,每个第一通风孔的第一翻边和相邻的第一通风孔的第二翻边在边框背面的末端之间的间距为d1,每个第二通风孔的第三翻边和相邻的第二通风孔的第四翻边的背面末端之间的间距为d2,所述d1、d2的取值范围均为10mm~15mm,上述间距和通风孔的宽度共同影响油网的通风面积,同时也影响油网外观,该范围能可保证较合理的通风面积以及较好的美观。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所述的油网的侧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风机罩和风机,所述集烟罩安装在风机罩的下方,所述风机安装在风机罩内、并且部分位于集烟罩背侧,所述油网设置在所述集烟罩的正面。

优选的,所述风机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直径为d,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和油网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s,上述参数满足以下关系:0.25d<s,由此避免油网过于靠近风机的进风口,严重影响风机进气,导致风机性能下降,而保证一定的距离,则可以使油网的中间部分对风机进气的影响较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得油网的进风面积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调整了油网前负压分布,使得负压向两端延伸,从而提高吸油烟效果;此外,在保证相同的整体进风面积的情况下,减少了油网中间部分的进风面积,使得噪音集中,即油网中间部分的噪音从正面传出的机会减少,从而起到降噪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吸油烟机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的油网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的油网的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的油网和风机进风口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油网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5,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风机罩2和风机3,集烟罩1安装在风机罩2下方,风机3安装在风机罩2内并且部分位于集烟罩1背侧。

集烟罩1的正面设置有面板,包括上面板41和下面板42,上面板41和下面板42之间设置有油网5,风机3朝向油网5一侧具有进风口31。油网5的上方设置有可旋转的挡烟板6。吸油烟机在开机状态下,挡烟板6向上翻转而露出油网5,在关机状态下,挡烟板6则向下翻转而盖住油网5。

油网5的中心与风机3的进风口31的中心对应,油网5包括边框51和开设在边框51内的通风孔,边框51可呈长条形的平板状,边框51的四周具有朝向边框51背面(朝向风机3的进风口31的一面)延伸的折边513,折边513用于将油网5与集烟罩1固定。通风孔呈长圆形,其长度方向与边框51的长度方向垂直,即每个通风孔沿着边框51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边框51的长度方向上,各通风孔并列地间隔布置。

边框51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通风孔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风孔521和至少两个第二通风孔522,第一通风孔521布置在边框51中间和第一端511之间,而第二通风孔522则布置在边框51中间和第二端5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第一通风孔521位于左侧,而第二通风孔522位于右侧。

参见图6和图7,第一通风孔521的宽度为a1,第一通风孔521的宽度a1从边框51中间向第一端511逐渐增大;第二通风孔522的宽度为a2,第二通风孔522的宽度a2从边框51中间向第二端512逐渐增大。a1和a2的取值范围优选的为8mm~20mm。优选的,a1和a2均为从中间向侧面均匀增大。也就是说,油网5的进风面积从中间部分向两端逐渐增大,调整了油网5前负压分布,使得负压向两端延伸,从而提高吸油烟效果。此外,在保证相同的整体进风面积的情况下,减少了油网5中间部分的进风面积,使得噪音集中,即油网5中间部分的噪音从正面传出的机会减少,从而起到降噪作用。

第一通风孔521在边框5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向背面(边框51的背面,边框51远离进风口31的一面为正面)延伸出第一翻边5211和第二翻边5212,即两个翻边均朝向进风口31延伸。其中第一翻边5211均位于第一通风孔521靠近边框51中间的一侧,而第二翻边5212均位于第一通风孔521远离边框51中间的另一侧。第一翻边5211呈弧形弯曲延伸,该弧形向远离边框51中间的方向突出,而第二翻边5212则向同一第一通风孔521的第一翻边5211逐渐倾斜延伸,即第二翻边5212朝向油网5中间、风机3的进风口31方向倾斜。第一翻边5211和相邻的第一通风孔521的第二翻边5212在边框51正面相连,优选的,可成一体,每个第一通风孔521的第一翻边5211和第二翻边5212在边框51背面的末端之间的间距即为第一通风孔521的宽度a1。

第二通风孔522在边框5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向背面(边框51的背面,边框51远离进风口31的一面为正面)延伸出第三翻边5221和第四翻边5222,即两个翻边均朝向进风口31延伸。其中第三翻边5221均位于第二通风孔522靠近边框51中间的一侧,而第四翻边5222均位于第二通风孔522远离边框51中间的另一侧。第三翻边5221呈弧形弯曲延伸,该弧形向远离边框51中间的方向突出,而第四翻边5222则向同一第二通风孔522的第三翻边5221逐渐倾斜延伸,即第四翻边5222朝向油网5中间、风机3的进风口31方向倾斜。第三翻边5221和相邻的第二通风孔522的第四翻边5222在边框51正面相连,优选的,可成一体,每个第二通风孔522的第三翻边5221和第四翻边5222在边框51背面的末端之间的间距即为第二通风孔522的宽度a2。位于中间的相邻的第一通风孔521的第一翻边5211和第二通风孔522的第三翻边5221在边框51正面相连,优选的,可成一体。

由此,当油烟气流通过通风孔时,可将油烟以一定预旋角度导向风机3的进风口31,从而整理了油网5和风机3之间的流场,减少了涡流的形成,改善风机3的进风,从而有利于油烟的吸收。而第一翻边5211和第三翻边5221还可加强油网5的强度,同时避免气流在油网5背面形成小涡流。而且,第二翻边5212和第四翻边5222的设置,可使得油烟在经过通风孔时,油烟与通风孔的接触面积较多,可提升油脂分离度。

第二翻边5212和第四翻边5222相对边框51所在平面均形成倾斜角度α,α的取值范围优选的为30°~60°,以便于更好地将气流直接导向风机3的进风口31。倾斜角度过小,则过流面积太小而影响风机3性能;倾斜角度过大,并不能起到直接导向作用。每个第二翻边5212和第四翻边5222的倾斜角度可不为相同,也能同时起到调节进风面积大小的作用。

第二翻边5212和第四翻边5222的高度为c,c的取值范围优选的为5mm~12mm,两个翻边的高度足够,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否则导向作用不足,而过大则钣金模具一次成型无法实现。

相邻两个第一通风孔521之间的间距,即第一通风孔521的第一翻边5211和相邻的第一通风孔521的第二翻边5212在边框51背面的末端之间的间距为d1,相邻两个第二通风孔522之间的间距,即第二通风孔522的第三翻边5221和相邻的第二通风孔522的第四翻边5222的背面末端之间的间距为d2,d1、d2的取值范围优选的为10mm~15mm,上述间距和通风孔的宽度共同影响油网的通风面积,同时也影响油网外观,该范围能可保证较合理的通风面积以及较好的美观。

风机3的进风口31的直径为d,油网5中心与进风口31中心的间距为s,满足如下关系:0.25d<s,由此避免油网5过于靠近风机3的进风口31,这是由于油网5中间部分的进风已经比较困难,如果油网5过于靠近风机3的进风口31,会严重影响风机3进气,导致风机3性能下降;保证一定的距离,则可以使油网5的中间部分对风机3进气的影响较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