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153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蓄热组件和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热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通常利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进行热气冲霜,在开始除霜时,四通阀换向,使室外换热器放热,室内换热器吸热,造成室内环境温度降低,这样在较冷的环境中,空调器运行制冷循环,会导致房间温度忽冷忽热,影响用户的舒适度;而且除霜过程中由于室外换热器下部的霜较难除净,在上半部分己经除霜完毕时,必须要等到室外换热器下部分除霜完全才能够同时完成除霜而进入正常的制热运行状态,因此浪费了一部分热量,并延长了除霜过程,减少了制热量并降低了总体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蓄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蓄热组件,用于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四通阀,包括:蓄热器,用于容纳蓄热材料;至少一个电加热件,设置在蓄热器上,用于对蓄热器进行加热;第一管路,设置在蓄热器上,连通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第二管路,设置在蓄热器上,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四通阀;第一控制件,与第二管路并联设置,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四通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组件,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控制件并联设置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四通阀,有利于控制第一控制件和至少一个电加热件的工作状态以满足空调器以不同的模式运行,避免需要停机以满足空调器以不同的模式运行而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进而保证了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切换不同的模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一方面,使得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化霜时,至少一个电加热件工作对蓄热器进行加热使蓄热器存储足够的能量,进而使流经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的冷媒温度升高,通过第一控制件关闭,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路吸热升温后迁移至室外换热器,有利于室外换热器化霜干净、快速、彻底,进而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稳定的制热效果,避免需要四通阀换向使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化霜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影响用户的舒适度,有效地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通过由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经第二管路吸热升温后迁移至四通阀并流入压缩机,有效地提高了进入压缩机的冷媒及空气的温度,进而有利于快速、稳定制热,保证良好的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一方面,使得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至少一个电加热件停止工作,第一控制件开启,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路迁移至室外换热器后,经第一控制件从室外换热器迁移至四通阀,使空调器正常制热;一方面,使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至少一个电加热件停止工作,第一控制件开启,冷媒从压缩机流出后经四通阀和第一控制件迁移至室外换热器,并经第一管路迁移至节流装置,进而使空调器正常制冷。

进一步地,电加热件的不同数量,能够满足不同蓄热器、不同蓄热材料和不同用户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地,多个电加热件同时工作,能够使蓄热器的加热更均匀,同时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况控制不同数量的电加热件工作,以使蓄热器能够存储足够的热量使空调器快速、彻底化霜,避免电加热件工作数量较多浪费能源,电加热件工作数量较少使化霜不彻底室外换热器存在结冰的风险,进而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制热效果,节约能源。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蓄热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电加热件为电加热棒,电加热棒设置在蓄热器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电加热件为电加热棒,电加热棒设置在蓄热器的内部,使得电加热棒工作时有利于蓄热器容纳的蓄热材料吸收并存储足够的能量,解决热量不足的问题,进而有利于流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的冷媒吸收足够的热量进行化霜和制热,使室外换热器化霜及时、快速、彻底、干净,使流进压缩机的冷媒和气体温度升高,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稳定的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进一步地,电加热棒设置在蓄热器的内部,有效地利用了蓄热器的自身结构,简化电加热件安装结构的设置,能够满足产品小型化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电加热件为电加热带,电加热带设置在蓄热器的外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电加热件为电加热带,电加热带设置在蓄热器的外部,电加热带自身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够满足蓄热器结构的需求,同时,电加热带设置在蓄热器的外部,围绕蓄热器的四周,使蓄热器均匀加热,有利于蓄热器充分吸收热量并存储足够的热量,进而有利于流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的冷媒吸收足够的热量进行化霜和制热,使室外换热器化霜及时、快速、彻底、干净,使流进压缩机的冷媒和气体温度升高,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稳定的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从蓄热器的内部贯穿。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从蓄热器的内部贯穿,能够使流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的冷媒充分与蓄热材料接触,增加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冷媒换热,使流进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温度升高有利于室外换热器化霜及时、快速、彻底、干净,使流进压缩机的冷媒和气体温度升高,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控制件为截止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控制件为截止阀,截止阀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泛,动作快速、反应灵敏,有利于控制,进而通过控制截止阀的开启和关闭,使冷媒经截止阀或第二管路流通,使空调器处于正常的制热、制冷模式或制热除霜模式,避免需要停机以满足空调器以不同的模式运行而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保证了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切换不同的模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截止阀可以为电磁截止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材料为变相蓄热材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材料为变相蓄热材料,能够稳定、长时间的存储热量,避免蓄热器温度上升迅速而导致冷冻机油碳化,同时避免蓄热器温度变化较快需要频繁开启电加热件而产生电流冲击,变相蓄热材料能够保证良好的制热效果和化霜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变相蓄热材料为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水、石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四通阀;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蓄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四通阀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蓄热组件,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控制件并联设置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四通阀,有利于控制第一控制件和至少一个电加热件的工作状态以满足空调器以不同的模式运行,避免需要停机以满足空调器以不同的模式运行而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进而保证了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切换不同的模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一方面,使得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化霜时,至少一个电加热件工作对蓄热器进行加热使蓄热器存储足够的能量,进而使流经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的冷媒温度升高,通过第一控制件关闭,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路吸热升温后迁移至室外换热器,有利于室外换热器化霜干净、快速、彻底,进而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制热效果,避免需要四通阀换向使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化霜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影响用户的舒适度,有效地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通过由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经第二管路吸热升温后迁移至四通阀并流入压缩机,有效地提高了进入压缩机的冷媒及空气的温度,进而有利于快速、稳定制热,保证良好的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一方面,使得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至少一个电加热件停止工作,第一控制件开启,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路迁移至室外换热器后,经第一控制件从室外换热器迁移至四通阀,使空调器正常制热;一方面,使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至少一个电加热件停止工作,第一控制件开启,冷媒从压缩机流出后经四通阀和第一控制件迁移至室外换热器,并经第一管路迁移至节流装置,进而使空调器正常制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室内换热器,设置在四通阀和节流装置之间;第二控制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与节流装置并联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换热器设置在四通阀和节流装置之间,通过第二控制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与节流装置并联连接,使得空调器在制热化霜模式下,第二控制件开启,增大通过第一管路升温后流进室外换热器冷媒的流量和通过第二管路升温后经过四通阀流进压缩机冷媒的流量,有利于室外换热器快速、彻底化霜,有利于室内换热器充分换热,进而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稳定的制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使得空调器在制热或制冷模式下,第二控制件关闭,系统中的冷媒通过节流装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进行流通保证正常制热或制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使得根据空调器的不同运行模式控制电子膨胀阀以不同的开度阈值开启,进而满足空调器系统的对冷媒量的不同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并能够保证良好的制热、制冷效果和化霜效果,进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压缩机,蓄热组件设置在压缩机的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蓄热组件设置在压缩机的外侧,使蓄热器容纳的蓄热材料吸收压缩机的余热存储热量,有利于在制热模式化霜时,通过设置在蓄热器上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流通的冷媒快速地升高温度,进而有利于及时、快速化霜并使系统稳定的制热,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制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并有效地利用了能源,避免能源浪费,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模式化霜时的系统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模式化霜时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模式时的系统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模式时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制冷模式时的系统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制冷模式时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1a至图3b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空调器,102室外换热器,104节流装置,106四通阀,108蓄热组件,1082蓄热器,1084电加热件,1086第一管路,1088第二管路,1089第一控制件,110室内换热器,112第二控制件,114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a至图3b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蓄热组件和空调器。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和图3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蓄热组件108,用于空调器100,空调器100包括室外换热器102、节流装置104、四通阀106,包括:蓄热器1082,用于容纳蓄热材料;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设置在蓄热器1082上,用于对蓄热器1082进行加热;第一管路1086,设置在蓄热器1082上,连通节流装置104和室外换热器102;第二管路1088,设置在蓄热器1082上,连通室外换热器102和四通阀106;第一控制件1089,与第二管路1088并联设置,连通室外换热器102和四通阀1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组件108,通过第二管路1088与第一控制件1089并联设置连通室外换热器102和四通阀106,有利于控制第一控制件1089和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的工作状态以满足空调器100以不同的模式运行,避免需要停机以满足空调器100以不同的模式运行而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进而保证了空调器100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切换不同的模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一方面,如图1a和图1b所示,使得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化霜时,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工作对蓄热器1082进行加热使蓄热器1082存储足够的能量,进而使流经第一管路1086和第二管路1088内的冷媒温度升高,通过第一控制件1089关闭,从节流装置104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路1086吸热升温后迁移至室外换热器102,有利于室外换热器102化霜干净、快速、彻底,进而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稳定的制热效果,避免需要四通阀106换向使空调器100在制冷模式下化霜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影响用户的舒适度,有效地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通过由室外换热器102流出的冷媒经第二管路1088吸热升温后迁移至四通阀106并流入压缩机114,有效地提高了进入压缩机114的冷媒及空气的温度,进而有利于快速、稳定制热,保证良好的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其中,图1a和图1b中箭头方向为冷媒的迁移方向;一方面,如图2a和图2b所示,使得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停止工作,第一控制件1089开启,从节流装置104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路1086迁移至室外换热器102后,经第一控制件1089从室外换热器102迁移至四通阀106,使空调器100正常制热,其中,图2a和图2b中箭头的方向为冷媒的迁移方向;一方面,如图3a和图3b所示,使空调器100在制冷模式下,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停止工作,第一控制件1089开启,冷媒从压缩机114流出后经四通阀106和第一控制件1089迁移至室外换热器102,并经第一管路1086迁移至节流装置104,进而使空调器100正常制冷,其中,图2a和图2b中箭头的方向为冷媒的迁移方向。

进一步地,电加热件1084的不同数量,能够满足不同蓄热器1082、不同蓄热材料和不同用户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地,多个电加热件1084同时工作,能够使蓄热器1082的加热更均匀,同时可以根据空调器100的具体工况控制不同数量的电加热件1084工作,以使蓄热器1082能够存储足够的热量使空调器100快速、彻底化霜,避免电加热件1084工作数量较多浪费能源,电加热件1084工作数量较少使化霜不彻底室外换热器102存在结冰的风险,进而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制热效果,节约能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为电加热棒,电加热棒设置在蓄热器1082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为电加热棒,电加热棒设置在蓄热器1082的内部,使得电加热棒工作时有利于蓄热器1082容纳的蓄热材料吸收并存储足够的能量,解决热量不足的问题,进而有利于流通第一管路1086和第二管路1088内的冷媒吸收足够的热量进行化霜和制热,使室外换热器102化霜及时、快速、彻底、干净,使流进压缩机114的冷媒和气体温度升高,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稳定的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进一步地,电加热棒设置在蓄热器1082的内部,有效地利用了蓄热器1082的自身结构,简化电加热件1084安装结构的设置,能够满足产品小型化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为电加热带,电加热带设置在蓄热器1082的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为电加热带,电加热带设置在蓄热器1082的外部,电加热带自身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够满足蓄热器1082结构的需求,同时,电加热带设置在蓄热器1082的外部,围绕蓄热器1082的四周,使蓄热器1082均匀加热,有利于蓄热器1082充分吸收热量并存储足够的热量,进而有利于流通第一管路1086和第二管路1088内的冷媒吸收足够的热量进行化霜和制热,使室外换热器102化霜及时、快速、彻底、干净,使流进压缩机114的冷媒和气体温度升高,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稳定的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管路1086、和/或第二管路1088从蓄热器1082的内部贯穿。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086和/或第二管路1088从蓄热器1082的内部贯穿,能够使流通第一管路1086和/第二管路1088内的冷媒充分与蓄热材料接触,增加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冷媒换热,使流进室外换热器102的冷媒温度升高有利于室外换热器102化霜及时、快速、彻底、干净,使流进压缩机114的冷媒和气体温度升高,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控制件1089为截止阀。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1089为截止阀,截止阀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泛,动作快速、反应灵敏,有利于控制,进而通过控制截止阀的开启和关闭,使冷媒经截止阀或第二管路1088流通,使空调器100处于正常的制热、制冷模式或制热除霜模式,避免需要停机以满足空调器100以不同的模式运行而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保证了空调器100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切换不同的模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截止阀可以为电磁截止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材料为变相蓄热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蓄热材料为变相蓄热材料,能够稳定、长时间的存储热量,避免蓄热器1082温度上升迅速而导致冷冻机油碳化,同时避免蓄热器1082温度变化较快需要频繁开启电加热件1084而产生电流冲击,变相蓄热材料能够保证良好的制热效果和化霜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变相蓄热材料为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水、石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100,包括:室外换热器102;节流装置104;四通阀106;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蓄热组件10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100,包括室外换热器102、节流装置104、四通阀106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蓄热组件108,通过第二管路1088与第一控制件1089并联设置连通室外换热器102和四通阀106,有利于控制第一控制件1089和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的工作状态以满足空调器100以不同的模式运行,避免需要停机以满足空调器100以不同的模式运行而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进而保证了空调器100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切换不同的模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一方面,使得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化霜时,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工作对蓄热器1082进行加热使蓄热器1082存储足够的能量,进而使流经第一管路1086和第二管路1088内的冷媒温度升高,通过第一控制件1089关闭,从节流装置104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路1086吸热升温后迁移至室外换热器102,有利于室外换热器102化霜干净、快速、彻底,进而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制热效果,避免需要四通阀106换向使空调器100在制冷模式下化霜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影响用户的舒适度,有效地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通过由室外换热器102流出的冷媒经第二管路1088吸热升温后迁移至四通阀106并流入压缩机114,有效地提高了进入压缩机114的冷媒及空气的温度,进而有利于快速、稳定制热,保证良好的制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一方面,使得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停止工作,第一控制件1089开启,从节流装置104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路1086迁移至室外换热器102后,经第一控制件1089从室外换热器102迁移至四通阀106,使空调器100正常制热;一方面,使空调器100在制冷模式下,至少一个电加热件1084停止工作,第一控制件1089开启,冷媒从压缩机114流出后经四通阀106和第一控制件1089迁移至室外换热器102,并经第一管路1086迁移至节流装置104,进而使空调器100正常制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室内换热器110,设置在四通阀106和节流装置104之间;第二控制件11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10和室外换热器102之间,与节流装置104并联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02设置在四通阀106和节流装置104之间,通过第二控制件11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10和室外换热器102之间,与节流装置104并联连接,使得空调器100在制热化霜模式下,第二控制件112开启,增大通过第一管路1086升温后流进室外换热器102冷媒的流量和通过第二管路1088升温后经过四通阀106流进压缩机114冷媒的流量,有利于室外换热器102快速、彻底化霜,有利于室内换热器110充分换热,进而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稳定的制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使得空调器100在制热或制冷模式下,第二控制件112关闭,系统中的冷媒通过节流装置104在室内换热器110和室外换热器102之间进行流通保证正常制热或制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节流装置104为电子膨胀阀。

在该实施例中,节流装置104为电子膨胀阀,使得根据空调器100的不同运行模式控制电子膨胀阀以不同的开度阈值开启,进而满足空调器100系统的对冷媒量的不同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并能够保证良好的制热、制冷效果和化霜效果,进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压缩机114,蓄热组件108设置在压缩机114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蓄热组件108设置在压缩机114的外侧,使蓄热器1082容纳的蓄热材料吸收压缩机114的余热存储热量,有利于在制热模式化霜时,通过设置在蓄热器1082上的第一管路1086和第二管路1088流通的冷媒快速地升高温度,进而有利于及时、快速化霜并使系统稳定的制热,保证良好的化霜效果和制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并有效地利用了能源,避免能源浪费,降低使用成本。

在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100为热泵型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10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102为蒸发器,冷媒通过压缩机114压缩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四通阀106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吸冷放热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经节流装置104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经过蒸发器吸热放冷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经过四通阀106回到压缩机114,然后继续循环。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10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102为冷凝器,冷媒通过压缩机114压缩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室外冷凝器,在冷凝器吸冷放热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经节流装置104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经过蒸发器吸热放冷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经过四通阀106回到压缩机114,然后继续循环。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